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居民家庭贫困脆弱性及消减研究

包邮城市居民家庭贫困脆弱性及消减研究

¥74.5 (7.6折) ?
1星价 ¥74.5
2星价¥74.5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8104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63
  • 出版时间:2021-03-01
  • 条形码:9787520381048 ; 978-7-5203-8104-8

本书特色

本研究遵循“问题导向型”研究思路,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梳理贫困脆弱性研究的不同理论视角。在建立有效分析框架后,对不同地域城市居民家庭进行多面向实证调查,分析其面临的风险冲击,进而分析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在能力基础上家庭、社区以及政府等所采取的抵御风险的行动,配合家庭关键生命事件分析,进行不同类型与程度的贫困脆弱性识别,*后构建消减脆弱性的系统、综合、动态的注重上游干预与社会保护的回应体系。

内容简介

本书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CSH094),结项为良好。优选化、高科技、高风险的社会特征增加了城市生活的不确定性。当前的中国城市的容纳力、环境、社会管理等面临巨大挑战。CPI持续高位运行,房价居高不下,老龄化进程加快,教育、医疗、养老负担较重。这些形成巨大风险冲击,并同时削弱了城市居民家庭的风险抵御能力,部分家庭随时会陷入贫困或贫困恶化,其贫困脆弱性问题值得关注。本书通过分析城市居民家庭遭受的风险冲击及其抵御机制,进行贫困脆弱性识别,提出消减贫困脆弱性的综合性回应体系,实施上游干预与社会保护。

目录

**章 导论
**节 研究缘起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简要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贫困脆弱性的分析框架
**节 贫困脆弱性的概念
一 贫困脆弱性概念的发展与定义
二 贫困脆弱性概念的分解
第二节 贫困脆弱性的分析框架
一 贫困脆弱性的二维分析框架
二 贫困脆弱性的三维分析框架
三 贫困脆弱性的四维分析框架
第三节 贫困脆弱性的测量
一 预期贫困的脆弱性
二 低期望效用的脆弱性
三 风险暴露的脆弱性
第三章 城市居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识别
**节 相关数据选择与变量处理
一 数据来源
二 相关变量选择
第二节 贫困脆弱性的实际测度
一 贫困脆弱性测度模型的建立
二 贫困脆弱性的实际测度与计算
小结
第四章 城市居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因素
**节 基于CFPS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
一 自变量的处理
二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第二节 基于2013年截面调查数据的分析
一 自变量的处理
二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小结
第五章 城市居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比较分析
**节 城市居民家庭生存的脆弱性
一 收入与支出层面的劣势
二 就业层面的生存脆弱性
三 医疗层面的脆弱性
四 住房层面的脆弱性
第二节 城市居民家庭发展的脆弱性
一 教育的发展脆弱性
二 社会关系的脆弱性
三 社会保障层面的脆弱性
第三节 城市居民家庭的风险、行动与关键事件
一 城市居民家庭的潜在风险
二 城市居民家庭风险认知与行动
小结
第六章 消减城市居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政策理念、目标与原则
**节 消减贫困脆弱性政策设计的理念
一 上游干预的理念
二 社会保护的理念
第二节 消减贫困脆弱性政策设计的目标
一 满足生存需要
二 缓解风险冲击
三 提升家庭能力
四 改善家庭行动
第三节 消减贫困脆弱性政策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 政府主导原则
二 多元主体参与原则
三 可持续原则
四 协调性原则
第七章 消减城市居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具体政策设计
**节 事后补偿的应对型政策设计: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机制
一 构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机制的必要性
二 兜底保障的含义
三 兜底保障的总体目标
四 构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体系的路径
第二节 风险缓解与能力提升的政策设计:家庭子女补贴制度
一 建立家庭子女补贴制度的必要性
二 国外子女津贴制度及其作用
三 国外家庭子女津贴制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四 家庭子女补贴制度的具体设计
第三节 行动改善的缓冲型政策设计:助推机制的构建
一 构建助推机制的必要性
二 家庭行动的典型误区
三 主要助推工具及行动改善
第八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节 研究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一 研究的数据问题
二 有关收入的测量问题
三 贫困脆弱性的精准识别
四 影响贫困脆弱性的路径分析
五 如何应对新的风险冲击值得关注
六 消减贫困脆弱性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
附录Ⅰ 调查问卷
附录Ⅱ 个案访谈资料的编码
附录Ⅲ 贫困脆弱性计算部分程序代码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祝建华,男,1978年12月生,湖北武汉人,博士。先后于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分别获法学学士(社会学专业)、法学硕士(社会学专业)、管理学博士(行政管理专业)学位。现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公共管理系副主任、公共管理综合实验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访问学者(2009年),耶鲁大学麦克米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015—2016年)。入选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008年),浙江省151人才工程(2013年),浙江工业大学青年英才计划(2016年)。曾获浙江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浙江工业大学教坛新秀奖和首届十佳青年教师奖。 主要研究方向为贫困与社会救助、社会政策、全球正义。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