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德国古典哲学中关于自由、法权和伦理发研究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德国古典哲学中关于自由、法权和伦理发研究

1星价 ¥42.8 (6.2折)
2星价¥42.8 定价¥6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23345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61
  • 出版时间:2022-02-01
  • 条形码:9787010233451 ; 978-7-01-023345-1

内容简介

本书呈现的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德国哲学中*首要的主题和*令人着迷的思想家:康德、赫尔德、费希特、黑格尔、马克思。作者把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中的思想家看作自由思想的共同承载者,但并不否认他们之间存在的分歧。作者倾向于强调连续性和一致性,认为如果要有一个真正的人类未来,历史必须恢复本书中所论述的思想家们共同为之设想的“道路”,因而不能忽视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为我们提供的洞见:“将有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本书的章节,尽管探索了不同的思想家和有关论题,但应被视为一个为该命题辩护的集合体。

目录

缩略语表
导言
一、自由与理性主体
二、自由与共同体
三、正当自由
四、自由与强制
**章 道德价值、功绩和出于义务而行动
**节 现代伦理学与古代伦理学:作为一种独特价值类型的道德观
第二节 道德价值和道德观的其他概念
第三节 道德价值与功绩的差异
第四节 与敬重相异的道德赞扬
第五节 “出于义务”:康德的题中应有之义与言外之意
第六节 康德学派在这里通常是怎么出错的
第七节 出于义务而行动的责任
第八节 德性关注的价值结构
第九节 道德价值、善良意志和普遍法则
第十节 无辜、堕落和德性在人类生活中的位置
第二章 康德论实践理性
**节 理性和理由
第二节 理由与理性的辩护
第三节 实践理性作为客观价值的自我约束
第四节 基础性原则和中介原则
第五节 工具理性
第六节 审慎理性
第七节 道德理性
第八节 实践善
第九节 实践理性的“美德”理论
第十节 理性的辩护
第十一节 相互承认和共同体
第三章 独立于伦理的法权
**节 道德、法权和伦理
第二节 仅基于外在自由的法权
第三节 目的和行动的理性结构
第四节 法权与普遍法则
第五节 基于人性的法权
第六节 作为外在约束和作为义务的法权
第七节 康德式法权比自由意志主义者更易成为社会主义者
第四章 道德政治家
**节 康德时代和我们时代的政治
第二节 康德与政治现实主义
第三节 法权与伦理学
第四节 政治上的不当行为
第五节 不公正的统治者能被正当地强制吗?
第六节 公开性原则
第七节 异议和“反例”
第八节 实例
第九节 正当的自由和有益的后果
第十节 康德论说谎——以及政治谎言
第十一节 法权及其政治实践
第十二节 道德家对务实的政治家的言说
第五章 赫尔德和康德论历史:他们的启蒙信仰
**节 赫尔德与启蒙运动
第二节 赫尔德的历史宣言
第三节 理解每种文化的内部视角
第四节 当今时代的失败
第五节 赫尔德与“文化相对主义”
第六节 赫尔德与康德之争
第七节 作为一种理性信仰的历史进步
第六章 把后果论抛于脑后
**节 “后果论”与“义务论”
第二节 何谓后果论?
第三节 何谓义务论?
第四节 亚里士多德对二者的融合
第五节 义务论与行动的目的
第六节 后果论与人类繁荣
第七节 目的与手段
第八节 无所不包的善行
第九节 始终基于义务论的后果论
第十节 “享乐主义的阴影”
第十一节 后果论者可以为其自身着想而重视行动吗?
第十二节 后果论者和义务论者对何谓应当必须持有异议吗?
第七章 费希特的绝对自由
**节 费希特的哲学转换
第二节 什么是绝对自由?
第三节 “自我”的“本性”或“原初存在”
第四节 作为意志的“自我”
第五节 确信我们是自由的
第六节 作为道德承诺的自由
第七节 作为理论理性前提的自由
第八节 自由意志之传统性难题
第八章 费希特主体间性之“自我”
**节 我们的笛卡儿习性
第二节 “笛卡儿的错漏”
第三节 主体间性的先验路径
第四节 另一些“自我”作为“自我”之个体性的条件
第五节 召唤
第六节 “没有你,就没有我”
第九章 黑格尔承认辩证法中的费希特式主题
**节 费希特和黑格尔的先验哲学
第二节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自我意识
第三节 欲望
第四节 主体间性
第五节 服从与合作
第六节 自我承认和相互承认
第七节 斗争与统治
第八节 自由与相互性
第十章 黑格尔论行动的责任和后果
**节 黑格尔论道德
第二节 康德和黑格尔的可归责性
第三节 责任、目的和意图
第四节 意图和动机
第五节 客观性法权和疏忽
第六节 “双重效应”
第七节 “道德运气”
第八节 承担责任
第十一章 马克思论平等
**节 当今的不平等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论平等的意义
第三节 作为一种政治概念的平等
第四节 所有平等标准中的缺憾
第五节 平等法权与政治国家
第六节 阶级社会
第七节 马克思和施蒂纳
第八节 与马克思达成共识
第十二章 强制、操纵、剥削
**节 道德化和非道德化的概念
第二节 强制
第三节 什么是可接受的替代方案?
第四节 强制、失当行为和责任
第五节 操纵
第六节 广告——无操纵者的操纵
第七节 作为独立于他人意志的自由
第八节 剥削
第九节 关联
结语
一、所有人都应该拥有支配自己生活的外在自由
二、仅为了所有人的自由才必须限制他人的外在自由
三、当未来仍有疑问时的希望
参考文献
术语索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艾伦·W.伍德(Allen W.Wood),耶鲁大学博士,斯坦福大学荣休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曾任教于康奈尔大学、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并曾受聘于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和牛津大学。系剑桥版《康德全集》的编辑和其中多卷英文版的译者。代表作包括:《康德的道德宗教》(1970)、《康德的理性神学》(1978,2014年中文译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卡尔·马克思》(1981,2004)、《黑格尔的伦理思想》(1990)、《康德的伦理学》(2008)、《每个人的自由发展》(2014)、《费希特的伦理思想》(2016)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