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山与马厂彩陶研究

半山与马厂彩陶研究

1星价 ¥82.6 (7.0折)
2星价¥82.6 定价¥11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201872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54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100201872 ; 978-7-100-20187-2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学以上程度读者对半山、马厂彩陶研究的历史的全面回顾,以大量的篇幅对半山、马厂两类彩陶的器形、花纹进行了详细的类型学分析,兼顾考察了器形与花纹的关系,分析了不同器形与花纹的组合在时空框架上的位置,从而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期。

内容简介

彩陶是人类历史早期以陶器为载体的艺术创造活动。陶器与彩绘花纹是一对统一体,二者互为依存,体现出不同的功能和价值。本书以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西北地区半山—马厂文化(公元前4650—前4300年)的彩陶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从陶器形态和花纹装饰两个层面进行了系统的考古类型学研究。以新的视角探讨了陶器与花纹的演化速率及时空关系,提出了彩陶产生于黄土地带并与旱地农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彩陶花纹的演变具有共时与多元的规律性现象。本书可供考古学、人类学、艺术史、历史学、美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学者和学生阅读。

目录

绪论

陶器与彩陶

半山与马厂的发现与研究

较量——彩陶“西来说”与“西渐说”

半山类型的发现与研究

正式发掘的半山类型遗址

有重要采集品的半山类型遗址

半山时期彩陶典型器的形态与谱系

彩陶典型器形式划分与原则

彩陶典型器形态与谱系

典型单位器物组合与形态分析

半山类型彩陶花纹的形态与谱系

半山类型彩陶花纹特征及绘彩部位

颈部典型纹样及谱系

腹部典型纹样及谱系

内彩典型纹样及谱系

典型单位彩陶纹样组合与形态分析

半山类型彩陶编年及时空框架

典型器分组

典型纹样分组

器形与花纹的对应关系

半山彩陶的分期

半山类型彩陶的时空框架

马厂类型的发现与研究

正式发掘的马厂类型遗址

有重要采集品的马厂类型遗址

马厂类型彩陶典型器的形态与谱系

彩陶典型器形式划分与原则

彩陶典型器形态与谱系

典型单位器物组合与形态分析

马厂类型彩陶花纹的形态与谱系

马厂类型彩陶花纹特征及绘彩部位

颈部典型纹样及谱系

腹部典型纹样及谱系

内彩典型纹样及谱系

典型单位彩陶纹样组合与形态分析

马厂类型彩陶编年及时空框架

典型器分组

典型纹样分组

器形与花纹的对应关系

马厂彩陶的分期

马厂类型彩陶的时空框架

半山与马厂的制陶工艺

半山时期的彩陶制作

马厂时期的彩陶制作

半山与马厂彩陶的源流及时空框架

半山类型的来源

马厂类型的流变

半山与马厂彩陶的历史地位

文化“西渐”——历史的大趋势

黄土的儿女——彩陶与黄土地带及旱地农业的关系

共时与多元——彩陶花纹演化规律的探索

附录一??甘肃省半山、马厂类型遗址一览表

附录二??宁夏回族自治区半山、马厂类型遗址一览表

附录三??青海省半山、马厂类型遗址一览表

参考文献

索引

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彩陶是原始文化研究中经常碰到的研究对象。作为原始思维和原始艺术的表达形式,彩陶与早先的岩刻艺术、以及其后的青铜器纹饰一样,都表达着一些共同的东西。如何准确的理解先 民们在器物装饰纹样中所隐含着的文化信息,至今并没有大家认同的解释方案。艺术史家往往从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中找寻答案,把创作彩陶的动机归结为图腾崇拜一类的原始宗教活动 的产物。但考古学家常常发现,彩陶器皿本身大多数具有实际的使用功能,并且它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分属于社会中的各种阶层。由于存在这些观察角度和认识上的差别,对于彩 陶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不同的学者也就有了不同的选择。艺术史家试图从大量的个例中发现共同的艺术表现规律,因此,会提出彩陶发展具有“简一 繁一 简”或者“写实一几何图案化”的所谓演变规律。这种归纳从宏观上解释了人类认知水平的发展变化状况,或许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这样的结论运用于一项针对性很强的考古学研究之中,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而,考古学家在研究彩陶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注意装饰纹样之间的逻辑演变过程,以及彩陶图案与器物造型之间的关系;更多的关注每一类彩陶自身的个性特征,尽可能从具体的构图母题上说明此 类彩陶与其他彩陶的不同,由此总结出不同类型的彩陶在空间和时间上所表现的差异性。考古学研究很容易推翻一些所谓的一般规律,因为规律往往忽略了细节,而对细节的把握始终是考古学 家的特长。在这里我们看到,对于彩陶的两种研究方式本身并不能相互替代。如果没有考古学家 对于每一种考古文化的细致分析。就不会发现所谓的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的彩陶;同样,如果仅仅局限于对具体花纹演变过程的分析,仍然不能说明人类审美意识的成长过程。

作者简介

李水城,北京大学历史系(1982年,学士)、考古学系(1988年,硕士;1996年,博士)毕业。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99年)、哈佛大学(2000年)、英国剑桥大学(2006年)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系教授(1988—今)。主要研究领域: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国西北史前—青铜时代考古、盐业考古、农业的起源、环境考古等。曾先后在中国山东、四川、甘肃、青海、宁夏、山西、江西、重庆、辽宁、天津、湖南、内蒙古、陕西,以及法国进行考古调查发掘。现任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中心客座研究员、英国人文艺术研究委员会(AHRC)行业评审院专家组成员(2009—2012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