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斐波那契的兔子:改变数学的50 个发现

斐波那契的兔子:改变数学的50 个发现

1星价 ¥29.9 (6.0折)
2星价¥29.9 定价¥49.8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7697402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76
  • 出版时间:2021-11-01
  • 条形码:9787557697402 ; 978-7-5576-9740-2

本书特色

★精选数学史上50个变革性突破,快速了解它们的发现、探索和解答过程,发现数学与日常的紧密联系,原来生活中使用的数学这样出现:“阿拉伯数字”其实起源于古印度,简单的勾股定理历经了千年证明,天花板上的苍蝇启发坐标系的诞生…… ★以时间为序,回溯数学的发展历程;用数学家串联,构建从古到今的数学发展脉络。代数、统计、几何……无论对哪一门类感兴趣,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回应;遇见斐波那契、牛顿、笛卡儿、图灵等人类历史上的杰出头脑,从这些拓荒者和创新者事迹中获得新知。 ★用通俗语言描述伟大发现,快速轻松读懂数学的乐趣。再现与这些发现相关的时代背景、轶闻趣事,从此数学和数学史都不再艰深难读,适合科普爱好者、学生入门启蒙。 ★后现代风格插画,活泼醒目、不拘一格,让人过目难忘。全彩四色印刷,创意拼贴风格,一本既潮又酷的趣味数学史!

内容简介

1分钟为什么有60秒?两千多年前的人如何测量地球的周长?计算机与程序员的真正鼻祖分别是谁?猴子多了就能写出莎士比亚吗?一只蝴蝶如何引发龙卷风?……本书从科学史的角度,依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有史以来具有突破性的50个重大数学发现。这些发现不仅是数学这门学科的飞跃,也影响着人类生活和世界科技的发展:从远古人类在骨头上留下的计数刻痕,到只需按下按钮就能自行运算的机器,现代社会的几乎每一个进程和模式都以数学为核心。在这些问题的发现、探索和解决中,数学的纯粹和逻辑之美尽数体现。不论你感兴趣的是算术、几何、统计、逻辑学还是计算机科学,这本书都能让你找到许多有趣且深具启发性的解答。翻开这本书,你就能进入这个用头脑构建出的世界,感受数学家们的奇思妙想。

目录

引言

1. 摸索前行:公元前20000—公元前400年

约公元前20000年 伊尚戈骨上刻的是什么?——远古人类

公元前20000—前3400年 为什么是数到“10”?——远古人类

约公元前2700年 为什么1分钟有60秒?——苏美尔人

约公元前1650年 可以化圆为方吗?——古埃及人、古希腊人

约公元前1500年 埃及分数怎么表示?——古埃及人

约公元前530年 何为证明?——毕达哥拉斯

约公元前400年 无限有多大?——古希腊人

2. 问题和解题:公元前399—公元628年

约公元前300年 谁需要逻辑?——欧几里得

约公元前300年 质数有多少?——欧几里得

约公元前250年 何为π ?——阿基米德

约公元前240年 地球有多大?——埃拉托色尼

约公元250年 代数之父多少岁?——亚历山大城的丢番图

约公元628年 何为无?——婆罗摩笈多

3. 兔子与现实:公元629—1665年

约公元820年 不用数字能运算吗?——阿尔-花剌子模

1202年 有多少只兔子?——斐波那契

1572年 数字都是实数吗?——拉斐尔·邦贝利

1614年 如何用骨头做加法?——约翰·奈皮尔

1615年 酒桶有多大?——约翰内斯·开普勒

1637年 何为笛卡儿坐标?——笛卡儿

1653年 何为概率?——布莱士·帕斯卡

1665年 如何计算寸步之速?——艾萨克·牛顿、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

4. 弥合数学中的鸿沟:1666—1796年

1728年 何为欧拉数?——莱昂哈德·欧拉

1736年 你能一次性走完7座桥吗?——莱昂哈德·欧拉

1742年 偶数能被分成质数吗?——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

1752年 如何计算流量?——丹尼尔·伯努利

1772年 浩瀚宇宙,何处停留?——约瑟夫-路易·拉格朗日

1796年 蚂蚁知道自己在球上吗?——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

5. 救生、逻辑和实验:1797—1899年

1807年 波如何导致温室效应?——让-巴普蒂斯·傅里叶

1815年 振动如何产生图案?——玛丽-索菲·热尔曼

1832年 何以为解?——埃瓦里斯特·伽罗瓦

1837年 机器能制表吗?——查尔斯·巴贝奇、阿达·洛芙莱斯

1847年 何为思维定律?——乔治·布尔

1856年 统计数据如何救死扶伤?——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1858年 几个侧面和几条边?——奥古斯特·莫比乌斯、约翰·本尼迪克特·利斯廷

1881年 归入哪个圆?——约翰·维恩

1899年 为什么存在混沌系统?——亨利·庞加莱

6. 在思想和宇宙中:1900—1949年

1913年 猴子多了就能写出莎士比亚吗?——埃米尔·博雷尔

1918年 能量始终守恒吗?——艾米·诺特

1918年 的士数趣味知多少?——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

1928年 取胜的*佳方法?——约翰·冯·诺依曼

1931年 是否完备?——库尔特·哥德尔

1948年 何为反馈回路?——诺伯特·维纳

1948年 传输信息的*佳方式?——克劳德·香农

1949年 该不该改变策略?——约翰·纳什

7. 现代计算机时代:1950 年至今

1950 年 机器能解决所有问题吗?——艾伦·图灵

1963 年 蝴蝶如何引发龙卷风?——爱德华·洛伦兹

1974 年 飞镖和风筝铺就了什么?——罗杰·彭罗斯、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

1994 年 费马真的证明了吗?——安德鲁·怀尔斯

2014 年 物体如何沿曲面运动?——玛丽亚姆·米尔扎哈尼

2018 年 何为盾状棱柱?——佩德罗·戈麦斯·加尔韦兹等

名词表


展开全部

节选

为什么1分钟有60秒? 苏美尔的六十进制 我们生活在一个十进制的世界中。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数十、成百、上千、几百万的整数。那为什么那么多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单位都能被6整除呢?比如,白天有12 个小时、1 小时有60分钟、圆周角度数是360°等。这仅仅是有些尴尬的历史遗留问题,还是说它们背后有更待深入探讨的原因? 楔形数字 六十进制, 或者说以60为基数的数字系统, 起源于四五千年前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古代文明。苏美尔的数学也许是当时*复杂的数学。尽管其他文明的数学可能同样发展得不错,但是大家都知道,苏美尔人对数学有更专业的追求。他们将数学刻在石头上,更确切地说是泥板上。 苏美尔人发明了*早的一种书写系统。为了记录语言和数学,他们在潮湿的泥板上用叫作“stylus”的杆子做好楔形的记号,然后在太阳底下将泥板晾干晒硬,上面承载的信息便得以永久保存。形状使然,人们将这些记号命名为楔形文字(cuneiform)。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中的“cuneus”(楔子)一词。 苏美尔的数字符号并不复杂,仅由竖划记号和箭头记号组合而成。单个竖划记号表示1,代表一个单位;两个标记表示2,三个标记表示3,依此类推。不过,单个竖划记号根据位置不同可以分别表示1、60或3 600。其中的数字,表达起来少不了60的倍数。比如,124这个数字就表示为两个60的记号加上4个单独的单位记号。 为什么是60? 也就是说,苏美尔的数字系统和罗马数字有点儿像,只不过这个系统基于六十进制而非十进制。但是为什么是60呢?长期以来,数学家一直想对这一问题做出理论解释,但并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公元4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塞翁提出这是因为60是能同时被1、2、3、4和5整除的*小数字,所以因数的数量*大化了。但是与60一样,还有其他数字也有很多因数。 出生于奥地利的美籍科学史学家奥托·纽格鲍尔则认为,六十进制是从苏美尔的度量衡中发展而来的。以60为基数的话,人们轻易就能将商品等分为两半、3份、4份和5份。然而,也有人觉得可能恰好相反,不是度量衡影响了数字系统,而是数字系统决定了度量系统。 还有些人认为,一切答案都在星空中。那时的夜空非常晴朗,而且人们晚上也无所事事。苏美尔人都是狂热的观星者,他们在星空中寻找图案,为**个星座取名。他们的日历也因观星诞生——星图每晚都会产生细微的变化,一年后*终回到同一位置。 苏美尔人以这种方式得出一年有365天。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莫里茨·康托尔决定将其近似计为360,然后除以6(一个圆要分成6份很容易),以此与六十进制相符。这个猜想不无道理。一年如果是360天,就可以轻易分成12个月,每个月30天,同时还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的圆周角是360度。但这仅仅也是猜测。 也许以60为基数的数字系统仅仅来源于手指计数。但是有证据表明,美索不达米亚人用手指计数的方法完全不同。你先抬起一只手,用拇指计算4根手指的3节,从而得到12。每计算一次12,你需要弹动另一只手的拇指,然后是4根手指,从而得到5倍的12或60。一旦你掌握了这种计数方法,算起数来非常简便、快捷。 以60为基数的计算优势 无论这一数字系统是怎么来的,60都可以被许多因数整除,这为苏美尔人研究一些非常复杂的数学问题奠定了基础。2017年,以戴维·曼斯菲尔德为首的澳大利亚数学家们声称,终于破解了“巴比伦人泥板”(普林顿322号泥板)的代码。这块已有3 800年历史的泥板出土于一个世纪前,埃德加·J. 班克斯在伊拉克发现了它。班克斯堪称现实版的印第安纳·琼斯,他把泥板转卖给纽约出版商乔治·普林顿。后来,普林顿逝世,泥板被遗赠给了哥伦比亚大学。 这一泥板上有用巴比伦版的楔形文字刻下的复杂数字表。曼斯菲尔德和他的同事声称,这不仅是早期的三角函数表,而且比现代的十进制三角函数表更准确,因为以60为基数的数字具有能被整除的性质——60能被3整除,但10不能。以10为基数,我们很容易将1/2、1/4、1/5这样的分数表示成小数——0.5、0.25和0.2,这并不难;但要把1/3这样的分数写成小数,只能得到无限循环小数0.333 333…,永远得不到一个精确值。 曼斯菲尔德等人的观点是否正确还有待商榷。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强调的是以60为基数的计数优势。现在,我们已经完全习惯了以10为基数的十进制系统所带来的便利。十进制中,除以10或乘以10时,我们只需调整数位即可,而且十进制小数为无限的计算范围开辟了道路。但是,当面对时间单位的分割,60的整除性质则独具优势,以至于其他计数方式来去更迭,六十进制却一直存在。很少有人会在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改成10小时为1天、10分钟为1个小时这样的建议。毕竟,以60为基数来划分时间要简单得多。

作者简介

亚当·哈特-戴维斯,英国科学家、作家、摄影师、电视节目主持人,毕业于牛津大学莫尔顿学院化学系,在约克大学取得有机金属化学博士学位,之后曾在牛津大学出版社担任科学图书编辑。曾主持BBC的“地方英雄”“明日世界”等节目,成为知名的科普传播人士。他拥有14个荣誉博士学位,曾获得英国皇家工程院颁发的奖章。创作和参与编写的著作超过30本,包括《薛定谔的猫:改变物理学的50个实验》《巴甫洛夫的狗:改变心理学的50个实验》《DK伟大工程》《DK科学百科》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