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配式混凝土高效梁柱连接研究与设计

装配式混凝土高效梁柱连接研究与设计

1星价 ¥65.7 (6.7折)
2星价¥65.7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419789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3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564197896 ; 978-7-5641-9789-6

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了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的特点和我国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课题组提出的若干种基于“等同现浇”的装配式混凝土高效梁柱连接形式,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装配式混凝土高效梁柱连接的研究成果和设计方法。本书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章绪论,系统梳理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连接的特点,总结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连接发展历程;第2章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筋连接技术,重点介绍了浆锚连接技术及套筒连接技术的研究和相应的设计原则;第3章预制混凝土与现浇混凝土结合面技术,重点叙述预制混凝土与现浇混凝土结合面的形式和研究成果,并介绍了相关的抗剪设计方法;第4章直锚与搭接混合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梁柱连接研究与设计,重点介绍了普通钢筋锚入式混合连接和钢绞线锚入式混合连接试验研究成果,并阐述了相关的强度、变形计算方法;第5章部分高强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梁柱连接研究与设计,重点阐述了采用高强筋作为底筋的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试验研究成果,以及塑性铰的研究成果和计算方法;第6章局部预应力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梁柱连接研究与设计,重点介绍采用局部预应力筋连接的装配式梁柱节点试验研究成果和系统的设计方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概述 1.2 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技术特点 1.2.1 直接传力连接 1.2.2 间接传力连接 1.2.3 混合传力连接 1.3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连接国外典型形式 1.3.1 美国 1.3.2 日本 1.3.3 新西兰 1.3.4 欧洲 1.4 我国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发展历程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筋连接技术 2.1 钢筋浆锚搭接连接技术要求 2.1.1 试验概况 2.1.2 主要试验结果 2.1.3 约束机理 2.1.4 设计方法及建议 2.2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 2.2.1 新型灌浆套筒——GDPS套筒加工工艺 2.2.2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工作机理 2.2.3 钢筋GDPS套筒灌浆连接参数分析 2.2.4 设计方法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预制混凝土与现浇混凝土结合面技术 3.1 概述 3.2 气泡膜结合面成型技术 3.3 结合面抗剪性能试验 3.3.1 试件设计 3.3.2 试件制作 3.3.3 材料性能 3.3.4 试验加载 3.3.5 试验现象与结果分析 3.3.6 试验总结 3.4 结合面抗剪设计方法探讨 3.4.1 试验数据汇总 3.4.2 基于既有规范设计方法的计算结果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直锚与搭接混合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梁柱连接研究与设计 4.1 概述 4.2 普通钢筋锚入式混合连接试验研究 4.2.1 构造特点 4.2.2 试件设计 4.2.3 试件材料性能 4.2.4 试验加载及加载制度 4.2.5 试件破坏形态 4.2.6 滞回曲线 4.2.7 强度及强度退化 4.2.8 变形能力 4.2.9 钢筋应变分析 4.3 钢绞线锚入式混合连接试验研究 4.3.1 构造特点 4.3.2 试件设计 4.3.3 试件材料性能 4.3.4 加载装置和加载制度 4.3.5 主要试验现象 4.3.6 滞回曲线 4.3.7 强度比较 4.3.8 延性对比 4.3.9 梁端塑性变形分布 4.4 计算方法 4.4.1 强度计算 4.4.2 变形计算 4.4.3 调整系数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部分高强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梁柱连接研究与设计 5.1 概述 5.2 部分高强筋梁柱连接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5.2.1 试件设计 5.2.2 试件材性试验 5.2.3 试验加载装置及方案 5.2.4 试件破坏形态 5.2.5 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 5.2.6 强度对比与强度退化 5.2.7 延性对比与刚度退化 5.2.8 能量耗散能力 5.3 部分高强筋梁柱连接塑性铰长度研究与设计原则 5.3.1 塑性铰长度定义 5.3.2 塑性铰长度模型 5.3.3 塑性铰长度计算模型汇总 5.3.4 部分高强筋梁柱连接试验塑性铰 5.3.5 部分高强筋梁柱连接塑性铰长度模型 5.3.6 部分高强筋梁柱连接设计原则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局部预应力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梁柱连接研究与设计 6.1 概述 6.2 局部预应力梁柱连接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6.2.1 试件设计 6.2.2 试件材性试验 6.2.3 试验加载装置及方案 6.2.4 试验现象 6.2.5 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 6.2.6 强度对比与强度退化 6.2.7 延性对比与刚度退化 6.2.8 能量耗散能力 6.2.9 梁端结合部混凝土表面应变分析 6.3 局部预应力梁柱连接设计方法 6.3.1 设计流程 6.3.2 预制框架结构内力计算 6.3.3 构件尺寸拟定及节点总体布置 6.3.4 预应力弧形钢筋配置 6.3.5 接缝及灌缝 6.3.6 波纹管及灌浆 6.3.7 无粘结长度 6.3.8 预制梁、叠合梁设计 6.3.9 节点核心区设计 6.3.10 牛腿受力设计 本章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郭正兴,教授,博导,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工程和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方向。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标委会专家,中国建筑学会高校建筑施工学科研究会理事长。 郭正兴教授主持并完成“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装配式建筑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关键技术研究”(2011BAJ1OB03)。目前正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装配式建筑关键节点连接高效施工及验收技术研究与示范”(2016YFC0701703)。主编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DGJ32/TJ125-2016),参编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主持完成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创新与应用”项目获2017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为本专著撰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