- ISBN:978755203553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4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552035537 ; 978-7-5520-3553-7
本书特色
什么是物?人与物的关系如何?从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物之物性”的追问,到18世纪康德提出“物自体”概念,再到19世纪马克思用“物”、“物化”、“拜物教”等概念来阐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其后阿多诺、卢卡奇、广松涉等人围绕“物化”、“物象化”、“对象化”展开的讨论,关于物的研究一直是学界不断关注的课题。 本书从物在绘画艺术中的作用出发,将美国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交错的阶段。**个阶段是物之为物的传统延续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物反客为主的崛起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物性的转向阶段。第四个阶段是物卷土重来的反击阶段。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探究什么是物,并分析绘画中出现的技术物在20世纪美国不同阶段的艺术中发生了哪些改变,以及这些改变何以能够发生,进而映射出人与物关系的何种变化。作者运用图像学分析、形式主义分析等手段,对绘画中的物进行了艺术学和社会学的考察。 20世纪初,爱德华·霍普、安德鲁·怀斯等美国艺术家延续了传统绘画中人与物分离、物从属于人的方法,通过象征的途径传递艺术家的声音。 随着宏大叙事的衰落,物在绘画中的象征功能受到了质疑。自杜尚的现成品艺术开始,物被推向艺术的前台,开始挑战艺术传统中神或人的主体地位。 到了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作为绘画对象再现的物全面消解、隐退,画家转向了对材料、色彩、肌理、基底等物性的关注。抽象表现主义是一种逃离物本身转而追求绘画物性的精英性与思想性的尝试。 此后,通过波普艺术,物实现了对艺术的统治。在消费社会、流行文化的背景下,物在绘画中由象征走向了符号,完成了艺术与消费的共谋。 波普艺术之后,新表现主义等绘画实践尝试摒弃消费社会借助物的力量对绘画进行的控制,超越物体系,围绕身体、死亡、身份、种族、政治等元素,走出了一条新的绘画艺术道路。
目录
目 录
导 论
**节 关于物的考察
第二节 选择美国作为样本的原因
第三节 关于物与20世纪美国绘画的研究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章 物之为物——传统的延续
**节 西方绘画传统中对物的使用
第二节 20世纪美国绘画中物之传统的延续
第二章 物的崛起
**节 传统的衰落
第二节 物的崛起
第三章 物的转向——抽象表现主义绘画
**节 对物的摒弃
第二节 从物向物性的转向
第四章 物的统治——波普与消费社会
**节 波普艺术中的物
第二节 物化与符号化
第三节 物的背后
第五章 波普之后——物的危机
**节 新艺术形式与物的危机
第二节 物与绘画的未来——两种观点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人名和术语索引
艺术作品索引
作者简介
王赟平,高校教师、画家、平面设计师。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硕士,同济大学哲学博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学院访问学者。现为嘉兴学院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艺术哲学与当代设计美学。
-
中国画在西方:66幅海外馆藏珍品
¥20.7¥58.0 -
齐白石草虫册页精品-经典画库
¥12.0¥30.0 -
神圣的绿洲:1948
¥20.3¥58.0 -
(精)莫奈手稿
¥34.1¥138.0 -
硬笔卷-楷书名家临帖入门
¥4.8¥13.0 -
张大千国画精品-经典画库
¥9.1¥30.0 -
虚静声希-音乐品鉴的乐趣
¥13.6¥35.0 -
齐白石山水册页精品-经典画库
¥11.4¥30.0 -
纯艺术--欧洲电影(原始冲动影像视觉的内在张力)
¥11.9¥29.8 -
梵·高手稿-精装
¥34.1¥138.0 -
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本
¥18.4¥58.0 -
齐白石国画山水精品-经典画库
¥11.4¥30.0 -
艺术教育
¥9.4¥26.0 -
品乐之乐-关于作曲家和演绎者的笔记
¥13.6¥35.0 -
中国书画题跋字典
¥23.1¥68.0 -
中国历代经典名帖集成:唐人摹兰亭序三种
¥3.6¥8.8 -
艺用造型解剖学
¥11.5¥35.0 -
怎样临摹颜真卿多宝塔碑
¥4.4¥9.8 -
康定斯基艺术全集-精装
¥30.4¥98.0 -
钢笔行书通用汉字7000
¥6.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