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强钢带约束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

包邮高强钢带约束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

¥101.1 (7.9折) ?
1星价 ¥101.1
2星价¥101.1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226874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8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112268740 ; 978-7-112-26874-0

内容简介

混凝土构件的主动横向约束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抗压强度和极限变形能力,进而可以大幅度改善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及变形性能。基于此,本书提出了高强钢带加固混凝土技术,并对高强钢带加固混凝土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完成了一系列钢筋混凝土梁、柱和节点等试件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实例。本书内容具有较好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实用性,可为高强钢带加固混凝土技术的设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桥梁工程、工程力学专业师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供从事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研究、设计和管理的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传统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 1.3 横向约束加固技术 1.4 高强钢带加固技术 1.4.1 高强钢带加固技术的特点 1.4.2 高强钢带加固技术的适用范围 1.4.3 高强钢带加固技术的研究现状 1.5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高强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概况 2.2.1 试件设计 2.2.2 材料性能 2.2.3 试件制作 2.2.4 加载方案 2.2.5 量测方案 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2.3.1 试验现象 2.3.2 荷载-跨中挠度曲线 2.3.3 承载力 2.3.4 变形性能 2.3.5 钢带应变 2.4 高强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2.4.1 理论计算公式 2.4.2 理论公式应用:钢带加固量计算 2.4.3 实用计算公式 2.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高强钢带加固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高强钢带加固混凝土圆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 3.2.1 试验概况 3.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2.3 高强钢带加固混凝土圆柱轴压承载力计算方法 3.3 高强钢带加固混凝土方柱轴压性能研究 3.3.1 试验概况 3.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3.3 高强钢带加固混凝土方柱轴压承载力计算方法 3.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高强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柱受压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高强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性能试验 4.2.1 试验概况 4.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2.3 理论分析 4.3 高强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柱偏心受压试验研究 4.3.1 试验概况 4.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3 高强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柱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 4.3.4 组合加固偏心受压柱承载力计算公式 4.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高强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长柱抗震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概况 5.2.1 试验设计 5.2.2 材料性能 5.2.3 试件加固 5.2.4 加载方案 5.2.5 量测方案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 5.3.1 破坏形态 5.3.2 滞回曲线 5.3.3 骨架曲线 5.3.4 应变分析 5.3.5 强度退化 5.3.6 刚度退化 5.3.7 位移延性 5.3.8 耗能能力 5.4 恢复力模型 5.4.1 骨架曲线特点 5.4.2 卸载刚度 5.4.3 滞回规则 5.4.4 恢复力模型特征参数计算 5.4.5 恢复力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 5.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高强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抗震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概况 6.2.1 试验设计 6.2.2 材料性能 6.2.3 试件制作 6.2.4 加载方案 6.2.5 量测方案 6.3 试验结果及分析 6.3.1 破坏形态 6.3.2 滞回曲线 6.3.3 骨架曲线 6.3.4 应变分析 6.3.5 强度退化 6.3.6 刚度退化 6.3.7 位移延性 6.3.8 耗能能力 6.4 高强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6.4.1 理论计算公式 6.4.2 理论公式应用:钢带加固量计算 6.4.3 实用计算公式 6.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 高强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7.1 引言 7.2 试验概况 7.2.1 试件设计 7.2.2 材料性能 7.2.3 试件制作 7.2.4 加载方案 7.2.5 量测方案 7.3 试验结果及分析 7.3.1 破坏形态 7.3.2 滞回曲线 7.3.3 骨架曲线 7.3.4 应变分析 7.3.5 刚度退化 7.3.6 强度退化 7.3.7 耗能能力 7.4 高强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受剪承载力分析 7.4.1 节点剪力计算 7.4.2 基于软化拉压杆模型的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 7.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8章 高强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柱组合件抗震性能研究 8.1 引言 8.2 试验概况 8.2.1 试件设计 8.2.2 材料性能 8.2.3 试件制作 8.2.4 加载方案 8.2.5 量测方案 8.3 试验结果及分析 8.3.1 破坏形态 8.3.2 滞回曲线 8.3.3 骨架曲线 8.3.4 应变分析 8.3.5 刚度退化 8.3.6 强度退化 8.3.7 耗能能力 8.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9章 高强钢带-防屈曲支撑组合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9.1 引言 9.2 试验概况 9.3 试件设计 9.3.1 框架设计 9.3.2 连接设计 9.3.3 高强钢带布置 9.4 试验方法 9.4.1 加载方案 9.4.2 量测方案 9.5 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9.5.1 混凝土框架试脸结果分析 9.5.2 防屈曲单斜支撑加固框架试件RCF2 9.5.3 防屈曲偏心支撑加固框架RCF4 9.5.4 防屈曲中心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杨勇,1976年11月生,博士(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主要起草人员,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抗火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村镇防灾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60余篇被SCI或EI收录;获国家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50余件;参编著作4部。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省市级科研项目4项,博士后基金1项,重点实验室科研课题2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