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临证知要

肺癌临证知要

1星价 ¥42.1 (4.3折)
2星价¥41.2 定价¥9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191188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363页
  • 出版时间:2021-11-01
  • 条形码:9787571911881 ; 978-7-5719-1188-1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医与西医角度分别阐述肺癌的病因病机、发病机制, 并分别整理了近年来行之有效的常用治疗方案, 由于社会生活等因素导致的患者增多, 人文关怀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 肺癌的术后康复与治疗也变得愈发重要。本书是在我们对肺癌进行重点研究与临床攻关的基础上, 总结了相关的文献, 结合临床实践进行整理、提炼而成的。

目录

**章 总论
**节 肺癌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 肺癌的危险因素
第三节 肺癌分子流行病学
第四节 中医肺癌的病因病机
第五节 西医肺癌的发病机制

第二章 肺癌的诊断与分型
**节 肺癌的临床表现
第二节 肺癌的诊断

第三章 肺癌的治疗
**节 肺癌的中医治疗
第二节 肺癌的西医治疗

第四章 肺癌治疗后的副作用与治疗
**节 肺癌的放射性损伤
第二节 肺癌化疗术后副反应及治疗
第三节 肺癌的免疫疗法副作用
第四节 日常生活巧防癌

第五章 肺癌的康复与护理
**节 食物疗法
第二节 肿瘤病人如何进行自我调节
第三节 家庭成员的照顾和体贴
第四节 肺癌的心理治疗与康复
第五节 肺癌手术的术后护理
第六节 肺癌疼痛的分级与护理
第七节 肿瘤病人休养期间的生活安排
第八节 建议

第六章 “龙江医派”对肺癌的认识
**节 肿瘤的概念
第二节 肺癌的病因病机
第三节 恶性肿瘤的病理
第四节 肺癌的诊治

第七章 各医家对肺癌的认识
**节 从正气虚损理论论治肺癌
第二节 从邪毒侵肺理论论治肺癌
第三节 从痰瘀内聚理论论治肺癌
第四节 从伏气内蕴理论论治肺癌
展开全部

节选

  《肺癌临证知要》:  在实际研究工作中,认为在癌组织中分离出的一群在动物模型中能够形成与来源癌组织高度一致的肿瘤的细胞是癌干细胞;癌组织中其他的细胞不能在动物模型中建立肿瘤模型。利用这种动物模型,能够确定肿瘤细胞中,有一群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而其他癌细胞是该群细胞的子代细胞。因为癌干细胞鉴定技术本身的限制,导致了目前对癌干胞模型有很大的争论。癌是在人体内形成的,除了癌细胞本身的生长特性外,其生长部位的局部环境、新生血管网的建立、机体的免疫活性均对癌的形成产生作用,只有这些条件均适应癌细胞的生长条件时,癌细胞才能增殖,形成癌组织。而在癌干细胞鉴定中,通常是分离出一群细胞,接种到小鼠体内,观察肿瘤的形成。这样不能排除其他也能形成癌组织的细胞。这群能够在动物体内形成癌的细胞,可能仅仅是由于其本身能够适应小鼠的体内环境,能够诱导接种部位新生血管的形成,能够逃逸小鼠的免疫作用等,而不能认为其是形成癌组织的干细胞。而其他不能在小鼠体内形成癌组织的原因,可能仅仅是小鼠体内的环境不适应癌细胞的生长,或不能诱导新生血管的形成,或不能逃逸小鼠免疫反应而不能形成癌组织,并不是癌细胞本身的特性而不能形成癌组织。目前为了获得更可靠的癌干细胞的证据,应用尽可能低免疫反应的小鼠来鉴定癌干细胞,获得更进一步的结果,证明在癌组织内存在一群细胞,能够形成癌组织。利用转基因小鼠和基因敲除小鼠,在小鼠体内也证明了癌干细胞的存在。不过,人体内癌组织是否是由癌干细胞形成的争论,不仅没有阻碍肿瘤干细胞模型的研究,反而促使该模型的完善和发展。  随着对癌干细胞的不断深入探讨,证明在不同的肺癌组织中,肿瘤干细胞的特性和数量有明显的差异。有的肺癌组织内,能在动物模型中形成肺癌组织的干细胞数量低于1%,而在另一些肺癌中,肿瘤干细胞的数量可能高于10%。由于目前肺癌干细胞缺少明确的特异标志,肺癌干细胞数量是依赖于连续稀释法在动物体内建立肿瘤模型来确定的。在正常的组织干细胞研究中,已经证明,一个组织干细胞就能重建相应组织。推测在测定肺癌干细胞时,理论上一个肺癌干细胞也可建立肺癌组织。因此,目前在肺癌组织内存在的肿瘤干细胞的数量应该低于确定的干细胞数量。目前已确定了肺组织内存在多种组织干细胞,这些组织干细胞在正常的情况下,分化形成肺组织细胞,以修复肺部组织内正常的耗损。因此,可以认为在这些肺组织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肺组织细胞过程中的细胞都有可能突变.获得自我更新能力和产生子代细胞形成组织团块的能力,从而成为肺癌干细胞。由于这些细胞处于不同的分化阶段,形成的肺癌干细胞的特性有明确的区别。在同一肺癌组织内,如肺癌干细胞的子代细胞再次获得了自我更新的能力后,可形成新的肺癌干细胞。因此在肺癌组织内,有可能含有多种肺癌干细胞成分。这些肺癌干细胞的特性构成了肺癌干细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癌干细胞模型的提出,改变了有关癌细胞浸润和转移的观点。克隆增殖进化模型认为,在癌组织中,癌细胞均具有浸润和转移的能力,其通过组织间隙浸润到癌灶周围的组织中,当癌细胞进入血液后,转移到远离癌灶的组织器官中形成新的癌灶。而肿瘤干细胞模型认为,癌组织的浸润和转移是肿瘤干细胞的行为,当肿瘤干细胞迁移到邻近组织后,产生新的癌细胞而形成浸润,当肿瘤干细胞进入血液后,随血流迁移到远离癌灶的部位,形成新的癌病灶。肿瘤干细胞的提出,将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的细胞局限到肿瘤干细胞,为治疗和防治癌症的浸润和转移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组织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细胞均可能形成癌干细胞,因此,肿瘤干细胞的来源可能比较原始,也可能比较成熟。比较原始的癌干细胞,其行为接近胚胎的早期未分化的细胞,具有高度的运动能力和迁移能力,容易浸润和转移。而在组织干细胞分化过程中,接近成熟的细胞突变形成的癌干细胞,分化程度较高,其运动能力较低,浸润和迁移的能力较低,较少浸润和转移。肺上皮细胞形成的癌干细胞,突变后,具有低分化细胞的特性,向上皮间质化方向发展,获得运动的能力,从而拥有浸润和迁移的特性,形成浸润和转移肿瘤病灶。这些理论上的推测,与人体肺癌组织的真实情况相合。在人体肺癌中,低分化或未分化的肺癌的浸润转移能力高,而高分化的肺癌,浸润转移的能力弱。  肺癌干细胞模型的出现,可能改变肺癌治疗的思路。目前,肺癌的治疗基于肺癌细胞不受限制的高增殖特性和肺癌细胞生存的环境来进行。包括4种治疗手段即:手术切除、化学药物治疗、放射线治疗和生物治疗。由于很难区分正常细胞与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生存环境,在进行放化疗和生物治疗时,都会对正常的细胞和组织产生损伤,造成严重的副作用,而手术治疗会造成大面积的机体创伤。目前,针对突变肺癌细胞的靶向药物、定向放射治疗和微创手术的发展,在肺癌治疗中减轻副作用方面进行努力,以改善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但现有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达到控制肺癌的目的。肺癌干细胞模型的提出,为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肺癌细胞具有生活周期,在生存一段时间后,肺癌细胞发生凋亡,肺癌细胞群的扩展和增殖补充是通过肺癌干细胞不断地产生癌细胞进行的。因此,杀死肺癌干细胞或控制肺癌干细胞的增殖后,肺癌组织得不到补充,肺癌组织就会变小和消失,联合控制癌细胞增殖和癌细胞生存环境的治疗手段,就可能完全控制肺癌,达到根治肺癌的目的。发展控制肺癌干细胞的药物,为肺癌的治疗带来希望,其实也是建立癌干细胞是癌症起源细胞的根本证据。  ……

作者简介

  隋博文,男,1979年2月出生,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副主任。黑龙江省首批青年名中医,现为首批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刘建秋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继承人、国家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国家健康科普专家、省委保健委员会第五届干部保健组专家。  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民间传统验方与诊疗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理事、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分会副会长、龙江医派研究会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科普委员会委员。  近5年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5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科普著作1部,参编全国规划教材4部。获得国家专利3项。近五年参与的课题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11年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中医师“诵经典学名著”活动标兵;2014年获得全省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获得2014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二等奖、2015年黑龙江省高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自然科学应用学科组三等奖,2016年获第四届“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2018年获黑龙江省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三等奖。2020年全省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获得者,先后两次带队参加新冠肺炎救治工作。    刘松江,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黑龙江省中医药数据中心副主任,黑龙江省中医肿瘤诊疗中心负责人,黑龙江省中医肿瘤继续教育基地负责人,享受省政府津贴,省名中医,首届“龙江名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推广专家,黑龙江省卫生健康系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卫生计生专业技术高层次优秀人才,黑龙江省**批省级名中医师承工作指导教师,黑龙江省**批省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级中医重点肿瘤科学术带头人,黑龙江省中医重点专科肿瘤科学术带头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实验室负责人。  社会兼职包括:黑龙江省民族医药学会常务副会长、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分会会长、世界中联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届理事会副会长、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届理事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副会长、世界中联满医委员会**届理事会副会长等。  发表***及核心期刊40余篇,SCI3篇,参编著作11部,获中国发明专利2项,主持课题10项,科研获奖5项。    宋爱英,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黑龙江省名中医,中医药大学首批名中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西医结合专家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分会副会长,黑龙江省医学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副主任委员,龙江医派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医学司法鉴定专家,黑龙江省委保健委员会干部保健专家。  在临床**线工作已38年,从一名住院医师成长为主任医师、教授,这期间付出了无数辛勤的努力,是她对中医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才取得今天的成绩。她在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中技术熟练,擅长治疗恶性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特别在治疗肿瘤方面,经过多年的临床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中西医结合有效的治疗方案有:中药+介入治疗+射频的方案;中药+放疗、化疗的治疗方案;还有针对晚期病人辨证治疗的系列中药,在临床治疗中均取得良好疗效。2000年晋升为主任医师,2002年被聘为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30余名。经过30余年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总结出一套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和学术思想,提出肿瘤的发生与阴阳失去平衡密切相关,以调和阴阳为灵魂,以健脾化痰、软坚散结为主要治则。针对各种中晚期恶性肿瘤能明显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对预防肿瘤术后复发转移和放、化疗的增效减毒、生血补虚均取得明显疗效,得到患者好评,收到锦旗多面和表扬信多封。  多年来撰写***论文30余篇;主编、主审著作3部;全国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版编委。全国教材精编《中医内科学》第三版编委;主持科研课题10余项,曾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黑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