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委书记们的主政谋略

包邮县委书记们的主政谋略

1星价 ¥41.8 (6.1折)
2星价¥41.8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80971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0
  • 出版时间:2014-11-01
  • 条形码:9787218097169 ; 978-7-218-09716-9

本书特色

1.110位县委书记主政谋略全景解读 2.中国基层权力运作的田野调查力作 3. 县委书记想什么?县委书记读什么?县委书记怕什么?一本书帮您撕开县委书记的隐身衣。 阅读这些文章,听作者官话实说,读者不难感觉到,李克军不仅是一位基层领导经验丰富的官员,而且是一位勤于总结、善于思考的官员,更是一位敢于披露自己真情实感、敢于建立官话实说话语体系、拥有鲜明个性和个人魅力的官员。—— 《中国经济时报》社长许宝健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位具有10年县委书记工作经验并在省、地机关工作多年的退休副厅级干部撰写的调查报告。作者根据切身体会、调查访谈获取的手资料以及媒体的报道,对一百多个县(市、区)委书记在践行党的宗旨、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统带班子队伍等方面的指导思想、施政方略、工作技巧进行了生动描述和概括分析。通过具体翔实的案例、通俗生动的语言,客观、全面地展示了县委书记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风貌和行为特征,探索了县域治理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目录

引言:“魔鬼”还是“天使”? 一、区区“县官”故事多 …… 12 二、主政目标:不只是富民强县 …… 19 三、“损益平衡”的考量 …… 24 四、告别无限拔高的宣传 …… 25 章 价值追求:古今鲜见单色调 一、GDP的魔力 …… 28 二、资源开发利用的得与失 …… 30 三、特色产业的成与败 …… 33 四、大上“乡企”和全力招商的功与过 …… 43 五、大拆大建中的喜与忧 …… 52 六、“生态书记”:功成不必在任上 …… 57 七、县委书记的多重角色 …… 61 第二章 发展经济:辉煌与隐忧 一、“挣钱”不如“要钱”? …… 66 二、“跑要”成功的四大要素 …… 70 三、专项资金的“跑冒滴漏” …… 78 四、下好财政转移支付这盘棋 …… 85 第三章 跑要资金:一些地方的头等大事 一、“为让百姓不饿饭,不怕再次丢'乌纱'” …… 92 二、公企转制的“破冰人” …… 97 三、机构精简的“操刀手” …… 101 四、“乡官”直选的探索者 …… 103 五、不同凡响的“新政” …… 106 六、莫再空喊“深化改革” …… 116 第四章 改革攻坚:戴着镣铐跳舞 一、“为让百姓不饿饭,不怕再次丢乌纱” …… 92 二、公企转制的“破冰人”…… 96 三、机构精简的“操刀手”…… 101 四、“乡官”直选的探索者…… 103 五、不同凡响的“新政”…… 106 六、莫再空喊“深化改革”…… 116 第五章.工作作风:左手务实,右手务虚 一、“白加黑、五加二”:县委书记们的工作常态 …… 124 二、攻坚克难的“实功”与“奇招” …… 126 三、“文山会海”的台前幕后 …… 129 四、应对检查中的真假虚实 …… 133 五、宣传造势有“学问” …… 139 六、“巧用媒体”的经验教训 …… 143 七、屡禁不止的形象工程 …… 146 八、媚上扰民的“花拳绣腿” …… 150 九、弃虚求实须在领导体制改革上求突破 …… 154 第六章 关系运营:难以走出的迷局 一、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 160 二、“关系”的类型分析 …… 168 三、“关系”运营的“潜规则”…… 172 四、“关系”应酬是出“苦情戏” …… 178 五、让庸俗的私人关系少起作用 …… 182 第七章 维护稳定:取不下的“紧箍咒” 一、高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188 二、几起群体性事件的惨痛教训 …… 192 三、可资借鉴的经验与难登大雅的手段 …… 200 四、“维稳”的出路:创新社会管理 …… 213 第八章 统带团队:“棉花糖里的铁拳” 一、建立“无杂音”的领导班子 …… 218 二、树威立尊中的“儒气”与“霸气” …… 219 三、选人用人中的“放”与“收” …… 224 四、两个“一把手”间的微妙关系 …… 229 五、心照不宣的“驭人”谋略 …… 234 六、“自我限权”的悖论 …… 239 第九章 廉政建设:“责任人”的担当与窘困 一、廉政典范与廉政尴尬 …… 244 二、高调表白与中庸行事 …… 251 三、管束下属的宽与严 …… 256 四、加快反腐制度化步伐 …… 259 第十章 读书学习:热潮背后的冷漠 一、“县官”书架上的秘密 …… 264 二、他们为何不读书? …… 268 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讲求实效 …… 274 结语:推进县政综合改革,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79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县委书记是县级政权的核心人物,在一定意义上,把县委书记这个群体真正“读懂”,进而把县级政治真正“读透”,则基本上能够对中国政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相对科学准确的判断。 “表面看我们这些人满面红光,其实很多人都是高血压,仔细看眼圈是黑的,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睡眠不足”“我们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像惊弓之鸟,生怕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群体上访等重大事故发生,被追究责任。”“表面看,我们大权在握,对治内的事情一锤定音。内心深处,我们有太多的压力和责任、太多的苦恼、太多的困惑、太多的酸甜苦辣。” 有人说,当县委书记,本事少的愁死,胆子小的吓死,心胸窄的憋死,脾气暴的气死,想不开的冤死,身体差的累死。 ——《县委书记们的主政谋略》节选 第八章 统带团队:棉花糖里的铁拳 从理论上说,现代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应该光明磊落、阳光透明,不应该为了一己之私搞权术。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某些专制制度残余仍顽强地渗透着各个领域。在领导工作中,唯上唯书、阿谀谄媚、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等消极现象远未绝迹。不同品质和风格的县(市)领导,对这些权术的态度大相径庭,有的热衷此道,有的心存厌恶,但很难做到不屑一顾、独善其身。多数人在化解各种矛盾、控制同僚和下属的过程中,也要不时采用某些带有“奸谋”色彩的策略和手段。 一、建立无杂音的领导班子 2011年9月7日,山东省枣庄市市委常委、滕州市委书记王忠林按照中组部的安排,到中央党校介绍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经验。 王忠林认为,县委书记在全县处在“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位置,在班子内部和全局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县级班子建设上起着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必须用心把握。他强调,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县委书记必须带头贯彻执行。但是民主集中制的*终目的是为了更有效、更正确地集中,所以,要努力建立“无杂音”的领导班子。县委书记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对于重大问题必须敢于负责、敢于决策;要发挥“操控手”的作用,对几大班子及其成员,既要授权,又要限制,以统一步调、协调运转;要发挥“黏合剂”的作用,要像一个强磁场一样把一班人吸附到自己周围,形成一个整体;要发挥“润滑剂”的作用,及时化解班子中的矛盾和摩擦,把不一致的意见统一起来。 在干部队伍建设上,王忠林强调“真管善用”四个字。通过健全民主选拔制度、注重经常性思想教育、从严管理干部、强化奖勤罚懒机制、发挥自身表率作用等措施,培育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并形成“头拱地”的工作作风和“嗷嗷叫”的精神状态。他说:“我们一直坚持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宁愿管得严一些也不能让干部出现问题而走进监狱。” 2012年10月18日,云南省昭通日报社、昭通新闻网等四家新闻单位就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联合采访了鲁甸县县委书记江先奎。 据江先奎介绍,民主集中制在鲁甸政治、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爆发出强大活力,成为鲁甸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一五”期间,鲁甸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倍,年均增长1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倍,年均增长31.5%;财政总收入增长4倍,年均增长38%;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倍和70%,年均分别增长14.9%和11.6%。2010年,鲁甸被评为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被农业部表彰为粮食生产先进县。 江先奎说,我们的体会主要是得力于“三个强化、五个坚持”。“三个强化”即强化风气建设,创造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的良好政治环境;强化机制建设,靠机制保证民主集中制的落实;强化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水平。“五个坚持”即坚持与时俱进,鼓励创新发展;坚持团结和谐,形成精神合力;坚持人才战略,树立良好用人导向;坚持勤政为民,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坚持完善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 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始终是领导班子建设的热门话题,这方面的著述和经验可谓汗牛充栋。总的来说,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就是既要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又要善于统揽全局,使自己成为几大班子中的“主心骨”;既不能专横武断,又不能优柔寡断。 二、树威立尊中的“儒气”和“霸气” 身为一县之首的县委书记,必须有权威,这一点没有任何争议。但权威从哪里来?却是个不太容易说清楚的问题。按照正式“文本”的叙述,领导者权威的确立和强化,主要靠制度建设,特别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班子内外民主,并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还要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党委议事规则等具体制度。就领导者个人而言,一些“领导科学”著述强调,权威不是靠自己刻意树立起来的,而是靠素养、能力和人格魅力获得的。能力和素养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县委书记们在各种会议和言谈中,经常高调门宣讲和论述这些“文本”规范,并在重大事项决策、干部选拔任用、协调各方关系、解决具体问题等日常工作中有所体现。但同时,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还会通过一些很难写到“文本”上的办法来树立自己的权威,维护自己的尊严。从外在表现看,他们既有与上级领导机关同级干部大体相当的“儒气”,又有超过同级官员的“霸气”。 “儒气”,包括一定的理论政策水平、文化知识修养、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民主作风、儒雅风度,等等。在领导干部知识化的进程中,县委书记这支队伍的整体文化修养逐步提高,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比较注意自己的“文化形象”。 但是,据笔者调查,相对而言,县委书记们的“霸气”更突出一些。这里所说的“霸气”,既包括果断决策的能力、攻坚克难的魄力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也包括某些固执己见、独断专行的做派。通常情况下,前者是被当做优点来称颂的,后者则是被当做缺点来批评的。但由于县(市)范围内的一些具体问题,具有很大的弹性,且有些问题受上下左右各种非常规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难以按常规进行决策和运作,因而需要“主帅”随机拍板;还有些事情虽然履行了民主决策程序,但是是非利弊暂时难以分辨,大家意见不统一,需要“主帅”乾纲独断。所以,后一种“霸气”,在县委书记们那里,表现得也非常充分。 1994年夏天,北方东山县(化名)出现了几十年不遇的汛期,县城南部的饮马河白浪滔天,河堤危在旦夕,县直单位两千多干部职工上河堤抢修险工弱段。傍晚,河堤出现一处塌方,随时可能发生溃堤。县领导和水利专家持两种意见,有的主张立即撤退,以保人员安全;有的主张坚决抢险,保住河堤,减少城市和农田损失。在争论中,有的干部开始撤退。县委书记刘宏伟(化名)当机立断,一边大喊:“坚决守住大堤,谁临阵脱逃处分谁!”一边向天空鸣枪表示决心。很快,塌方抢修成功,其他险工弱段得到加固,河堤安然无恙。刘宏伟的威信也由此大大提振。事后,他坦言,当时的决断没有太多的根据,堤毁人亡的风险与抢险成功的可能同时存在,但如果优柔寡断,不但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而且以后什么事情都难以统一步调。 北方柳河县(化名)地处半山区,过去林木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后来,滥砍盗伐、毁林开荒行为日趋猖獗,生态环境逐渐恶化。1997年,县委书记李青山(化名)在调查研究后提出退耕还林工程,决心利用三到四年时间,将全县18万亩陡坡耕地变成林地。可当时,国家没有退耕还林的补偿政策,所在省正在林区搞所谓“林粮间作”(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必然导致毁林开荒,实施“天保工程”后被终止)。在这种情况下搞退耕还林,缺乏上级的支持,县、乡、村每年还要减少税收、统筹、提留等收入近千万元,所以领导成员中意见不统一。李青山在常委会上详细分析这一工程的利弊得失,表明坚决态度,使这项决策得以通过。事后,县委又采取一系列措施抓推进落实,使该县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成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和林业先进县。大家看到这位书记虽然待人谦和,言谈举止有些书生的柔弱之气,但认准的事,他却敢于坚持。后来,他提出“清理县乡超编人员”、“清理乡村债务”等意见,尽管上级没有部署,大家看法也不尽一致,但都在县委做出决定后步调一致地抓落实,从而消解了诸多矛盾和风险,取得了显著成就。 据《潇湘晨报》报道,湖南省双峰县原县委书记朱应求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干部。他一度保持良好的农民本色,在任乡党委书记时,曾给农民插过田,所以,有人称他为“泥腿子”书记。

作者简介

李克军,黑龙江五常人,1950年出生,历任中小学和县委党校教师,地委办公室秘书、科长、副主任,地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并在县(市)担任县(市)委书记近9年。2004年,任黑龙江省委巡视组副厅级巡视专员,现为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政治学学会常务理事。近年来,围绕县域经济、乡村治理、党的建设等课题,在《南风窗》等媒体发表理论文章、调查报告、时政短评等80余篇。著有《乡村视野——“三农”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官话实说——对若干时政问题的议论与探索》。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