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发展与这回变迁研究

包邮农业发展与这回变迁研究

¥35.7 (3.6折) ?
1星价 ¥51.0
2星价¥51.0 定价¥9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65990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56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516659908 ; 978-7-5166-5990-8

本书特色

目前学界对唐代四川地区农业发展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通史、断代史论著和农业专题对问题的涉猎以及四川区域史的研究三个方面。这种以感性层面陈述式的具体性解释虽然能够反映出唐代四川地区农业发展的概貌,却不能准确地说明这一时期四川地区农业自身发展衍变及其促进社会变迁的客体性实践进程中所折射出的内在合理性。本书将二者联系起来考察,从理性层面阐释唐代四川地区农业发展与社会变迁这一逻辑进程与历史进程相统一的辩证命题。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根本理论,在阐述唐代四川地区行政区划演变、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农业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探讨唐代四川地区农业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内在联系。本书首先从农业物质生产资源、劳动力资源、农业生产技术资源三个层面,着力解析唐代四川地区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选取历代文献着重记载的“扬一益二”“别籍异财”“俗好娱乐”以及“和同为一家”等四川地区特有的社会现象,全面考察唐代四川地区农业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双重互动下所折射出的内在合理性。

目录

目??录

CONTENTS

绪??论 1

**节??问题的提出与学界研究现状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学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23

第二节??研究目的、理论、方法与创新之处 34

一、研究目的 34

二、研究理论 36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38

四、创新之处 40

**章??唐代四川地区农业发展的内在基础与历史起点 44

**节??唐代四川行政区划的历史演绎 45

第二节??自然地理基础:复合的农业发展条件 51

一、文献所载四川农业地理环境 51

二、土地资源类型及其分布 54

三、气候气象资源 56

四、水利资源 59

五、农林牧畜资源 61

第三节??人文地理基础:深厚的农业发展底蕴 62

一、古蜀时期:四川农产区的初步形成 63

二、秦汉时期:“天府之国”成为成都平原农产区的专称 65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区的“三足鼎立” 79

.........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钊,1972年10月生,山东泰安人,历史学博士,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华大学优秀教师,复旦大学访问学者,郫都区川西林盘农耕文化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先后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获中国史硕士、博士学位,参与国家社科项目2项,主持省厅级重点项目4项,主持或参与横向课题32项;主要研究方向:隋唐史、巴蜀文化;出版专著(含编著)5部,在《西南民族大学》(社科版)、《中华文化论坛》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