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的读法:写给普通读者的文学欣赏入门书  (精装)

文学的读法:写给普通读者的文学欣赏入门书 (精装)

1星价 ¥41.5 (6.1折)
2星价¥41.5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502600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0
  • 出版时间:2021-09-01
  • 条形码:9787555026006 ; 978-7-5550-2600-6

本书特色

◎ 当代评论大家特里·伊格尔顿写给普通读者的文学欣赏入门书,亦庄亦谐,雅俗共赏,带领读者领略慢读的技艺。 ◎ 批评视野宽广,创作活力巨大,笔耕五十余年的伊格尔顿,跨出艰深的学术领域,聚焦核心问题,为大众撰写幽默风趣的入门读物。 ◎ 本书包含广阔,引证丰富,从童谣到狄更斯,从哈利·波特到莎士比亚。幽默的谈话式语调、令人捧腹的吐槽,极具可读性,且听他是怎么评论福克纳吧,“这段话啰唆到了一种境界,让这位作家闭嘴可比登天还难”。

内容简介

在这本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书中,特里·伊格尔顿提出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问题。在精彩的分析中,伊格尔顿向人们展示了如何在阅读时充分注意文学作品的语气、节奏、质地、句法、典故、歧义和其他形式方面。他还研究了人物、情节、叙事、创造性想象力、虚构性的意义以及文学作品说什么和表现什么之间的紧张关系等更广泛的问题。作者以其权威性和愉快的观点,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进行了有益的评论,并对从莎士比亚和J.K.罗琳到简·奥斯汀和塞缪尔·贝克特等众多作家提出了令人神往的见解。本书是初学文学的学生和所有其他有兴趣加深理解、丰富阅读体验的读者的shouxuan之作。

目录

1 **章 开头

53 第二章 人物

91 第三章 叙事

131 第四章 诠释

195 第五章 价值

239 索 引

267 译后记

271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开头 试想研讨课上,一群学生围桌而坐,正讨论艾米丽·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而你则列席旁听。他们的谈话大约如下: 学生甲: 我倒不觉得,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有什么了不得。就是俩熊孩子,成天就知道吵架拌嘴。 学生乙: 嗯,那根本不是什么爱情,对吧?更像是个体与个体的神秘结合。没法用平常的话说清楚。 学生丙: 怎么就说不清楚?希斯克利夫没什么神秘的,他就是个粗人。那家伙可不是什么拜伦式英雄,满肚子都是坏水。 学生乙: 行,可是谁把他搞成那样的?自然是山庄那帮人。他小时候是个挺好的孩子。可那帮人觉得他配不上凯瑟琳,这才把他变成了魔鬼。至少他比埃德加·林顿强,那人就是个窝囊废。 学生甲: 没错,林顿的骨头是有点软,可他对凯瑟琳很好啊,比希斯克利夫可好太多了。 这段讨论有何不妥吗?有些观点还颇具见地。每人似乎都不止读了五页。没有哪个人把希斯克利夫误作堪萨斯州的某座小镇。问题是,若有不知道《呼啸山庄》的人听到这番话,兴许根本听不出谈的是本小说,还以为学生们正在聊些怪朋友的八卦。也许,凯瑟琳是商学院的学生,埃德加·林顿是文学院院长, 而希斯克利夫是个变态的门房。这部小说塑造人物的技巧却无人提及。没人问该书对这些人物持何种态度。它对人物的臧否是始终如一呢,还是摇摆不定?小说的意象运用、象征手法、叙事结构又是怎样的呢?它们是加强了还是削弱了读者对人物的感知? 当然,随着讨论的深入,听者也会渐渐明白,学生们研讨的是本小说。有些时候,文评家对诗歌小说的讨论与日常聊天很难区分开来。这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问题。可如今,却已成为一个太过普遍的现象。文学研习者*常见的谬误,是直奔诗歌或小说的内容而去,将表达内容的方式抛在一边。这种阅读方式搁置了作品的“文学性”,即面前摆的是一首诗、一部剧或一篇小说,而不是内布拉斯加水土流失报告。文学作品不仅是报告,也是修辞文本。它要求读者阅读时特别精心,对诸如语气、氛围、步调、体裁、句法、语法、韵味、节奏、叙事结构、标点符号、意义暧昧等统称为“形式”的元素,要分外留意。当然,以“文学”的眼光去阅读内布拉斯加水土流失报告总是可以的,只要紧盯着语言的运作方式就行。对某些文论家而言,该方式足以将这份报告变成文学作品, 只不过无法跟《李尔王》相提并论。 说到一部作品的“文学性”,少不了要从表达方式来看所表达的内容。在这类写作中,内容与表达内容的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构成了现实或经验,而不仅仅是传达现实或经验的工具。比如路牌上写着“道路施工:未来二十三年通过拉姆斯博顿支路会极其耗时”。此例中,语言仅是内容的载体,而内容可以有多种表达手段。当地政府若能不拘一格,甚至可以采用韵文形式。如果该支路会修多久政府心里也没底,那么总可以拿“何时路修好”与“老天才知道”来押韵。与之相反,除非将“腐烂的百合远逊野草的芬芳”这行诗彻底毁掉,否则若想换种表达比登天还难。我们之所以称其为诗,此乃原因之一。 我们说应当从文学作品的写法来审视其内容,并不是说二者总是若合符节。例如,可以用弥尔顿式的无韵体描述一只田鼠的生平,或者用严整紧凑的格律书写对自由的渴求。此二例中,形式、内容相互抵牾, 颇为有趣。在《动物农场》中,乔治·奥威尔借貌似简单的农场动物寓言,影射了俄国革命的复杂历史。凡碰到此类情况,评论家喜欢指出形式与内容间的张力,将二者的出入看作作品意义的一部分。 方才我们听到,几个学生讨论《呼啸山庄》时各执己见,这便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严格来说,它们更应该属于文学理论而不是文学批评的范畴。文本阐释涉及哪些方面?阐释方法有无对错之分?能否证明阐释A 优于阐释B ?是否一部小说的*佳阐释尚未出现, 或者永不会出现?会不会学生甲与学生乙对希斯克利夫的看法即便针锋相对,却都算得上正确?

作者简介

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1943-),当代*杰出的文学理论家、文化批评家。从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孜孜不倦地探寻新领域、推出新论著,展现了宽广的批评视野与巨大的创作活力,令人叹为观止。著作多达五十种,重要的有《意识形态导论》《后现代主义的幻象》《理论之后》《生命的意义》《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等。他的《文学理论导论》在国内文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 吴文权,毕业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后留学德国,现任教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译作包括《呼吸秋千》(与余杨合译)、《中国文化精要》《西方文化精要》英译本(主译之一)、《中国叙事:批评与理论》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