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2689572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1
  • 出版时间:2021-09-01
  • 条形码:9787512689572 ; 978-7-5126-8957-2

本书特色

南亭亭长李伯元先生,为近时小说家巨擘。此其遗著,书中所记,多为前清一代遗闻轶事,上自宫廷,下至闾巷,自云得诸四方友人所传述,无事不确,无语不新,非东抄西撮,臆造伪托者可比,晓岚、留仙,差可比拟,读者当信言之不谬也。 ——上海大东书局《南亭笔记》广告 然其随笔,并非只为滑稽引人发噱,而是提倡“庄谐并包”,寓庄于谐,亦庄亦谐。所谓“滑稽中杂有哭音,诙谐中带有苦涩”,所言皆有所寄,似不可尽以野史轻之。 ——历史作家金满楼

内容简介

本书原名《南亭笔记》,为晚清著名小说家和报人李伯元的清史笔记小说,全书共十六卷,六百九十一则,记叙了清朝皇帝、亲王、重臣、画家、文学家、书法家诸多名人的趣闻轶事,以笔记体小说的形式呈现,书中对清代官场的黑暗腐败和一些官僚的昏庸无能、贪鄙腐败,颇多揭露,也对当时的社会风貌、名人风骨,有很多细致入微的描写,可以说是清朝社会的百花筒。 书中涉及从康熙、乾隆到和珅、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等诸多政治名人,也涉及何绍基、任伯年、纳兰性德等清代文学家、艺术家。 李伯元是晚清受维新思想影响较重的小说家,对清廷政治和时局的立论相对中平,臧否人物,亦无特别戾气,本书虽非正史,但可补史乘之阙。

节选

和珅当国,恃宠而骄。尝赐食大内,御前设榻坐之,尽巨觥无算,未几洪醉,上亦微醺。时广西将军某,赍表献珠串至,珠巨如菽,凡一百有余粒,皆精圆腴润,不差毫厘。上命和珅试佩,珅碰头称死罪,强而后可。 上曰:“朕弃天下,当以此串畀若。”珅曰:“串,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 二王,亦主所恶也。”上笑曰:“若又安知朕不为唐虞之揖让?”珅即抗声顾 谓内竖曰:“天子无戏言,若曹志之,他日食言,若曹皆证人也。”内竖均 失色,上独微哂不忤。和归私第,悬赏潜购珠串,重值不惜。未逾月,某 省抚臣,因事罢官,所藏宝珠献珅,多寡大小轻重,与大内物无异,谓是 及身有天下之兆。及晚,屏去姬侍,取串饰项际,临镜顾影自笑。益阴蓄死士,潜谋不轨,卒以此串构籍没祸云。 吴三桂盛时,颇留意声伎,蓄歌童自教之,中六人*胜,称六燕班, 因六人皆以燕名也。尝微服漫游江淮,与六燕俱。鹾贾某亦嗜声伎,值家宴演剧,吴具伪姓名致赂为寿,贾入而觞之。未几乐作,列坐少长,奖借 不遗余力,吴惟嘿坐瞑目摇首而已。主人怒目吴曰:“若村老,亦谙此耶?” 吴曰:“不敢!但嗜此已数十年矣。”主人愈不怿。客有黠者请吴奏技,否 则因而折辱之。吴欲自炫,不复辞谢,欣然为演《寄柬》,声容台步,动中 肯綮,座客相顾愕咍。少焉乐阙,下场一笑,连称“献丑”而去。 吴三桂 纪晓岚之外舅曰姚安公,两目夜视,能见鬼物。纪方壮盛,颇不是善。 会夏夜纳凉围坐,纪潜墨两颊,披发及地,口芦管有声呜呜然,立暗陬而 咻之,婢媪皆逃,渐及姚前。姚笑曰:“尔非鬼,乃鬼伥也。眈眈瞰尔后 者,是真鬼,曷睨之?”纪不信,试回顾,则一面窄且长,色白如绽之孱 鬼,蹑足尾其后,渐小渐没,始骇异求教。姚曰:“螳螂捕蝉,黄雀随之。 此一理也。械心即鬼,以鬼召鬼,俨然声应气求。此又一理也。”纪闻言, 恍然觉悟。嗣后著书,虽怪力乱神,而侃侃说理,必轨于正,蔚然成一家 言,盖其得力于理想者甚深也。

作者简介

李宝嘉(李伯元,1867-1906),晚清官场小说大师。字伯元,自号南亭亭长。 出身官宦之家,成长于山东,幼年丧父,由伯父抚养成人。 16岁时通读“四书五经”,擅制艺、诗赋,能书画,工词曲,精蒙刻。 19岁时考取秀才,此后屡试不中,亦拒绝纳捐买官,后因时局动荡,远离仕途。 30岁时举家来到上海,先后创办《游戏报》《世界繁华报》,领一时风气之先。 36岁时在报纸上连载《官场现形记》,引发官场持续震动,据说摄政王亲自下令追杀李宝嘉,慈禧太后读了此书后按名调查腐败官员。 39岁时,李宝嘉因积劳成疾,逝于上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