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经略山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选择
1星价
¥118.8
(6.0折)
2星价¥118.8
定价¥1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8002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45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520380027 ; 978-7-5203-8002-7
内容简介
农耕文明时代,是平原河谷经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是沿海港口经济时代;生态文明新时代,是山地丘陵腾飞时代。谋划山区发展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长久之计。本著基于对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67个县、115个乡(镇)调研,总结贫困县响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三大战略的策略、经验和问题,谋划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20年完成后我国山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是山区发展战略研究近期新成果。
目录
**篇 总论
**章 “经略山区”的研究价值、理论框架和方法
**节 “经略山区”的研究价值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的学术史与研究动态
第三节 经略山区研究的目标、理论框架和方法
第二章 山区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验与趋势
**节 国际山区研究学术史及研究动态
第二节 山区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发展趋势
第三节 对我国山区建设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第三章 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域发展的趋势、战略与政策
**节 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域发展调研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制定中国山区长远发展战略并纳入国家规划
第四章 中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山区贫困县域发展与农牧民生计
**节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第二节 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山区样本县基本数据
第三节 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山区样本县经济综合实力
第四节 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山区样本县地方财政收入
第五节 分县域经济实力与社会发展情况
第六节 2017年37个样本县情况切面
第七节 总结与讨论
第五章 中国山区发展70年:历史演进、现状剖析与治理构想
**节 中国山区的战略定位
第二节 中国山区发展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中国山区的时代特征与发展困境
第四节 中国山区的发展蓝图与实践路径
第二篇 调研报告
第六章 产业主导。衔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三大战略”
——大兴安岭南麓镇赉、龙江两县实证研究
**节 “三大战略”衔接的理论逻辑
第二节 产业主导“三大战略”协同发展的理论依据与政策依据
第三节 样本县产业主导“三大战略”的做法、经验与启示
第四节 研究小结
第七章 资源型地区扶贫开发与山区县域经济转型
——山西省左权县、兴县调查报告
**节 调研背景及样本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
第二节 样本县扶贫开发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样本县的村域经济与农民生计
第四节 样本县国土资源利用状况及潜力
第五节 推动资源型山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建议
第八章 秦巴山区通江县“三大战略”衔接锻造县域经济韧性
**节 调研样本及研究价值
第二节 反贫困提升县域经济韧性的历史表现
第三节 乡村脱贫、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衔接的做法与成效
第四节 县域经济韧性与乡村活力
第九章 大别山区红安县、武陵山区利川市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调查
**节 调研样本、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 脱贫攻坚的做法和成效
第三节 美丽乡村建设衔接“两大战略”
第四节 样本县域农户生计状况
第五节 样本县未来发展空间与人口承载力
第十章 乌蒙山区彝良县、滇西边境山区漾濞县调查报告
**节 调研背景、意义、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 样本县国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
第三节 样本县贫困状况、脱贫成效及经验
第四节 样本县农户生计问题
第五节 样本县农户食物营养摄人状况
第六节 加快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第十一章 罗霄山区井冈山市脱贫攻坚向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跃升
**节 样本价值、调研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
第i节 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户生计转变
第四节 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
第五节 乡村空间与活力
第十二章 罗霄山区炎陵县域脱贫、发展和农民生计调查
**节 调研样本、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 炎陵县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第三节 炎陵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第四节 县域资源利用空间及未来发展政策建议
第十三章 乡村脱贫、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衔接的策略、经验与问题——武夷山区顺昌县洋墩乡响应国家“三大战略”案例研究
**节 样本县乡区位环境和经济社会概况
第二节 山区乡村支柱产业转型和再造
第三节 山区乡村生产生活空问重构
第四节 “三大战略”衔接的经验与问题
第五节 小结
第十四章 探索乡村振兴及绿色发展之路——广东非贫困山区森林小镇调研报告
**节 广东省森林小镇建设的总体状况
第二节 广东森林小镇的类型、建设路径、投资和产业特色
第三节 推进森林小镇建设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第三篇 专题研究
第十五章 中国乡村活力评价指数研究
**节 乡村活力的理论内涵
第二节 活力评价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第三节 德国乡村重振与乡村活力数据库建设的经验借鉴
第四节 乡村活力与国土空间规划
第五节 乡村活力评价及其指标体系构建
第六节 乡村活力评价的政策建议
第十六章 “苏区模范乡”建设初心与振兴之路——毛泽东《才溪乡调查》中的八村回访
**节 镇村建制沿革及境域变迁
第二节 镇村经济与农民生计
第三节 山区发展与乡村振兴路径
第十
**章 “经略山区”的研究价值、理论框架和方法
**节 “经略山区”的研究价值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的学术史与研究动态
第三节 经略山区研究的目标、理论框架和方法
第二章 山区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验与趋势
**节 国际山区研究学术史及研究动态
第二节 山区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发展趋势
第三节 对我国山区建设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第三章 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域发展的趋势、战略与政策
**节 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域发展调研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制定中国山区长远发展战略并纳入国家规划
第四章 中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山区贫困县域发展与农牧民生计
**节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第二节 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山区样本县基本数据
第三节 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山区样本县经济综合实力
第四节 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山区样本县地方财政收入
第五节 分县域经济实力与社会发展情况
第六节 2017年37个样本县情况切面
第七节 总结与讨论
第五章 中国山区发展70年:历史演进、现状剖析与治理构想
**节 中国山区的战略定位
第二节 中国山区发展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中国山区的时代特征与发展困境
第四节 中国山区的发展蓝图与实践路径
第二篇 调研报告
第六章 产业主导。衔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三大战略”
——大兴安岭南麓镇赉、龙江两县实证研究
**节 “三大战略”衔接的理论逻辑
第二节 产业主导“三大战略”协同发展的理论依据与政策依据
第三节 样本县产业主导“三大战略”的做法、经验与启示
第四节 研究小结
第七章 资源型地区扶贫开发与山区县域经济转型
——山西省左权县、兴县调查报告
**节 调研背景及样本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
第二节 样本县扶贫开发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样本县的村域经济与农民生计
第四节 样本县国土资源利用状况及潜力
第五节 推动资源型山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建议
第八章 秦巴山区通江县“三大战略”衔接锻造县域经济韧性
**节 调研样本及研究价值
第二节 反贫困提升县域经济韧性的历史表现
第三节 乡村脱贫、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衔接的做法与成效
第四节 县域经济韧性与乡村活力
第九章 大别山区红安县、武陵山区利川市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调查
**节 调研样本、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 脱贫攻坚的做法和成效
第三节 美丽乡村建设衔接“两大战略”
第四节 样本县域农户生计状况
第五节 样本县未来发展空间与人口承载力
第十章 乌蒙山区彝良县、滇西边境山区漾濞县调查报告
**节 调研背景、意义、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 样本县国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
第三节 样本县贫困状况、脱贫成效及经验
第四节 样本县农户生计问题
第五节 样本县农户食物营养摄人状况
第六节 加快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第十一章 罗霄山区井冈山市脱贫攻坚向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跃升
**节 样本价值、调研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
第i节 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户生计转变
第四节 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
第五节 乡村空间与活力
第十二章 罗霄山区炎陵县域脱贫、发展和农民生计调查
**节 调研样本、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 炎陵县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第三节 炎陵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第四节 县域资源利用空间及未来发展政策建议
第十三章 乡村脱贫、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衔接的策略、经验与问题——武夷山区顺昌县洋墩乡响应国家“三大战略”案例研究
**节 样本县乡区位环境和经济社会概况
第二节 山区乡村支柱产业转型和再造
第三节 山区乡村生产生活空问重构
第四节 “三大战略”衔接的经验与问题
第五节 小结
第十四章 探索乡村振兴及绿色发展之路——广东非贫困山区森林小镇调研报告
**节 广东省森林小镇建设的总体状况
第二节 广东森林小镇的类型、建设路径、投资和产业特色
第三节 推进森林小镇建设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第三篇 专题研究
第十五章 中国乡村活力评价指数研究
**节 乡村活力的理论内涵
第二节 活力评价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第三节 德国乡村重振与乡村活力数据库建设的经验借鉴
第四节 乡村活力与国土空间规划
第五节 乡村活力评价及其指标体系构建
第六节 乡村活力评价的政策建议
第十六章 “苏区模范乡”建设初心与振兴之路——毛泽东《才溪乡调查》中的八村回访
**节 镇村建制沿革及境域变迁
第二节 镇村经济与农民生计
第三节 山区发展与乡村振兴路径
第十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景新,教授、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生于1953年4月,湖北沙洋人。现任发展中国论坛副主席,浙江农林大学中国农民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名村变迁与农民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原主任,区域经济学省重点学科负责人。主要从事村域经济转型发展、农业经济学、土地经济学、合作经济学、新型城镇化研究;先后发表各类专著编著类、论文类文稿300多篇。主要社会兼职:中国农业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理事,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浙江省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浙江中国乡村社会史研究会副会长。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民众政府
¥9.5¥25.0 -
毛泽东选集(1-4)
¥80.0¥97.5 -
(平装)二战战史
¥17.1¥45.0 -
行省制度研究
¥11.2¥30.0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3.0¥28.0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普及本
¥72.9¥81.0 -
(平)邓小平时代
¥58.2¥88.0 -
国共两党关系概论
¥5.5¥13.0 -
毛泽东自述(增订本)
¥41.6¥58.0 -
冲动的美国
¥27.2¥69.0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6.0¥48.0 -
共产党宣言
¥7.3¥19.8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雪莱政治论文选/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8.2¥20.0 -
新政治科学
¥10.1¥26.0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1.5¥35.0 -
公众舆论与北洋外交
¥18.6¥55.0 -
布朗基文选
¥12.9¥17.0 -
跟着美军上战场-零距离解码战地美军
¥19.4¥36.0 -
强权与民声-民初十年社会透视
¥8.0¥22.0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9.4¥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