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光潜美学经典:诗论

朱光潜美学经典:诗论

1星价 ¥16.3 (4.3折)
2星价¥16.0 定价¥3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429783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46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544297837 ; 978-7-5442-9783-7

本书特色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论诗歌的经典之作,对诗歌之美做了深入的阐发,诗歌爱好者的必读书。 朱先生对什么是诗、诗与散文、诗与音乐、诗与绘画、中国诗的音律、中西诗学关系等做了深度的研究,是文学爱好者与研究者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诗论》是朱光潜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现代诗学体系建构的里程碑之作,中国百年新诗史上兼具科学性和逻辑性的诗学论著。 在这本书中,朱先生用西方诗论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对中国诗歌的起源,诗歌与音乐、舞蹈的关系,诗歌与赋、散文的关系,诗与画的关系,中国诗的节奏、音律的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书中又专辟一章讲述陶渊明诗歌,论述他心目中*能代表中国古典诗歌自然本色、简练高妙的范例。

目录

抗战版序/001

增订版序/004

**章诗的起源/005

一历史与考古学的证据不尽可凭/005

二心理学的解释:“表现”情感与“再现”印象/ 010

三诗歌与音乐、舞蹈同源/ 013

四诗歌所保留的诗、乐、舞同源的痕迹/017

五原始诗歌的作者/020

第二章诗与谐隐/028

一诗与谐/029

二诗与隐/038

三诗与纯粹的文字游戏/051

第三章诗的境界

——情趣与意象/056

一诗与直觉/058

二意象与情趣的契合/061

三关于诗的境界的几种分别/066

四诗的主观与客观/073

五情趣与意象契合的分量/078

附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087

第四章论表现

——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103

一“表现”一词意义的暧昧/104

二情感思想和语言的连贯性/107

三我们的表现说和克罗齐表现说的差别/113

四普通的误解起于文字/117

五“诗意”“寻思”与修改/121

六古文与白话/123

第五章诗与散文/128

一音律与风格上的差异/128

二实质上的差异/132

三否认诗与散文的分别/135

四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137

五形式沿袭传统与情思语言一致说不冲突/145

六诗的音律本身的价值/147

第六章诗与乐

——节奏/150

一节奏的性质/152

二节奏的谐与拗/155

三节奏与情绪的关系/158

四语言的节奏与音乐的节奏/162

五诗的歌诵问题/165

第七章诗与画

——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169

一诗画同质说与诗乐同质说/169

二莱辛的诗画异质说/172

三画如何叙述,诗如何描写/ 176

四莱辛学说的批评/181

第八章中国诗的节奏

与声韵的分析(上):论声/ 190

一声的分析/190

二音的各种分别与诗的节奏/192

三中国的四声是什么/197

四四声与中国诗的节奏/203

五四声与调质/206

第九章中国诗的节奏

与声韵的分析(中):论顿/ 214

一顿的区分/214

二顿与英诗“步”、法诗“顿”的比较/ 219

三顿与句法/221

四白话诗的顿/225

第十章中国诗的节奏

与声韵的分析(下):论韵/ 227

一韵的性质与起源/227

二无韵诗及废韵的运动/230

三韵在中文诗里何以特别重要/232

四韵与诗句构造/235

五旧诗用韵法的毛病/236

第十一章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上):

赋对于诗的影响/240

一自然进化的轨迹/240

二律诗的特色在音义对仗/245

三赋对于诗的三点影响/254

四律诗的排偶对散文发展的影响/260

第十二章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下):

声律的研究何以特盛于齐梁以后/263

一律诗的音韵受到梵音反切的影响/263

二齐梁时代诗求在文词本身见出音乐/267

附替诗的音律辩护/275

第十三章陶渊明/311

一他的身世、交游、阅读和思想/311

二他的情感生活/319

三他的人格与风格/326

附录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335

后记/346


展开全部

节选

  《诗论》: 我们回答说:我们不敢当这个罪名。以文字的古今定文字的死活,是提倡白话者的偏见。散在字典中的文字,无论其为古为今,都是死的;嵌在有生命的谈话或诗文中的文字,无论其为古为今,都是活的。我们已经说过,文字只是一种符号,它与情感思想的关联全是习惯造成的。你惯用现在流行的文字运思,可用它作诗文;你惯用古代文字运思,就用它来作诗文,也自无不可。从前读书人朝朝暮暮都在古书里过活,古代文字对于他们并不比现代文字难,甚至于比现代文字还更便利,所以古代文字对于他们可以变成活语言。这正如我们学外国文到很纯熟的地步时,觉得用外国文传达情感思想,反比用中文较方便。不过这只是就作者说。如就读者说,用古代文字作诗文,对于未受古代文字训练的群众自然是一种不方便。这里我们又回到传达与社会影响的问题了。诗既以传达为要务,就不能不顾到群众了解的便利。还有一层,即从作者的观点看,现代人有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特殊情思,现代语言是和这种生活方式和情思密切相关的,所以在承认古文仍可用时,我们主张作诗文仍以用流行语言为亲切。 本来文字古今的分别也只是比较的而不是绝对的。我们现在用的文字大部分还是许慎的《说文解字》里所有的,并且有许多字的用法,现代和两千年前也并没有多大分别。现在所有的字大半是古代已有的,不过古代已有的字有许多在现代已不流行。古代文字有些能流传到现在,有些不能,原因一半在需要的变迁,一半也在习惯的变迁。习惯原可养成,所以一部分古字复活是语言发展史中所常见的自然现象,欧洲有许多诗人常爱用复活的古字。现代中国一般人说话所用的字汇实在太贫乏,除制造新字以外,让一部分古字复活也未始不是一种救济的办法。 现代人做诗文,不应该学周《诰》殷《盘》那样佶屈聱牙,为的是传达的便利。不过提倡白话者所标出的“作诗如说话”的口号也有些危险。日常的情思多粗浅芜乱,不尽可以入诗;入诗的情思都须经过一番洗练,所以比日常的情思较为精妙有剪裁。语言是情思的结晶,诗的语言亦应与日常语言有别。无论在哪一国,“说的语言”和“写的语言”都有很大的分别。说话时信口开河,思想和语言都比较粗疏,写诗文时有斟酌的余暇,思想和语言也都比较缜密。散文已应比说话精练,诗更应比散文精练。这所谓“精练”可在两方面见出,一在意境,一在语言。专就语言说,有两点可以注意:**是文法,说话通常不必句句谨遵文法的纪律,作诗文时文法的讲究则比较谨严。第二是用字,说话所用的字在任何国家都很有限,通常不过数千字,写诗文时则字典中的字大半可采用。没有人翻字典去说话,但是无论在哪一国,受过教育的人读诗文也不免都常翻字典,这简单的事实就可以证明“写的语言”比较“说的语言”丰富了。 “写的语言”比“说的语言”也比较守旧,因为说的是流动的,写的就成为固定的。“写的语言”常有不肯放弃陈规的倾向,这是一种毛病,也是一种方便。它是一种毛病,因为它容易僵硬化,失去语言的活性;它也是一种便利,因为它在流动变化中抓住一个固定的基础。在历史上有人看重这种毛病,也有人看重这种方便。看重这种方便的人总想保持“写的语言”的特性,维持它和“说的语言”的距离。在诗的方面,把这种态度推到极端的人主张诗有特殊的“诗的文字(poetic diction)”。这论调在欧洲假古典主义时代*占势力。另外一派人看重“写的语言”守旧的毛病,竭力拿“说的语言”来活化“写的语言”,使它们的距离尽量地缩短。这就是诗方面的“白话运动”。中国诗现在还在“白话运动”期。欧洲文学史上也起过数次的白话运动。*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中世纪行吟诗人和但丁(Dante)所提倡的,一个是浪漫运动期华兹华斯诸人所提倡的。 ……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笔名孟实、盟石,中国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主要著作包括《谈美》《谈文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诗论》《西方美学史》《文艺心理学》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