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1023648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94
- 出版时间:2021-09-01
- 条形码:9787010236483 ; 978-7-01-023648-3
本书特色
本书是记录袁隆平教授*重大科研进展和突破性创新的图文传记。袁隆平院士生前对本书绝大部分内容和选用的照片亲自审定,同意出版。 农业农村部原党组书记、部长韩长赋为该书作序《袁隆平,永远的追梦人》,世界粮食奖基金会荣誉主席肯尼斯·奎因也为该书作序《袁隆平代表着农业科学变革的力量》。 本书作者辛业芸担任袁隆平院士学术助手长达25年,毛昌祥是袁隆平院士首任学术助手,王精敏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职摄影师。
内容简介
本书以袁隆平院士的成长经历、研究工作为主线,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分16个板块,讲述他92年不平凡的人生,展现他不畏艰辛,顽强奋斗,很终取得科学上的重大突破,为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和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彰显这位胸怀博大的科学家“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伟大事业追求。本书还收录袁隆平院士珍贵照片约600帧,使得传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丰富读者对袁隆平院士工作、生活的了解。 本书附录收录了袁隆平院士撰写的《我在杂交水稻创新研究中的体会》《我的粮食梦助圆中国梦》、辛业芸撰写的《袁隆平科学思维之我见》,以及袁隆平院士大事年表、袁隆平院士所获主要奖励,通过对袁隆平院士学术思想和研究路线等的生动展现,使读者不但感受袁隆平院士的大家风范,更感受中国科技发展重大成就为世界贡献的智慧和力量。
目录
袁隆平代表着农业科学变革的力量
一、崇尚教育不凡家世
二、颠沛流离动荡童年
三、求知善学峥嵘青少
四、教学相长无悔青春
五、探索未知洞见未来
六、执子之手铸就大成
七、南繁北育攻坚克难
八、挑战拼搏无止追求
九、比肩国际寰宇风范
十、播撒和平造福世界
十一、不忘初心心系“三农”
十二、国之重器功勋之尊
十三、传承先明重教育人
十四、才情艺趣怡智科研
十五、荣誉瀑至宁静致远
十六、“袁隆平星”光耀千秋
附一 我在杂交水稻创新研究中的体会
附二 我的粮食梦助圆中国梦
附三 袁隆平科学思维之我见
附四 袁隆平院士大事年表
附五 袁隆平院士所获主要奖励
后记
节选
在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城以东蒲亭镇附城村与共青城金湖乡下寨村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小山头称为师古墩,山上有一座千年古塔称作文华塔,建于唐大中四年(850年)。塔共7层,青砖飞檐,是目前九江地区唯一的一座保存较好的千年古塔。文华塔下,是开阔而平坦的千亩良田。青竹畈是个古老的地名,只有上了年纪的村民才知道它。据说明朝时,这里是个人丁兴旺的大村庄、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远近闻名。袁隆平的曾祖父袁繁仁就生活在那里。据《袁氏族谱》记载,袁繁仁共有兄弟4人,取“三纲五常”中的“仁、义、礼、智、信”排名,“繁”是辈分。袁繁仁排行老大,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即鸦片战争爆发的那一年。袁繁仁的祖辈世世代代住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闲时就到博阳河撒网捕鱼,过着平静、安宁的日子。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德安县一片战乱,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一个偶然的机会,押运饷银的清兵遭遇太平军追杀,*后走投无路,只得弃银逃命。恰巧袁繁仁兄弟几个路过那里,轻而易举地得到这笔数额可观的银钱。袁家兄弟商量了三天三夜之后,恋恋不合地离开了青竹畈,全家搬到德安县城。从此,袁家兄弟团结互助,弃农经商,家道也由此兴旺起来。如今,青竹畈已不复存在,留给后人的只有文华塔,它依旧孤零零地耸立在那里。袁繁仁兄弟在德安县城,经营各种山货、土特产,诚信经商,物美价廉,生意越做越大,家境逐渐富裕起来,盖了一栋四五百平方米的大房子。有人说,它可能在德安县城大西门老豆腐社一带。据说,新屋共有3层,一层住宿,一层做库房,还有一层做铺面。当时在德安县城,袁家大屋是**大宅。袁家被后世称为“西园袁氏”,是德安县城里数一数二的望族。袁家人深深地感到,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要振兴袁家、佑及子孙,还是要接受教育,多读书。袁家兄弟特别注重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不分男女,到了上学的年龄,就把他们送进当地*好的学堂念书。自此,袁家逐渐由商贾人家转为书香门第。从袁隆平的祖父袁盛鉴、父亲袁兴烈,再到袁隆平五兄弟,都是在这种家风的熏陶和影响下,饱读诗书,开阔视野,先后走出德安,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到了20世纪初,袁家的产业传到袁盛鉴五兄弟手里,达到了巅峰。鉴于家庭成员太多,不利管理,袁家人决定效仿大宋时期的德安义门陈氏,实行分家,各自发展。袁家兄弟分家后,老大袁盛铎以坐守复丰店铺为主;老三袁盛球与老四袁盛铭留居原地;老五袁盛煌建造了新房;老二袁盛鉴则在德安县城北门附近买下晚清时期的布厅衙门,并进行改造,取名“颐园”。自袁繁仁转行经商后,袁家人的命运有所改变,观念也随之变化,开始重视对后代的教育。袁盛鉴率先不负众望,**次到省城南昌参加乡试就考中举人,并从旧式的读书人转变为新型的知识分子,接受了大量西方现代教育。清末,筹划宪政时,他进入江西地方自治研究会学习。辛亥革命后,由九江五县同乡会公举,袁盛鉴任过两年的知事记室,在当地颇有名望。二次革命时,孙中山任命他为国民党南九支部部长,不久迁任江西省议会议员,与李烈钧、杨赓笙、王有兰等国民党元勋商榷政见,对江西的单行法有不少规划,主张“立法应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否则法虚立而害疏远”。北洋政府时期,贿选成风。袁盛鉴拂袖归乡,锐意搞教育,担任过德安县高等小学校长、县农会会长等职。北伐军兴,他应邀出任广东琼崖行政委员公署秘书,后又任广东文昌县县长。在海南岛,因方言土语障碍,难以沟通,袁盛鉴递交辞呈而归,后任江西平民医院院长,治病救人。袁盛鉴的家称为“颐园”,具体位置在蒲亭镇北门社区、德安县老一建公司范围内,位于北门大桥西侧下方,是当时德安县城*热闹、*繁华的地方。颐园面积约三四亩,为两层砖木结构、三进“品”字形天井砖石布局,有院墙和庭院,后面还有菜园和池塘,中间建有花坛,两旁各种枣树、柿树一棵。对于这两棵树,袁隆平记得,小时候在颐园吃过树上的枣子和柿子,甜得很。据他回忆,那时家里经常宾客盈门,热闹非凡。由于家大业大、人丁多,家里还有做杂活的雇工。20世纪30年代初,袁隆平跟随母亲华静从北平回到老家,住在颐园。袁隆平的祖父袁盛鉴是位不苟言笑的长者,孩子们都很怕他,不敢随便讲话,吃饭时也是规规矩矩地坐着、老老实实地吃。袁隆平他们再长大一点,袁盛鉴就教他们兄妹认字。P2-6
作者简介
辛业芸,女,湖南临澧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袁隆平院士办公室主任,担任袁隆平院士学术助手长达25年,并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科技部“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PI项目等,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等奖、创新团队奖。著有《袁隆平口述自传》、《大师境界》等,发表论文20余篇。 毛昌祥,袁隆平院士首任学术助手。 王精敏,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职摄影师。
-
小说家的假期
¥19.2¥52.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14.9¥29.8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7.8¥29.0 -
旷古完人 王安石
¥12.6¥42.0 -
大宋文脉:苏氏家族传
¥11.3¥42.0 -
在彭德怀身边
¥6.6¥22.0 -
名家经典:苏东坡传(精装)
¥43.7¥56.0 -
梁启超家书
¥16.6¥52.0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8.4¥28.0 -
鲁迅与那个时代的战争
¥23.0¥48.0 -
梁晓声自述
¥13.0¥48.0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7.6¥55.0 -
陶渊明传论
¥8.3¥26.0 -
隋唐风云人物
¥10.3¥38.0 -
里尔克与罗丹
¥17.4¥58.0 -
追梦漫画60年-藤子不二雄A自述
¥8.3¥27.8 -
胡适:努力人生
¥10.3¥38.0 -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55.8¥68.0 -
孙传芳-北洋铁翼
¥9.9¥29.8 -
黑夜(八品-九品)
¥12.6¥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