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洛伊德论自我意识
读者评分
5分

弗洛伊德论自我意识

1星价 ¥18.2 (3.8折)
2星价¥17.8 定价¥4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449269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56
  • 出版时间:2016-04-01
  • 条形码:9787504492692 ; 978-7-5044-9269-2

内容简介

本书精华绝世,字字珠玑,常识与经典融合,堪称传世思想魂宝。思想大师的深刻哲理、醒世箴言,是对人类文化的奉献与恩典。心灵奥秘的求索,灵魂深处的探究,是融入一生的智慧经典。这部书籍,不仅涵盖了人类具智慧的语言,同时也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准则:虽然这些经典智慧,在人类各种语言中均有不同译本,被各国人们所推崇,其主要原因是使不计其数的人受益终生。

目录

一、自我和本我
二、自我和超我
三、意识与潜意识
四、无意识的现象
五、暗示与力比多
六、等级区别
七、压抑的状态
八、悲痛与抑郁
九、理智的判断
十、诙谐的作用
十一、心理能量的释放
十二、梦的神秘
十三、心理感应
十四、梦的解释
十五、记忆的特性
十六、遗忘的本因
十七、痛苦的记忆
十八、数字和迷信
十九、数字与名字
二十、我与别人的区别
二十一、对口误的讨论
二十二、依赖关系
二十三、认同作用
二十四、两类本能
二十五、爱和催眠
二十六、女性气质
二十七、兴趣的转移
二十八、成熟女性的心理特质
二十九、自恋倾向
三十、性欲的本能
三十一、宗教与艺术
三十二、幸福与痛苦
三十三、对于文明的理解
三十四、爱的态度
三十五、良心与内疚
三十六、特殊群体
三十七、原始群体
三十八、群居本能
三十九、共同的特性
四十、宇宙观的取向
四十一、科学的回答
四十二、生活的真正价值
展开全部

节选

  《弗洛伊德论自我意识》:  劳动的理解,因为我们的心理生活带有如此浓重的痛苦色彩,我们的成功需要超越理性的原动力。人的成功发展,除了需要理性的思考、理性的热情以外,更需要本能的冲动、非理性的热情。在弗洛伊德看来,理性维持着人们现实生活稳定的秩序和健康的发展,而非理性则是在人们*关键的时候,爆发出的有力冲刺。尽管大多数时候,本能都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甚至是歪曲地反映在人们的生活中,但它的*终爆发,是必不可少的。长期的压抑,不仅会导致疾病而且也是违反人性的。本书首次把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能的冲突与对抗明确地提出来,并试图找到互相妥协的可能与意义,这是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性本能对个人成功奋斗的意义。  在弗洛伊德看来,决定人类生活目的(或是人性本能)的是快乐原则。这个原则一开始就控制了人的精神器官的活动。而文明则是对本能的限制,但弗洛伊德并没有否认文明是人类的进步。在他看来,所谓的幸福就是被深深压抑的那些本能需要的满足。文明虽然不一定具有获得幸福的手段之价值,但它却把人类的生活与人类祖先类人猿的动物性区别开来。在弗洛伊德看来,文明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个方面,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具有文化性质;第二个方面,工具是推动人类文明的强大动力。弗洛伊德说:“文明不过是意指人类对自然之防卫及人际关系之调整所累积而造成的结果。”“如果我们追溯过去,我们发现文明的*初行动是使用工具,控制火和建造住房……每一种工具的使用都使人类改善了他的运动器官或感觉器官,或者说消除了这些器官的限制。运用工具为人提  这些言语表象就是记忆痕迹:它们一度曾经是知觉,像一切记忆痕迹一样,它们是可以再次成为意识的。在进一步论述其性质之前,我们开始认识到一个新的发现,即只有那些曾经是意识知觉的东西才能成为意识的,从内容(情感除外)产生的任何东西,要想成为意识的,必须努力把自己转变成外部知觉:这可以通过记忆痕迹的形式来实现。  我们把记忆痕迹想象为包含在直接与前意识——意识知觉系统相连的系统中,这样,关于记忆痕迹的精力贯注就可以很快地扩展到后一系统的成分上,这里立刻使我想起了幻觉,想起了这个事实,即*生动的记忆总是可以从幻觉中又能从外部知觉中区分出来的。但是我们还将发现,当一个记忆恢复时,记忆系统中的精力贯注仍将有效,而当精力贯注不仅从记忆痕迹向前意识知觉的成分扩展,而且完全越过了它时,就会产生一种不能从知觉中区分开来的幻觉。  言语痕迹主要是从听知觉获得的,这样就可以说,前意识系统有一个特殊的感觉源。言语表象的视觉成分是第二位的,是通过阅读获得的,可以把它先放在一边,除了聋哑人之外,那些起辅助作用的词的感觉运动表象也是这样的。一个词的实质毕竟是被听见的那个词的记忆痕迹。  我们决不要为了简化而被引入歧途,以致忘记了视觉记忆痕迹的重要性——那些(和语词不同的)东西的重要性——或者否认通过视觉痕迹的恢复,思维过程就能成为意识的。在许多人看来,这似乎是一种适当的方法。在沃伦冬克的观察中,研究梦和前意识幻想就能向我们提供这种视觉思维的特殊性质的观念。我们知道,成为意识的一般说来只是具体的思维主题,但却不能对这个使思维具有独特特点的主题——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做出视觉的反映。因此,图像思维只是成为意识的一种很不完全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它比言语思维更接近于潜意识过程,而且毫无疑问在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上都比后者更加古老。  如果本身就是潜意识的东西借以成为前意识的方法,那么对于被压抑的东西怎样才能成为(前)意识的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做出如下回答:通过分析工作来提供前意识的中间联系就可以做到。因此,意识就保持在原位;但潜意识不上升到意识中。  鉴于外部知觉和自我之间的关系是相当清楚的,而内部知觉和自我之间的关系则需要做特别的研究,它再次引起了一种怀疑,即把整个意识归属于一个前意识知觉——意识的外表系统是否真有道理。  内部知觉产生过程感觉,而过程感觉是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当然也是从心理结构的*深层产生的。关于这些感觉和情感我们所知甚少,我们所知道的关于它们的*好例子还是那些属于快乐、痛苦系列的东西。它们比从外部产生的知觉更主要、更基本,甚至当意识朦胧不清时它们也能产生。我曾在别处对其伟大的经济学意义及其心理玄学的基础表示过我的观点。这些感觉就像外部知觉一样是多层次的,它们可能同时来自不同的地方,并可能因此具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性质。  快乐性质的感觉并不具有任何内在推动性的特点,而“痛苦”的感觉则在很大的程度上具有这种性质。后者促进变化,促进释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痛苦”解释为提高能量贯注,把快乐解释为降低能量贯注的原因。假设我们把在快乐和“痛苦”形式下成为意识的东西,描述为在心理事件过程中的一种量和质“都尚未确定的成分”,那么问题就会是,该成分是否能在它实际所在的地方成为意识的,或者是否必须先把它转换到前意识知觉系统中。  ……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一个犹太人家庭,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恋母情结”,“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等概念,被誉为二十世纪的思想家之一。精神分析学始终坚持将性(爱)本能视为人类一切行为的主要动机,从上世纪以来就一直在学术界以及社会上颇具争议。因此,弗洛伊德一生毁誉参半,很难评判他在历目前的地位。有人认为他是人类思想目前杰出的人物之一,也有人将他视为“欺世盗名的江湖骗子”、“变态狂”。2000年,英国BBC将弗洛伊德与爱因斯坦、笛卡尔、牛顿、达尔文、康德、马克思、黑格尔、马克斯韦尔、阿奎那评选为千年来的十大伟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