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存量时代下工业遗存更新的策略与路径——以北京首钢园区为例
1星价
¥126.0
(7.5折)
2星价¥126.0
定价¥1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419693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59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564196936 ; 978-7-5641-9693-6
内容简介
针对存量时代下工业遗存更新这一热点课题,本书以国内外工业遗存更新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工业遗存更新实践发展的沿革及现状,分析中外不同法制环境、城市能级、转型动能等背景下呈现的更新实践之异同及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从跨学科的多维度研究视角,集成国内外工业遗存更新领域主要策略并建构我国工业遗存更新实践的实施路线。通过横向更新策略集成与纵向技术实施路线梳理,清晰建构出中国工业遗存更新实践所需要的“道”与“术”的全景认知。研究分析当今工业遗存更新策略的成因机制和解决要素,总结并集成出在工业遗存更新实践中八个维度的主要策略。结合我国工业遗存更新实践领域现状,对制度环境平台搭建、更新策略选择、产业及实施策略选择三方面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解答思路,以期提供尽可能完善清晰、整体有效的实践指引。为寻求更加理性和恰当的更新方法建言献策。
目录
上篇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研究概念界定
1.2.1 城市更新
1.2.2 工业遗存
1.2.3 工业遗存更新
1.3 研究背景
1.3.1 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联发展
1.3.2 我国经济与城市更新的关联发展
1.3.3 存量时代下工业遗存更新的必要性
1.4 研究范围及目的
1.4.1 研究范围界定
1.4.2 研究目的
第2章 国内外工业遗存更新研究
2.1 工业革命推动的城市化进程与更新
2.2 国外工业遗存更新研究发展与实践
2.2.1 国外工业遗存更新研究综述
2.2.2 国外工业遗存相关法规政策
2.2.3 国外工业遗存更新发展脉络
2.2.4 国外工业遗存更新实践
2.3 国内工业遗存更新研究发展与实践
2.3.1 国内工业遗存更新研究综述
2.3.2 国内工业遗存更新发展脉络
2.3.3 国内工业遗存更新实践
2.4 小结
中篇
第3章 工业遗存更新策略研究
3.1 工业遗存价值评估与信息采集
3.1.1 工业遣存价值评估
3.1.2 工业遗存信息采集
3.2 工业遗存更新的引擎
3.2.1 工业遗存的空间生产模式转型
3.2.2 工业遗存更新的差异化引擎
3.3 工业遗存更新的空间再生
3.3.1 城市尺度下的空间再生
3.3.2 单体尺度下的空间再生
3.4 工业遗存更新的空间公共性再造
3.4.1 工业遗存更新与城市空问转型的关系
3.4.2 工业遗存更新的区域空间开放化
3.4.3 工业遗存更新的城市结构部里化
3.4.4 工业遗存更新的公共空间公干化
3.4.5 工业遗存更新的城市记亿空间化
3.5 工业速存更新的产业活化
3.5.1 产业活化的“工业+”模式
3.5.2 产业活化的“文化+”模式
3.5.3 产业活化的“产业+”模式
3.6 工业遗存更新的社会融合
3.6 .l传统工业化进程中的产居共同体
3.6.2 工业道存更新的再城市化造程
3.6.3 工业遗存更新的空间正义修复
3.7 工业遗存更新的可持续发展
3.7.1 工业遗存更新的生态可持续
3.7.2 工业遗存更新的空间可持续
3.7.3 工业遗存更新的经济可持续
3.8 工业遗存更新的法律制度环境
3.8.1 工业遗存更新中的法律制度环境构建
3.8.2 工业遗存更新制度的指向性实践推动
3.8.3 工业遗存更新中的相关制度环境创新
3.9 小结
第4章 以北京首钢园区更新为典型代表的策略实证
4.1 首钢工业遗存价值评估与信息采集
4.1.1 首钢工业遗存价值评估
4.1.2 首钢工业遗存信息采集
4.2 首钢园区的更新引擎
4.2.1 首钢园区的空间生产模式
4.2.2 首钢园区更新引擎的选择
4.3 首钢园区空间再生策略
4.3.1 城市尺度下的园区空间再生
4.3.2 单体尺度下的建筑空间再生
4.4 首钢园区的公共性再造
4.4.1 首钢园区更新与城市空间转型的关系
4.4.2 首钢园区更新的区域空间开放化
4.4.3 首钢园区更新的空间结构邻里化
4.4.4 首钢园区更新的公共空间公平化
4.4.5 首钢园区更新的城市记忆空间化
4.5 首钢园区更新产业活化
4.5.1 城市能级与产业活化的关系
4.5.2 首钢业态再生的“工业+”模式
4.5.3 首钢业态再生的“文化+”模式
4.5.4 首钢业态再生的“产业+”模式
4.6 首钢园区更新的社会融合
4.6.1 首钢园区的产居共同体瓦解
4.6.2 首钢园区的再城市化进程
4.6.3 首钢园区的空间正义修复
4.7 首钢园区工业遗存更新的可持续性
4.7.1 首钢遗存更新中的生态可持续
4.7.2 首钢遗存更新中的空间可持续
4.7.3 首钢遗存更新中的经济可持续
4.8 首钢园区更新的规划与政策环境
4.8.1 首钢转型更新的多维度诉求
4.8.2 首钢转型更新的重要政策依据
4.8.3 首钢转型更新的制度环境创新
4.8.4 首钢转型更新的规划实现路线
4.9 小结
下篇
第5章 建构中国工业遗存更新技术路线
5.1 工业遗存更新的土地获取
5.1.1 政府主导推进一级开发
5.1.2 政企合作推进一二联动
5.1.3 企业自主区域统筹升级
5.1.4 不同模式存在的问题
5.2 工业遗存更新的政策支持
5.2.1 契合国家政策导向
5.2.2 契合地方政策导向
5.2.3 契合城市公共诉求
5.3 工业遗存更新的价值评定
5.3.1 上位风貌保护规划
5.3.2 相关专家论证评定
5.3.3 企业自荐遗存名录
5.4 工业遗存更新的经济评估
5.4.1 改变土地性质的自持土地经济评估
5.4.2 不改变土地性质的自持土地经济评估
5.4.3 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出租土地经济评估
5.5 工业遗存更新的规划调整
5.5.1 明确城市设计优先
5.5.2 设定城市更新单元
5.5.3 推进综合交通评估
5.5.4 确认土地用地性质
5.5.5 明确上位规划边界
5.5.6 开展更新城市设计
5.5.7 落实控制规划调整
5.6 工业遗存更新的操作主体
5.6.1 主体与过程的关系
5.6.2 兼容经营与公众参与
5.7 工业遗存更新的设计进程
5.7.1 梳理上位条件
5.7.2 编制建设方案
5.7.3 推进更新产策
5.8 工业遗存更新的实施运管
5.8.1 操作资金构成
5.8.2 运管团队构成
5.8.3 工作机制创建
5.9 小结
第6章 建议与讨论
6.1 主要建议
6.1.1 建立适当的制度与环境平台
6.1.2 选择适当的工业遗存更新模式
6.1.3 选择适当的产业及实施策略
6.2 主要实践指引
6.2.1 梳理并集成基于城市过程的多维度协同的工业遗存更新策略
6.2.2 梳理基于中国国情的全流程工业遗存更新的技术路线
6.3 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后记
参考文献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研究概念界定
1.2.1 城市更新
1.2.2 工业遗存
1.2.3 工业遗存更新
1.3 研究背景
1.3.1 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联发展
1.3.2 我国经济与城市更新的关联发展
1.3.3 存量时代下工业遗存更新的必要性
1.4 研究范围及目的
1.4.1 研究范围界定
1.4.2 研究目的
第2章 国内外工业遗存更新研究
2.1 工业革命推动的城市化进程与更新
2.2 国外工业遗存更新研究发展与实践
2.2.1 国外工业遗存更新研究综述
2.2.2 国外工业遗存相关法规政策
2.2.3 国外工业遗存更新发展脉络
2.2.4 国外工业遗存更新实践
2.3 国内工业遗存更新研究发展与实践
2.3.1 国内工业遗存更新研究综述
2.3.2 国内工业遗存更新发展脉络
2.3.3 国内工业遗存更新实践
2.4 小结
中篇
第3章 工业遗存更新策略研究
3.1 工业遗存价值评估与信息采集
3.1.1 工业遣存价值评估
3.1.2 工业遗存信息采集
3.2 工业遗存更新的引擎
3.2.1 工业遗存的空间生产模式转型
3.2.2 工业遗存更新的差异化引擎
3.3 工业遗存更新的空间再生
3.3.1 城市尺度下的空间再生
3.3.2 单体尺度下的空间再生
3.4 工业遗存更新的空间公共性再造
3.4.1 工业遗存更新与城市空问转型的关系
3.4.2 工业遗存更新的区域空间开放化
3.4.3 工业遗存更新的城市结构部里化
3.4.4 工业遗存更新的公共空间公干化
3.4.5 工业遗存更新的城市记亿空间化
3.5 工业速存更新的产业活化
3.5.1 产业活化的“工业+”模式
3.5.2 产业活化的“文化+”模式
3.5.3 产业活化的“产业+”模式
3.6 工业遗存更新的社会融合
3.6 .l传统工业化进程中的产居共同体
3.6.2 工业道存更新的再城市化造程
3.6.3 工业遗存更新的空间正义修复
3.7 工业遗存更新的可持续发展
3.7.1 工业遗存更新的生态可持续
3.7.2 工业遗存更新的空间可持续
3.7.3 工业遗存更新的经济可持续
3.8 工业遗存更新的法律制度环境
3.8.1 工业遗存更新中的法律制度环境构建
3.8.2 工业遗存更新制度的指向性实践推动
3.8.3 工业遗存更新中的相关制度环境创新
3.9 小结
第4章 以北京首钢园区更新为典型代表的策略实证
4.1 首钢工业遗存价值评估与信息采集
4.1.1 首钢工业遗存价值评估
4.1.2 首钢工业遗存信息采集
4.2 首钢园区的更新引擎
4.2.1 首钢园区的空间生产模式
4.2.2 首钢园区更新引擎的选择
4.3 首钢园区空间再生策略
4.3.1 城市尺度下的园区空间再生
4.3.2 单体尺度下的建筑空间再生
4.4 首钢园区的公共性再造
4.4.1 首钢园区更新与城市空间转型的关系
4.4.2 首钢园区更新的区域空间开放化
4.4.3 首钢园区更新的空间结构邻里化
4.4.4 首钢园区更新的公共空间公平化
4.4.5 首钢园区更新的城市记忆空间化
4.5 首钢园区更新产业活化
4.5.1 城市能级与产业活化的关系
4.5.2 首钢业态再生的“工业+”模式
4.5.3 首钢业态再生的“文化+”模式
4.5.4 首钢业态再生的“产业+”模式
4.6 首钢园区更新的社会融合
4.6.1 首钢园区的产居共同体瓦解
4.6.2 首钢园区的再城市化进程
4.6.3 首钢园区的空间正义修复
4.7 首钢园区工业遗存更新的可持续性
4.7.1 首钢遗存更新中的生态可持续
4.7.2 首钢遗存更新中的空间可持续
4.7.3 首钢遗存更新中的经济可持续
4.8 首钢园区更新的规划与政策环境
4.8.1 首钢转型更新的多维度诉求
4.8.2 首钢转型更新的重要政策依据
4.8.3 首钢转型更新的制度环境创新
4.8.4 首钢转型更新的规划实现路线
4.9 小结
下篇
第5章 建构中国工业遗存更新技术路线
5.1 工业遗存更新的土地获取
5.1.1 政府主导推进一级开发
5.1.2 政企合作推进一二联动
5.1.3 企业自主区域统筹升级
5.1.4 不同模式存在的问题
5.2 工业遗存更新的政策支持
5.2.1 契合国家政策导向
5.2.2 契合地方政策导向
5.2.3 契合城市公共诉求
5.3 工业遗存更新的价值评定
5.3.1 上位风貌保护规划
5.3.2 相关专家论证评定
5.3.3 企业自荐遗存名录
5.4 工业遗存更新的经济评估
5.4.1 改变土地性质的自持土地经济评估
5.4.2 不改变土地性质的自持土地经济评估
5.4.3 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出租土地经济评估
5.5 工业遗存更新的规划调整
5.5.1 明确城市设计优先
5.5.2 设定城市更新单元
5.5.3 推进综合交通评估
5.5.4 确认土地用地性质
5.5.5 明确上位规划边界
5.5.6 开展更新城市设计
5.5.7 落实控制规划调整
5.6 工业遗存更新的操作主体
5.6.1 主体与过程的关系
5.6.2 兼容经营与公众参与
5.7 工业遗存更新的设计进程
5.7.1 梳理上位条件
5.7.2 编制建设方案
5.7.3 推进更新产策
5.8 工业遗存更新的实施运管
5.8.1 操作资金构成
5.8.2 运管团队构成
5.8.3 工作机制创建
5.9 小结
第6章 建议与讨论
6.1 主要建议
6.1.1 建立适当的制度与环境平台
6.1.2 选择适当的工业遗存更新模式
6.1.3 选择适当的产业及实施策略
6.2 主要实践指引
6.2.1 梳理并集成基于城市过程的多维度协同的工业遗存更新策略
6.2.2 梳理基于中国国情的全流程工业遗存更新的技术路线
6.3 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后记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曾国藩的经济课
¥22.8¥68.0 -
经济学通俗读物:北大经济课(受益一生的经济学智慧)
¥9.7¥35.0 -
经济学反思
¥17.8¥56.0 -
账本里的中国
¥21.1¥48.0 -
国富论
¥18.0¥58.0 -
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
¥19.4¥68.0 -
博弈论
¥11.6¥38.0 -
世界贸易战简史
¥17.9¥52.8 -
中国经济思想变迁与制度发展概论
¥20.5¥50.0 -
博弈论
¥28.4¥49.8 -
国富论
¥9.7¥35.0 -
中美贸易摩擦:怎么看 怎么办
¥16.7¥58.0 -
高韧性社会:应对不确定危机的八种能力
¥31.1¥69.0 -
置身事内
¥36.8¥65.0 -
让财富找到你:有温度的经济学
¥19.4¥68.0 -
经济常识一本全
¥10.4¥35.0 -
看得懂的经济学-哈佛教授最受欢迎的经济学课
¥16.7¥58.0 -
思考.快与慢
¥47.9¥69.0 -
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第三版)
¥67.0¥108.0 -
半小时漫画经济学(生活常识篇)
¥19.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