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5365190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9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515365190 ; 978-7-5153-6519-0

本书特色

情连闽宁,跨越山海,一部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创业史。几百万年以来,为了追寻宜居之地,人类不曾停下迁徙的脚步。二十世纪末,一群衣衫褴褛的人,从黄土高原的大山深处,移居河西走廊戈壁滩,在母亲河畔书写了一部震撼人心的乡村振兴史。古老的村庄在新的土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闽宁两地跨区域扶贫协作造就了一段山海情深的佳话。

内容简介

热播电视剧《山海情》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闽宁山海情》是纪实版《山海情》,闽宁镇,从无到有,从穷到富,是中国扶贫攻坚伟大工程的缩影。本书作者奔赴闽宁镇、西海固以及福建省,采访干部群众三百多人,透过福建宁夏共建的移民示范区,微观西海固百万移民的命运流转,记录国家移民搬迁,改造山河,重建家园,拥抱小康的奋斗历程。全书从相遇、闽宁村、播种、建镇、紫色梦、金沙滩、守护、未了情等主题展现了闽宁镇人的创业奋斗历程。

目录

序言

**章 相遇
01.赶海的女儿,进山的县长
02.田春苗的西海固
03.虎子借粮
04.在这沉默的土地上

第二章 闽宁村
05.吊庄:心上的路
06.戈壁新村
07.张桂花搬家
08.拓荒者
09.四面楚歌的滋味

第三章 播种
10.神奇的福建宝贝
11.菇农刘昌富
12.肉的另一种吃法
13.白的菇,深的情
14.歌声里
15.孩子们

第四章 建镇
16.菜市场风波
17.唱家子
18.瘦汉子
19.铁女人
20.墓里愁
21.李校长闯祸

第五章 紫色梦
22.嬗变瞬间
23.海边商人,山下栽树
24.宁夏之子
25.好酒是种出来的
26.女酿酒师
27.葡萄架下的智慧

第六章 金沙滩
28.闽商十三家
29.斑斓的大棚里
30.一树火红
31.红安格斯诞生记
32.六百商户一碗面
33.巧媳妇的蜕变
34.我们上市了

第七章 守护
35.别样的“产业”
36.摇动另一棵树
37.少年心事当孥云
38.父亲的惆怅与欣慰
39.缤纷厚重闽宁镇

第八章 未了情
40.彩虹飞架山海间
41.福建青蛙
42.爱情出发的地方
43.暖心的秘密
尾声

展开全部

节选

  吊庄移民,讲求人性化,对搬迁户留有很大的空间。鼓励你去开辟新家园,老家土地照样种植,如果外面困难大,实在无法生存,你还可以重新回到老家。宁夏吊庄的重要特征在于,把南部的西海固人搬迁到具有发展潜力的北部平原荒地上,实施开发建设,开辟新的家园。得益于宁夏的吊庄理念,很多西海固人才敢小心翼翼地坐上出山的班车,才敢离开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跑到黄河边上闯荡。吊庄移民,很大程度上讲,提振了西海固减贫的信心,鼓舞了西海固减贫的勇气。  实际上,谢兴昌很早就有一个吊庄梦。  1983年,国家的“三西”建设启动了西海固的移民搬迁。他记得,自治区当时在宁夏北部的黄河边上,开辟出了银川芦草洼、中卫大战场滩、石嘴山巢湖三个吊庄安置点。这些地方,都是宁夏平原尚未开垦的荒滩戈壁,靠近黄河,一旦开渠引水,经过改良土壤,就会立即变成肥沃的耕地。吃上黄河水,浇上黄河水,谢兴昌想了很多年,可他一直没有下定搬迁的决心。而这个梦,就一直刻在他的心上。  这一回,谢兴昌开着农用三轮车,离乡走吊庄。自固原到银川的长路上,他坐在敞篷的驾驶室,掌握着方向盘。车子一跑起来,迎面就有一股凉爽的风。虽说太阳有些大,可路上有风,人是可以忍受的。老谢开着车,两眼盯着前方,任凭热辣的阳光尽情地晒到脸上,落到自己情感和记忆的深处……  说起来,谢兴昌**次走吊庄寻路时,已是十年之前的事情了。当时是1987年,他和红太村的四个青年结伴走出大山。他们乘坐着班车,一路向北,向着黄河水流动的地方走去,寻思着在银川一个叫芦草洼的吊庄落脚下来。这四个青年,是韩初玺、韩书贵、高董奎和韩友堂。那时,西海固深山里头走银川,得花两天时间。第三天早上,他们五个青年一路打问,摸到了银川郊外的芦草洼吊庄。芦草洼,宁夏*早的吊庄之一,虽然经过几年的开发,可大地仍是一片荒凉。零星的房屋,居民也很少,七纵八横的土路上偶尔才能看见几个晃动的人影。吊庄政府的办公区,是几间简易的土坯房,对面是一栋砖木结构的小学教室。他们五个人走访了几户移民人家,了解到,虽然吊庄基础设施较差,但搬来的乡亲们通过改良土壤再种粮,到了第二年,都可以稳定解决温饱问题。  芦草洼吊庄的干部,热情欢迎他们来考察。说只要报名,办公室会无条件接收,划宅基地和荒地,不收一分钱,手续也简便。显然,芦草洼吊庄正在积极地扩大它的人员数量,设法吸引移民来居住。这里离城近,可眼前起伏的沙包很大,高高低低的沙包落差也很大,虽说安置了一些西海固移民,但周围环境十分糟糕。  简陋的办公区屋檐下,五个年轻人蹲坐在地上,讨论去留。  “我落个户,就近去银川的炼油厂打工。”韩初玺说。  “我也想落户。”韩友堂说,“我是自治区三建的合同工,落到芦草洼,盖个简易房,到放假的时候,就回这里歇脚。即便是个草窝,也算是一个窝,也算是在银川有了个安身立命的地方。等等看,芦草洼若能发展起来,咱就扎根!”  韩书贵、高董奎也有类似的想法。  关键时刻,谢兴昌却犹豫了。此时,他刚担任红太村的党支部书记,又是村上的一名医生。他的日月光景,在老家来说相对较好,没到非得搬迁的境地。他想着来吊庄考察一番,可是心理上没法接受芦草洼的荒凉,嘴上不好明说,就借口村上的一摊子事情还得他处理,可能一时半会儿搬不出来。*终,韩初玺.韩友堂、韩书贵和高董奎四个人留在了芦草洼,而他独自沿着来时的路返回了西海固老家红太村。  不久,芦草洼吊庄不好进人了。  谢兴昌在老家得到的确切消息是,西海固想去芦草洼的人逐渐多了起来。芦草洼吊庄就在银川地区,而它接收移民也有了一些新的要求和限制。而像韩初玺他们四个那样自发去的移民,想在芦草洼拥有一处宅基地和几亩的荒地,已经变得困难了起来。自治区设置的吊庄数量是有限的,而想去黄河边上落户的西海固人越来越多。谢兴昌有时也想,自己或许真不该轻易放弃1987年进芦草洼吊庄的机会。  时间又过了三年,西海固发生了一件大事情。  这件事情深深震撼了谢兴昌。

作者简介

樊前锋,著名青年作家、自由撰稿人,致力于西北近代史尤其近代人物的研究。曾出版有作品《马麒传》等。 徐华淼:毕业于吉林大学管理工程系。在央企长期从事文字及文化项目策划工作,业余躬耕文学创作及宁夏南部历史地理研究,在《中国邮政报》、《宁夏日报》、《宁夏文史》等刊物和《凤凰网》、《榕树下》等网媒发表论文、通讯、杂文、随笔等数十万字。对西海固历史文化情有独钟,研究成果有《的源流与陇山泾水文化》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