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夏学论集(2011-2020)

西夏学论集(2011-2020)

1星价 ¥286.6 (7.2折)
2星价¥286.6 定价¥3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68328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754
  • 出版时间:2021-10-01
  • 条形码:9787030683281 ; 978-7-03-068328-1

本书特色

西夏学是20世纪初因黑水城文献发现而形成的一门学问,文献整理研究具有特殊意义。基地建设之初,在充分征求国内外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确立了文献文物资料整理出版、文献文物资料专题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西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的“三步走”战略。

内容简介

本书共计四编,分别为“西夏历史研究”“西夏艺术研究”“西夏语言文字研究”“西夏文献研究”,以探讨西夏学为主要内容,兼及对辽、宋、金、元等历史展开研究。本书在史论结合的基础上,论述了2011-2020年西夏学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主要特点及其基本规律,资料翔实,逻辑严密,观点新颖,论证充分,深刻分析了西夏学领域内的重大问题,高度概括了2011-2020年西夏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对西夏学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本书可供中国古代史等专业的师生阅读和参考。

目录

目录
序 杜建录 i
**编 西夏历史研究
早期党项拓跋氏世系考辨 周伟洲 3
早期党项拓跋氏世系补考 周伟洲 12
西夏的汉族和党项民族的汉化 史金波 20
略论宋夏时期的中西陆路交通 李华瑞 34
中古时期党项与粟特关系论考 陈玮 51
西夏文献中的回鹘——丝绸之路背景下西夏与回鹘关系补证 王龙 79
西夏佛教之“系统性”初探 [俄]索罗宁 90
汉文史料中的西夏番姓考辨 佟建荣 113
西夏番姓汉译再研究 佟建荣 124
西夏租役草考述 潘洁 137
从出土文书看黑水城渠道变迁 潘洁 153
西夏典当借贷中的中间人职责述论 于光建 160
西夏典借制度的几个问题——以Инв.No.5147西夏文典畜契为中心 田晓霈 173
金夏交聘礼仪考述 马旭俊 185
西夏时期横山地区若干问题探讨 许伟伟 199
夏辽边界问题的再讨论 许伟伟 杨浣 210
西夏时期浑脱考述 尤桦 220
西夏棍棒类兵器及其相关问题考论 尤桦 231
克夷门考 杨浣 段玉泉 244
“碧 珠”考 王培培 254
西夏文献中的人名 王培培 260
西夏的信牌制度 张笑峰 264
西夏的兵符制度 张笑峰 276
“左厢”、“右厢”与经略司——再探西夏“边中”的高级政区 高仁 283
西夏游牧经济的几个问题 高仁 299
《增订〈元代西夏人物表〉》补校 邓文韬 315
唐末至宋初夏州定难军节度使府幕职的兼官与带职 邓文韬 329
第二编 西夏艺术研究
西夏佛经版画中的建筑图像及特点 陈育宁 汤晓芳 343
西夏官式建筑再探 陈育宁 汤晓芳 361
西夏艺术研究及特征再认识 陈育宁 汤晓芳 396
自成体系的西夏陵屋顶装饰构件 牛达生 407
三幅西夏文佛经扉画题记释析 胡进杉 428
敦煌西夏石窟中的花鸟图像研究 王胜泽 449
从“莲花化生”到“连生贵子”——论西夏“婴戏莲印花绢”童子纹样的文化内涵 魏亚丽 468
西夏音乐文化述略 杨满忠 482
第三编 西夏语言文字研究
汉语西北方言泥来混读的早期资料 聂鸿音 497
西夏语的名物化后缀sji2和lew2 聂鸿音 499
西夏语专有名词的类别标记 聂鸿音 504
12世纪河西方音中的党项式汉语成分 孙伯君 509
西夏文《大藏经》“帙号”与勒尼语《千字文》 孙伯君 520
说说西夏韵图《五音切韵》的韵等问题 张竹梅 532
西夏语中的选择连词mo2 段玉泉 576
第四编 西夏文献研究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卖地契研究 史金波 585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卖人口契研究 史金波 618
西夏光定十二年正月李春狗等扑买饼房契考释 杜建录 633
黑水城契约:我国古代契约的重要组成 杜建录 639
西夏文《孝经传》草书初探 彭向前 643
“夏译汉籍”的文献学价值 彭向前 658
西夏文译本《六韬》解读 贾常业 665
西夏文《宫廷诗集》用典分析 梁松涛 696
西夏文《乌鸣占》考释 梁松涛 707
俄藏Инв.No.954《光定未年典驴贷粮契》新译释——兼论西夏典当经济研究的几个问题 于光建 717
出土西夏文献编目回顾及相关问题讨论 段玉泉 729
“《慈悲道场忏法》西夏文译本的复原与研究”概要 杨志高 736
《经律异相》的经录入藏和西夏文本的翻译雕印 杨志高 745
展开全部

节选

**编 西夏历史研究 早期党项拓跋氏世系考辨 周伟洲 摘 要:建立西夏政权的早期党项拓跋氏的世系,过去中外学者多有记述,然因史料的阙如,有的多为推测。本文依据陕西榆林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出土的唐至北宋初的拓跋氏墓志及史籍,分为隋至盛唐及唐末至北宋初两个阶段,分别考辨拓跋氏世系,*后列出隋代至元昊建立西夏之前党项拓跋氏之世系表。 关键词:党项;拓跋氏;世系;考辨 一 在研究党项及西夏的历史论著中,对建立西夏政权的早期党项拓跋氏世系多有论及,且附有世系表等。*早论及拓跋氏世系的,是清代吴广成的《西夏书事》卷一,内容首次追记唐末宥州刺史拓跋思恭之先世,云其“始祖赤辞”,赤辞有“从子思头”;唐开元时,有“赤辞孙守寂”;贞元中,有夏州刺史拓跋乾晖,“思恭,乾晖裔孙也”。唐乾宁二年(895),“思恭子仁祐早卒,孙彝昌幼”,故思恭卒,“弟思谏嗣”。梁开平二年(908)“李思谏卒,思恭孙彝昌嗣”。开平三年(909),彝昌被部下所杀,众立其族父李仁福为留后。 后唐长兴四年(933),仁福卒,“子彝超嗣”。后唐清泰二年(935),彝超卒,“弟彝殷(后改名‘彝兴’)代” 。宋乾德五年(967),彝兴卒,“子光睿(后改名‘克睿’)权知州事”。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克睿卒,“子继筠嗣”。太平兴国五年(980),继筠卒,“弟继捧嗣” 。继捧降宋,献地。其族弟继迁(光俨子)反宋自立,后降宋,赠姓名为赵保忠。宋景德元年(1004),继迁受伤卒,其“子德明嗣” 。宋明道元年(1032),德明卒,“子元昊嗣” ,元昊时正式建西夏政权。 以上即是《西夏书事》所拟定早期党项拓跋氏世系。在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研究党项族及其所建西夏政权再度兴起,出版的几部有分量和影响的西夏史论著,对党项元昊正式建立西夏政权之前,拓跋氏世系基本上沿袭了上述《西夏书事》的说法,而略有损益。如198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及2006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的吴天墀先生《西夏史稿(增订本)》、1997 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蔚先生的《简明西夏史》,甚至在2005年由著名西夏学家李范文先生主编、集国内众多学者撰写的《西夏通史》(人民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均是如此。如《西夏通史》一书附录一所列《党项西夏世系表》(第689页)对早期拓跋氏世系列表1如下: 《西夏通史》所列此世系表,应是代表现今学界关于早期党项拓跋氏世系的观点。然而,过去因历史文献记载的阙如,这一世系表存在的问题较多,有些世系环节多为清人吴广成在《西夏书事》一书中的推测。事实上,据《隋书》、两《唐书》的《党项传》,在党项八个大部落中,*强的“拓跋氏”部落,也是“其种每姓别自为部落,一姓之中复分为小部落”,至唐代,部落“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骑,不相统一” 。因此,特别是在隋末唐初,不相统一的党项各部首领偶尔出现于唐代文献中,其后文献出现的拓跋氏首领,是否即为前者的直属后裔,因无明确记述,故令人怀疑。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陕西榆林和内蒙古乌审旗等地,发现和出土了一批唐代至北宋初的党项拓跋氏贵族墓志及文物,为我们修正和补充拓跋氏世系提供了*为珍贵的资料。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过去学界有关早期党项拓跋氏的世系重新审视,做一番考辨。下面本文将早期党项拓跋氏世系以唐末拓跋思恭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分别进行论述。 表1 党项西夏世系表 二 上引《西夏通史》的《党项西夏世系表》是沿《西夏书事》,将守寂作为赤辞之裔孙,据史实文献补充了守寂父思泰(唐开元时),下接守寂孙乾晖,以下不明;再接唐末“思恭(乾晖裔孙)”。李蔚《简明西夏史》此段拓跋氏世系则同《西夏书事》 。吴天墀《西夏史稿》附录一《西夏拓跋氏世系表》则在赤辞后用“ ”号(表示推定世系)接“思泰(=思头?)”,以下基本相同 。 上述此段拓跋氏世系有两个大的问题: 一是拓跋守寂或其父拓跋思泰是否是拓跋赤辞子或孙?首先,按《西夏通史》世系表,拓跋赤辞系唐贞观时党项名王,而距思泰及其子守寂活动近百年,云后者为前者之子或孙,颇令人生疑。其次,遍检唐宋史籍及文物考古资料,均无上述的说法。故而吴天墀先生《西夏史稿》比较谨慎,采用“ ”符号,表示上述说法只是一种“推定”。 二是表中将拓跋思恭作为拓跋守寂孙拓跋乾晖之孙,同样存在上述的问题,不可信。 根据在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韩岔乡元岔村出土的《拓跋守寂墓志》(唐开元二十五年,即公元737年立石)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纳林河乡排子湾出土的《李彝谨墓志》(后周广顺二年,即公元952年立石)等新出土的文物考古资料 ,内明确记载了拓跋守寂及拓跋思恭一族的世系,与上述《西夏通史》所列世系多有不同;特别是对拓跋守寂、思恭的先世记载,则完全相异;对一些不明的世系阙遗也有补充和修正。据《拓跋守寂墓志》记: 公讳寂,字守寂,出自三苗,盖姜姓之别 载炳前史,详于有隋。名王弥府君洎附,授大将军、宁府君矣。时逢季代,政乱中原,王教不宣,方贡殆绝,天降宝命,允归圣唐。迨仪凤年,公之高祖立伽府君,委质为臣,率众内属。国家纳其即叙,待以殊荣,却魏绛之协和,美由余之入侍。拜大将军兼十八州部落使,徙居圁阴之地,则今静边府也。曾祖罗胄府君,不殒其名,昭乎前烈,亢宗守止,保族勤邦。拜右监门卫将军、押十八州部落使,仍充防河军大使。祖后那府君,信以出言,功高由志。莫非嘉绩,褒德备洽于朝恩;抚有余人,建牧以崇其都府。拜静边州都督,押淳、恤等一十八州部落使兼防河军大使,赠银州刺史。考思泰府君,文武通才,帅师为任,光有启土,莫之与京。拜左金吾卫大将军兼静边州都督防御使、西平郡开国公。会朔方不开,皇赫斯怒,周处则以身殉节,毕万乃其后克昌。赠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