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学视角的微新闻生产研究

包邮社会学视角的微新闻生产研究

1星价 ¥29.8 (7.5折)
2星价¥29.8 定价¥4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784681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70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517846819 ; 978-7-5178-4681-9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讨论社交媒体时代的“微新闻”生产问题,包括微新闻形态、媒体平台、生产者、生产机制、消费、伦理和微新闻推动舆论的生产等内容。主要创新点在于将社交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活动进行社会学的审视,重新定义新闻,提炼了“微新闻”概念,进而对社交媒体时代的“微内容”、“微表达”“微舆论”等与微新闻相关的事物做了分析,探讨了微新闻生产、传播与消费的几个环节,以及其中的社会关系和作用机制。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社会学理论视角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本书主要内容 第二章 微新闻形态:新闻的重新定义 **节 早期的新闻形态 第二节 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形态 第三节 社交媒体时代的新闻形态 第四节 智能传播时代的新闻形态 第三章 微新闻平台:媒介技术的变革 **节 技术变革:从Web 1.0到Web 3.0 第二节 不同形态社交媒体的微新闻 第四章 微新闻生产者:从阶层到圈层化 **节 现实社会的阶层 第二节 虚拟空间的圈层 第三节 不同类型的微新闻生产者 第四节 社会分层下的微新闻生产者 第五章 微新闻生产:从职业工作到日常生活的转向 **节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个体参与 第二节 新闻再生产 第三节 微新闻生产过程 第四节 微新闻生产的四种趋势 第六章 微新闻消费:从受众接收到用户体验的变化 **节 传统媒体时代的受众 第二节 社交媒体时代的用户 第三节 微新闻的消费心理与行为 第七章 微新闻伦理:传播秩序的重建 **节 微新闻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微新闻生产存在的伦理问题 第三节 如何规范微新闻生产与传播 第八章 微新闻社会:舆论的形成 **节 微新闻与舆论的关系 第二节 微新闻生产推动舆论形成的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厉国刚,博士,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人文与传播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主任,智能媒体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新闻传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年品牌论坛理事会理事,浙江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专家成员,浙江在线天目智库专家成员。2017—2018年曾赴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做访问学者。主持完成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项、其他各类课题10项,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发表论文50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