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

1星价 ¥28.8 (6.0折)
2星价¥28.8 定价¥4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73481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42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521734812 ; 978-7-5217-3481-2

本书特色

中国这个独特的生命体是如何诞生、成长、进取、挑战、变革的,汇集近百年历史学、考古学的丰硕成果,运用搁置在学术象牙塔的新知识、新方法,提供中国通史的全新读法,讲透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

内容简介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纯文字127千字,无图片。主要内容是作者对明朝这段历史时期的讲述、分析与评论。作者写作或叙述方法似乎与传统历史著作或教科书有所区别,他不是仅仅围绕朝代、皇帝或重要事件,面面俱到地展开,而是根据这个时代的特点,拎出他研究深入、有所建树或深刻感受的部分,进行重点分析评述,有简有繁,有详有略,因而令人读起来感到印象深刻,观点新鲜,可读性强,且又比较高的文化价值。打破用中原王朝变迁模式来理解明朝,用大历史、《万历十五年》等解读,来对明朝进行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如本册中,作者概括了明朝的总体特点,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优选与*坏、*光明与*黑暗并存。新事物、新生活、新享受层出不穷,然而皇宫、官场、士人群体中都充满着*黑暗、*腐朽的气息。又如,思想上的突破,提供给士人不一样的理想,但它出自于黑暗的政治压迫和挫折。财政混乱、宦官外臣结党、皇帝或不作为或胡乱作为……如何解释种种矛盾,以及在高度矛盾下,为何明朝还能延续那么多年,《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对以上种种问题做了详略有别的论述。

目录

第11册《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目录

总 序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讲 近世后期的历史动力

01 克罗齐的名言“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 002

02 唯物史观:“下层结构”决定了“上层结构”- 005

03 “年鉴学派”整理出的多层次历史结构- 008

04 无法当故事讲的,是历史的大结构- 011

05 被新世界体系编纳在边缘地带- 014

06 朱元璋的垦荒政策和鱼鳞图册- 018

07 屯田和重视家族带来的人口增长- 020

08 城乡分野、地域主义到省籍观念- 023

09 旧典范支应不了的困窘状况- 027

----------

第二讲 近世生活—食与衣

01 赚钱却不能花,西方资本积累的动机- 032

02 “商”上升到“农”,不如跃升到“士”- 035

03 《凤还巢》显现明朝炫富的社会现象- 038

04 “衣着逾制”与衣着颜色、图纹等禁令- 041

05 从马尾裙到苏样,衣装的“创起为奇”- 044

06 社会性衣装的展示场,举国若狂的炫耀热- 049

07 公共空间无关市民意识,只在表现身份- 052

08 饮食空间的变化:茶楼不只喝茶- 055

09 从《儒林外史》看喝茶的普遍- 058

10 菜肴、食具的排场与僭侈- 060

11 “一筵之费,竭中家之产不能办也”- 063

----------

第三讲 近世生活—住与行

01 朝廷掌握7 万公里的驿道与驿站- 068

02 “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的限制- 071

03 统治工具动机下创造的行旅交通条件- 074

04 从《金瓶梅》看送别,用《夜行船》做谈资- 077

05 明朝人怎么搭船、乘车? - 080

06 旅行禁忌变少,建筑风水愈发讲究- 083

07 官员住所规范及《五杂组》记载的建造之法- 086

08 借景、叠石,《园冶》中记载的造园之法- 089

----------

第四讲 王阳明与理学新发展

01 心性理气和佛性:佛教对理学的影响- 094

02 强调个人、凸显自在自由的“学”- 097

03 跃动着道德英雄主义气概的理学- 100

04 理学家吴澄对“豪杰之士”的探问- 102

05 理学回归初衷,许衡和刘因看似不同的选择- 105

06 理学在明朝受到“成功的诅咒”- 107

07 道理早于圣贤存在,追求“自得之学”- 110

08 王阳明贬谪龙场当驿丞的政治现实- 113

09 王阳明: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 116

10 王阳明:是“好恶之知”,而非“闻见之知”- 119

11 知行合一,将扭曲良知的各种因素扫除- 122

12 大诈伪时代下逼出的王阳明思想- 125

13 每个人心中自有真理的后遗症- 128

----------

第五讲 明代的戏曲与小说

01 “中国的自由传统”是怎样的自由? - 132

02 戏曲能够发展,靠的是身份制松动- 134

03 从“诸宫调”到“杂剧”的形式差异- 137

04 杂剧为什么从歌唱开始? - 140

05 从《西厢记》看文人为杂剧添加的精神资源- 143

06 从“南戏”到“传奇”的嬗变- 146

07 南戏的多种唱腔与昆曲的流行- 150

08 说书、话本、章回小说与观众- 153

09 小说:高度的行业集体性质和随兴游戏性质- 157

10 中国文明的一段“新造字运动”- 160

----------

第六讲 黄仁宇与《万历十五年》

01 革命像101 年才可通过的长隧道- 164

02 中国为何无法成功地回应西方冲击? - 167

03 集中在一个特定尺度上的“大历史”- 171

04 1587 年—无关紧要、没有大事发生的一年?

05 不看人物的短时片面,看更根本的结构- 177

06 万历皇帝:蓄意“罢工”、不运作的皇帝- 181

07 皇帝与文官系统之间的结构性僵局- 184

08 明朝皇帝与宦官共治天下- 187

09 文官系统的“结果主义”倾向和道德修辞评判- 190

10 “夺情案”显现出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依赖- 193

11 “立储案”和文官对皇帝伦常仪礼的报复性制约- 195

12 道德过剩,挤压实质的行政效能- 199

13 正面的规定都失灵,只剩负面规定在起作用- 202

----------

第七讲 明代的财政及其危机

01 没有基本国家管理工具却仍然存在的庞大帝国- 206

02 早熟的帝国靠的是意识领导- 208

03 白银从来不是明朝官方的货币- 211

04 没有统一的货币,没有专业的财政部门- 214

05 官和吏角力,户部和兵部、工部也角力- 217

06 宫中开销与政府费用不分,岁入有定额,

岁出无预算- 220

07 银库间难以划拨,“税亩”为逃税提供可能- 223

08 地方政府分级混乱,官吏员额缺、薪俸低- 226

09 明朝官僚体系的败坏是管理上的无能- 229

10 里甲制是明朝存在的根本- 232

----------

第八讲 后金的崛起

01 清朝历史的情绪性改写、选择性扭曲- 236

02 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 239

03 从后金到清朝,民族认同的策略调整- 242

04 努尔哈赤决意讨明的“七大恨”- 245

05 “何独构怨于我国也”- 248

06 努尔哈赤势力坐大的事实和“七大恨”的表达

很不一样- 251

----------

第九讲 诸寇横行的时代

01 梃击案—贵妃和太子的冲突- 256

02 红丸案—辍学太子的短暂皇帝路- 260

03 移宫案—朝臣严批李选侍久居乾清宫- 262

04 以礼监视皇帝,“朝中”干预“宫中”- 265

05 士人与宦官联合,请出皇帝乳母客氏- 268

06 皇帝私生活被当作大事,人人都是言官- 271

07 魏忠贤弄权,熹宗为何“懵然不辨”? - 274

08 两个壁垒分明的派系:东林党和魏党- 277

09 流寇问题的关键—“括天下库藏尽输京师”- 280

10 流寇是明朝政治体系崩坏的总体现- 284

----------

第十讲 崇祯皇帝—心理史学的分析

01 生祠遍立的“九千岁”魏忠贤的垮台- 288

02 超越前代的绝对皇权与忠君思想- 292

03 成为拥有绝对权力的皇帝全靠身份的偶然- 295

04 袁崇焕要求“不以权力掣臣肘”- 298

05 崇祯前后任用50 个阁臣,一个难以服务的皇帝- 301

06 极端的自我为中心贯串崇祯朝的统治- 304

07 轻信和多疑的矛盾结合- 306

08 自我中心与崇祯皇帝人格中深层的迁怒转移习惯- 309

09 从“刑部易尚书十七人”看崇祯皇帝的

责任逃避心理- 312

10 罚远过于罪,试验自我权力的界限- 315

11 三饷并征,崇祯君臣给李自成的大礼- 318


展开全部

节选

第二讲 近世生活—食与衣 04 “衣着逾制”与衣着颜色、图纹等禁令 明代*突出的社会现象之一,是“衣着逾制”。首先这“制”源于朱元璋的统治信念,他希望在国家体制中给每个人一个固定的位子,大家都乖乖地待在各自社会空间的原地上,安静过着如同“小国寡民……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所以他的统治一直管到人民的生活细节,有很多相关的“制”。 据《明史·舆服志三》记载,1458 年有一道禁令,规定人民穿衣服不得使用几种颜色。**是“姜黄”,那是浅黄色;还有“柳黄”,柳叶刚冒出来的颜色,接近黄绿色。*大的禁忌当然是皇帝用的“明黄”,即鲜黄色。另外“玄黄紫”也不能用。 此外还规定衣服上不能有哪些花纹。蟒、龙不能用,飞鱼、斗牛、大鹏、狮子不能用。四宝相花,四个图案连续盘在一起的,不能用。大云纹,即大块云状图案,也不能用。 这道禁令告诉我们,到这个时候,明朝的服饰已经改变了。当初朱元璋的理想是用衣服显示社会身份,你是什么样的人就穿表现你身份的那种衣服。而且不管什么身份穿的,基本上都以功能为主要考量,尽量简朴。但这样的原则没能维持很久,到15 世纪中叶已经濒临瓦解了,才会在英宗时又颁布这道禁令。 使得朱元璋的信念实行不下去的一股力量,正来自其信念内部的吊诡。衣服要清楚显现身份,别人可以从你的衣服上立即看出你是什么社会阶级的人,这种规定反而提供了强大的“衣着逾制”诱因。只要换穿上不一样的衣服,在别人眼中的地位就改变了,那么方便就可以提升地位的方法,干吗不用啊? 到必须以禁令明白标举哪几种颜色、哪几种花纹不准用,表示连“明黄”和“蟒龙纹”这种明确和皇家有关的服制元素,都有人敢乱用了。 不过1458 年的禁令,主要处理的还是衣装上的社会标记问题,然而也差不多在这时候,另外一方面的发展变得愈来愈严重、愈来愈夸张,那就是在衣服上奢侈浪费,产生了许多和原有皇族、官职象征无关的新奢靡表现方式。 从1370 年代开始,朝廷就多次发出对“衣着逾制”的警告,*后一次的相关禁令,出现在1541 年。这次的禁令则是特别针对“云巾”“云履”。这里的“云”指的不是一个世纪前的“大云纹”了,而是一种特别的材质。“云”指的是“云缣”,这道禁令管的,不是外表花纹,而是某些*为贵重的特殊材质。 “云缣”是一种丝织品,织得特别松软,感觉上比一般的丝还要更轻。这当然牵涉到高度复杂的织工技术,可以做出特殊的皱纹,会有波浪的效果。这么贵重的布料,却有人用来做“云巾”“云履”,那明显是夸示。 这时期*贵重的衣服材质除了“云缣”之外,还有“吴绸”,即苏州的丝绸;“宋锦”,这是带绣花的衣料;“驼褐”,骆驼毛织成的,是*好的毛料。 禁止用“云巾”“云履”,那就不是在管“逾制”了,而是针对奢侈风气。将这种大家都看得出来很贵重的材质用在做佩巾,甚至做鞋上,这明显的用意与效果就是炫富。到这时候,炫富的情况已经超越“逾制”了,想要自我标榜、得到 社会地位的人,不再是去穿不属于其身份的衣服,因为这种做法太普遍了,大家都这么做,以至于身份和衣着相连的“制”已经丧失意义了。所以要凸显身份就要穿别人穿不起的衣服,或者像《凤还巢》戏中朱千岁那样,以别人无法负担的方式来穿衣服。 ---------- 第十讲 崇祯皇帝—心理史学的分析 05 崇祯前后任用50 个阁臣,一个难以服务的皇帝- 301 杀毛文龙的事发生在崇祯二年(1629 年)的六月,4 个月后,后金的部队毁边墙而入。原本袁崇焕派了军队前往防守,但在这节骨眼上,后方传来袁崇焕勾结建州女真的指控。 对袁崇焕的指控,包括了在努尔哈赤去世时,他曾经派使者去吊唁。这是事实,但依据这样的事要说是勾结,也太夸张了吧!后世从清人的记录中看到,此事牵涉到皇太极布置的反间计,他让人写下两封自己与袁崇焕私下议和的密信,然后让人故意“丢失”在明军的防地。很快,信中的内容在北京传开,崇祯皇帝身边的一些宦官、朝臣也趁机散布谣言,说袁崇焕引来后金部队绕道来取北京。崇祯皇帝对此半信半疑,拒绝袁崇焕率军入城休整的请求。与此同时,皇太极又让手下故意在两个俘虏的明朝太监前透漏“机密”,说袁崇焕已与皇太极达成了攻取北京的协议,随后又故意放跑了这两个太监,让他们把这个“机密”报告给崇祯皇帝。 后金显然已经很了解明朝朝廷的政治风气。两个宦官回去后立即具状控告袁崇焕,而他们的控告也必然会被皇帝认真当一回事。六月,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到十月,他就被召回。皇帝以擅杀毛文龙为理由,将袁崇焕下狱,到了第二年八月,袁崇焕被处以极刑。 从明代政治架构上看,袁崇焕被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侵犯了皇帝的绝对权力,他真的去独立使用皇帝给予他的“全权”。然而崇祯皇帝并没有要和任何人分享他的绝对权力。所以对皇帝来说,袁崇焕不报告不请命就杀了毛文龙,比传言他和建州女真勾勾搭搭,还要更严重。 尤其是先斩后奏的书奏中,袁崇焕摆出了一副理所当然皇帝会接受这个事实的态度,*是冒犯了崇祯皇帝。偏偏当时的状况让皇帝不能发作,还必须如袁崇焕预期的那样将那口气咽下去。一时咽下去了,然而拥有绝对权力的皇帝,随时可能就爆发吐出来,不会一直憋在肚子里。 袁崇焕死得冤枉,以至于后来留下的一种历史观点,强调如果袁崇焕不死,明朝就可以不亡。这样的看法和当时明朝政治的现实,有很大的差距。首先,袁崇焕被杀时,是崇祯三年(1630年)的八月,距离明朝灭亡,还有将近14 年的时间。即便当时袁崇焕不死,甚至之前没有下狱,后来也很难有什么作为。因为崇祯皇帝在位一共不到17 年,在这段时间中竟然用了50 个阁臣! 张居正、申时行都当过内阁首辅,内阁首辅是朝廷官员中地位*高的一个。算一下,阁臣取得这样的地位,是明太祖洪武年间“胡惟庸案”之后。要知道,宋朝开国起130 年内,也只任用了50 位宰相。还有,在崇祯之前,明朝200 多年历史,只有一位阁臣在任上被处以死刑,而崇祯不到17 年的时间里,就杀了两位现任阁臣。 很明显,在崇祯皇帝朝中做事,动辄得咎,哪有可能撑得了14 年? 50 个阁臣,平均每个人的任期是4 个月,可以想见服务这个皇帝有多困难。

作者简介

杨照,历史学家,1963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兼修考古学和人类学,入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研究所,为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师从张光直先生和杜维明先生,研究专长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人类学。曾任职于“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兼任多所大学讲师,后以历史学术普及和历史写作为重心。杨照现任台湾诚品讲堂与敏隆讲堂讲师,常年开设一系列关于中国历史和中国经典的课程,他的历史创作延续吕思勉、钱穆的治学和教学路径,将艰深而丰富的学术成果以生动通俗的方式传达给大众读者。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