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倡议融入策略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一带一路倡议融入策略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1星价 ¥102.2 (7.2折)
2星价¥102.2 定价¥14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0371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94
  • 出版时间:2022-02-01
  • 条形码:9787030703712 ; 978-7-03-070371-2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政府相关部门管理者和企业管理者,区域经济学和机制设计领域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政府相关部门管理者,企业管理者,区域经济和机制设计领域的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

内容简介

本书融靠前贸易学、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等理论、方法与应用为一体,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现状,提出重庆市与沿线国家及国内其他省份的区域经贸合作策略和政策建议。全书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内容体系。本书分别从现状篇、贸易篇、外经篇、国内合作篇和政策篇详细介绍重庆市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现状、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和政策建议,厘清中国及重庆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现状和特征,分别运用引力模型、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博弈论模型和相对价格法等方法,研究重庆市与沿线国家间的进出口贸易潜力、对外直接投资环境评价和决策、区域市场分割和地方政府间经济合作等,并为重庆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政策建议。 本书不仅为政府相关部门管理者和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理论依据与参考,还为区域经济学和机制设计领域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的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目录

目录
**篇 现状篇
第1章 “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现状 3
1.1 “一带一路”提出背景 3
1.2 “一带一路”发展历程 4
1.3 “一带一路”框架思路及合作重点 6
1.4 “一带一路”路线及覆盖范围 7
1.5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9
第二篇 贸易篇
第2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概况 33
2.1 合作概况 33
2.2 中国与“一带一路”各区域贸易合作 38
2.3 中国各区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 47
2.4 重庆市参与“一带一路”贸易合作概况 56
第3章 基于引力模型的重庆市与“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合作研究 65
3.1 重庆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的引力模型研究 65
3.2 贸易引力模型的回归及结果分析 68
3.3 重庆市参与“一带一路”贸易合作的潜力分析 72
第三篇 外经篇
第4章 国内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经合作概况 83
4.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合作 83
4.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经济合作 93
4.3 重庆市对外投资与合作 101
第5章 基于制度距离的“一带一路”直接投资的国家选择研究 103
5.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环境评价与分类 103
5.2 制度距离对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国家的影响机制 118
5.3 制度距离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目标国选择的实证分析 127
5.4 实证结果及分析 132
5.5 结论及建议 137
第6章 基于实物期权的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研究 140
6.1 基础模型 140
6.2 垄断环境下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 143
6.3 竞争环境下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 146
6.4 对外直接投资竞争决策数值模拟 151
第四篇 国内合作篇
第7章 基于价格指数法的重庆市与其他区域市场分割研究 155
7.1 基于价格指数法的市场分割程度测度 155
7.2 重庆市与“一带一路”倡议国内各区域市场分割情况 157
7.3 市场分割情况总结 166
第8章 地方政府间经济合作分析 167
8.1 地方政府间经济合作的利益相关者 167
8.2 地方政府与企业间的协同 169
8.3 地方政府间经济合作机理 171
第五篇 政策篇
第9章 政策建议 185
9.1 确立正确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思路 185
9.2 优选合作重点国家,率先在这些国家实现突破 185
9.3 优化外贸商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以贸易带投资 186
9.4 结合东道国投资环境,选择合适投资项目 187
9.5 依托渝新欧班列,推动与国内外经济合作 188
9.6 搭建合作平台,完善合作机制,防范合作风险 190
9.7 加强国内区域合作,共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191
参考文献 192
展开全部

节选

**篇 现状篇 第1章 “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现状 1.1 “一带一路”提出背景 1.1.1 历史背景 丝绸之路是连接亚、非、欧的古代商贸路线,在中国古代,其作用是运输中国生产的丝绸等产品,逐渐发展成东西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通道。 按照运输方式,可将丝绸之路分为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途经凉州、瓜州、中亚、阿富汗、叙利亚等,*终到达罗马,全长6 440千米。陆上丝绸之路连接古代东西方文明,丝绸代表货物。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开展交流的海上通道,始于广州、宁波、泉州等沿海城市,远达非洲东海岸。 1.1.2 时代背景 随着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及经济全球化等的发展,区域合作成为解决各国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建设“一带一路”,促进全球资源和要素的无壁垒自由流动高效配置,以及各类市场的融合,促进沿线各国大范围、高水平和深层次的区域政经合作,实现区域互惠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是国际全方位合作新模式的有效探索。 1.1.3 中国背景 一是国内对外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面临调整开放转向,经济处于换挡期、阵痛期和消化期的新阶段,社会改革和发展到了矛盾集聚、风险积压、需要攻坚克难和爬坡过坎的关键期。 二是中国油气和矿产等自然资源过于依赖进口。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能源进口和消费大国。但是,中国原油进口存在来源过于集中和运输渠道单一的问题。随着南海局势的变化,我国能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三是中国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一方面,国内的钢铁、造船、房地产、机械制造等绝大部分基础制造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突破3万亿美元。同时,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经营和保值增值难度越来越大。 1.2 “一带一路”发展历程 1.2.1 *次提出“一带一路”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设想。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度尼西亚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 1.2.2 上升到国家层面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提出“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上升到国家层面。 1.2.3 成立领导小组 2015年2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领导小组涵盖了发展、改革、政策、外贸、金融、外事和国务院各部门。 1.2.4 顶层规划设计出台 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就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和合作机制,以及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等方面予以明确说明。 1.2.5 基本完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接方案 2015年11月,基本完成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对接方案。各地结合自身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提出本地区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并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谋划建设格局,明确重点任务。 1.2.6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 2015年12月2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主要任务是为亚洲基础设施和“一带一路”提供建设资金,推动亚洲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建设,包括能源、交通、通信、农业基础设施、水利和水环境、环境保护、城市发展及物流设施等方面。截至2020年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已从*初创立时的57个扩大到103个。 1.2.7 “一带一路”列入“十三五”规划 2016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1.2.8 中国与国际组织签署*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2016年4月11日,中国与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与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关于推进地区互联互通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意向书》。双方将共同规划促进互联互通和“一带一路”的行动方案,推动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 1.2.9 “一带一路”倡议*次写入联合国大会决议 2016年11月17日,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A/71/9号决议,决议*次写入“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 1.2.10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9位外国的国家元*和政府*脑,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出席论坛领导人圆桌峰会等活动;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约1 500名各界贵宾作为正式代表出席论坛。这次论坛重点打造了五个方面的成果:凝聚了广泛国际共识,明确了共同努力方向,推动了更多合作项目落地,构筑了完善支撑体系,拓展了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1.3 “一带一路”框架思路及合作重点 1.3.1 框架思路 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陆上丝绸之路依托国际通道,以国内外沿线中心城市为节点,以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南半岛、中国—中亚—西亚等合作走廊;海上丝绸之路以重点港口为支撑,建设高效安全的运输大通道。推动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的密切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沿线各国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形成高效安全的陆海空通道网络,推进互联互通;提高投资贸易便利程度,基本形成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强经济联系、政治互信和文化交流,不同文明共荣,人民相知友好。 1.3.2 合作重点 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为主要内容,加强合作。 1. 政策沟通 加强政府间合作,建设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机制,促进利益融合和政治互信。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