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3173815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24
- 出版时间:2022-02-01
- 条形码:9787531738152 ; 978-7-5317-3815-2
本书特色
时代的风浪从不会停歇,有的人被吹得无影无踪,有的人乘风破浪,守着执着的一颗心默默前行。杨绛夫妇其实都是这样的人,有灵秀踏实的心,有温暖坚实的手,有学富五车的才华,有爱。遭遇艰难,亦始终朝着那一点微弱的光蓬勃向上。在荆棘中开出花,在繁盛热闹的花园中却并不吵闹。温柔,冥顽,骨子里轴,向往如意。时代洪流中的宝藏人儿。 * 周国平曾评价说,“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杨绛先生),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和功成名就的一生相比,杨绛先生一直自认是一滴水,平常而微小。于是,当时代的车轮走到今天,我们大张旗鼓地悼念先生时,其实,所追思的,可能正是我们心中逐渐老去的才华、青春,那一点不服输的信念。这些东西,有些抽象,又有些具体,它们让我们共鸣,不愿意忘记。
内容简介
作者央北的一部成功的人物传记。他以散文随笔的形式对杨绛先生的一生进行了详述,并融入结合了自身的一些感悟,这些小小感悟也很珍贵,借了先生的光。全书13万字,由序言、正文、后记三部分组成。精当小巧。行文并不考究华丽,以细致的环境、心理描写为主,语言温婉轻松,符合当代年轻人的阅读习惯。写作中,作者选取了很多小事例,都是寻常家庭的温情点滴,比如先生包揽所有家务,支持《围城》的写作;比如初次留学时,舍不得问父亲要学费而在选取专业时做出的取舍;比如遭逢时代劫难,呈现出的生活以及心态的变化;*后在清华园,师生们对钱先生的不舍送别等等。先生的一生,赤子之心,学习、接受、和解、珍惜,这样的一生,应当被缅怀,妥善收藏。
目录
目录
**章 温馨又蓬勃的家
第二章 一路书香
第三章 梦归清华,牵手百年
第四章 和你去看外国的月亮
第五章 眼泪也要落在故乡
第六章 写一幕心中的剧
第七章 心和脚都扎根祖国
第八章 再苦也苦不到心里
第九章 有书,有你们
第十章 只有死别没有生离
第十一章 怀念的怀念
后 记
节选
**章 温馨又蓬勃的家 如果用色彩来形容杨绛的一生,应该是*温暖的橙色,既有黄色的温馨,又有红色的蓬勃。 我们仨 北京三里河的一幢三层旧楼,只有一家的阳台没有封起来。房子的主人说:“为了坐在屋里能看见一片蓝天。”主人说这间寓所是“人生的客栈”,一旦被这么定义,似乎连屋前的云卷云舒都淡然起来,一百多载的时间,有时就像是这屋前的阳光,直到那束光从浅黄变成炽白再变成浅黄,才知一天早已过去。难能可贵的是如这一天中的阳光一般,人生*初与*后的色调都是一样的,所谓初心未改。 房子的客厅墙上还挂着“我们仨”的照片,从左至右:杨绛、钱瑗、钱钟书。时间没有拿走一切,至少回忆还在。 一个世纪的风雨,她以瘦小的身影撑起了整个家,也撑住了一代文学人的脊梁。 这座房子的主人,就是杨绛。 你说,回忆有多重? 你说,多少人期望当回忆时可以举重若轻? 你说,当初就是那么一刹那,回忆起来却要用一辈子。 大概所有的回忆都取决于回忆时的心境,清风明月、宋明山水的心,回忆起来往事也就如拂沙一般。 温馨又蓬勃的家 杨绛原名杨季康,于1911年7月17日来到这个世界。她出生在北平,书香门第,按她的说法那是个“寒素之家”。 杨绛的父亲是杨荫杭,字补塘,又名虎头,笔名老圃,是当时十分著名的律师,曾先后考入北洋公学、南洋公学,后留学到美国、日本,取得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硕士,创办过无锡励志学社和上海律师公会,担任过上海《申报》编辑,学而优则仕,担任过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等职。 杨荫杭是个有知识分子情怀的人,秉性刚正不阿,骨子里带着正气。他曾经在1921年的文章《说俭》中写道: 奢靡是君主政体、贵族政体的精神追求。而共和之精神,则力求俭朴,“孟德斯鸠论共和国民之道德,三致意于俭,非故作老生常谈也”,决不能“生活程度高而人格卑”!社会风气奢靡,会直接加剧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的歪风邪气! 当时社会奢靡成风,而杨荫杭身居高位却能保持如此心性,现在读来依旧让人身贯正气。 在杨绛回忆父亲的书里,她把这个一辈子刚正不阿的清末民初知识分子,描述成一直坚守自己人生信条的“包公”,为了自己的信念坚持到*后。 杨荫杭于1895年考入北洋大学堂,学习十分努力,却中途被除名,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而是因为当时的一些学生闹学潮,遭到了“洋人”的镇压,一个领头的广东人被学校开除了。这件事震慑了其他参与的人,大家纷纷退缩,杨荫杭站出来说“还有我”,于是,就被一起除名了。但事实上,杨荫杭并没有参与这个学潮,他只是看不过大家被“洋人”吓破胆的样子。 杨绛的母亲唐须嫈,杨绛说,母亲这个古里古怪的名字肯定是父亲改的。因为父亲那时任京师高等监察厅检察长,每到元旦要去怀仁堂(中南海主要建筑物之一,原名佛照楼,1911年袁世凯将其改名为怀仁堂,并在此接见外宾、接受元旦朝贺)贺节,去怀仁堂贺节要穿夜礼服,需夫妇同行且还需要夫妇的名片。杨绛的母亲家是生意人,小名细宝,为了贺节之需,父亲给母亲名字改得古雅些,便用了“嫈”字,意为好。 母亲是无锡人,与父亲同乡,两人同岁,二十岁时结的婚,恰是郎才女貌的年纪。母亲在上海女子中学务本女中上过学,是当时少有的知识女性。她面容清秀,端庄大方,虽然接受过西式教育,但身上依旧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优点,贤良淑德,结婚以后安稳持家,是德行并举的贤妻良母。 杨绛出生时上面已经有寿康、同康、闰康三个姐姐。按说,再得一个女儿应该不会受宠,但大概是因为这是父亲逃亡海外、留学美国归来后所生的**个孩子,加之家里的姐姐们都不在父母身边,所以杨绛得到了独女的宠爱。小杨绛有时候哭闹,父亲就抱着她来回踱步,嘴里哼唱着摇篮曲,这可是兄弟姐妹中独享的殊荣。 父亲为她取名季康,小名阿季。 如果用色彩来形容杨绛的一生,应该是*温暖的橙色,既有黄色的温馨,又有红色的蓬勃。那些童年的趣事就像是这片橙色中的星辰,辉光闪烁。 趣事之一,是与吃有关。 父亲喜欢吃冰淇淋,杨绛出生那年,家里买了一只制冰淇淋的桶,杨绛出生那天家里恰好做了一桶的冰淇淋,小杨绛眼睛直勾勾地看着那桶冰淇淋,全家都觉得这是贪吃的小娃。二姑妈给她尝了一点,小嘴都冻僵了,依旧在吧嗒吧嗒地舔,回味一般的大人举动逗乐了大家。 趣事之二,是与穿有关。 四岁时,杨绛随父亲到北平。她**次见到了满族人,这个人是他们的房东,是个梳着“二把头”、穿着旗袍、脚蹬高底鞋的满族女人。杨绛只见过上海女人穿的那种高跟鞋,未曾见过这种鞋跟在鞋底中央的鞋子。满族女人穿起这种鞋子走起路来,婀娜多姿,摇曳顾盼,杨绛出神地盯着看了很久,甚至不自觉地模仿起那女人走路的姿态。父亲在后看见笑着问:“你长大了想不想穿这样的鞋子?”小小的杨绛琢磨了下说:“想。” 随着年纪渐长,脱离了幼儿时期的懵懂,开始懂得人情世故与家庭温暖,在兄弟姐妹的陪伴下与父母的关怀中,杨绛一点点地感受着家庭的温暖。 父亲喜欢看饭后孩子们围在一起吃甜食,好不热闹。他把这样的家庭聚会叫“放放焰口”。“放焰口”是从盂兰盆会(中元节)借来的词儿,在杨家的意思就是爸爸请客,孩子们在这时可以问爸爸要吃的、用的、玩的。“放焰口”时举家欢乐,父享膝下欢闹,子享抚顶关怀,好不温馨。很多年后,杨家的孩子还是会要求父亲“放焰口”,吃什么或者玩什么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还在一起,心也在一起。 所有的兄弟姐妹里,只有杨绛*懂父亲的心,也*能照顾好父亲。 孩子们一般会在午饭后“放焰口”结束后自动散去,好让父亲午休。有一次父亲叫住阿季,说:“其实我喜欢有人陪陪,只是别出声。”阿季从此就乖乖地陪在一旁看书,一点声音也不出,像一只乖巧的猫。冬天家里只有父亲屋里生了火炉,孩子们都用烧炭的手炉、脚炉取暖。火炉须不时加煤,阿季手巧动作也轻,加炭时打扰不到父亲休息,姐姐和弟弟妹妹们都佩服她能加炭不出声。
作者简介
央北,青年写作者,已出版作品《那一世我遇见了你:仓央嘉措的今生今世》《当爱已成往事:徐志摩诗传》《春风沉醉的夜晚:电影情爱大记录》《你的悲伤,我懂》《愿长夜可被慰藉》等。曾荣获青海省第六届青年文学奖,是一名优秀的写作者,目前正在筹备河西走廊、敦煌等相关课题,未来可期。
-
小说家的假期
¥19.2¥52.0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8.7¥55.0 -
两宋人物
¥6.9¥19.2 -
人类群星闪耀时
¥9.5¥29.8 -
大宋文脉:苏氏家族传
¥11.3¥42.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14.4¥45.0 -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32.0¥68.0 -
钻石与铁锈:琼·贝兹自传(八品)
¥26.5¥68.0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识
¥18.6¥58.0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7.8¥29.0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8.4¥28.0 -
黑夜(八品-九品)
¥12.6¥39.5 -
毛姆自传
¥17.2¥38.0 -
隔膜与猜忌:胡风与姚雪垠的世纪纷争
¥9.6¥30.0 -
沿着公路直行
¥19.5¥50.0 -
道教徒的诗人 李白及其痛苦
¥9.9¥26.0 -
自述五种
¥9.0¥28.0 -
武则天演义:良相辅国 一代女皇
¥12.2¥38.0 -
傅雷与傅聪
¥16.4¥49.8 -
跃登百老汇-黎锦扬自传
¥7.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