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见异兽:明清动物文化与中外交流

包邮再见异兽:明清动物文化与中外交流

¥65.9 (5.6折) ?
1星价 ¥65.9
2星价¥65.9 定价¥11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320143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26,254页
  • 出版时间:2021-11-01
  • 条形码:9787573201430 ; 978-7-5732-0143-0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文史爱好者动物文化是多元化世界的一部分,全世界珍禽异兽的交流,不断地从异域引进心得动物以及动物知识,是中外动物文化交流史的题中应有之义。本书的完成,对此主题研究有开创性意义。

内容简介

  全书除序言和后记外,主要由四篇构成,即“郑和下西洋与中外动物知识”“典籍中的动物知识与译名”“动物图谱与中外知识互动”等,每篇下有三四篇独立的研究论文。借助明清时期动物知识的交流这一独特视角,对于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做进一步研究。书稿同时配有相关的图片,图文配合,生动活泼,妙趣橫生。

目录

序言

一、 标题释义

二、时空界定

三、动物文化

四、中外交流

五、研究综述

六、本书结构


**编、郑和下西洋与中外动物知识


**章、 郑和下西洋与明初“麒麟外交”

一、 异兽呈现:郑和下西洋与海上七次“麒麟贡”

二、 物灵政治:作为盛世瑞兽的文字与图像记忆

三、 “麒麟外交”:明朝天下/国家的意义

四、 本章小结


第二章、沧溟万里有异兽:《西洋记》中的动物诠释与想象

一、文本究原:《西洋记》中的动物描述的资料来源

二、神骏非凡显天威:文本中的“天马”

三、跨境异兽呈祥瑞:外来动物贡品的种类

四、江洋动物寓艰险:海洋动物的意象

五、万国贡物拜冕旒:奇兽象征的盛世瑞应

六、本章小结


第二编、明清间耶稣会士与西方动物知识的引入


第三章、明末清初输入的海洋动物知识——以西方耶稣会士的地理学汉文西书为中心

一、承载异域动物知识的地理学汉文西书

二、奇异“飞鱼”的共同观察和不同表达

三、远洋航海中令人恐惧的鱼类

四、大航海时代拟人化的鱼故事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殊方异兽与中西对话——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中的海陆动物

一、李之藻刊刻的《坤舆万国全图》:熔铸中西知识系统的首幅*完整的世界地图

二、《坤舆万国全图》彩绘本上动物群像及其设计者

三、新大陆动物的描述与新旧大陆的知识互动

四、“嵇没辣之兽”、麒麟与独角兽

五、藩地“屠龙”之说

六、本章小结


第五章、南怀仁《坤舆全图》及其绘制的美洲和大洋洲动物图文

一、南怀仁——康熙时代百科全书式的传教士编译者

二、《坤舆全图》的版本及其所据资料

三、《坤舆全图》绘制的美洲动物

四、《坤舆全图》绘制在“大洋洲”附近的海陆动物

五、本章小结


第六章、康熙朝“贡狮”与利类思的《狮子说》

一、康熙朝的贡狮与《狮子说》的作者利类思

二、作为“狮文化”百科全书的《狮子说》

三、《狮子说》的原本是否亚特洛望地的《动物学》

四、《狮子说》与基督教文化的象征符号

五、本章小结


第三编、典籍中的动物知识与译名


第七章、“化外之地”的珍禽异兽:“外典”与“古典”“今典”的互动——《澳门纪略??澳蕃篇》中的动物知识

一、“禽之属”中的“珍禽”

二、“兽之属”中的“异兽”

三、“虫之属”和“鳞介之属”中“蛇虫”和“奇鱼”

四、借助传统方志分类容纳异域动物新知识

五、本章小结


第八章、东亚世界的“象记”

一、元代文献中的“象记”与“白象”情结

二、明清笔记文献中的“象房”“驯象”与“浴象”

三、《热河日记》中的《象记》

四、日本文献中的“象之旅”

五、本章小结


第九章、音译与意译的竞逐:“麒麟”、“恶那西约”与“长颈鹿”译名本土化历程

一、“麒麟”、“祖剌法”和“徂蜡”

二、没有雄性特征的“恶那西约”

三、音译“支列胡”、“知拉夫”和“奇拉甫”

四、晚清音译与意译的对抗:“之猎猢”、“及拉夫”与“鹿豹”

五、意译名“长颈鹿”的首创与流行

六、本章小结


第四编、动物图谱与中外知识互动


第十章、《兽谱》中的“异国兽”与清代博物画的新传统

一、博物学视野下的《兽谱》

二、《兽谱》中外来异国兽与《坤舆全图》的“异物图说”

三、西学东渐与清代博物画发展中的多元传统

四、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清宫海错图》与中外海洋动物的知识与画艺

一、深藏清宫中的《海错图》

二、《海错图》的作者聂璜

三、“麻鱼”、“井鱼”与《西方答问》、《西洋怪鱼图》

四、日本人善捕的“海鰌”

五、《海错图》中的“飞鱼”和中西“飞鱼”的对话

六、中西“人鱼”谱系中的《海错图》

七、中西鱼类绘画的差异与互鉴

八、本章小结


全书结语


引用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邹振环,男,祖籍浙江鄞县,1957年1月27日出生在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古代史?明清文化”、“历史文献学?明清文献与文化”专业的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明清文化)、历史文献学(明清文献)、明清以来西学东渐史。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