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横连与纵合:近代民族企业战略研究
1星价
¥56.0
(4.4折)
2星价¥56.0
定价¥12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18325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16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520183253 ; 978-7-5201-8325-3
内容简介
本书分析了近代中国民族企业一体化的战略形成、战略实施、战略评价。战略形成部分,从历史环境、历史话语、历史进程三方面勾画近代中国民族企业一体化战略的总体历史面貌;战略实施部分,即横向、纵向及混合三种一体化战略类型,分别选取典型的近代中国民族企业进行个案研究;战略评价部分,讨论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对近代中国民族企业发展产生的经济效应,主要从正负两方面对三种类型的一体化战略分别进行阐述。*后,本书总结分析近代中国民族企业一体化战略追赶性的特点,初步思考中国企业战略史研究的基本问题。
目录
绪论
一为什么要研究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战略
二近代中国民族企业研究状况
三企业与企业一体化战略
四本书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五本书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章战略形成:一体化战略的引进、吸收、创新
**节历史环境:国外近代企业一体化战略潮流
第二节历史话语:“事业集合”
第三节历史进程:“横连”→“纵合”→“多角”
第二章“横连”战略:近代民族企业的横向一体化
**节粉业及棉业“横连”:荣氏茂新、福新、申新的规模经营
第二节缫丝业“横连”:无锡兴业制丝公司的区域垄断
第三节火柴业“横连”:大中华火柴公司的兼并联合
第三章“纵合”战略:近代民族企业的纵向一体化
**节纺织染“纵合”:大成和丽新的联营
第二节往返延伸与单向推进:大成与庆丰纺织染联营的两种路径
第三节铁棉“纵合”:光裕营业公司的联营
第四节产供销“纵合”: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联营
第四章“多角”战略:近代民族企业的混合一体化
**节同类关联:范旭东企业集团的盐碱酸联营
第二节有限关联:荣氏集团的棉粉联营
第三节无关联:刘鸿生企业集团的多元经营
第五章战略评价
**节正向效应
第二节负向效应及应对
第三节战略特点
结语:对近代中国企业战略史研究的初步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图表索引
表1-11895~1937年近代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事业集合”行为一览
表1-21895~1937年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发轫、横连及纵合行为次数统计
表1-31895~1937年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横连”实现方式统计
表1-41895~1937年近代中国民族面粉企业“横连”行为一览
表1-51895~1937年中国民族面粉企业发轫、横连行为次数统计
表1-6全国面粉进出口数量及价值(1914~1924年)
表1-71895~1937年中国民族面粉企业“横连”实现方式次数统计
表1-81895~1937年近代中国民族火柴企业“事业集合”行为一览
表1-91895~1937年中国民族火柴企业发轫及横连行为次数统计
表1-10我国外洋火柴进口统计(1913~1933年)
表1-111895~1937年中国民族火柴企业“横连”实现方式次数统计
表2-1茂新、福新、申新系统横向一体化战略一览
表2-2茂新、福新、申新系统横向一体化战略实现方式统计
表2-3茂新、福新系统各企业单位粉磨数量增长情况(初始数量与抗战全面爆发前夕数量对比)
表2-4申新系统各企业单位纱锭和布机数量增长情况(初始数量与抗战全面爆发前夕数量对比)
表2-5永泰缫丝集团横向一体化战略概览
表2-6永泰缫丝集团纵向一体化配合行为一览
表2-7大中华火柴公司横向一体化战略一览
表2-81932年大中华火柴公司推销机构一览
表2-91931年7月至1933年6月苏浙皖地区火柴产销比重分配情况
表3-1申新一、八厂所产棉纱按纱支分配(1929~1936年)(节选20支以上部分)
表3-2大生一厂银团经营期间历届售纱数量(节选20支纱以上部分)
表3-3大成纺织染公司生产纵向一体化战略一览
表3-4丽新纺织印染整理公司生产纵向一体化战略一览
表3-5大成和庆丰纺织染印纵向一体化战略实施步骤对照
表3-6大成与庆丰发轫之始和抗战全面爆发前夕规模对比
表3-7光裕营业公司产用纵向一体化战略一览
表3-8大隆机器厂1931年前后6年资本投入对比
表3-9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上海总公司所属销售机构和代理机构(1935年)
表3-10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香港公司所属销售机构和代理机构(1936年底)
表4-1久大精盐公司所设支店
表4-2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所设分销机构一览
表4-3福新一、三及七厂面粉的生产和销售(1921~1922年)
表4-4茂新、福新各厂的盈亏(1921~1922年)
表4-51922年和1932年申新纱厂系统和茂、福新粉厂系统在荣家企业中所占比重对比
表4-6申新一厂的资本和盈利(1918~1920年)
表4-7荣氏集团纵向一体化配合行为一览
表4-8荣氏集团茂新、福新、申新所设采购和批发机构
表4-9申新一厂供应市场销售和本厂织布的棉纱量值比较(1921~1923年)
表4-10申新一厂供应市场销售和本厂制袋的棉布量值比较(1921~1923年)
表5-1茂福申新总公司与茂、福新粉厂的资金往来(1927~1929年)
表5-2申四对福五的欠款(1927~1931年)
表5-3永安纺织印染公司与上海永安公司往来款项(1921~1931年)
表5-41921年和1936年中外面粉厂对比
图1-1研究思路
图3-1大成纺织染公司盈利情况(1930~1935年)
图3-2大成和庆丰纺织染印纵向一体化战略实现路径对比
图3-3大成和庆丰盈利额对比(1931~1935年)
图3-4全国历年纺织机器进口净值(1914~1931年)
图3-5全国及华商纱厂纱锭历年增加数量(1914~1932年)
图3-6全国及华商纱厂附设布机历年增加数量(1914~1932年)
图3-7前向一体化迂回战略
图5-1永利与卜内门中国及香港纯碱销量对比(1926~1936年)
一为什么要研究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战略
二近代中国民族企业研究状况
三企业与企业一体化战略
四本书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五本书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章战略形成:一体化战略的引进、吸收、创新
**节历史环境:国外近代企业一体化战略潮流
第二节历史话语:“事业集合”
第三节历史进程:“横连”→“纵合”→“多角”
第二章“横连”战略:近代民族企业的横向一体化
**节粉业及棉业“横连”:荣氏茂新、福新、申新的规模经营
第二节缫丝业“横连”:无锡兴业制丝公司的区域垄断
第三节火柴业“横连”:大中华火柴公司的兼并联合
第三章“纵合”战略:近代民族企业的纵向一体化
**节纺织染“纵合”:大成和丽新的联营
第二节往返延伸与单向推进:大成与庆丰纺织染联营的两种路径
第三节铁棉“纵合”:光裕营业公司的联营
第四节产供销“纵合”: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联营
第四章“多角”战略:近代民族企业的混合一体化
**节同类关联:范旭东企业集团的盐碱酸联营
第二节有限关联:荣氏集团的棉粉联营
第三节无关联:刘鸿生企业集团的多元经营
第五章战略评价
**节正向效应
第二节负向效应及应对
第三节战略特点
结语:对近代中国企业战略史研究的初步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图表索引
表1-11895~1937年近代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事业集合”行为一览
表1-21895~1937年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发轫、横连及纵合行为次数统计
表1-31895~1937年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横连”实现方式统计
表1-41895~1937年近代中国民族面粉企业“横连”行为一览
表1-51895~1937年中国民族面粉企业发轫、横连行为次数统计
表1-6全国面粉进出口数量及价值(1914~1924年)
表1-71895~1937年中国民族面粉企业“横连”实现方式次数统计
表1-81895~1937年近代中国民族火柴企业“事业集合”行为一览
表1-91895~1937年中国民族火柴企业发轫及横连行为次数统计
表1-10我国外洋火柴进口统计(1913~1933年)
表1-111895~1937年中国民族火柴企业“横连”实现方式次数统计
表2-1茂新、福新、申新系统横向一体化战略一览
表2-2茂新、福新、申新系统横向一体化战略实现方式统计
表2-3茂新、福新系统各企业单位粉磨数量增长情况(初始数量与抗战全面爆发前夕数量对比)
表2-4申新系统各企业单位纱锭和布机数量增长情况(初始数量与抗战全面爆发前夕数量对比)
表2-5永泰缫丝集团横向一体化战略概览
表2-6永泰缫丝集团纵向一体化配合行为一览
表2-7大中华火柴公司横向一体化战略一览
表2-81932年大中华火柴公司推销机构一览
表2-91931年7月至1933年6月苏浙皖地区火柴产销比重分配情况
表3-1申新一、八厂所产棉纱按纱支分配(1929~1936年)(节选20支以上部分)
表3-2大生一厂银团经营期间历届售纱数量(节选20支纱以上部分)
表3-3大成纺织染公司生产纵向一体化战略一览
表3-4丽新纺织印染整理公司生产纵向一体化战略一览
表3-5大成和庆丰纺织染印纵向一体化战略实施步骤对照
表3-6大成与庆丰发轫之始和抗战全面爆发前夕规模对比
表3-7光裕营业公司产用纵向一体化战略一览
表3-8大隆机器厂1931年前后6年资本投入对比
表3-9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上海总公司所属销售机构和代理机构(1935年)
表3-10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香港公司所属销售机构和代理机构(1936年底)
表4-1久大精盐公司所设支店
表4-2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所设分销机构一览
表4-3福新一、三及七厂面粉的生产和销售(1921~1922年)
表4-4茂新、福新各厂的盈亏(1921~1922年)
表4-51922年和1932年申新纱厂系统和茂、福新粉厂系统在荣家企业中所占比重对比
表4-6申新一厂的资本和盈利(1918~1920年)
表4-7荣氏集团纵向一体化配合行为一览
表4-8荣氏集团茂新、福新、申新所设采购和批发机构
表4-9申新一厂供应市场销售和本厂织布的棉纱量值比较(1921~1923年)
表4-10申新一厂供应市场销售和本厂制袋的棉布量值比较(1921~1923年)
表5-1茂福申新总公司与茂、福新粉厂的资金往来(1927~1929年)
表5-2申四对福五的欠款(1927~1931年)
表5-3永安纺织印染公司与上海永安公司往来款项(1921~1931年)
表5-41921年和1936年中外面粉厂对比
图1-1研究思路
图3-1大成纺织染公司盈利情况(1930~1935年)
图3-2大成和庆丰纺织染印纵向一体化战略实现路径对比
图3-3大成和庆丰盈利额对比(1931~1935年)
图3-4全国历年纺织机器进口净值(1914~1931年)
图3-5全国及华商纱厂纱锭历年增加数量(1914~1932年)
图3-6全国及华商纱厂附设布机历年增加数量(1914~1932年)
图3-7前向一体化迂回战略
图5-1永利与卜内门中国及香港纯碱销量对比(1926~1936年)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赵伟,2011年于苏州大学获博士学位,2014年从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就职于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本人一直从事近代中国企业史研究,曾主持完成相关课题3项,发表相关核心期刊论文7篇。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曾国藩的经济课
¥22.8¥68.0 -
经济学通俗读物:北大经济课(受益一生的经济学智慧)
¥9.7¥35.0 -
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
¥19.4¥68.0 -
经济学反思
¥19.0¥56.0 -
国富论
¥16.7¥58.0 -
国富论
¥9.7¥35.0 -
世界贸易战简史
¥17.9¥52.8 -
中国经济思想变迁与制度发展概论
¥16.0¥50.0 -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38.7¥58.0 -
文化经济学
¥22.6¥60.0 -
中美贸易摩擦:怎么看 怎么办
¥16.8¥58.0 -
让财富找到你:有温度的经济学
¥19.4¥68.0 -
高韧性社会:应对不确定危机的八种能力
¥23.1¥69.0 -
账本里的中国
¥15.4¥48.0 -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12.9¥39.0 -
经济常识一本全
¥10.4¥35.0 -
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
¥9.3¥15.0 -
从牛犀牛到独角兽
¥22.8¥68.0 -
理性的非理性:生活中的怪诞行为学/郑毓煌苏丹
¥19.6¥58.0 -
置身事内 : 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49.8¥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