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光海韵

湖光海韵

1星价 ¥24.9 (4.3折)
2星价¥24.4 定价¥5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068188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96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530681886 ; 978-7-5306-8188-6

本书特色

朱国平著的《湖光海韵》,是作者近年行走于苏州大丰两地,深入当地生活各个角落,观察入微,记录了不同人的生活状态,也不乏传统民风、民俗的叙写,富于历史的厚重感。作品记人、叙事、论理,皆言之有物,引人回味。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散文作品。全书共分“江南江北”“芳草萋萋”“渐行渐远”“近踪远影”“河山揽胜”“读书留痕”六辑。作者以平实自然的笔调勾勒了一幅极具地域色彩的生活长卷。

目录

**辑 江南江北
一蓑烟雨永宁桥
做客三山小蓬莱
木渎老豆腐
一山临湖观浩渺
朗朗的回归之梦
相约吴中观胜境,同登古寺听梵音
千秋高义一担当——访苏州义风园
草堰古镇寻胜
斗龙河畔是吾乡
姑苏城外觅“寒山”
第二辑 芳草萋萋
小径芳草绿
美食*忆炒三鲜
家有土坯房
四奶奶和她的宝贝外孙女
和父母一起过年
那晚,我陪叔叔
听老同学聊那过去的事儿
老汪
难忘乡下的月光
第三辑 渐行渐远
流萤——大表奶奶的故事
懂我不言
杏林诗韵墨生香
天边湖畔隔世缘

兴化,那些事儿
午餐不免费
走过红绿灯
寻访张阿姨
第四辑 近踪远影
在城市的边缘
快乐忙年
农忙时节常回家
清风夜半听鸣蝉
被移挪的楼房
小区里的老人
我的农具档案
青春拾零
逝去的时光
将签到进行到底
被追尾的疼痛
第五辑 河山揽胜
长陂云气满淮东
南下北上俱欢欣
第六辑 读书留痕
读刘炜,我踮起脚尖儿
每一次相遇,都被叩动心灵
捡拾文字化霓虹——序韦江荷诗歌集《飞越一道彩虹》
再读刘炜,他用诗歌点亮寻常的日子
少年有梦天地宽——读徐景新新作《秋怀集》
别开意境自通幽——读于斌老师《彤史外纪》
归来仍是少年时——读沈慧瑛散文集《归来》
展开全部

节选

**辑 江南江北 一蓑烟雨永宁桥 串场河和范公堤像是老式婚姻的标本,它们既磕磕碰碰,又不离不弃。这不,走着走着,串场河便丢下范公堤,向西绕一个或深或浅的弯,独自走一段,又回到范公堤身边,继续前行。由此形成的这种以河作弓、以路为弦的地段,形成了许多千年古镇,仅在大丰,就形成了三处。草堰,是其中之一。 草堰和我知道的其他古镇一样,都有一条与范公堤平行的夹沟,两端都连着串场河。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变迁,并不能使草堰完全淹没悠久岁月中,沿河人家相挨,酒肆茶坊,各种店面应有尽有的繁华旧迹。位于草堰老街夹沟中段的永宁桥,便是古镇草堰旧日繁华的历史见证。 永宁桥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估计所有街市的兴建都是一样,先有河,后有沿河人家,再有居民的不断集中,商贾云集,市镇渐成。草堰古镇形成之初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夹沟中段并无桥梁,只南北端各有一座窄窄的木桥,供两岸交通。冬季里,河水冰封,常有人踏冰而过;夏日里,图方便蹚水而过的也大有人在。据传,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涉水到对岸玩耍,不慎淹死,之后,连续好多年,每年都有人在涉水过河时殒命。 这一年,住在河东岸义阡禅寺旁的一个老太太在家里和一个来串门的邻居唠嗑时,突然昏厥倒地。好在邻居沉着,掐其人中,老太太很快醒来。但从此精神萎靡,卧床不起。老太太在泰州做生意的儿子得信儿后匆匆赶回。受高人指点,老母亲的病很快好了。为回馈乡里,儿子辞别母亲,去了泰州,变卖了店铺及所有家当,回到草堰,用这笔钱在夹沟的中段修建石桥。桥建到中途,钱已用完。他正一筹莫展时,镇上的居民纷纷解囊赞助,终于将桥建成。后来,老太太——这位孝子的母亲,活了一百零三岁。当地居民为表彰老太太儿子的造桥之功,要以老太太儿子的名字作为桥名——老太太的儿子叫邵子正,这座桥便准备叫子正桥。可子正坚决不允,他说:“承蒙乡亲美意,但在下无德无能,恐被折煞,不如以永宁名之,以期一方平安。”于是,这桥便被叫作永宁桥。 后来,在清朝末年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这座桥两遇战火,几近倾圮,幸两次皆因乡民襄助而得以修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一个下着小雨的秋日,我来草堰,曾随朋友一起登上石桥。那时,虽然有了另辟的东西向的新街,但桥上远眺,白墙灰瓦,青砖小道,夹沟绿波荡漾,有船儿穿行其中,有浆洗者码头忙碌。细雨蒙蒙中,还真感受到来自历史深处的心灵撩拨。 这一次来,时光又走过四十余年。永宁桥还在,但它已经挪了位置。夹沟大部分地段已经干涸,沿街的老屋,有些关门落锁,有些门庭大开,也是空落落的,还有一些已经被挂上了当地市、区政府颁发的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永宁桥在1978年因为一家单位通车不便而被拆掉,原址上新建了一座便于汽车通行的水泥桥。所幸当地政府听取民众意见,于1987年收集拆下的原石料,在原址附近,按原貌将永宁桥重新建起。粗一看,和原来的还真没有什么两样。 也巧了,还是秋天,我来的时候,还只是多云。当我再次登上永宁桥的时候,竟然飘起了雨丝,而且渐渐下大。离开时,我又一次细看桥东端的桥联:路接东亭,曰康曰庄占利济;桥成北堰,乃文乃武际风云。这是古人对未来的寄怀与祝福。对古人,我们是未来,对未来,我们终是古人。所以,如何承前启后,不辱先祖,不负后代,这,该是永宁桥对我们无声的希冀。 2018.10.19 P1-4

作者简介

朱国平,江苏省作协会员。做过农民,文字有泥土的芬芳;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舌耕十年,语言规范而不失灵动;谋食行政机关,得接触观察社会之便,思考冷峻,情怀炽热。先后在《中国青年报》《杂文月刊》等刊发百余万字。本书是作者继《窗外》《雕刻心中的理想》之后的又一本散文随笔集。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