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44726894
- 装帧:一般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9
- 出版时间:2013-01-01
- 条形码:9787544726894 ; 978-7-5447-2689-4
本书特色
《符号江苏:南京云锦》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王燕文部长担任编委会主任,省委书记罗志军作序推荐,丛书被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符号江苏》首批图书被列为“江苏文化引导资金项目”与江苏省外宣办重点项目,并获得2012年江苏省外宣创新奖。
内容简介
《符号江苏:南京云锦》以锦绣中华与丝绸之路开篇,由虎踞龙蟠南京城,谈到云锦*主要的用武之地——皇帝的龙袍。“大花楼”和繁花团,即云锦的技艺与图案是本书着墨*重之处,在这一部分,题材丰富、色彩绚烂的文物、纹样图片凸显出云锦的和谐典丽之美。与以往同题材的图书不同,《符号江苏:南京云锦》尤其重视从人文艺术的角度,阐明南京云锦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既避免不谙此道的读者如入五里雾中,又很好地还原了南京云锦的历史面貌。
目录
**章 锦绣中华与丝绸之路
**节 由“任丝之虫”所代表的古代文明
第二节 男耕女织的文化升华
第三节 机杼声声与对外贸易交流
第四节 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第二章 虎踞龙蟠南京城
**节 中国经济与文化的“孔雀东南飞”
第二节 六朝之都
第三节 南京文化的贮蕴
第四节 “衣被天下”——江南纺织的集散地
第三章 皇帝的龙袍
**节 摘下天上的彩云
第二节 “垂衣裳而治天下”
第三节 服制与服饰
第四节 丝、麻、葛、棉的变奏
第四章 “大花楼”——云锦的技艺
**节 《天工开物》的“乃服”样本
第二节 黄金与孔雀羽的妙用
第三节 “为解挑纹嫁不得”——挑花结本
第四节 “变缉撩机”的奥妙——织手与拽手
第五章 繁花团——云锦的图案
**节 和谐典丽之美
第二节 云锦图案教科书
第三节 从口诀看云锦
第四节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第六章 进入新时代
**节 研究、继承、创新
第二节 木机与铁机并举
第三节 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四节 在民族复兴中发挥活力
……
节选
**章 锦绣中华与丝绸之路 **节 由“任丝之虫”所代表的古代文明 人类的文明总是与文化相伴而发展演进的。在汉语中使用“文明”一词,多是与“野蛮”相对。而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对于文明和野蛮,在历史分期上则有严格的界定。一般认为,只有创造了文字、出现了人口集中的城市和人们的交往活动多起来,才算进入了“文明期”。中国的文明期从夏商周开始。但是,在此之前,文明的曙光已经升起。围绕着衣食住行的需要和审美,出现了多方面的创造,诸如陶器、玉器等。功能各异、形式多变的陶器,特别是彩陶上绘制的几何形纹样,和谐优美,说明那时候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很高。温润的玉器有不少用于礼仪,成为一种文化的表征。 夏鼐先生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一书中说:“中国是全世界*早饲养家蚕和缫丝制绢的一个国家,长期以来曾经是从事这种手工业的唯一的国家。有人认为丝绸或许是中国对于世界物质文化*大的一项贡献。” “根据近二十多年考古发掘的结果,一般认为中国丝织物开始出现于中国东南地区的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300—前2300年)。到商代(约公元前1500—前1100年),中国丝织物便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当时除了平织的绢以外,已有了经线显花的单色绮和多彩的刺绣。到了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1年),又添了织锦,色泽鲜艳多彩。*近(1982年)我们在湖北江陵的一座战国墓中(约公元前四世纪)发现了美丽的织锦和刺绣。后来汉文中‘锦绣’二字成为‘美丽’的同义语。今天我们常说中国是‘锦绣河山’,便是‘非常美丽的国土’的意思。” 以上所引是夏鼐先生于1983年3月在日本讲演中的话,其中提到的“良渚文化”,是指1958年在浙江吴兴县钱山漾遗址中发现的丝织品,有绢片、丝带等,经过鉴定,是以家蚕丝为原料的。 丝织品实物的发现是确凿的证明,但不表明绝对的创始年代。有些间接的物证,同样可以说明丝织的年代更早。因为自从人们发现了蚕可吐丝之后,不但对这种小小的昆虫倍加珍爱,并且视为生产的一部分,在手工艺品上也刻画它的形象。有两件器物上都刻有蚕纹,而且均出自江浙。1976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一个用象牙雕刻的小盅,上面雕刻着蚕纹。河姆渡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其年代为公元前5000-前3300年。另一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罐,刻有蚕的连续纹,出土于江苏吴县梅埝,其年代约在公元前3000年。这些蚕纹,是在文字出现之前数千年的记录,是非常可贵的。 遥想我们远古的祖先,*初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也曾有过狩猎的生活,整日与野兽搏斗,也就以兽皮做衣服。只是很久以后,取得了生活经验,开始傍水而居,刀耕火种。从事农业的特点,是吃穿都向土地索取,而以劳动为代价。除了驯养家畜和家禽之外,他们所关心的是春种秋收,以及周围的小动物。在那时,人们已经学会了纺纱织布,各地发现的小小的纺轮,便是用来捻线的。有趣的是,这种纺轮在中国至少被使用了八千年之久,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江南农村还能见到,不过已经不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而变成了老年妇女之间相互聊天的谈助。她们一边谈话,一边捻线,表现出一种生活的情趣。古代纺织的材料来源,并非全是蚕丝,除蚕丝外还有麻、葛、毛、棉等,有的材料的使用,比蚕丝还早。在这些材料中棉花*晚,直到宋元时代才在全国普及。 ……
作者简介
张道一,东南大学艺术学系筹建者,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第二、三、四届成员,召集人,中华美学学会第四、五届副会长,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艺术家评委、全国博士后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艺术指导、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美学学会会长。
-
齐白石草虫册页精品-经典画库
¥13.5¥30.0 -
数码摄影用光和色彩从入门到精通
¥19.6¥69.0 -
艺术教育
¥8.0¥26.0 -
纯艺术--欧洲电影(原始冲动影像视觉的内在张力)
¥10.5¥29.8 -
齐白石国画山水精品-经典画库
¥10.6¥30.0 -
中国书画题跋字典
¥21.4¥68.0 -
北宋 徽宗真书墨迹-人美书谱--天卷
¥25.0¥49.0 -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11.8¥25.0 -
赵孟頫书《胆巴碑》临写与创作
¥14.4¥35.0 -
中国画在西方:66幅海外馆藏珍品
¥20.7¥58.0 -
钢笔行书通用汉字7000
¥6.1¥13.0 -
齐白石山水册页精品-经典画库
¥13.5¥30.0 -
花卉图案-经典图案资料汇编
¥7.6¥22.0 -
硬笔卷-楷书名家临帖入门
¥4.8¥13.0 -
在好莱坞图谋不轨:伯顿谈伯顿(八品)
¥15.9¥49.8 -
水彩私绘堂:爱的魔法汤
¥34.3¥49.0 -
张大千国画精品-经典画库
¥13.5¥30.0 -
重塑中国-一代电影人和他们的电影
¥11.2¥32.0 -
邓散木讲书法
¥12.2¥26.0 -
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史
¥14.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