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级新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效应与机理研究:基于区位导向性政策视角

包邮国家级新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效应与机理研究:基于区位导向性政策视角

1星价 ¥29.0 (4.5折)
2星价¥29.0 定价¥6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82554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17
  • 出版时间:2021-07-01
  • 条形码:9787521825541 ; 978-7-5218-2554-1

内容简介

本书稿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从1992年设立上海浦东新区,到2006年设立天津滨海新区,再到2017年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目前我国已经设立19个重量新区。重量新区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设的一个缩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设从建立到完善的不同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从区位导向性政策的视角出发,对重量新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效应与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全书的研究内容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部分包括章与第二章,其中章对重量新区、区位导向性政策以及区域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等研究对象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进一步总结了全书的研究框架。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对区位导向性政策、重量新区以及集聚经济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为本书的核心内容,包括第三章到第十一章。其中,第三章通过构建一个以市场化改革为核心的特殊经济区政策体系分析框架,对重量新区这一区位导向性政策所包含的政策体系具体内容进行了剖析。第四章到第十一章则打开重量新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动能转换这一“黑箱”,依次从重量新区通过影响区域要素集聚、弱势区域起飞、筛选效应、人力资本结构、人口密度、居民收入、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区域协同创新的途径,导致区域经济增速提高、区域差距缩小、产业集聚上升、人力资本质量提高、空间集约增长、居民福利提高、高水平开放以及创新驱动增长,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效应与机理。第三部分为第十二章,主要对全书研究结论与启示进行了总结。

目录

**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框架
**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节 区位导向性政策与国家级新区研究综述
第二节 集聚经济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特殊经济区的政策体系
**节 特殊经济区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 经济特区的政策体系
第三节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体系
第四节 高新区的政策体系
第五节 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政策体系
第六节 国家级新区的政策体系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家级新区、要素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
**节 理论分析
第二节 实证研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家级新区与弱势区域经济起飞
**节 理论分析
第二节 实证研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家级新区、筛选效应与区域产业集聚
**节 理论分析
第二节 实证研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国家级新区与区域人力资本质量提升
**节 理论分析
第二节 实证研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国家级新区与区域集约式增长
**节 理论分析
第二节 实证研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国家级新区与居民收入增长
**节 理论分析
第二节 实证研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十章 国家级新区与区域高水平开放
**节 理论分析
第二节 实证研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国家级新区与区域协同创新:天津市与雄安新区的案例分析
**节 天津市与雄安新区协同创新的SWOT分析
第二节 雄安新区与天津市产业发展规划的特征分析
第三节 天津市与雄安新区协同创新的战略路径选择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结论与启示
**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曹清峰,山东诸城人,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现为天津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研究院讲师,研究领域包括城市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已在CSSCI/S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