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万里江山(少年读山海经1)

包邮千万里江山(少年读山海经1)

1星价 ¥22.6 (6.3折)
2星价¥22.6 定价¥36.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529773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59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555297734 ; 978-7-5552-9773-4

本书特色

《少年读山海经》是著名地质学家、科普学家刘兴诗解读《山海经》的作品。全书通过讲述《山海经》中记载的天文、地理、动植物、矿产资源、神话传说等知识,向青少年读者讲述古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我国古代典籍中蕴含的科学探索精神,传播神话故事中的中华文化精髓,是一部综合性地理百科读物。

内容简介

《山海经》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千古奇书,是一座研究古代地理和神话的宝库。“少年读山海经”系列图书通过解读《山海经》中记载的地理、神话、动植物、矿产资源等知识,讲述我国古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书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以普及地理常识,发掘中华文化中的科学精神,激发少年儿童热爱祖国千山万水、勇于探索大自然的博大情怀。

目录

**章 走进《山海经》
《山海经》的作者是谁?
《山海经》里到底有什么?
谁来讲《山海经》*合适?
第二章 《南山经》
《五臧山经》与《南山经》
《南山经》里**山——招摇山
杻阳山—怪山、怪水与怪兽
九尾狐居住的青丘山
出产白色玉石的地方——箕尾山
神奇的柜山
浮玉山与具区泽
凤凰起舞的地方——丹穴山
祷过山与南方特有动物
第三章 《西山经》
古老的华山和泾、渭两条河
竹山人鱼的传说
牛羊成群的景象
两个西王母
青鸟栖息的三危山
日落崦嵫山
第四章 《北山经》
产铜的求如山
来自虢山的新发现——骆驼
好一张“石桌子”
汾河发源的地方
巍巍太行山
第五章 《东山经》
一条条河向哪流?
“五岳”之首泰山
空桑山的来历
水行一列山
望见扶桑的地方
第六章 《中山经》
白垩、黑垩、青垩和黄垩
漂亮的山鸡和会叫的蛇
青要山,宜女子
鹿蹄山上的软石头
美丽的孔雀石
来自“中岳”嵩山的消息
岷山之谜
首阳山的故事
嗅到华中地区的气息
洞庭山啊,洞庭水
展开全部

节选

《山海经》的作者是谁? 说起《山海经》的作者,绕不开—个人——大禹。 大禹是谁?他就是我国古代治理洪水的大禹嘛。古书上常常把他和尧、舜并列,因为他们都是我国上古时期的明君。 大禹*大的功劳是治理洪水,正是因为治水有功,舜才把帝位传给了他。当时,中原大地洪水泛滥,瘟疫盛行,怪兽出没;老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大禹的父亲叫鲧,他采用“堵”的办法治理洪水,结果没有成功。后来,舜让大禹继承了鲧的职位,继续治水。 大禹这个人很聪明,也很勤奋。他带着人四处勘探山川河流,足迹遍布九州各地。他发现用“堵”的办法治理洪水行不通,于是改用疏导的办法,*终战胜了洪魔。老百姓欢欣鼓舞,过上了太平的日子,后来又拥戴大禹做了天子。 我们在前面说了,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大禹到过很多地方,了解了很多山岳、河流、草木、水土、物产的情况。总之,只要是他足迹所至,对上述领域的考察就没有遗漏的。大禹是个有心人,让身边一个叫伯益的人把他们的所见所闻一一记录下来,于是形成了《山海经》。这么说来,大禹是《山海经》的主要作者之一,伯益则是重要的执笔人。 但是,上面这个说法只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个传说,没有得到文献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认同。 后人通过研究《山海经》的组织结构、主要内容和语言风格,大致得出了两个结论: 一是《山海经》这部书不像普通的书那样,在一年、两年或者顶多十年、二十年间就创作完成了,而是在一段非常长的时间里完成的。时间有多长呢?《山海经》大约在春秋末年形成基本面貌,西汉时期又有人补充了一些内容,时间跨度有上千年。 二是这部书可不是传说中那样由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完成的,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不同的人创作的。《山海经》*初以图为主,文字不多,仅有大致的框架,后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代东写一点、西写一点,你补充一句、我补充一句,陆陆续续地完成了这部书。 至于写作者的身份,有人猜测可能是一些巫师,因为《山海经》中记载了很多关于神灵和祭祀的内容,这些内容只有从事占卜和祭祀工作的人才知道,而且也只有他们才用得着;还有人猜测可能是一些古代的“地理勘测员”,他们受朝廷或者君王的指派,到各地勘探地形,寻找矿藏,划定疆界,回来后把各种信息汇集到一起,按照几个大致的方向,讲述各地的地理状况和风土人情——如此说来,《山海经》还是古人“地理大探索”的结果呢! 总之,任何人,如果没有丰富的阅历,没有走过许许多多地方,不知晓当时的八方地理、飞禽走兽、奇人异国,不了解这后面的传说和故事,绝对写不出这部奇书。 说得形象一点儿,《山海经》是跨时代的集体创作。它的创作过程就像一场接力赛,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时间进行接力,*终促成了这部伟大作品的诞生。《山海经》里到底有什么? 有人要问了:《山海经》的“经”是不是跟“四书五经”的“经”含义相同啊?“四书五经”的“经”是“经书”的意思,“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山海经》可不是“五经”之_,而且《山海经》的“经”也不是“经书”的意思,而是“经历”的意思。如果简单地把《山海经》的书名翻译一下的话,就是“经历的山和海”。书中的《西山经》就是“经历的西山”,《南山经》就是“经历的南山”。很多人读《山海经》时搞不清楚这一点,还以为它就像古代的经书,也需要时不时地念一念呢。 《山海经》包括《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里面记载了我国上古时期的山川、地理、民族、动物、植物、矿产、药材、祭祀、交通等情况。其中不仅包括我们的祖先生活的九州大地,也包括一些远方的神秘部落。据统计,书中囊括了五千三百多座山、二百五十多条河、一百二十多种动物和五十多种植物。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既有许多真实存在的东西,也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内容。 这本书还是一部“神话大合集”,我们熟悉的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许多神话故事都隐藏在里面。书中记载的内容如此神奇,以至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说:《山海经》里记载的那些东西,我可不敢讲。鲁迅先生也说过,《山海经》“盖古之巫书”。“巫书”是什么书啊?简单地说,就是记载祭祀、占卜、求仙、炼丹等内容的书啊! 对《山海经》感兴趣的孩子会说:《山海经》是一部“神话大全”,里面藏着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爷爷呢。 这个说法也没问题。《山海经》*吸引人的地方,可不就是那些奇奇怪怪的故事、奇奇怪怪的动物和奇奇怪怪的山川河流吗? 我很喜欢这部书。从严谨的地质学经历出发,再加上儿童文学作家和科幻作家的“眼睛”等多重视角,我觉得这部书不仅是我国古人写的一部《中国地理》,还包括了一部分《世界地理》,只不过它们全都笼罩着一层若有若无的神秘面纱,人们一时难识庐山真面目。 啊,或许我可以这样说:《山

相关资料

《山海经》诞生得很早,我们现在直接看原文,除非是专门研究古代汉语的,否则百分之八十的内容看不懂。别说我们看不懂,从汉朝开始,就有很多人看不懂啦。一直到了魏晋时期,一个叫郭璞的大学者才对《山海经》进行了全面的解释,编成了一本书《山海经注》。
请注意,这本书很重要!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山海经》的原文,都是从这本书里提取出来的。现在,我们国家有很多研究《山海经》的人,大家可以公开地谈论、学习《山海经》。但是在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特别是汉代以后,很多人闭口不谈《山海经》。为什么啊?因为孔子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那时的读书人大多听孔子的话,很少谈论怪异、神秘的事。《山海经》的内容这么古怪,怎么能拿得上台面呢?要是“我”来谈论《山海经》,岂不是有辱“我”的一世清名?看来,想让那些正襟危坐的老先生来讲《山海经》,不行。他们对《山海经》有偏见,没有看到《山海经》中蕴含着我们祖先总结的一些朴素的自然科学知识…………
古人心目中的天地有多大?
《山海经》中说:“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这里的“里”是古代的一个长度单位,约合现在的500米。“二万八千里”和“二万六千里”换算成现在的长度就是14000千米和13000千米。现在地球南北两极之间的直线地表距离(也就是经线的长度)约为20000千米,以此为参考,可知我国古人早在几千年前就意识到天地的宽广博大了!在生产力水平还不发达的古代,有这样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
…………
这座山上有一种大名鼎鼎的动物——九尾狐。说到九尾狐,我先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
故事一:传说,大禹一心治理洪水,年纪不小了还没有成家。有一年,他路过涂山,遇见了一只白色的九尾狐。当地人告诉他:“如果你在这里成家立业,子孙后代就会生生不息。”于是,大禹便娶了一个名为女娇的涂山氏女子为妻。后来,大禹还得到了九尾狐的帮助,治理好了洪水,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圣君。
故事二:商朝末年,昏君商纣王听说冀州侯苏护有一个女儿叫妲己,她长得很漂亮,称得上绝世美人。于是,纣王下令让妲己入宫,做自己的妃子。苏护没有办法,只好亲自带领人马护送妲己上路。一行人途经恩州时,留宿了一晚。一个九尾狐狸精为了迷惑纣王,趁机钻进妲己的身体,凭借她的形貌进了皇宫。结果,纣王在九尾狐狸精的迷惑下,杀害忠良,奴役百姓,终导致商朝灭亡。

《山海经》诞生得很早,我们现在直接看原文,除非是专门研究古代汉语的,否则百分之八十的内容看不懂。别说我们看不懂,从汉朝开始,就有很多人看不懂啦。一直到了魏晋时期,一个叫郭璞的大学者才对《山海经》进行了全面的解释,编成了一本书《山海经注》。

请注意,这本书很重要!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山海经》的原文,都是从这本书里提取出来的。现在,我们国家有很多研究《山海经》的人,大家可以公开地谈论、学习《山海经》。但是在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特别是汉代以后,很多人闭口不谈《山海经》。为什么啊?因为孔子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那时的读书人大多听孔子的话,很少谈论怪异、神秘的事。《山海经》的内容这么古怪,怎么能拿得上台面呢?要是“我”来谈论《山海经》,岂不是有辱“我”的一世清名?看来,想让那些正襟危坐的老先生来讲《山海经》,不行。他们对《山海经》有偏见,没有看到《山海经》中蕴含着我们祖先总结的一些朴素的自然科学知识…………

古人心目中的天地有多大?

《山海经》中说:“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这里的“里”是古代的一个长度单位,约合现在的500米。“二万八千里”和“二万六千里”换算成现在的长度就是14000千米和13000千米。现在地球南北两极之间的直线地表距离(也就是经线的长度)约为20000千米,以此为参考,可知我国古人早在几千年前就意识到天地的宽广博大了!在生产力水平还不发达的古代,有这样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

…………

这座山上有一种大名鼎鼎的动物——九尾狐。说到九尾狐,我先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

故事一:传说,大禹一心治理洪水,年纪不小了还没有成家。有一年,他路过涂山,遇见了一只白色的九尾狐。当地人告诉他:“如果你在这里成家立业,子孙后代就会生生不息。”于是,大禹便娶了一个名为女娇的涂山氏女子为妻。后来,大禹还得到了九尾狐的帮助,治理好了洪水,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圣君。

故事二:商朝末年,昏君商纣王听说冀州侯苏护有一个女儿叫妲己,她长得很漂亮,称得上绝世美人。于是,纣王下令让妲己入宫,做自己的妃子。苏护没有办法,只好亲自带领人马护送妲己上路。一行人途经恩州时,留宿了一晚。一个九尾狐狸精为了迷惑纣王,趁机钻进妲己的身体,凭借她的形貌进了皇宫。结果,纣王在九尾狐狸精的迷惑下,杀害忠良,奴役百姓,终导致商朝灭亡。

这两个故事讲完了,不知道聪明的你发现了没有,这两个故事里都有九尾狐,但它们的形象大有不同—一个是能帮助人类的灵兽,一个则是害人的妖精。其实,九尾狐的形象早出现在《山海经》中。我们来看一看《山海经》是怎样描述九尾狐的:

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先看外形——“其状如狐”,就是说形状像狐狸;“九尾”,就是说长着九条尾巴;再听声音——“其音如婴儿”,就是说它的叫声像婴儿啼哭;后看它有什么特别的能力——“能食人”。哎呀,它还吃人呢!《山海经》中吃人的怪兽不少,九尾狐是个出现的。

九尾狐的原型当然是狐狸了。狐狸这种动物很狡猾。上古时期,人们觉得它机智、有灵性,便把它作为图腾之一,跟老虎、熊、罴这样的猛兽并列。我们前面讲过的故事中提到,大禹的妻子是涂山氏部落的人,涂山氏便是一个以九尾狐作为图腾的部落。这是古人跟狐狸这种动物产生直接联系的一个例证。

…………

作者简介

刘瑶,1982年出生于湖南湘潭,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从小就爱涂涂画画,一直从事插画创作,希望能一直这么画下去。出版作品有《兔爸爸的服装店》《四季》等绘本图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