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中学数学

包邮2022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中学数学

1星价 ¥21.8 (3.4折)
2星价¥21.8 定价¥6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004242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510042423 ; 978-7-5100-4242-3

本书特色


《中公版·2022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中学数学》(一)本书是中公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图书研发团队在深入研究历年全国各地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
(二)本书参考全国各地教师招聘考试的考查内容编写,紧随考试形式变化,分析命题规律,优化图书内容,将真题和考点紧密结合起来。
(三)本书详细讲解重难点,层次分明,并在正文部分穿插考题再现,对教材要点进行必要的延伸拓展,便于考生巩固提高。
(四)本书中设置了备考指导、强化练习,学练结合,有效提升考生的应考能力。

内容简介

本书严格依据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数学科目大纲要求编写。本书全面把握考试变化、结构合理命中率高;深入分析教师招聘考试命题规律,引导考生思维提升做题能力。

目录

部分初等数学学科知识
章预备知识
节集合与映射
第二节常用逻辑用语
强化练习
第二章函数
节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第二节常见的基本函数
第三节导数及其应用
第四节函数与方程
第五节不等式
第六节数列
强化练习
第三章图形与几何
节平面几何
第二节立体几何
第三节平面解析几何
强化练习
第四章概率与统计
节计数原理
第二节二项式定理
第三节概率
第四节统计
强化练习
第五章初等数学补充知识
节复数
第二节极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第三节推理与证明
第四节算法
第五节数学史
强化练习
第二部分高等数学学科知识
章数学分析
节极限
第二节函数连续性
第三节一元函数微分学
第四节一元函数积分学
第五节级数
强化练习
第二章高等代数
节行列式
第二节向量空间
第三节矩阵
第四节矩阵的相似与特殊矩阵的对角化
第五节二次型
强化练习
第三章空间解析几何
节向量的外积与混合积
第二节空间的平面与直线
第三节曲面及曲线方程
强化练习
第三部分中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章中学数学课程标准
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部分)
第二节《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节选)
强化练习
第二章教学原则与方法
节教学原则
第二节教学方法
第三节数学思想方法
强化练习
第三章教学设计
节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概述
第二节数学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第三节不同数学课型的教学设计
强化练习
第四章数学教学评价
节评价概述
第二节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第三节数学学习评价
强化练习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学科专业知识·中学数学
    部分初等数学学科知识
    部分初等数学学科知识
    本部分为全书的部分,由预备知识、函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初等数学补充知识,共五章内容构成,对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初等数学学科知识主次分明、逻辑清晰地进行了讲解。
    本部分内容为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点考查内容,常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在备考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可采取以下复习策略:①细致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性质、重要公式定理;②结合自身学习特点,借助例题、“考题再现”,把握重点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③通过“强化练习”巩固训练,注意控制好答题时间,提高答题速度与质量。
    章预备知识
    节集合与映射
    一、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考点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简称为集。我们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来表示集合,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来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B={a,b,c}。
    给定一个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即对于给定的集合,那么一个元素在或不在这个集合就确定了。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此外,给定集合中的元素还必须是互不相同的。
    数学中常用集合及其记法:表示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N表示自然数集,N*和N 表示正整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R表示实数集,C表示复数集。
    我们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韦恩图,如图1-1-1。韦恩图可以直观地呈现出集合间存在的一些关系。
    图1-1-1

    学科专业知识·中学数学
    部分初等数学学科知识
    部分初等数学学科知识
    本部分为全书的部分,由预备知识、函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初等数学补充知识,共五章内容构成,对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初等数学学科知识主次分明、逻辑清晰地进行了讲解。
    本部分内容为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点考查内容,常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在备考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可采取以下复习策略:①细致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性质、重要公式定理;②结合自身学习特点,借助例题、“考题再现”,把握重点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③通过“强化练习”巩固训练,注意控制好答题时间,提高答题速度与质量。
    章预备知识
    节集合与映射
    一、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考点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简称为集。我们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来表示集合,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来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B={a,b,c}。
    给定一个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即对于给定的集合,那么一个元素在或不在这个集合就确定了。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此外,给定集合中的元素还必须是互不相同的。
    数学中常用集合及其记法:表示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N表示自然数集,N*和N 表示正整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R表示实数集,C表示复数集。
    我们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韦恩图,如图1-1-1。韦恩图可以直观地呈现出集合间存在的一些关系。
    图1-1-1
    考点2集合的表示方法
    自然语言法:用自然语言的形式来描述集合。如A={小于5的所有自然数}。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作列举法。如A={0,1,2,3,4}。
    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如A={x∈Nx0”的()。
    A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充分不必要条件
    【答案】D。解析:由x-20得x>1或x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三、逻辑联结词
    考点1“且”“或”“非”
    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p∧q,
    读作“p且q”。如命题p:“3是质数”,命题q:“3是奇数”,用“且”联结构成的新命题p∧q:“3是质数且是奇数”。
    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p∨q,
    读作“p或q”。如命题p:“△ABC是锐角三角形”,命题q:“△ABC是钝角三角形”,用“或”联结构成的新命题p∨q:“△ABC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对命题p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的命题,记作
    p,
    读作“非p”或“p的否定”。如命题p:“12是3的倍数”的否定p:“12不是3的倍数”。
    考点2p∧q,p∨q,p的真假
    对于p∧q,p∨q,p的真假,规定如下。
    当p,q都是真命题时,p∧q是真命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