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3068892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676
- 出版时间:2021-08-01
- 条形码:9787030688927 ; 978-7-03-068892-7
本书特色
本书所收录文章按发表时间顺序编排,文章中的观点和认识主要是依据当时的材料得出的,为此尽量保持文章的原貌,以此呈现作者就某一问题的认识和讨论过程,有些文章是因发现新材料促使认识提高和讨论深入而作。本书所收文章中的主要材料如登封王城岗遗址、禹州瓦店遗址等大都是作者亲力亲为所获得。文章中的认识,是作者在参加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几十年间有感而发、用心所作,祈盼这些拙文能有助于夏商文化考古探索与研究。
内容简介
《夏商考古探索文集》收录作者40余年在河南从事文物考古工作中写就的有关夏商考古探索的45篇文章。这些文章分为三部分:其一为夏文化探索,主要是“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相关研究;其二为区域中心聚落研究,如登封王城岗、禹州瓦店、新密古城寨、郑州商城、偃师商城等遗址的相关研究;其三为若干中心聚落考古探索历程,从学术史角度留下一些探索者的足迹。
目录
夏文化探索
夏商周断代工程“夏代年代学研究——早期夏文化研究”结题报告(1)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早期夏文化研究(45)
早期夏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48)
关于二里头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的几个问题(55)
颍河上游早夏文化遗存的聚落形态考察(62)
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14C测年的若干问题讨论(75)
河南地区夏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100)
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存分析(112)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中原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研究(127)
夏代前期城址的考古学观察(139)
简论嵩山地区的夏文化考古研究(154)
寻找夏代早期的城址(172)
中国古史传说之洪水说与大禹治水诸史迹的考古学观察(178)
河南龙山时代和早期青铜时代考古六十年(196)
中原龙山文化的陶器 聚落 社会(232)
对夏文化探索的一些思考(248)
早期夏文化探索(260)
信古与疑古 考古与证史——以王城岗、瓦店考古与早期夏文化探索为例(327)
区域中心聚落研究
登封八方王城岗遗址的聚落形态考察(343)
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发现龙山晚期大型城址(351)
登封王城岗遗址的新发现与夏文化研究(354)
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考古新发现(357)
登封告成王城岗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362)
登封王城岗城址的年代及相关问题探讨(381)
王城岗遗址考古新发现及其意义(391)
登封王城岗遗址聚落形态再考察(405)
王城岗遗址14C年代的测定、校正与拟合(411)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登封王城岗考古发现与研究(2002—2005)》结语(419)
对《三析王城岗城堡遗址》相关问题的讨论(441)
“禹都阳城”——登封王城岗龙山文化城址研究(452)
登封王城岗遗址与“禹都阳城”的考古学观察(466)
夏商周断代工程《禹州瓦店》结语(474)
河南禹州市瓦店遗址龙山文化大型聚落(484)
河南禹州瓦店龙山文化遗址2007—2010年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收获(487)
禹州瓦店——龙山聚落的多学科演练(491)
禹州瓦店遗址龙山文化玉鹰形笄及相关问题(498)
近年禹州瓦店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概述(510)
禹州瓦店龙山时期环壕城池考古(534)
关于新密古城寨遗址的年代与性质(552)
新密古城寨龙山文化晚期城址考古发现与研究(564)
关于郑州商城的考古学年代及其若干问题(574)
关于偃师尸乡沟商城的考古学年代及相关问题(597)
若干中心聚落考古探索历程
王城岗“禹都阳城”考古发现记(620)
追寻“禹都阳城”——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考古发现历程(638)
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亲历记(653)
后记(666)
节选
夏文化探索 夏商周断代工程“夏代年代学研究——早期夏文化研究”结题报告 一、引言 “夏代年代学研究”课题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对于建立夏代年代的基本框架有关键的意义。“早期夏文化研究”是“夏代年代学研究”课题中的一个专题,是确定夏王朝始年的关键。学术界对何种考古学文化是*早的夏文化有不同意见,讨论对象主要集中在河南龙山文化中晚期遗存和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上,通过本专题的研究,将就何为早期夏文化遗存以及夏文化的上限提出倾向性的结论。 二、研究概述 早期夏文化研究是夏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夏文化研究,多少年来有许多学者先后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已有学者在夏商周断代工程课题1“有关夏商周年代、天象及都城文献的整理及可行性研究”——专题(4)“夏及商前期都城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中作了较好的总结,可以参考。 本专题研究的出发点是建立在学术界几十年来研究夏文化和夏代史的基础之上。这主要是历史文献和考古学以及14C测年技术的研究。 从历史文献看,商代以前有一个夏代,对夏代的存在是没有人怀疑的。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夏代的记载,徐旭生先生统计出在先秦文献中有关于夏代并包含有地名的史料大约有80条。徐旭生通过对史料的比较,“觉得有两个区域应特别注意:**是河南中部的洛阳平原及其附近,尤其是颍水谷的中游登封、禹县地带;第二是山西西南部汾水下游(大约自霍山以南)一带”。同时还特别说明“鲧、禹、启、太康四世,据前面所考证,前三世均在洛阳附近,无疑问,后一世也有在此附近的可能,是夏氏族或部落早期活动的中心当在河南中部,不在山西西部”[1]。这是本专题讨论早期夏文化的基础之一。 从考古学研究看,以徐旭生1959年夏豫西调查“夏墟”为先导,以郑州二里冈遗址、郑州洛达庙遗址、偃师二里头遗址、巩义稍柴遗址、山西东下冯遗址、汝州煤山遗址、登封王城岗遗址、新密新砦遗址、禹州瓦店遗址等一系列遗址的发掘为代表,以及对二里冈文化、二里头文化、河南龙山文化(指王湾三期文化或称煤山类型)的研究为重点的考古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目前在何种考古学文化为夏文化、夏文化的起始、夏文化的分期、夏文化与东方夷人的关系等问题上,尚存在不同意见。主要有: (1)河南龙山文化是早期夏文化,二里头文化一期或二期是晚期夏文化,二里头文化三至四期是商文化。 (2)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为夏文化。 (3)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都是夏文化,河南龙山文化是夏王朝建立前的考古学文化。 (4)二里头文化是“后羿代夏”后形成的含有一定东方夷文化因素的夏文化,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应是早期夏文化。 以上几种意见,虽未能确指何为夏文化,也未能确定夏文化的起始时间,但都将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作为探讨夏文化的主要对象,并将二里头文化早期置于夏文化之中,看来这已是学术界的共识。基于此,通观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存的分布地域、文化特征、社会发展阶段、年代等,都未能完全包容或涵盖早期夏文化。到早于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中去寻找早期夏文化既有必要又有可能。 通盘考察现今能够看到的考古材料,本专题认为探索夏文化早期遗存,可以将对象大体限定在王湾三期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之中。所谓王湾三期文化晚期即指上文的河南龙山文化晚期(或称“煤山类型”)。“河南龙山文化”一词是安志敏先生*先使用的[2]。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发掘王湾遗址,将该遗址的新石器文化分为三大期,其中第三期就称作“河南龙山文化”[3]。后来,学术界将以王湾三期为代表的遗存看作是“河南龙山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称其为“王湾类型”[4]或称“煤山类型”[5],严文明先生和李伯谦先生先后使用“王湾三期文化”一词[6]。*近有学者对王湾三期文化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7]。本文赞同王湾三期文化的提法,并将在下面的行文中使用之。 关于我们拟在王湾三期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存之中寻找早期夏文化,大体出于以下诸种考虑: **,夏代的纪年,学术界一般认为夏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2世纪末或21世纪初,结束于公元前17世纪末,大体存在约500年[8]。二里头文化早期或一期测定的14C年代为公元前1900年,而二里头文化四期测定的14C年代为公元前1600年,由此看二里头文化一期至四期的年代大体为公元前1900—前1600年,大约延续了300多年的时间[9]。无论从二里头文化早期的开始年代,还是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的积年,都无法与历史上的夏代始年和夏代积年相符合。因此,二里头文化的主体只能是夏代文化中的一部分遗存,到早于二里头文化一期的遗存中去寻找早期夏文化是可行的。 第二,从文化间的发展承袭关系看,王湾三期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之间的紧密相连的关系是其他任何考古学文化所无法比拟的。同时王湾三期文化晚期遗存的年代也大体落入夏文化的纪年之内,所以对王湾三期文化,特别是对王湾三期文化晚期遗存与早期夏文化的关系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第三,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新研究成果,如李伯谦先生在1997年“夏商周断代工程”考古课题进展情况中所举出的“夏代、商前期考古年代学”研讨会的重要学术成果之一便是“偃师商城是商灭夏后*早建立的商城之一,商城小城的始建应是夏、商分界的界标的论断取得广泛认同”[10]。有学者认为偃师商城的始建年代大体为二里冈文化下层甚或早至二里头四期[11]。二里冈文化下层的年代为公元前1620—前1595年[12]。这与历史上商代开始于公元前16世纪大体相吻合。若从已知推未知看,早于二里冈文化的二里头文化应划入夏文化。只是二里头文化未能代表整个夏文化,所缺少的早期夏文化是需要探索的问题。 第四,就目前考古资料看,王湾三期文化晚期的登封王城岗、郾城郝家台、新密古城寨等古城址,以及再远些的淮阳平粮台、辉县孟庄等古城址的发现,与文献记载夏初前后万国林立的情形是大体相符合的。而属于二里头文化的城址则罕见。这是否与夏代建国前后的政局和需要有关,也是可以讨论的。同时,王湾三期文化所显现出来的诸项文明因素,也将是判定王湾三期文化晚期已进入早期夏文化的重要证据。 第五,学术界一般认为二里冈文化为早商文化,殷墟文化为晚商文化。这些考古学文化的年代与历史上商的始年和终年是大体吻合的,而且在文化特征、分布地域、社会发展阶段等方面都大致与商的历史相合,足见文献上有关商的记载是可信和重要的。依商的历史和考古大体相符的情况,可以推知文献记载的夏的积年以及夏的历史也是可信的。既然二里头文化遗存尚不能完全包容夏代整个的物质文化,我们可以到早于二里头文化的考古文化遗存中去寻找早期夏文化。 应该说,已有的对夏文化的考古学研究,以及我们提出的若干条理由,是本专题探讨“早期夏文化”的基础之二。 以14C测年技术为代表的新的测年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考古学文化绝对年代值的精确度,为深入讨论其文化性质提供了可能。这种将自然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之中,其价值和意义是不可低估的。有了测年技术的使用和进步,当由考古学研究指认出夏文化时,在精确测年的前提下,才可以对其文化遗存做进一步分析。所以说以14C为代表的年代学研究,将是本专题研究“早期夏文化”的基础之三。 为了做好14C测年工作,我们从数百份含碳样品中精心地选出近百份样品送“夏商周断代工程——14C测年技术的改进与研究”课题组做14C测年。 三、含碳样品采集 1996年7月,夏商周断代工程“夏代年代学研究”课题论证报告获得通过后,“早期夏文化研究”专题即按照课题论证报告的计划展开研究工作。所进行的主要工作有: (1)1996年下半年,收集与本专题有关的资料。在对河南登封王城岗分期做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为有计划的收集含碳样品,对王城岗遗址进行了发掘采样,同时还对王城岗遗址原发掘品中的含碳样品进行收集。考古领队为安金槐先生。主持此项工作的是方燕明,参加工作的有郁红亮、邓殿章、安伟等。 (2)1997年上半年,本专题组对河南禹州瓦店遗址开展钻探、发掘和采集含碳样品的工作。1997年下半年,开始对瓦店遗址的发掘品进行整理;并对河南巩义稍柴遗址做进一步的分期研究。考古领队为安金槐先生,主持考古工作的为方燕明,参加瓦店遗址发掘和整理工作的有韩召会、郁红亮、翁兆功、苗慧等。 (3)1998年,专题组开始整理禹州瓦店遗址1997年发掘报告,同时编写“早期夏文化研究”专题报告。主持此工作的是方燕明,参加工作的有韩召会、祝贺、鲁红卫等。 (一)登封王城岗遗址含碳样品采集与收集 王城岗遗址含碳样品的获得,分发掘采集和在原有发掘品中收集两部分工作组成。 1. 发掘采样 王城岗遗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原登封县)告成镇西部约1千米处颍河与五渡河交汇的台地上(图版一,1)。颍河在遗址南面流过,五渡河流经遗址东边注入颍河。遗址北依嵩山,南望箕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图一)。王城岗遗址属1963年公布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登封八方遗址的一部分,八方遗址面积为50多万平方米[13]。 王城岗遗址发现于1977年,经过5年多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1万平方米。发现的遗存主要为王湾三期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的。这些遗存正是学术界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 王城岗古城址是该遗址中*重要的发现,该城是由东西并列的二座城组成的,皆仅存城墙的基础部分(《登封王城岗与阳城》图一八)[14]。东城尚存呈“L”形的西南角,西墙南段残长约65米,南墙西段残长约30米。因东城被严重毁坏(似毁于水患),其面积已不可考,但从其城墙夯土的形制和结构看似不应小于西城。 西城保存情况较好,唯其北墙东段被水冲毁。其东墙即为东城的西墙,东西两城共用一墙。西城的几面墙分别是:南墙长82.4米,西墙长92米,北墙西段残长29米,东墙与东城西墙长相同。西城面积约1万平方米。在西城南墙东段发现一宽9.5米的缺口,似为西城的城门所在。西城的西南角呈外凸状,突出城墙3.68米,类似后来城墙上被称为“马面”的防御设施。城墙基础槽口宽4.4米,底宽2.5米,深2.4米,槽内每层夯土厚度0.1—0.2米(《登封王城岗与阳城》图一九;图版一,2—4)。在西城内的中西部较高处和东北部一带,发现有夯土建筑基址,惜被破坏严重,现残存13座埋有人骨骸的夯土奠基坑、13座夯土坑和一些形制不明的夯土基址遗迹,夯土基址一般厚1.5米,现存*大的一块夯土基址为东西残长约12米。 图一 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位置示意图 1996年10—11月,本专题组对王城岗遗址进行发掘。将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王城岗遗址上发掘的一些探方挖开,从保留的王湾三期文化晚期遗迹中采集含碳样品。在王城岗遗址揭开5米×5米的探方6个,这6个探方均位于王城岗古城的西城内,探方编号为T48、T157、T189、T194、T195、T254,揭露面积计150平方米。随后将位于T48中的1号奠基坑(图版二,1—3)、T254中的4号奠基坑(图版三,1—3)、T157中的6号奠基坑(图版四,1、2)、T195中的10号奠基坑(图版四,3、4)清理出来,从这4个奠基坑中分别采集了人骨标本,同时在6号奠基坑内还采集到木炭标本。这几个奠基坑的年代均属于王城岗遗址第二期,即王城岗古城的使用时期。 2. 收集样品 王城岗遗址的试掘采样工作结束后,专题组遂在登封告成工作站转入对王城岗遗址原有发掘品中含碳样品的收集。王城岗遗址的王湾三期文化遗存被分成五期,二里头文化遗存被分成四期,我们根据对于王城岗遗址有关资料的分析,仔细检查了近500个单位的遗物,收集到可供测年的典型单位的含碳样品202份,其中数十组单位有层位关系,大体包括了从王城岗遗址一期到二里头文化四期共九个时间段的样品。 我们从王城岗遗址采集和收集到的200多份
作者简介
方燕明,1977年到河南省文物工作队(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参加工作,198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曾任《华夏考古》编辑部主任,为河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副秘书长,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理事,郑州古都学会副会长。先后承担夏商周断代工程、全国文物博物馆事业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研究8项,均已结项;已出版考古报告和专著4部,发表研究文章等近百篇。
-
两张图读懂两宋
¥23.2¥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4.7¥49.0 -
清朝穿越指南
¥19.8¥45.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5¥38.0 -
人类酷刑简史
¥33.6¥59.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1¥35.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7.6¥39.0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21.8¥68.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35.6¥78.0 -
中国近代史
¥21.1¥39.8 -
万历十五年
¥23.5¥25.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1.8¥68.0 -
韩鹏杰说:这才是江湖
¥16.3¥48.0 -
中国近代史
¥8.4¥20.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8.6¥58.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22.9¥45.8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12.5¥29.8 -
康雍乾盛世中的君臣关系
¥14.3¥39.8 -
硬核原始人
¥19.5¥65.0 -
希特勒死后:欧洲战场的最后十天
¥22.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