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分
包邮冰眼看日本:在这里读懂日本
一个中国人在日本15年的观察与思考。“无能”的日本警察,连自己也“卫”不了的自卫队,可怕的日本制造,只重团体不重个人的校运会,当日本遭遇大地震太大最盼丈夫死,没有身份证的国度,富孩子的穷生活……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80241181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0
- 出版时间:2009-11-01
- 条形码:9787802411814 ; 978-7-80241-181-4
本书特色
《冰眼看日本》的几十篇短文,都是作者留日十几年来对日本社会的观察和感受,范围覆盖政治、社会、教育、产业、习俗和人际关系,从一个比较客观的角度对日本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
了解日本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它就像一面镜子,透过它,可以照见我们自己。
日本,对这个永远不会搬家的邻居,我们到底了解多少,恐怕多数人会是茫然地摇头。我们只知道从情绪上反对日本首相参拜□□□□,反对日本教科书美化侵略史,却没有去想如今的日本有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动漫文化,有□先进石油运输装备,有独一份的化纤制造业,有完善的义务教育制度,有从小就在孩子当中培养的团体意识,有配套的灾害应急机制……
内容简介
《冰眼看日本》是一个中国人在日本15年的观察与思考。“无能”的日本警察,连自己也“卫”不了的自卫队,可怕的日本制造,只重团体不重个人的校运会,当日本遭遇大地震太大□盼丈夫死,没有身份证的国度,富孩子的穷生活,□□□让“爱国教育”走开,□□□□就是这么个东西,中国人没见过的技能“奥运会”。
我们真的了解日本吗?中国距离日本到底有多远?
鸡同鸭讲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这个词在日本犯忌,不能说。这个“国”字,老让人想起原来那个“皇国”。也就是说,战后一直到现在,“爱国主义”就等于“军国主义”,不是全等于起码也是约等于,反正正经人不用那词。不用那词用什么词?根本就不用,为什么要爱?这是不是个“国”?
只重团体不重个人的校运会
日本的学校运动会自始至终没有个人表演的任何舞台,全部项目强调的只有一点:团体,你所在的团体。通过这种大量的训练和□后的比赛,对孩子们潜意识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日本孩子从小就从这些训练中知道:只有抱成了团才能战胜对手。
太太□盼丈夫死。
日本的老两口,女方先走了,男的很快就会跟着而去,而男的先走了的话,你看着吧,女的顿时年轻了起来,精精神神地准能再活个几十年。
没有身份证的国度
□□□对人手一号的身份证号码十分反感。也不知道是谁,给身份证制度起了个绰号叫“国民全员总番号制”。这个制度到底为什么不好也没有人说得清楚,但据说是军国主义的东西,起码会引起军国主义,战争的惨痛回忆,使□□□对这种被迫全部公开自己隐私信息的东西,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本能的仇视。
目录
日本男人的性狂想
日本女孩的婚前疯狂
1□岁女孩的梦想:嫁出去
太太□盼丈夫死
猫嫌狗厌的退休老头
“太监化”的年轻人
“不像个男人”的男人
学完《毛选》学《蒋记》的鬼子
鬼子“进庄”之后
□□□眼中的外国人
社会百态
警察:好警察不如坏小子
军队:连自己都“卫”不了的自卫队
法律一:顾前不顾后的交通法
法律二:捡钱不还要获刑
公共事故:是天灾更是人祸
防灾:从日常做起
地震:7.3级阪神大地震幸存记
自动贩卖机:什么都能买的便利店
驾照:买车容易,驾照难办
配眼镜:生意让给别人做
看医生:磨洋工的小诊所
日本姓氏:水井上松树下
漫画:全民连环画
没有身份证的国度:怎样证明自己是自己
“分裂”的日本:关东人靠左.关西人靠右
日本制造
新日铁的独门买卖
非此不可的日本纤维
比别人贵□0倍的钢管
年运行6000多小时的挖掘机
只有日本会造的天然气LNC船
六十年,18次诺贝尔获奖记录
中国人没见过的“奥运会”
想象力是靠不住的
高职生的人造卫星
非常教育
学校就是养鸡场
补习班做成了产业
只重团体不重个人的校运会
富孩子的穷生活
智障也要满街跑
弄不懂的教育制度
简单而又复杂的日本高考
鸡同鸭讲的爱国教育
倒贴钱也不去上的日本军校
战前日本的军事教育体系
花样政治
考试考出来的□□
倔里倔气的共产党
土头土脑的自民党
没头没脑的民主党
古里古怪的公明党
“□□□□”下的日本政府
“选举”选出来的八嘎
“给脸不要脸”的选民
“不可接触”的贱民
“各唱各调”却又“舆论一律”的大众传媒
□□□□就是这么个东西
后记
节选
日本女孩的婚前疯狂
老冰有一哥儿们,在老冰来日本以后被派驻纽约,可能是因为他老爷子是某市公安局副局长的缘故。这小子一下子就是副主任。
临行前,老冰和他在一个酒吧里喝到凌晨3点,他说他一定要在美国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我对他说:“按你的条件没问题,就一条,管好自己就行了。”
那哥儿们一到纽约,就挂电话过来:“喂,纽约的□□□真多。”
老冰“嗯”了一声。
那哥儿们继续兴致勃勃:“都是女孩子诶。”
老冰还是没言语,已经知道这小子下一句话是什么了。
果然,下一句是:“日本女孩子很热情诶。”
完了,这小子算是被糖衣炮弹打中了。等着瞧吧,还打自己的天地呢,等着被遣送回家吧!因为是朋友,就送了一句忠告,“当心一点,好自为之,首先做好工作要紧。”
忠告归忠告,听不听那是人家的事。果然过了一年。那哥儿们因为工作业绩太差,回国重操旧业:当他的工会主席去了。
开玩笑,敢去纽约的日本小姑娘,是能招惹的吗?
欧美有句话:“Ladies First”,这句话要到了日本,应该说成:“Ladies Last”。日本的女人根本就不是人。起码没有被算做人。老冰生了个小子,如果是个闺女的话,早八百年就回国了,还能在日本待下去?
儿子读幼儿园时。有校车来接,小孩子不懂事啊,车子一来一窝蜂地往车上跑。边上的阿姨不乐意了,把孩子们都赶下来,先让男孩子上。坐好了以后,再让女孩子上。也就是说,女人走出家门后上的□□堂课就是:先让男人!
出了幼儿园,想上学,日本的公立中小学特别混蛋,充其量也就是个儿童收容站(日本的公立教育制度以后再谈),想读书只有去私立学校。东京的麻布、开成。神户的滩,京都的洛南,鹿儿岛的拉扎尔,都是名牌中学,可是一条,不收女生。你说调低档次,进二流的吧,像神户白陵这样的男女共校。女孩子的考分要比男孩子高30多分才进得去。这是考中学哦,总共才三门功课,上哪儿去找30分!
有一次电视里面搞智力竞赛,主持人出几个暗示,参赛者猜是哪儿。日本的智力竞赛和中国的不一样,没有不准抢答的规定。主持人的□□个暗示“找女厕所很难”刚说出口,□□的答案已经出来了:“东京大学”。没错,还真是东大。
走上社会找工作吧,一般会社分事务职和一般职,女人就只能从事事务职,不能从事一般职,理由是一般职要加班,而女人要照顾家庭,不能加班,所以就只能从事事务职。日本社会认为:日本没有资源,只有人,只有人的打拼才能活下去,所以他们的理想社会是:男人是工作机器,女人是贤妻良母,来支持工作机器的良好运转,以及培养新一代的工作机器和与之配套的贤妻良母。
日本社会是很保守的,家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社会细胞,因为家庭是工作机器保养场,家庭出了问题,工作机器就不能高效运转了,所以社会对婚外恋、婚外情(日语叫不伦)的事是很严厉的。为了避嫌,日本的太太们都不和男人们打招呼。但是人总是人吧,在这儿欲望不能表达,肯定会以另外的形式在那儿表现出来。十几年前有一部流行小说叫《失乐园》,就反映了这种社会现状和对这种压抑的反弹。韩国有个电视明星叫裴勇俊,不知怎么搞的,特受日本太太和老太太欢迎。裴勇俊访日,万人空巷前往欢迎,一路陪同.美中不足的是全是老太太.平均年龄有50岁左右吧。这也是长期被压抑的心理的一种折射。只是不免让人要为裴勇俊不平,访问一次□□。□之常情,总想看几个年轻美眉吧,谁知道全是自己妈妈奶奶辈的。裴勇俊肯定在“切”!
那日本男人到底是怎样看女人的呢?有一次听一个很有名的企业管理专家讲课,讲到产品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时,那位专家举了一个例子,他认为日本输掉太平洋战争的一个原因就是产品质量控制做得不好。他说,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的零式战斗机比美国的P-36性能要好,这是由于日本工人的手艺人素质的原因,喜欢精雕细凿,完成品总可以达到或超过设计构想。而美国人从一开始就是大规模机械生产的粗制滥造。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壮丁们都上了战场,情况就不一样了,日本的女人孩子们不会像她们的儿子、老公、父亲一样精雕细凿,而美国的女人孩子们则和她们的儿子、老公、父亲一样可以敷衍了事。所以美国飞机的质量基本没有变化,而日本飞机的质量却大幅度下降。更不要说美国后来开发的P-51野马似的参战,日本空军根本就不是对手,不输才怪呢。由此可见,产品的质量控制有时候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话如果仅仅到此为止的话,我承认他的话几乎都正确。但是接下来的话就有意思了:“所以要推广规范化、标准化,这样女人也就能做过去只能由男人做的工作。”
日本女人的社会地位就是这样,苦不苦?很苦是不是?可是一个社会总有它公正的一面。日本社会对女人的公正性就体现在:对婚前女性特别宽容。所谓婚前女性,指的是从高中到大学毕业后刚刚就职的年轻女性,老处女可不算在内哟。一方面是这个年岁的女性特别可爱,还有就是想想她的好日子也没几天了,有什么事就算了吧。
所以这个年龄层的小姑娘处在黄金年龄。滥交、□□、抽烟喝酒,理所当然。社会对这些不良少女及其不良行为只是皱皱眉头,并不做严厉谴责。也难怪,谁来谴责呢?老爹?这不良的资金源不就是这些老爹辈的H大叔吗?那么老妈?用《红楼梦》里老祖宗的话来说是“自小人人打这么过”,只不过30年前你抽的大麻,30年后人家吃的是摇头丸罢了。
作者简介
俞天任,网上行走时叫“冰冷雨天”,自称“老冰”。生于上海,在江西长大。当过农民、工人、代课老师,托“拨乱反正”的福,考上大学,还进了研究生院,毕业后在上海高校工作,□0世纪90年代到日本,现任某机械公司技术部部长。喜欢侃大山,到日本后因为没了侃大山的氛围,于是转而上网发帖聊天,一发而不可收拾。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我是一只骆驼
¥14.2¥32.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10.2¥26.0 -
她们
¥16.0¥46.8 -
中国小说史略
¥15.4¥35.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瓦尔登湖
¥11.1¥39.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7¥15.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到山中去
¥9.1¥30.0 -
美,在此时,此身,此地
¥15.4¥45.0 -
哇哈!这些老头真有趣
¥13.7¥30.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门
¥14.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