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读与思

读与思

1星价 ¥24.5 (3.6折)
2星价¥24.5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52949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08
  • 出版时间:2021-10-01
  • 条形码:9787520529495 ; 978-7-5205-2949-5

内容简介

  读书是一件很个人化的事,每个人趣味、选择、目的、专业都不同,交流读书不过是各自的道理重复和理念空转罢了。但在读书漫谈群,逐渐地感受到一种真切的交流氛围。以我自己的感受为例,每当一则短文在早上发布,即刻就会得到同一群中的书友们的留言与互动。他们中有平时熟悉的老友,也有在此神交的新朋。重要的是,我们平常写个文章,要冷却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有可能与“读者”见面。而发表后的文章,多半像扔到冷水里一样,继续冷却。因为无论跟什么人见面,极少有人会提到读到了你的文章。写作是寂寞的,这当然是合理的,但是从写作到发表全流程都是寂寞的,那就不无悲凉之感了。也是,现在大家都是写手,都在手机上读“印刷体”文字,谁又有必要非得向所谓专业的写作、成篇的“作品”致敬呢。然而政协读书漫谈群带给人一种交流的快乐,一股呼应的热流。这些互动里,有谐趣,有玩笑,有追问,有补充,有认同,有纠正,总之都是热情的鼓励,都是相互的欣赏。为了达成这样的效果,组织者和群主们可谓是掏心费力,奉献颇多。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叶小文、刘晓冰,感谢吴尚之、丁伟、阎晓宏、朱永新,感谢在群中交流的各位书友,我的长短不一的文字,都是在他们的鼓励下写出的。没有在群中相遇的书友们的互动、支持,没有这种合力促动,这些文字多半是不会有的。

目录

经典再读
何谓经典作家
——以鲁迅为例
真正的经典不会被撼动
“民族魂”的象征
——在鲁迅墓前的发言
抗疫背景下再谈鲁迅精神
寻访鲁迅在广州的旧址
重读鲁迅《故乡》点滴
文学影响力究竟有多大
推荐阅读之《萧红书简》
赵树理的启示
文学就是要让石头说话
关于《诗经》的一点读书体会
选择即评价
——读《钱锺书选唐诗》随记
美文的读法
——重读钱锺书《宋诗选注》序所思
谁饮诗中酒
唐诗中以酒为意象的寄情
重读《滕王阁序》并致友人
《红楼梦》里风景多
由苏轼而引发的联想
企慕即理想

艺文之思
作家艺术家要用作品说话
独木桥上人挤人
数字时代的文学命运
所谓“凡尔赛文学”
大地上的文学
现当代湖南文学印象
融合:当代小说新趋势
关于小说的长与短
小说的开头
文学是语言艺术
散文是一种脆弱的文体
诗之品质
新诗一解
诗人与诗的断想
诗意应存活在所有艺术里
文艺也应鉴往知来
……
读书漫谈
感悟随记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读与思》:  近年来,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特殊意义还在于,中国作家正在自觉地运用具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又能够自觉地在艺术上打开格局,也就是把先锋文学的诸多艺术元素、艺术手法融入其中。难得的是,这种并存和融合不断呈现在一个作家的同一部作品当中。过去我们说,某个作家是偏向于现实主义,某个作家是倾向于先锋文学,但是我们现在可以在一个作家的一部作品里看到这两种创作方法的融合。我认为,这种融合使得中国的长篇小说因此既具有传统的根性,又具有与时代相吻合的现代性。已经有很多作品可以为我们证明这种艺术融合上的自觉,作家的创作方法在作品中日趋成熟。  其中的不少长篇作品,比如李洱的《应物兄》等,在艺术上都给我们带来惊喜,也印合了我所强调的观点,即现实主义与现代性的融合。这些小说或者有地域性,或者有历史感,或者刻意流入纪实性,或者刻意打通人兽灵分界。这种既有当下性,又有寓言性;既有来自土地、历史、生活的根性,又有强烈的时代标识和作家艺术自觉的创作,正是我们从理论上和阅读上所期待的小说品质。  我们曾经膜拜的魔幻现实主义,其实并不神秘或者神乎其神,不少这一概念下的小说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一部作品里把多种艺术元素、艺术手法拼接、拼贴,或者说融合在一起。它们是严肃文学,但看上去又是流行小说。小说里有地域风情,有民族历史,有严肃的政治,有民间的传奇,同时还有一种广阔的世界性。一个作家能不能调用整合这些元素,纳入一部小说当中,使其成为互相关联、交融的小说要素,从而形成一种合力,形成一种小说的力量,这对当代小说家,不仅是中国的小说家,在世界范围内也一样,是一个巨大考验。其实,严肃主题、传奇色彩、美学抱负,如果这些要素在一部作品当中同时呈现,小说的流通性、小说性、艺术价值,可能会同时得到提升。近二十年,一些中外长篇小说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读者,如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艺术上的多元素融合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过去我们常常把文学按照类别划分,无论是题材、体裁、创作的方式,有一种非此即彼的观念,要么是余华,要么是路遥;要么是张承志,要么是王朔。但是今天,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中国作家正在走一种相通、融合的道路,这是一种创作实践的追求,也是一种艺术自觉的标志,有很多作品可以支撑我们这样评说。  2  时有朋友说,现在的小说不好看了,为什么?这问题很复杂,我只想说,不是没有好小说,是我们对小说的需求变了。不仅是文学,包括电影、电视剧、综艺,都有这个问题。的确,当前文艺,不是有没有、多不多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艺术作品的提供不只是丰富,甚至有过剩之嫌,但人们又叹好作品稀少。  原因很复杂。比如,读者现在读小说,有了更多“非文学”诉求,人物故事之外,*好能领受如历史、军事、金融、科技等领域知识。这也就是我所说的创作上要有融合。  其实,我可以不客气地说,在这方面的艺术自觉和创作实践努力,中国当代小说是意识更早、实践更有效的领域。  举个例子。近二十年,中国文学艺术真正引起世界性反响和关注的,如果只举一例的话,我以为是刘慈欣的《三体》,它的外文版市场发行量是实实在在的国际影响力体现。纵然奥巴马是刘的粉丝不是什么标志,但也折射出《三体》的世界影响。根据刘慈欣小说改编的《流浪地球》,可以说使中国有了真正意义上可以与世界对话的科幻电影。  ……

作者简介

  阎晶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评论。出版有《批评的策略》《独白与对话》《我愿小说气势如虹》《鲁迅还在》《鲁迅与陈西滢》《须仰视才见》等十余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