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00877653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8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500877653 ; 978-7-5008-7765-3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炎黄子孙极其鲜明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记忆。节气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中总结的生产生活经验,是对自然变化规律的把握,凝聚了世代中国人的智慧。 本书将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与二十四节气介绍相结合,穿插有关节日与节气的古诗和歌谣,强调了节气变化对人们日常起居的影响,以及为适应不同节气,民间应时的节气饮食。与其他同类书不同的是,本书增加了在不同节气里,适合读者参与体验的手工艺制作。 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既注重知识性,又注重趣味性,是一本写给中国人的中国传统节日和节气图书。
目录
目录:
暖 春
立 春 底处春来早 依依傍日华
雨 水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惊 蛰 日落山亭晚 雷送七香车
春 分 东风变梅柳 万汇生春光
清 明 欲知春事晚 已见绿阴成
谷 雨 明朝知谷雨 无策禁花风
夏 日
立 夏 春芳未归去 夏木已成荫
小 满 小满天逐热 温风沐麦圆
芒 种 水国芒种后 梅天风雨凉
夏 至 处处闻蝉响 须知五月中
小 暑 不怕南风热 能迎小暑开
大 暑 炎蒸乃如许 那更惜分阴
冷 秋
立 秋 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处 暑 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白 露 白露团甘子 清晨散马蹄
秋 分 燕将明日去 秋向此时分
寒 露 袅袅凉风动 凄凄寒露零
霜 降 霜降碧天静 秋事促西风
寒 冬
立 冬 早久何当雨 秋深渐入冬
小 雪 片片互玲珑 飞扬玉漏终
大 雪 万象晓一色 皓然天地中
冬 至 至节占天意 丰登又必然
小 寒 小寒连大吕 欢鹊垒新巢
大 寒 大寒宜近火 无事莫开门
节选
春 分:东风变梅柳 万汇生春光 春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至此,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因为从这天起,春天可以分成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以古人将这日称作“春分”。春分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这一天的白天和夜晚的时间一样长,昼夜平分,这也叫春分。 春分的“分”字便包含这两层含义。 此时在宁夏、内蒙古,黄河水因冰凌融化而猛涨,奔腾的河水昼夜不停,欢快地流淌。两岸盛开的桃花与河水相伴,鲜艳而充满生机。人们称这一时期为“桃花汛”,多么浪漫的名字。 不光有桃花,李花、杏花等也争先恐后地绽开笑脸。一时间,春天成了姹紫嫣红的百花世界,花儿也将生活装扮得五彩缤纷。由于百花齐放,煞是好看,故而民间要举行隆重的花朝节,以纪念百花仙子的生日。 虽然各地花朝节的具体日期不统一,但大致的内容都差不多。在广西,人们会入庙朝拜,然后献上带来的五彩饭、糍粑或粽子等食品,接下来会在绿树丛中对唱山歌,歌颂百花仙子的美丽、圣洁。对山歌还可以表达爱情,并向自己的意中人送上头巾,女子将早先绣好的绣球抛向自己的心上人。 春分吃太阳糕 春分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称为中和节,所以要给太阳过生日,吃太阳糕。 清代,中和节出现了应节的节日食品——太阳糕。晚清文人让廉,曾于《春明岁时琐记》中载道:“二月朔日,唐后为中和节,分废而不举。相传为太阳真君生辰,太阳宫等处修崇醮事。大家向日焚香叩拜,供夹糖糕,如糕干状,上签面做小鸡,或戳鸡形于糕上,谓之‘太阳糕’,亦有持斋诵太阳经者。”民间将二月初一同太阳真君的生辰联系在一起了,因而产生了“太阳糕”。民间在二月初一这天,也有吃太阳糕的风俗。这种风俗盛于清代初期。 据说,明朝灭亡之后,遗民为了纪念明朝末代皇帝崇祯,便假托祭祀太阳真君而设“太阳糕”,凭此寄托清兵入关之后,广大汉民的故国之思。后来,随着清王朝统治的巩固和持续,这种说法也就逐渐被后人淡忘了,就连旗人也每年一到二月初一就要祭祀太阳真君。 “太阳糕”是祀日用的供品,也是应节的食品。太阳糕顾名思义,是取“太阳”之意。因节气近于春分,气候日渐暖和,所以人们便向太阳真君祈祷,愿它能够日日高起,普照人间大地,滋养万物。太阳糕除市民自己制作外,主要是来自蒸锅铺。此糕一般是用糯米面加糖制成,上面用红曲水印,印出一个“金鸡”的形状,或者在糕饼上面,用模具压出“金乌圆光”。蒸锅铺将每五块糕饼叠在一起,为一碗,顶端还插有一只寸余高的面捏小鸡,用来象 征昴日鸡星。“金乌”,其实就是“太阳神”的象征。
作者简介
高巍 北京民俗学会会长、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北京学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民俗,特别是节日习俗的研究。著有《北京民俗史话》《北京民俗文化史》《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漫话北京城》《四合院里的北京》等多部著作。 郝卫民 天坛边的童年成长使他浸润于传统文化之中,语文教师的经历让他专注于人文科学学习,校长岗位的实践助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结缘。在任芳草地国际学校教育辅助中心主任期间,他坚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通过教辅活动课、特长培养课及“芳草非遗嘉年华”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面向中外学生开展体验学习实践,累计服务学生5万余人次。
-
寻味中国
¥14.7¥38.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0.5¥29.8 -
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
¥15.0¥39.0 -
门外文谈
¥13.2¥38.0 -
经典常谈
¥6.2¥14.8 -
茶经(黑白版)
¥11.1¥48.0 -
吾国与吾民-精装典藏新善本
¥14.4¥28.0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8.3¥22.0 -
瓢箪鲶闲话
¥10.7¥36.0 -
溥仪偷运国宝
¥7.7¥26.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5¥25.0 -
士当何为:徐复观先生谈思录
¥24.8¥68.0 -
黄河上的古都
¥14.8¥46.0 -
讲解北石窟
¥18.6¥55.0 -
氍毹留痕-典藏本
¥29.7¥56.0 -
中国古代技术文化
¥25.2¥42.0 -
中国馔馐谭
¥10.9¥23.0 -
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
¥8.8¥26.0 -
千曲川风情:岛崎藤村散文集
¥18.0¥46.0 -
跨文化的想象:文献.神话与历史
¥10.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