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授权——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包邮文化授权——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1星价 ¥59.8 (6.8折)
2星价¥59.8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67878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2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509678787 ; 978-7-5096-7878-7

内容简介

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华很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背景下,国家相关部门做出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部署。本书立足于这一背景,围绕博物馆应用文化授权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理论与实践,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中的文化授权模式和该模式下的开发流程、价值形态、运行机制、影响因素等内容进行了探讨。按照从理论建构到实证分析的逻辑,对文化授权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和管理进行了全景式的刻画,希望能够为当前文化文物单位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提供一种创新性的视角和思路。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授权产业相关研究
二、博物馆经营与授权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研究内容框架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博物馆功能的演进与价值的转换
**节 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
一、博物馆角色的变迁
二、博物馆功能的演进趋势
第二节 博物馆核心价值的转换
一、新博物馆学思潮下的博物馆理念与价值
二、博物馆核心价值的形成与阐述
三、博物馆内外价值的交互转换
第三节 从文化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嬗变
一、产业内涵的深化与外延的拓展
二、产业理念的创新与价值的提升
第四节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博物馆定位的转变
一、身份转变:从“神庙”到“论坛”
二、场域转变: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
三、范式转变:从封闭自守到开放包容

第三章 博物馆文化授权的内涵与意义
**节 文化授权概述
一、授权的含义
二、文化授权的内涵
三、文化授权的本质
四、文化授权的特点
第二节 博物馆文化授权的内容
一、博物馆文化授权的构成要素
二、博物馆文化授权的范畴
三、博物馆文化授权的类型
第三节 博物馆文化授权的意义
一、文化资源的利用和文化价值的输出
二、发展模式的创新和市场空间的拓展
三、提高文化供给能力和市场供给弹性

第四章 博物馆文化授权的理论架构与法理依据
**节 文化授权的理论基础
一、产业融合理论
……
第五章 博物馆文化授权的流程与机制设计
第六章 博物馆文化授权的发展模式与价值链
第七章 博物馆文化授权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全部

节选

  《文化授权: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通过博物馆文化授权,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博物馆文化资源存量向文化创意产业增量的转化。博物馆文化授权首先通过对博物馆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包装和再创作,将其转换成以符号形式存在的文化资本。文化资本在表现形式上虽然仍是文化资源,但以文化资本形式存在的文化资源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资产。它是一种包含、存储文化价值并蕴含着潜在经济价值的资产。任何资本都可以视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存量。这种存量资源被霍金斯称为“存货”,认为其“源自于过去的投资,而且它的价值也取决于未来的使用情形”①。文化资本就是这样一种已经转化为特殊资产的文化资源的存量。文化资本的存量可以用这种特殊的文化资源的实物量来衡量。由于文化资本的存量能够增强未来经济活动的能量,因此由文化资源转化而成的文化资本的存量越多,越有利于文化资本中文化价值和潜在经济价值的积累,从而越有利于实现向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转化。  其次,博物馆文化授权可以使一般性的文化资源转化成的文化资本的存量产生源源不断的服务流量。产生的服务流量可以直接进入*终消费端并用于消费;或者与其他投入品结合,进一步生产具有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商品和服务,以增加资本存量,从而使其以更高的水平或价值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②经由文化授权的资源发掘、整合与再创造环节,由博物馆文化资源转化而来的文化资本,表现为大量数字化形式的高清图像、商标、音频、视频、文字等符号资产。这些符号资产与原始状态的文化资源不同的是因其潜在的经济价值而具备了“可交易的身份”。通过文化授权的授权机制和环节,这些具有文化价值和潜在经济价值的符号资产持续性地转化为授权产品,直接进入消费流通领域成为文化商品和服务,或者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生产文化商品或服务,*终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释放。博物馆文化授权在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转化,**次通过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使文化资源成为可传播、可交易和可生产性的文化内容,即“使文化资源获取了文化资本的交易身份与代际扩张机制,变为符号资本与媒介资本的创新体系”①。第二次通过授权交易,将文化资本存量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流量,实现了文化价值的再生产和文化资源的*终利用。  二、发展模式的创新和市场空间的拓展  博物馆文化授权的模式体现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知识产权的转移、利用与创造关系。该模式不同于博物馆直接利用本馆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模式,而是产业融合背景下整合博物馆内外资源,间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模式。文化授权模式不仅适应了博物馆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源发性部门间接与市场接轨的需要,而且其内涵与特质决定了它在改善博物馆的供给机制和氛围、文化产品的内容生产和渠道开拓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市场是文化创意产业价值实现的根本要素,借助文化授权模式,通过博物馆知识产权的保护、开发、授权和利用,以博物馆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市场环境下的社会生产和服务充分结合,充分利用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导向功能,有效整合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激发博物馆的产业化发展活力,使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从小众市场走向大众市场。一方面保证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市场导向,在克服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出现的经费短缺、创意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的同时,间接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另一方面兼顾了博物馆的组织性质和价值使命,避免了博物馆直接参与市场经营活动的弊端,并通过文化授权有助于博物馆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空间,在传播文化和价值的同时提高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反馈的权利金增强了博物馆的“造血”功能,从而支持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当前,国内博物馆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较多地关注文化创意产品的数量,刻意地突出文化创意产品与博物馆藏品的直接关联性,过于强调参观者参观后购买的“现场感”。这些倾向使博物馆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产品数量上,发展空间基本上限定于博物馆建筑空间内,不能延伸至广阔的馆外天地②。  ……

作者简介

  王秀伟,山东济宁人,博士,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聚焦文化创意产业,涉及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文化创意管理、创意经济等领域。近年来在《文化产业研究》《中国文化产业评论》《同济大学学报(社会学版)》《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东南文化》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化创意产业》转载。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