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父母 好家教

好父母 好家教

1星价 ¥21.5 (4.3折)
2星价¥21.0 定价¥5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079155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4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540791551 ; 978-7-5407-9155-1

本书特色

《好父母 好家教》是魏书生老师的经典著作,畅销20多年。 2021年Z新版,全面版式调整,增加数幅珍贵照片。 本书是中国教育界传奇人物魏书生的经典著作之一,他以自己40多年的教学精髓和经验智慧为基础,为广大父母和孩子提供家教指导。 魏书生的家教经验角度独特,独树一帜,是从成功的教育案例中总结出来的,实在又实用,是广大家长喜欢阅读的教育良方。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教育界传奇人物魏书生的经典著作之一,他以自己40多年的教学精髓和经验智慧为基础,为广大父母和孩子提供家教指导,从培养孩子的品德人格,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再到指出现今众多父母的家教误区,事例众多,针对性强,切中肯綮,鞭辟入里,设身处地地为家长出谋划策,答疑解难。 魏书生是一位神奇的班主任,教学40多年,无论什么样的班级,经过他的指导,学生快乐健康,综合素质高,班风积极向上,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同时他又是一位成功的父亲,儿子2001年考入清华大学,2002年**本书出版,硕士毕业后进入国内著名科研机构。魏书生的家教经验角度独特,是从成功的教育案例中总结出来的,实在又实用,是广大家长喜欢阅读的教育良方。

目录

目??录/Contents

001 / 自??序

**章??家教事小意义大


第二章??家教有法无定法


第三章??教育子女德为先


第四章??学习指导要科学

第五章??成才之路万千条


第六章??热点问题纵横谈


第七章??防止家教进误区

第八章??名人教子面面观


展开全部

节选

**章??家教事小意义大 民风、世风皆起于家风。关键在于所有家庭都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但养,还要教,更要育。 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 家庭似**道染缸 张苗是一个活泼的女孩,已经4岁了,妈妈准备教她识字看书。可有的同事劝她,说孩子受教育那是上学以后的事,上学之前主要就是把孩子养好,让孩子吃好,穿好,不得病,让孩子随随便便地玩,只用养,不用教。教不好,上学后反倒更难教育了。张苗妈妈拿不定主意,问我该不该教孩子识字看书。 其实,张苗妈妈及其同事对家庭教育的理解窄了一些,以为家教就是指识字看书。其实,识字看书只是家庭教育中智育里面的一个方面。 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个方面。 实际上从张苗一生下来,父母不仅开始养她,同时也开始教育她了。 用花,用布娃娃逗她笑,那不就是美育吗?那是在引导她喜欢美,欣赏美。 让孩子问爷爷好、奶奶好,那不就是德育吗? 告诉孩子这是草,那是树,这是电灯,那是星星,这就是智育。 引导孩子练习自己翻身,自己爬行,鼓励她扶着墙,颤巍巍地站起来,又教她学迈步,学走路,这是体育。 教孩子学拿筷子自己吃饭,学自己洗脸、洗小手绢;教她给爷爷奶奶盛饭,教她学会洗碗,这是在进行劳动教育。 从孩子出生起,每个家庭就都已经在进行家庭教育了。区别在于,有的家庭教育是自觉的,有计划的,因此效果就好。有的家庭教育是不自觉的,盲目的,随随便便的,所以效果就差。 达尔文主张从婴儿诞生之日起就进行教育。许多家庭的父母都制订了家庭教育计划。同样工人家庭出身的孩子,父母文化水平差不多,大人们别的方面素质也不相上下,而孩子刚入学就立即显出较大差距。我所任班级的张杰的母亲从孩子一岁起就耐心地有计划地教育,所以女儿张杰成长得出众,性格活泼开朗,说话办事胆子都大,待人有礼貌,做事情持之以恒,识字量也更多。李小华说话吞吞吐吐,不愿与别的小朋友在一起,遇到困难爱哭。仔细一调查,原来小华的妈妈生怕委屈着女儿,对孩子百依百顺,只知娇惯,只重养,不重教,她总觉得教育是学校的事。 其实,到学校才开始接受的教育,已经是再教育或第二次教育了。 民国初年的广东省省长朱庆澜,在任职期间的1916年,亲自撰写了一部名为《家庭教育》的著作,并于1917年由他本人捐款公开出版,分发给广东省的家家户户。 朱庆澜认为学龄前阶段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成长的基础,是“至要紧的事”。他把一个人从出生到6岁入学前、入学读书和离开学校走上社会这三个阶段,形象地比喻为“三道染缸”。 他说—— 小孩子生下来,好似雪白的丝。在家里养活6年,好似**道染缸。家里6年教得好,养得好,好似白丝染成红底子。到了进学堂,再得好先生,就将那红红底子好好加上一层,自然变成大红。到了世界(社会)上,哪怕遇着坏朋友、坏染缸,想把他变成黑色,他那大红的底子,一时总不得变的。如果再遇上好朋友、好染缸,不用说,自然变成真正的朱红,头等的好人了。万一在家里6年,教的法子、养的法子不好,比如白丝一下缸已经染成黑底子,进了学堂,就有好先生,想把他变成红色,那黑底子总是难褪得去。就是勉强替他加上一层红色,仍旧是个半红半黑的。如果学生再遇着不热心的先生,到了世界上,再遇着坏朋友、坏染缸,将黑底子一层一层加上黑色,自然变成永不褪色的黑青,永不回头的坏蛋了。 丝总是白的,只看**道染法如何。个个人生下来都是好的,只看6岁以前家里的教法怎样。6年里肯费力,将来就受用不尽。 朱庆澜注重学习外国人早期家庭教育的做法。他说—— 外国人教儿子,人人都肯拼这6年的工夫,所以儿子到了20岁,个个都企(站)得住(脚),不用父母去管他。而我们中国人不知道家庭教育的紧要,把小时候顶紧要的6年,随随便便放过去了。都说小孩不要紧,等到大来再教不迟。哪知道到了大来,小孩底子已经坏了,白花许多学费,白做许多牛马,一直做到父母进了棺材,闭了眼,儿子还是企不住,到底不成才。 他十分恳切地对父母们说—— 儿女小时候,随你爱怎么教,就怎么教。教小孩子本是极要紧又是极容易的事,各人偏不在容易的时候去教,偏要等到大了不容易教的时候去教,又费力,又无益,岂不是怪事吗? 大家想想,朱庆澜所说的“家庭似**道染缸”的比喻,是不是挺有道理。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从张苗生下来的那天起,家长已经开始教育她,已经开始往雪白的丝上染颜色了。既然这样,家长就不要等待孩子上学了。现在就抓紧时间,给孩子染上孩子喜欢、大人喜欢、社会需要的颜色吧! 学外国家庭教育的长处 李伟是一名初中女生,今天老师上语文课时,读了一篇文章《中国与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若干比较》,还让同学们讨论哪种方式的家庭教育更容易培养出有作为的人才。李伟回家给父母讲了国外的家庭教育情况,李伟的妈妈对这些将信将疑: 西方国家的家长真让中学生打工挣钱吗?真的很少给孩子零用钱吗?真的让孩子做家务劳动吗?真的让孩子吃苦吗? 这是真的。 先说日本。 日本孩子的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根据日本的调查统计,父母对子女未来的期望依次为: ①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占被调查人数的41.8%。其中小学家长百分比高于初中,城市家长有此期望的比率高于农村。 ②虽平凡,但能构筑家庭。占被调查人数的30.6%。其中初中高于小学,城市高于农村。 ③遵纪守法,有道德。占被调查人数的12.4%,中学略高于小学,农村高于城市。 ④经济上富有。占被调查人数的6.7%。 ⑤为国家、世界和平与发展做贡献。占被调查人数的5.5%。 ⑥有社会地位。占被调查人数的0.3%。 ⑦其他。占被调查人数的2.7%。 同日本的家长相比较,中国的学生家长选择为国家、民族和平与发展做贡献的人数和百分比,以及选择希望子女有社会地位的人数和百分比,都高于日本学生家长。 日本学生家长选择希望子女工作平凡,但能够构筑家庭的人数和百分比,选择子女遵纪守法、有道德的人数和百分比,都高于中国学生家长。这说明日本学生家长更务实,更富有经济思想和法制观念。 日本学生家长家教内容的选择依次为: ①注重养成基本生活习惯。占被调查学生人数的58.5%。 ②注重正直果断教育。占被调查人数的57.9%。 ③注重培养子女的丰富感情和个性。占被调查人数的15.2%。 ④注重忍耐力、自制力的教育。占被调查人数的15.2%。 ⑤注重子女能自觉行动、有自己主张的教育。占被调查人数的14.8%。 ⑥注重子女能理智适应环境的教育。占被调查人数的12.7%。 ⑦注重发现自我生存价值的教育。占被调查人数的12.4%。 ⑧注重学生取得好成绩和获得学历的教育。仅占被调查人数的2.7%。 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家长注重子女学业取得好成绩并获得学历的教育的人数比率达43.9%,远远超过日本家长。这与中国长期以来重视学历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息息相关。 另外,日本学生家长注重培养子女正直果断、丰富的感情和个性、忍耐力与自制力的人数和百分比都高于中国学生家长。 下面再介绍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 一、西方国家的育儿观。 西方国家育儿的着眼点是培养孩子成为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之人。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 独立能力来自从小的锻炼。所谓锻炼是多方面的,诸如劳动锻炼、坚强意志的锻炼、忍耐力和吃苦精神的锻炼等。 二、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西方国家的家长从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出发,对孩子的教养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 所谓放手,即从孩子生下来,父母就设法给他们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普遍做法是根据不同年龄让孩子做自我服务性的劳动。如一个美国家庭中有三个孩子,他们在家中都有各自的角色,10岁的男孩周末负责帮父亲割草、浇花、打扫庭院,12岁的女孩能根据不同的食品配方烘烤出各种各样的美味点心,8岁的小女孩会编织五颜六色的茶杯垫等等。 至于西方国家的中小学生兼报童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据英国报纸推销站联合会的一次统计,全英国约有50万送报童。稍大一些的中学生打工也是寻常现象,而且都得到家长支持。 一位英国人说:“孩子打工挣钱,家长都不反对,甚至还鼓励。一则可节约一些开支,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让孩子知道钱必须用劳动去换取。” 所谓不放任,一般反映在三个方面。 ①宁苦而不娇。欧美的少年儿童,从小就从事送报、剪草坪等劳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可能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他们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这对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来说是难以接受的,甚至可能认为这是“残忍”的。 ②家富而不奢。西方国家的家庭平均收入比中国多几十倍,但他们对孩子的零用钱都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而且零用钱绝不作为奖励孩子的手段,目的是教育孩子懂得,他们努力学习完全是为了自己将来成为有用之才。对孩子的零用钱,美国家长更为苛刻。据调查发现,美国54%的青少年学生没有零用钱,而且年龄越大越不可能拿到零用钱。 更令人惊叹的是美国首富洛克菲勒,其子女的零用钱少得可怜。他家账本扉页上印着孩子零用钱的规定:7—8岁每周30美分,11—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零用钱每周发放一次,要求子女记清每一笔支出的用途,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洛克菲勒认为“过多的财富会给自己的子孙带来灾难”。 ③严教而不袒护。西方人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绝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而是设法教孩子自己知错改错。法国人拉纳的儿子打碎了一位朋友的窗玻璃,拉纳夫妇并未道歉,而是让儿子自己抱一块玻璃去赔偿认错,还要求朋友对孩子不要有丝毫原谅的表示。

作者简介

魏书生,1950年生,1978年起在中学任教,特级教师。先后担任辽宁省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市教委副主任,市教委主任、党组书记;兼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等43项社会职务。他始终坚守教学**线,坚持上语文课,兼做班主任工作,保持平常心,是教书育人的模范。 魏书生在全国各地做报告2000多场,上公开课1000多次,发表文章100多篇,主编、撰写20多本教育专著。 由于成绩卓著,魏书生先后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班主任”等殊荣,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第十四次、第十五次、第十六次、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被授予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时代人物”称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