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6~12岁孩子的性教育

6~12岁孩子的性教育

¥21.3 (4.3折) ?
1星价 ¥30.4
2星价¥30.4 定价¥4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2720527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231页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512720527 ; 978-7-5127-2052-7

本书特色

“和孩子谈谈性”系列! 性安全、性健康是孩子心理健康和人格完整的基础。 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委会主任张玫玫力荐。 徐震雷 北京大学教授 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 推荐 是放任孩子们通过媒体、网络等一些开放的方式,在那些不完整、错误、被扭曲的信息中及不安全的环境下自己摸索,还是直面这一挑战,基于尊重和平等普遍价值观,为他们提供清晰、详尽,同时又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性教育内容?我想答案在每个家长心中是显而易见的。相信这本书,会帮助家长们做好家庭性教育。 甄宏丽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 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推荐 家庭生活中,很多孩子的问题是和性有明显关系的,比如:“我是怎么进到妈妈肚子里的?”“我是怎么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我为什么必须蹲下嘘嘘,哥哥为什么可以站着嘘嘘?”等。面对这样的问题,家长是否知道如何应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应对和处理,很可能产生一些不可控的后果。这正是白璐写这本书的本意。书中的理念、方法值得借鉴,案例分析更具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总是充满了好奇。孩子三岁左右就会提一些与性有关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更多疑问随之而来。 由于系统的家庭性教育的缺失,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科学、合理的性教育启蒙。这样的现状会让孩子在“性”方面接触到一些错误信息,从而受到性伤害。家长的避而不谈还会让孩子觉得,当遇到性的问题,他是不能向家长求助的。所以,一旦遇到困难,他们要自己去解决;一旦遇到伤害,他们也不会和家长说。这肯定不是家长愿意看见的。 本书是一本写给6-12岁孩子父母的家庭性教育指南,涵盖了从孩子6岁到青春发育前期与家庭性教育相关的各种问题,并且提供了极具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作为既有养育经验又有专业素养的性教育专家,作者在书中以丰富的生活实例为基础,辅之以专业的性教育理论,旨在帮助父母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和正确的态度为孩子解答性方面的各种困惑,让父母在孩子的青春期真正到来之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目录

**章 想要做好家庭性教育,家长需要先补课 性教育究竟包括哪些内容 性认同 关系的建立 性渴望 性的表达 性健康与生殖 别让自己的经历影响对于孩子的性教育 家长不懂性教育,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性教育会导致孩子早熟或过早发生性行为吗 孩子知道了性行为,就会去尝试吗 不告诉孩子性行为是什么,他就不会知道了吗 性教育的尺度如何把握 性教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 和孩子谈性,父母为何难以启齿 在家庭性教育中,爸爸应承担怎样的角色 单亲家庭在做性教育时应注意些什么 第2章 6~12岁孩子性发育的特点 喜欢与爱的能力进一步发展 逐渐进入青春发育期,将面临各种困惑 在心理层面越来越具有独立意识 越来越情绪化 越来越有强烈的群体归属感的需求 开始独立思考,将慢慢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非常渴望自己做决定 随着性激素大量分泌,开始进一步的性探索 第3章 和孩子谈性的方法 用科学的性观念、性知识武装自己 绘制自己的性生命曲线,修正自己的性观念 了解孩子性发育的基本规律 告诉自己:家长没有必要无所不知 让自己对性话题脱敏 请站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和孩子的交流要从问句开始 性和孩子的道德品质没有因果关系 关注孩子的生活,尊重孩子的隐私 建立和谐的亲子沟通机制 尽早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机制 不要忽略孩子的问题,更不要骗孩子 遇到突发事件,及时处理 和孩子谈性的方法 找到舒服的谈性方法 传递事实信息 尽量用科学、积极、简短、易懂的词 明确身体界限 做孩子的好榜样 用情景练习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 和青春发育期的孩子谈性的原则 原则一:要多倾听他们的想法 原则二:性话题避免涉及孩子自身 原则三:引导孩子全面思考,做出负贡任的决定 原则四:不要拘泥于一种形式进行性教育 第4章 6~9岁孩子常见的家庭性教育问题 男生和女生之间的“战争”如何解决 男同学掀女同学的裙子是性骚扰吗 孩子是早恋了吗 孩子喜欢讨论班里的异性有问题吗 男孩“不像”男孩,女孩“不像”女孩,怎么办 孩子喜欢在家里裸露身体是怎么回事 孩子长大了,还能和孩子亲亲抱抱吗 要不要给孩子做包皮手术 孩子撞见露阴癖者,家长如何引导 和孩子看电视时看到亲密镜头怎么办 第5章 10~12岁孩子常见的家庭性教育问题 孩子进入青春发育期,亲子关系紧张怎么办 如何帮助孩子了解第二性征的发育 如何教孩子应对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与身材焦虑 给女孩讲讲乳房发育与内衣、内裤选择的相关知识 给男孩讲讲阴茎发育与内裤选择的相关知识 教孩子正确认识月经及正确使用卫生用品 教男孩正确应对遗精的生理现象 帮助孩子缓解性发育过程中的心理焦虑 如何帮孩子顺利度过异性疏远期 请正视孩子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友谊 帮孩子应对青春期的同伴压力 如何与孩子交流关于制品的话题 如何帮孩子应对校园欺凌
展开全部

节选

第 4 章 6~9岁孩子常见的家庭性教育问题 男生和女生之间的“战争”如何解决 家长朋友,你还记得你上小学的时候身边经常爆发的男生和女生之间的“战争”吗?男生“看不起”女生,女生也总是鄙视男生“幼稚”的行为,男生和女生互相向老师告发对方成了常态。 家长往往会因此教育孩子要友好地对待同学。然而,当你尝试让孩子友好地对待异性同学时,你有没有想过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呢?他们有可能是想引起对方的注意,或是希望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好感,只是用错了方法。 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开始体验到爱的感觉并尝试去表达。他们有的正在探索更合适的表达方式,有的还没准备好直面自己喜欢一个人的感受。这时,他们中的一些人会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吸引对方的注意。与此同时,我们经常会看到小男孩拉扯小女孩的辫子、书包等。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小女孩“教育”小男孩,生气时甚至会推搡对方。这个时候,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在你们交流了一会儿之后他们也许会告诉你,他们是喜欢某个同学,希望引起对方的注意;他们希望自己在对方眼里是特别的,是不同于其他人的。 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间的“不友好”“影响团结”等行为的时候,先不要马上认定孩子之间有问题、有矛盾,或是某个孩子不懂礼貌。我们先要了解一下孩子这么做背后的原因。 了解了原因之后,我们可以试着引导孩子思考:当他想达到自己的目标时,比如想引起对方的注意或是想表达自己的好感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用其他的方法呢?如果有人对他这么做,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等等。 通过这样的引导和讨论,我们就能让孩子意识到:“哦,原来我之前的做法是无法实现我的目标的,反而有可能造成相反的效果。所以我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如何改变呢?用什么样的方式才是合适的呢?我们可以先让孩子自己思考,提出想法,然后我们再进行补充和引导。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下角色扮演,演练一下他新想出的方法,让孩子直观地感受一下这个方法是否合适。同时,我们还要告诉孩子,要学会尊重别人,当别人对他的行为表达了不满和反对时,他就不能继续了,而当别人对他做了他不喜欢的行为的时候,他也要学会表达不满和拒绝。 当然,对于异性或同性之间如何交往这个课题,在学校里进行群体教育或者家长们自发组织一个小课堂效果会更好,因为孩子可以通过小组以及群体讨论倾听彼此的想法、感受和需求,比如小男孩可以了解到小女孩或其他小男孩喜欢别人怎么和自己相处、能接受哪些行为、不能接受哪些行为,对于小女孩来说也是如此。孩子若了解别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一些行为的,以及喜欢或不喜欢哪些行为,自然就会调整自己不合理的行为了。 当然,有一种情况是我们必须警惕的,那就是校园欺凌。在学校里,有孩子会欺负其他孩子,或是一群孩子欺负一个孩子。这种情况和表达好感没有任何关系,家长、老师必须马上制止孩子的这种错误行为。我们要明确告诉孩子,他们的行为是错误的,同时还要向被欺凌的孩子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 男同学掀女同学的裙子是性骚扰吗 有一次,一个妈妈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我女儿上小学二年级,有一天放学回来后跟我说,他们班有个男同学总拽她裙子,那天居然把她裙子掀起来了!” 这个妈妈非常担心,虽然这个男孩跟她女儿同龄,但是男孩的这个行为让她女儿十分不舒服。另外,她问我,掀裙子这种行为是不是已经算是性骚扰了呢? 其实这个问题不是个例,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中有很多类似的问题。这个时期的孩子还处于学习如何与异性交往,如何建立交往尺度、身体界限的过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这些看起来像性骚扰的行为,往往并不是故意伤害行为或骚扰行为。如果我们简单地从成年人的角度把这样的行为界定为性骚扰,对于事件中的男孩、女孩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再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 这件事发生在某小学一年级的一个班上。在一节体育课上,一个小女孩在抬手做动作的时候,由于上衣有些短,将腰露出了一点。这一幕刚好被一个小男孩看到了。男孩不仅告诉了身边的其他同学,“你们看,她的腰露出来了”,还伸手去碰了女孩的腰一下。女孩晚上回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女孩的妈妈听了之后很愤怒,**时间打电话给老师要求严肃处理这件事情,要求那个男孩在全校公开道歉,并且要求学校给予男孩记大过甚至开除的处分。老师当即表示,第二天上午会请双方家长到学校沟通此事。女孩的妈妈觉得老师的回应太敷衍,连夜联系了很多家长,*后甚至打算报警。 我能够理解女孩妈妈的愤怒和担忧,但我们也要考虑一下事件中那个小女孩的感受。如果我们是那个小女孩,当我们和妈妈讲了一件在学校里发生的类似的事情后,妈妈非常愤怒,马上给老师打电话,甚至要报警,我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相信你一定能体会到,女孩会非常恐惧。在这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女孩的感受和需求并没有得到关注。通过这个案例,我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我们哪怕再担心、再焦虑,也一定要给自己时间分清楚哪些情绪和需求是我们的、哪些情绪和需求是孩子的。在上面这个案例里,愤怒、要求对方道歉、报警都是家长的情绪和需求,而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呢?我们并没有看到。 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关注到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呢?我还是拿这个案例解释一下。在了解了这件事情之后,我们首先要觉察一下自己的情绪,比如听到这件事后非常担心、十分愤怒等,但无论如何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平复情绪,然后关注一下孩子。比如,我们要和孩子沟通一下:“遇到了这种事,你的感受是什么呢?你是感觉很愤怒,感觉没什么,还是有其他的感觉……”当然,每个孩子的感受都可能不一样。我们要让孩子自己表达出来,我们才能够了解真实的情况。 在实际生活中,男孩也有可能遇到让他不舒服的人际互动,处理方法是一样的。 好,我们继续分析。如果孩子的回答是:“我感觉很不舒服。”就像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女孩,她非常生气和不舒服。面对孩子这个回答,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去思考,当我们感觉不舒服的时候,我们能否表达自己的感受,又该怎么表达?比如,“你是否尝试着直接告诉那个男孩不要这么做呢?如果表达过,效果怎么样呢?”在这里,我们要不断引导孩子去思考,当我们不喜欢别人的某个行为的时候,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解决办案。通常的办法是:**,我们要先表达出来;第二,如果我们表达出来了,但对方仍然我行我素,我们可能要考虑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比如老师、家长等。 如果孩子表示自己也想要表达,但是不知道怎么表达或者说不出来,这时我们就需要帮助孩子通过练习来掌握表达自己感受和拒绝的技能。任何技能都需要通过练习才能够习得。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孩子练习。 在某些情况下,孩子可能不太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当两个当事人本来是很好的朋友时。此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有这样的顾虑:如果我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或者拒绝对方,会不会破坏我们的友谊?我们需要告诉孩子,拒绝对方并不意味着会伤害对方,或者会破坏双方的关系,更何况我们还可以采用相对更委婉的方式表达拒绝。比如,本文开头的案例中的小女孩可以跟那个男孩说:“我很喜欢跟你做朋友,我也很喜欢跟你一起玩,但是我特别不喜欢你掀我裙子的行为,这会让我不舒服、不开心。所以你下次想跟我玩的时候,可以换一种方式吗?” 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找到自己更喜欢的表达方式。无论是怎样的表达,目标都是让对方明白,我对你并没有恶意,我非常想和你做朋友,但是你的某个行为让我感觉到了不舒服,你可不可以不要那样对我? 还有一种情况是,当孩子的身体被冒犯之后,孩子却没有什么不好的感受。这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那就是身体界限的建立。当孩子之间的互动涉及身体界限和隐私部位时,如果孩子没有感觉到不舒服,说明孩子的相关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为孩子及时补上这一课。 我们再来看看事件中的另一方。比如,上面的掀裙子案例中的小男孩,我们一般会认为这个小男孩就是一个调皮捣蛋鬼。实际上,他也是遇到困境的一方。他很有可能是想吸引女孩的注意力,或者是想跟她玩,却采取了一个不恰当的方式。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要耐心引导,让他慢慢学会如何与他人用恰当的方式相处。我们首先要通过询问去了解孩子这么做的原因。当孩子表示只是想和对方交朋友时,我们可引导孩子去思考他的行为能否帮他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你想要跟她一起玩或者交朋友,但是你通过拉她的裙子的方式,能够达到你的目的吗?”我们可通过询问和引导让孩子明白,这样的行为是不能帮他达到目的的,反而会给对方造成不舒服的感受。这时我们可以趁机让孩子思考什么样的行为和语言是友善的、合适的。 如果孩子说自己这么做的原因就是觉得好玩,那我们就需要引导孩子思考:“你觉得很好玩,但是对方的感受是什么呢?如果我们的一个行为给别人造成了不舒服的感觉,我们是不应该这么做的。”我们还要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他的行为对对方意味着什么,可能给对方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也是共情能力的培养。 在做完这些沟通之后,别忘了再和孩子讨论一下,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要怎么处理。孩子的行为若破坏了一些规则或者给对方造成了困扰,我们要告诉孩子他应承担这个后果,比如要去跟对方道歉等。 孩子是早恋了吗 在一次培训课上,一位妈妈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 “我家儿子刚上小学二年级,其实他还不了解感情和爱,在家也从来不说这些,但*近由于受某个同学的影响,说自己和一个同学相爱了。我和他沟通之后,对他说他所说的相爱其实就像他喜欢弟弟妹妹一样,只是喜欢,不是爱。可是在私底下他依然说他和那个同学相爱了。他这种情况算早恋吗?我该怎么办?我应该制止他吗?” 其实,平时也有很多家长问我,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在学校里互称男朋友、女朋友,这是早恋吗?这种情况需不需要引导,该如何引导? 并且,谈到这种情况时,很多家长都说,自己孩子是受班里其他孩子影响才会这样,但这一切真的是因为同学吗? 实际上,孩子在这个年龄产生喜欢和爱的感受,是有理论依据的。随着孩子的成长,8岁左右的孩子能够真正区分什么是喜欢、什么是爱。也是在这个时候,孩子真正地体验到了爱的感觉,甚至开始暗恋班上的某一个同学,有的孩子还会表达出来。而我们所说的“早恋”,从这个时候就真正开始了。 所以,家长朋友,不要再把孩子“早恋”这件事怪到孩子的“坏同学”身上了!也不要再和孩子说“那是喜欢,不是爱”,因为孩子这时已经可以区分喜欢一个人的感受和爱一个人的感受了。 这时,很多家长并不能够接受这么小的孩子就开始“爱”来“爱”去!其实这又是我们大人从自己的角度解读孩子的行为。孩子在这个年龄虽然能够区分喜欢和爱了,但是孩子体验爱的方式和成年人有很多不同。 对成年人来说,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有感觉、有追逐、有欲望、有责任……但对孩子来说,爱只是一种美好的感觉而已,只是比喜欢更深入一点儿的情感体验,仅此而已。 孩子体验爱的方式也特别简单,他们通常想和他们“爱”的“对象”待在一起。他们在一起所做的事情也非常简单,比如一起写作业、一起听歌、一起玩等。而真正产生生理上的冲动和欲望,想要尝试更多的身体接触,是在青春期身体开始大量分泌性激素之后的事情。 那么,这么小的孩子会不会有拉手、拥抱、亲吻之类的行为呢?答案是可能会有。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影视作品中看到成年人表达爱的方式后,可能会去学习、去模仿。比如,有很多家长向我求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男朋友”或“女朋友”有非常亲密的行为,因此非常担心。 家长的这些担心可以理解,但千万不要因为这样的担心就禁止孩子去体验爱。在成长过程中体验爱的感受是每个孩子的权利。有了积极的爱的体验,孩子的情绪、情感才会更加积极,心理才会更加健康。这对于孩子未来各种关系的建立,尤其是亲密关系的建立大有裨益。 另外,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希望自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控自己的生活。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出于各种担心而粗暴地干涉孩子的行为,可能会让孩子离家长越来越远,甚至使亲子感情大受影响。与此同时,孩子对于爱的体验和探索并不会因家长的干涉而停止,因为他们对于爱的感受是无法回避的。他们可能会躲着父母去探索,甚至可能出于对父母的愤怒,故意去做一些让父母不能忍受的事情。即使这些事情很可能也会让他们自己不舒服,但是为了反抗,他们就这么做了。 在某些情况下,孩子也可能因为父母的干涉而压抑自己的感受,这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可能更大。心理感受的长期压抑带来的要么是身体的不适,要么是巨大的精神压力,要么是无尽的负面情绪,要么是没有情感的冷冰冰的性格……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对孩子的伤害都不小。 我在工作中遇到过很多无法谈恋爱的年轻人。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向我倾诉,他们小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为了避免他们“早恋”,不让他们和异性相处,甚至把异性描述成洪水猛兽。家长觉得这样可以避免孩子“早恋”,可以防止孩子“走弯路”,但没想到这会让孩子长大后心底仍留有对异性的恐惧,因而根本不知道怎么和异性相处。 其实,家长担心的并不是孩子正在体验的美好的爱的感受,而是担心孩子年龄小,不能掌控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出一些影响前途,甚至伤害自己或别人的事情。我们并不需要绝对禁止“早恋”,而是应在尊重孩子这种感受的前提下,引导孩子去思考,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 注意,我说的引导不是把你对孩子的担心和想告诉孩子的注意事项一股脑儿地告诉孩子,而是要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因为,随着孩子思考能力的逐渐加强,单纯地告诉孩子怎么做已经不奏效了。孩子再长大一些,进入青春期时,很可能拒绝听你的教导。尽早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用提问来引导孩子自主思考,是*有效的。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块聊聊他的爱的感受,甚至可以和他分享自己的爱情经历,让孩子觉得他体验到的情感家长也有、家长也明白。然后,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当他体验到爱一个人的感觉,他会怎么做?他想表达出来吗?他想和那个人一起做些什么…… 记住,当孩子表达时,不要打断他。很多家长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听到孩子说的话有些“问题”时,就急于打断孩子,甚至去“纠正”孩子。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利于沟通的。如果你这么做了,很可能孩子就会拒绝再和你沟通了,或者即使愿意和你沟通,也是应付了事。因为孩子可能会觉得,你让他说,其实就是为了发现他的问题,进而纠正他。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无论自己多么想打断孩子的话,也要控制自己,坚持听他说完,然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你当然可以指出他有问题的地方,但一定要等他说完了再指出,而且指出问题的时候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他自主思考,让他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任。如果我们一直告诉孩子要这样做、要那样做,决定都是我们做的,那孩子就不会有需要自己负责任的感觉。 孩子喜欢讨论班里的异性有问题吗 还记得你上学时在“寝室卧谈会”中聊的话题吗?是不是十次中有七八次都是在谈论班里的男生或女生呢?当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孩子身上,尤其发生在还是小学生的孩子身上,你会有什么感觉呢?你会担心吗?就有家长问过我这样的问题:“我女儿上小学二年级,特别喜欢和她的朋友讨论班里的某几个男同学。老师还告诉我她们经常在上课时互相传纸条说将来要嫁给谁。老师让我管一管孩子,我该怎么办?” 其实,对于这样的事,家长通常有以下两种担心:一、孩子这么小天天关心情啊、爱啊会不会太早?二、孩子天天想这些事,会不会影响学习? 了解了孩子的性发育特点后,你应该已经知道,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在慢慢区分喜欢和爱的感觉。在这个时候,他们体验爱的感觉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孩子刚刚开始体验爱的感觉,对这种感觉会有期待、有关注,这很正常。 孩子会体验到爱的感觉很正常,但如果沉迷于这种感觉,真的有可能影响学习。其实,这是一个和孩子交流的很好的契机,也是一个做性教育的良好契机,但可别上来就说:“爸爸妈妈理解你的这种美好的感受,但你不能耽误学习!”这样的表述的确能够把家长对孩子的期待传递给孩子,但也会让沟通就此结束。 好的方法是,我们可以先从自己的爱情经历出发,和孩子聊一聊。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也有过懵懂的爱的感受,当时我们的经历和心情是怎样的?当我们分享自己的经历时,孩子将会有被信任的感觉,从而更愿意敞开心扉。如果孩子愿意的话,我们可以问问他正在经历的事情和他的感受。然后,我们可以和孩子去讨论,这种美好的感受可能会带来哪些好处,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和孩子讨论如何去避免或是应对。 需要注意的是,在讨论的过程中,不要让孩子觉得你不能接纳他的感受,也不要急于替他想办法、做决定。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也明白他的感觉很美好,但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我们能提前预想好解决方法,也许就能够让自己更好地享受这种美好的感受。 同时,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无论是体验爱的感觉还是完成好自己的学业,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作为父母,我们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提醒,帮助孩子更快乐、幸福地生活;无论孩子遇到什么问题,或是有什么想倾诉的事情,都可以找父母,父母都会无条件地接纳他、爱他。当然,这种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可不能只是嘴上说说,我们真的要做到。其实,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重要的是,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更多地做孩子的陪伴者和引导者。 男孩“不像”男孩,女孩“不像”女孩,怎么办 性别教育究竟应该怎么做?很多专家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则是,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因为孩子是男孩,就要强行把他塑造成强壮的男子汉;也不因为孩子是女孩,就要强行把她塑造成温柔的淑女。 其实,家长真正开始面对性别教育的压力,往往是从孩子上小学开始的。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外界对于孩子的性别特质的评价还不是特别明显。也即,在孩子上小学之前,无论孩子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身边的人并不是特别关注,更多地看到的是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然而,孩子上了小学后,人们对于孩子性别特质的关注就会变得越来越明显,那些不符合传统性别特质的孩子的父母因此会相当焦虑。 我收到过很多类似这样的提问: “女儿8岁了,像个假小子一样,喜欢短发,喜欢穿短裤,平时总和小男孩在外面疯跑,比她小的孩子都叫她小哥哥。她这种情况,我是不是应该干预一下?” “我儿子从小到大特别黏我,他现在都9岁了还是这样。朋友都说他娇滴滴的像个女孩子。” …… 家长的担心大抵如此:孩子都这么大了还这样,以后会不会彻底变成个“假小子”或“娘娘腔”?孩子如果一直这样,会不会被身边的人嘲笑、歧视,会不会影响他的人际交往、事业发展、亲密关系等?孩子有这样的表现,是不是因为没教育好? 下面,我详细解决一下家长的这些担心。 孩子以后会不会变成“假小子”或者“娘娘腔”?答案是不一定。其实,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小时候假小子一般的女孩子到了青春期突然变得爱打扮,仿佛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一个长发飘飘的女孩;小时候很柔弱的男孩子到了青春期一下变得特别强壮,俨然一个小男子汉。所以,我们并不能从孩子当下的状态判断他以后会如何。 那么,孩子一直这样,会在生活、事业上遭遇挫折吗?答案是有可能。当孩子自身的性别特点和社会主流的审美标准或者性别标准不一致时,他们可能会面临很多的困境。但这是孩子必经的成长阶段,是他们必须面对的。家长通常有这样的想法:“我要避免孩子走弯路,我要避免孩子受伤害,我希望通过教育让孩子直接规避任何风险。”我们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不让孩子直面现实生活,而是在他经历挫折之前就强迫他改变,孩子并不能明白我们这么做的原因。因此,他很可能会拒绝改变,导致亲子关系出现矛盾;或者选择服从,但会在内心积压很多委屈、愤怒。无论哪种情况,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都将带来极其负面的影响。 其实,更好的方法是,我们要做好孩子的陪伴者和精神导师。我们也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在不同的环境中体验周遭带给他的影响。如果他感受到了自己的某些特点招致的歧视、压力,他也许会选择改变。当然,孩子也可能扛住压力坚持做自己。 我的好朋友、荷兰性教育专家桑德琳女士曾经给我讲过一个关于她儿子的故事。在荷兰有个不成文的传统,每个刚上小学的孩子都可以拥有一块自己的手表。在孩子入学前几天,桑德琳带着儿子去买手表。她儿子看中了一款粉色表带上带有玫瑰花纹的手表。桑德琳知道,儿子选择这块手表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觉得这块手表很漂亮,但她也知道,当儿子戴着这块被很多人认为“应该是女孩戴的”手表去上学时,可能会被其他的同学嘲笑。她虽然很忐忑,但她依然为儿子买了这块手表。孩子去学校报到的那一天,她很担心。正如她担心的一样,孩子回来后很沮丧地告诉她:“别人都嘲笑我戴了块女孩的表。”桑德琳是怎么做的呢?她告诉孩子:“他们嘲笑你是他们不对。这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男孩的表、女孩的表。这只是一块很漂亮的表。你想戴漂亮的表,并没有错。但是,你现在可以选择是继续戴这块表,还是另换一块。如果你想换一块表的话,妈妈可以带你去表店。*终,她儿子决定去换一块表,他觉得虽然自己不能戴喜欢的表会有些不开心,但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被同学接纳、和同学成为朋友。” 这件事对我很有启发,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是希望这件事也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其实,无论孩子*后选择改变,还是扛住压力坚持做自己,都没有错。只要孩子能坚定自己的选择,都将活出精彩的人生。而我们家长能做的,就是在孩子遇到挫折、困难,承受负面情绪的影响时,给他一个温暖的怀抱和力所能及的支持;在孩子彷徨的时候,通过和孩子讨论,让他更明确自己的想法和选择。

作者简介

白璐 北京大学医学学士、医学心理学硕士 性心理&性教育专家。American College of Sexologists注册性教育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青爱工程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专委会理事。中荷性教育专家师资培训项目负责人。 长期从事儿童、青少年性教育、家庭性教育咨询工作。著有畅销书《和孩子谈谈性:0-12岁家庭性教育全读本》,参与编写《性教育学》《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待出版)等。 学术背景: 2010年获得北京大学医学学位。 2011年进修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性社会学系。 2013年获得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 2016年成为美国性学家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Sexologists)注册性教育师。 2020年获得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