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47519066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32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547519066 ; 978-7-5475-1906-6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精选50首红色歌谣,朗朗上口,内涵深刻 ·风云激荡的革命岁月在民间歌谣里得到生动体现 ·上海这座“初心之城”的红色文化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著名民俗学家田兆元教授作序推荐
内容简介
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地”,有着丰富的红色歌谣资源。这些歌谣不仅具有一般红色歌谣的特点,更体现了上海本地特色,是上海红色文化和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上海红色歌谣》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俗与非遗研究室主任毕旭玲副研究员的力作,精选了50则具有代表性的,取材于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的上海红色歌谣,对它们进行了精心的归纳和详细的分析,将带领读者领略上海红色歌谣的魅力,引导读者理解上海红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其平实、易于理解的行文,尤其有助于中小学生从史料中学习党史。
目录
序
引言 上海红色歌谣概述
**章 热情似火的红色歌颂歌谣
第二章 辛辣幽默的红色讽刺歌谣
第三章 尖锐深刻的红色揭露歌谣
第四章 催人奋进的红色革命斗争歌谣
第五章 其他上海红色歌谣
后记
附录 本书所选歌谣出处
节选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不折不扣的革命圣地。一般我们把革命圣地称为红区、革命老区。可是在20世纪前期,上海却是“白区”。白区建立的党组织是白区党,与红区是明显不一样的。白区的党组织是不能公开活动的,也就是地下党组织,他们的贡献和牺牲一般也不被广大民众所知晓。因此过去讨论红色文化多是关注革命根据地的文化,白区的红色文化有些被忽视。而研究红色歌谣和红色故事这样的红色民间文学,更多的是以井冈山、延安、西北坡为主流,这当然是合理的。像上海这样的革命文化的发祥地,红色民间文学也是引人注目、成就突出的。
作者简介
毕旭玲,博士,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俗与非遗研究室主任,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论专委会副主任,中华创世神话研究工程专家,主要从事民俗学研究,研究涉及神话传说、民间信仰、上海城市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问题。著有《除瘟记》等论著。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见字如面
¥15.9¥49.8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随园食单
¥9.1¥30.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到山中去
¥10.5¥30.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瓦尔登湖
¥12.9¥39.0 -
当你老了
¥9.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