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1205308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61页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312053085 ; 978-7-312-05308-5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包括: 跨文化翻译中的阐释 —— 误读和误译研究、跨文化翻译中的平衡 —— 受众-原作研究、跨文化翻译中的选择 —— 译者-受众研究、跨文化翻译中的认知 —— 译者识解研究、跨文化翻译中的方法 —— 深度翻译研究。
目录
前言
**篇 跨文化翻译中的阐释——误读和误译研究
**章 哲学诠释学视域中的翻译误读研究新探
一、解构主义和比较文学视域中的误读
二、解构主义与比较文学误读理论对翻译研究的负面影响
三、翻译误读概念厘定:哲学诠释学视角
四、理解的历史性与译者视域的形成与局限
五、面向“事情本身”与译者视域的修正
六、向新经验开放与译者视域的扩大
七、结语
第二章 误译的表征、原因及对策
一、误译的表征
二、误读误译两缘由:“伪空白”与“独白者”
三、解决误译的对策:回到“事情本身”
四、结语
第三章 意象阐释与翻译的误区
一、意象
二、直白述说,以主观的阐释取代原文意象
三、不加审视,以另一意象替换原作意象
四、结语
第二篇 跨文化翻译中的平衡——受众-原作研究
第四章 受众、莱斯文本类型理论与应用翻译
一、应用翻译及其基本特点
二、受众、文本类型理论与翻译
三、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及其在应用翻译中的实践价值
四、莱斯文本类型理论在科技文本翻译中的运用
五、莱斯文本类型理论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运用
六、结语
第五章 原作、时空还原观与旅游翻译
一、原作的时间、空间与历史名胜景点介绍文本的特质
二、时空还原观镜像下的历史名胜介绍翻译
三、时空还原观观照下的岳麓山历史名胜介绍英译
四、结语
第三篇 跨文化翻译中的选择——译者-受众研究
第六章 读者需求:虚拟空间里的真实声音
一、读者需求
二、读者类型
三、不同类型读者对米切尔译文的接受
四、米切尔译本的读者评价
五、现实与趋向
六、结语
第七章 译者决策:斯蒂芬·米切尔《道德经》译本的通俗性研究
一、斯蒂芬·米切尔《道德经》英译本流行状况
二、“忠实”的翻译标准与斯蒂芬·米切尔译本通俗化的翻译
三、斯蒂芬·米切尔《道德经》英译本流行的译者因素分析
四、流行译本的价值审视
五、结语
第八章 求同与求异:《道德经》在西方的读者接受
一、英译《道德经》读者接受中的两种定向
二、读者的选择与接受
三、“时代的玩物”与英译《道德经》在西方的接受
四、单面镜、双面镜与英译《道德经》在西方的接受
五、结语
第九章 受众改写翻译史:道安“五失本”之本意及佛经翻译观念之演变
一、“五失本”究竟是在告诫还是在许可?
二、争议之源:两段主张相反的史料
三、《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与道安“五失本”之本意
四、道安翻译思想中的矛盾性及其质派立场
五、从“五失本”到“许其五失胡本”:佛经翻译观念的演变
六、结语
第四篇 跨文化翻译中的认知——译者识解研究
第十章 《香魂女》英译中“二嫂”形象“偏离”的识解研究
一、《香魂女》与“二嫂”形象
二、识解
三、“二嫂”形象在译文中的“偏离”及其识解分析
四、结语
第十一章 《桃花源记》英译中的认知“偏离”现象研究
一、《桃花源记》及其英译研究述评
二、识解理论综述
三、《桃花源记》英译偏离的识解研究
四、结语
第五篇 跨文化翻译中的方法—一深度翻译研究
第十二章 认同与异变:深度翻译在我国的接受研究
一、深度翻译研究综述
二、理论溯源与本质阐释
三、理论接受的语境与基础
四、认同、发展与反思
五、偏颇、异变与遮蔽
六、结语
第十三章 道学心论对深度翻译理论缺陷的补正
一、深度翻译理论的缺陷
二、道学心论思想
三、深度翻译理论缺陷的补正
四、结语
第十四章 阿瑟·韦利《道德经》英译本的语境重构
一、译本语境重构的必要性与韦译《道德经》的语境重构
二、韦译本语境重构的目标与主要路径
三、韦译本语境重构的特点
四、韦译本语境重构的价值与局限
五、结语
参考文献
**篇 跨文化翻译中的阐释——误读和误译研究
**章 哲学诠释学视域中的翻译误读研究新探
一、解构主义和比较文学视域中的误读
二、解构主义与比较文学误读理论对翻译研究的负面影响
三、翻译误读概念厘定:哲学诠释学视角
四、理解的历史性与译者视域的形成与局限
五、面向“事情本身”与译者视域的修正
六、向新经验开放与译者视域的扩大
七、结语
第二章 误译的表征、原因及对策
一、误译的表征
二、误读误译两缘由:“伪空白”与“独白者”
三、解决误译的对策:回到“事情本身”
四、结语
第三章 意象阐释与翻译的误区
一、意象
二、直白述说,以主观的阐释取代原文意象
三、不加审视,以另一意象替换原作意象
四、结语
第二篇 跨文化翻译中的平衡——受众-原作研究
第四章 受众、莱斯文本类型理论与应用翻译
一、应用翻译及其基本特点
二、受众、文本类型理论与翻译
三、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及其在应用翻译中的实践价值
四、莱斯文本类型理论在科技文本翻译中的运用
五、莱斯文本类型理论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运用
六、结语
第五章 原作、时空还原观与旅游翻译
一、原作的时间、空间与历史名胜景点介绍文本的特质
二、时空还原观镜像下的历史名胜介绍翻译
三、时空还原观观照下的岳麓山历史名胜介绍英译
四、结语
第三篇 跨文化翻译中的选择——译者-受众研究
第六章 读者需求:虚拟空间里的真实声音
一、读者需求
二、读者类型
三、不同类型读者对米切尔译文的接受
四、米切尔译本的读者评价
五、现实与趋向
六、结语
第七章 译者决策:斯蒂芬·米切尔《道德经》译本的通俗性研究
一、斯蒂芬·米切尔《道德经》英译本流行状况
二、“忠实”的翻译标准与斯蒂芬·米切尔译本通俗化的翻译
三、斯蒂芬·米切尔《道德经》英译本流行的译者因素分析
四、流行译本的价值审视
五、结语
第八章 求同与求异:《道德经》在西方的读者接受
一、英译《道德经》读者接受中的两种定向
二、读者的选择与接受
三、“时代的玩物”与英译《道德经》在西方的接受
四、单面镜、双面镜与英译《道德经》在西方的接受
五、结语
第九章 受众改写翻译史:道安“五失本”之本意及佛经翻译观念之演变
一、“五失本”究竟是在告诫还是在许可?
二、争议之源:两段主张相反的史料
三、《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与道安“五失本”之本意
四、道安翻译思想中的矛盾性及其质派立场
五、从“五失本”到“许其五失胡本”:佛经翻译观念的演变
六、结语
第四篇 跨文化翻译中的认知——译者识解研究
第十章 《香魂女》英译中“二嫂”形象“偏离”的识解研究
一、《香魂女》与“二嫂”形象
二、识解
三、“二嫂”形象在译文中的“偏离”及其识解分析
四、结语
第十一章 《桃花源记》英译中的认知“偏离”现象研究
一、《桃花源记》及其英译研究述评
二、识解理论综述
三、《桃花源记》英译偏离的识解研究
四、结语
第五篇 跨文化翻译中的方法—一深度翻译研究
第十二章 认同与异变:深度翻译在我国的接受研究
一、深度翻译研究综述
二、理论溯源与本质阐释
三、理论接受的语境与基础
四、认同、发展与反思
五、偏颇、异变与遮蔽
六、结语
第十三章 道学心论对深度翻译理论缺陷的补正
一、深度翻译理论的缺陷
二、道学心论思想
三、深度翻译理论缺陷的补正
四、结语
第十四章 阿瑟·韦利《道德经》英译本的语境重构
一、译本语境重构的必要性与韦译《道德经》的语境重构
二、韦译本语境重构的目标与主要路径
三、韦译本语境重构的特点
四、韦译本语境重构的价值与局限
五、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吴冰,河南舞阳人,湖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湖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现为东华理工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学翻译、典籍英译和翻译教学。已出版《〈老子〉英译研究》《探究式旅游翻译教程》,近期将出版《翻译学导论》《探究式翻译学概论》《汉语典籍英译教程》等专著、教材。在《中国翻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主持省厅级项目四项。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偏见
¥17.8¥56.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4.7¥36.8 -
自卑与超越
¥16.7¥39.8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3.5¥5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3.7¥39.8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1¥32.0 -
性心理学
¥18.4¥58.0 -
女性生存战争
¥20.8¥6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乡土中国-彩色插图版
¥14.9¥39.8 -
怪癖心理学:解读种种怪诞现象背后的心里秘密
¥14.4¥36.0 -
苏联演变与民族问题研究
¥23.5¥48.0 -
理解人性
¥15.6¥39.8 -
精神分析的新方法
¥14.5¥39.8 -
文言浅说
¥8.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