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水万壑 走洛河

包邮千水万壑 走洛河

¥27.2 (6.5折) ?
1星价 ¥27.2
2星价¥27.2 定价¥4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413849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9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224138498 ; 978-7-224-13849-8

本书特色

拍岸涛声急,悬崖树色苍。洛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隐秘静穆的白于山南麓,由西北流向东南,至三河口注入渭河,途经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两大地形单元。它是我国黄河北干流及渭河流域*大的河流,也是一条具有丰富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的河流,是我国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现在,我们一起走近洛河,走进洛河流域,打开这优美而神秘的画卷……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从历史地理、文化民俗等多方面全景叙写洛河的厚重的纪实散文作品,也是目前关于洛河史传的**部长篇纪实散文。 从洛河源头到洛河下游,作者用步履丈量着洛河流域的寸寸土地,在行走间探寻着洛河流域从远古到现代的历史更迭,将洛河沿岸的风光景致、风土人情、风云人物尽收笔下,让洛河穿越历史的长河绽放灼灼光华。

目录

**章 从远古走来的洛河
隐秘静穆的白于山
洛河源头探寻
河流与丹霞地貌
支流与灾害
第二章 传说和考古发现的洛河流域远古文明
甜水沟的早期人类
悠久的传说与黄帝陵
“字圣”与仓颉庙
河洛图的出现
第三章 洛河流域幽深的历史文化
消失在黄土层的芮国
铁边城
佛教及石窟
道教的流传
第四章 洛河流域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草原地域与文化
游牧民族的侵扰
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第五章 洛河流域的历代长城
概说
沿河而行的魏长城
“斩洛”与秦长城
明代的墙
长城的历史文化意义
第六章 洛河流域的关学大儒
关学的兴起与发展
韩邦奇
韩邦靖
王建常与李元春
第七章 杜甫在洛河流域的岁月与诗歌
荒年离京师
在奉先及白水的诗
“安史之乱”与流亡路上的诗
羌村三首
第八章 洛河流域的大诗人屈复
三秦之秀
游历与咏史
屈复的精神骨架与民族气节
第九章 “水圣”李仪祉
求学与立志
水利教育与“八惠”
殊功早入河渠志
第十章 洛河流域的红色文化
长征的落脚点与革命胜利的出发点:吴起
永远凝固着诗意的永宁山
埃德加·斯诺与《西行漫记》
丁玲在洛河流域的文学活动
爱国将领杨虎城的诗歌
第十一章 洛河萦绕着巍峨的唐五陵
泰陵与唐玄宗
景陵与唐宪宗
光陵与唐穆宗
惠陵与唐让帝
桥陵与唐睿宗
第十二章 洛河流域的植被与特色
绿云翻卷洛河岸
苹果遍天涯
香雪海
河面上漂浮着枣花的清香
附 黄土高原与河流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从远古走来的洛河 隐秘静穆的白于山 这是第三次登上白于山了。 初秋,天高气爽,白于山漫山遍野盛开着紫红色的荞麦花,洁白如玉的马铃薯花。站在地处定边白湾子镇白于山*高峰——魏梁上俯视,只见沟壑纵横,莽莽苍苍地延伸到天际。 白于山,地处陕西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南部、甘肃省东南部环县、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边缘接壤。东西绵延近200公里,主要分布于定边、靖边、横山县(今榆林市横山区)南部与吴起、志丹、安塞县(今延安市安塞区)接壤地区,向西可延伸至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盐边县东部。山体由砂岩、页岩构成,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及流水堆积物。受地壳运动和河流切割影响,形成长梁、残塬、沟壑、涧地相间分布的特殊地形。 地处白湾子的魏梁是其主峰。《山海经》里这样记叙白于山: 西二百五十里,日白于山,上多松柏,下多栎檀……洛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渭。 白于山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地貌,为东西走向的厚层黄土覆盖的梁状山地,主梁东西延伸130余公里,梁顶面较平缓,一道道横梁以墕相连,当地称崾崄。墕,指两山之间的山地。白于山里,有村庄地处墕里,有乔崾峻等名称。站在魏梁上,打量周边,约略可以望见白于山远处的黄土塬峁延伸到很远的地方,主要有马鞍山、花风子岭、大墩山山梁,莽莽苍苍,绵延起伏。 白于山南北两坡很不对称,北坡短,多土崖峭壁,南坡长,波浪式向南逐渐下降,多缓斜梁涧及残塬地。白于山北侧的三边洼陷地带,在白于山与毛乌素沙地之间。有几条向北延伸的低平梁地,将其分成定边滩、安边滩和靖边滩三个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浅缓盆地——这几个浅缓盆地,是白于山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域。 白于山虽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却对陕北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起着极为重要的屏障作用,夏季阻挡南来温热气流,使北部山地更加干旱:秋冬季节阻挡北来的寒潮,减轻其南部冻寒危害:冬春季节阻挡强劲的西北风——所以,白于山从远古一直到史前,依据《山海经》透露出来的植被讯息,应该生长着森林,存在着草地,因此成为游牧民族理想的天然牧场。秦至明清乃至民国,其植被遭到程度不等的破坏——而破坏的先决条件是要有破坏的对象——那么,白于山先前的自然概貌是可以想象出来的。 由于特殊的自然风貌,白于山还是风力利用得很好的区域——现在,旋转着巨大风叶发电的风力发电设备,密布整个白于山塬峁之上,给古老而荒凉的白于山带来了现代工业的色彩——这种由巨大风叶组装成的风力发电设备,在陕北黄土高原比比皆是,这里遂成为我国利用风能发电的重要基地。 我已经是第三次登临白于山了。**次,是去年春天,我独自驾车沿着由关中平原通往黄土高原的高速公路进发。那时候,吴起至定边的高速公路还没有通车,只好绕道进入榆林通往定边的高速公路,除过在延安西服务区稍事休息,一直马不停蹄,直到黄昏时分才到达定边。 那次的目的,是进入白于山,寻找洛河的源头。之前,做了大量的案头准备工作,查阅了关于洛河源头和白于山的相关资料,并在地图上标出路线。而定边县城南部的山脉,就是白于山的主峰所在地。也是洛河的源头所在地。所以此行直奔定边。 为什么寻找洛河的源头呢?因为想彻底了解洛河。要了解洛河,就必须先寻找其源头,然后顺流而下,追赶着洛河的足迹,同时感知洛河沿岸各地的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与朋友们在一起聊天,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走完一座城市很容易,但是,走完一条河流就不容易了。先前,我曾经沿着渭河上行,在甘肃省渭源县的鸟鼠山,探访到了渭河的源头。鸟鼠山和白于山一样。说是山,其实就是黄土高原地貌纵横的沟壑。鸟鼠山山脚下的梯田里,胡麻快要成熟了,到处金黄一片。 渭河的源头,和想象的简直大相径庭,迎面直立着一通石碑,上刻“渭河源头”字样,但几乎没有见到泉水,而是干涸得类似一个小土坑。据当地人讲,这个小土坑有时候会冒出细小的水流,顺着山势流下去,而流下去的水流,不断汇聚沿途的小水流,直至山下,就汩汩成溪了,这就是渭河的源头——相信了当地人关于渭河源头的解说,正要返回之际,只见乌云密集,瞬间大雨滂沱,刚才还若有若无的渭河源头的小水流,顿时暴涨起来,浑浊的河水翻卷而下,真是领教了,源头之水,原来就是这样从天而来,以此就成了河流…… P1-4

作者简介

柏峰,陕西蒲城人。正高级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出版有《审美的选择——胡采、杜鹏程研究》《论中国散文精神》等文艺评论专著和《归梦绕家山》《星垂平野阔》《空山新雨后》《远山与近土》等十余部散文集,另有教育教学论著多部。曾获陕西省**届、第二届和第三届文艺评论奖,全国第四届、第六届冰心散文奖散文理论奖,第三届柳青文学奖散文奖等奖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