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305161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B5
- 页数:356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030516169 ; 978-7-03-051616-9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高等农林院校基础物理课的教学基本要求,结合编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编写的.全书共11章,分别为:物质与物体运动,振动和波,生物流体力学基础,热物理学基础,电场及其生物效应,磁场与生物磁现象,电磁场及其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波动光学,波粒二象性,原子的量子理论,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在每章末选编了现代物理学发展的新成果和物理学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技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拓创新的科学素质.另外,本书还配有电子教案及智能化作业系统供老师及学生免费使用.
目录
前言
第1章 物质与物体运动 1
1.1 物质与物质形态 2
1.1.1 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2
1.1.2 物质形态 2
1.2 质点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4
1.2.1 质点运动的描述 4
1.2.2 动量守恒定律 8
1.2.3 角动量守恒定律 10
1.2.4 机械能守恒定律 11
本章小结 13
思考题 14
习题1 14
【物理科技】I等离子体技术 15
II纳米科学技术 18
第2章 振动和波 22
2.1 简谐振动 23
2.1.1 描述简谐振动的特征量 23
2.1.2 简谐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23
2.1.3 旋转矢量与振动的相位 24
2.1.4 简谐振动的能量 27
2.1.5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 28
2.2 简谐振动的合成 30
2.2.1 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30
2.2.2 互相垂直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31
2.3 波的描述 32
2.3.1 机械波的传播 32
2.3.2 简谐波的波函数 34
2.4 波的衍射和干涉 37
2.4.1 惠更斯原理 37
2.4.2 波的衍射 37
2.4.3 波的干涉 38
2.5 声波及超声波的生物效应 41
2.5.1 声波 41
2.5.2 超声波及其生物效应 42
本章小结 43
思考题 44
习题2(A) 45
习题2(B) 46
【物理科技】超声技术 46
第3章 生物流体力学基础 52
3.1 流体静力学 53
3.1.1 静止流体内的压强 53
3.1.2 帕斯卡原理 55
3.1.3 阿基米德原理 56
3.2 液体表面性质 57
3.2.1 液体的表面现象 57
3.2.2 表面张力及表面张力系数 57
3.2.3 球形液滴内外的压强差 58
3.2.4 毛细现象 59
3.3 液体的流动 61
3.3.1 理想流体的概念 61
3.3.2 定常流动、流线和流管 62
3.3.3 连续性原理 62
3.4 伯努利方程及应用 63
3.4.1 方程的推导 63
3.4.2 方程的应用举例 64
3.5 黏滞流体的流动 67
3.5.1 实际流体的黏滞性 67
3.5.2 泊肃叶公式 69
3.5.3 斯托克斯公式 71
本章小结 73
思考题 73
习题3(A) 74
习题3(B) 74
【物理科技】液晶与液晶生物膜 75
力学部分综合习题82
第4章 热物理学基础 84
4.1 理想气体动理论的基本公式 85
4.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85
4.1.2 气体动理论的压强公式 87
4.1.3 理想气体的温度公式 90
4.2 能量均分定理 91
4.2.1 自由度 91
4.2.2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92
4.2.3 理想气体的内能 93
4.3 气体分子按速率分布律和按能量分布律 93
4.3.1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93
4.3.2 玻耳兹曼分布律 97
4.4 热力学**定律 99
4.4.1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99
4.4.2 热力学**定律 101
4.5 气体的摩尔热容焓 102
4.5.1 气体的摩尔热容 102
4.5.2 化学反应热与焓 105
4.6 热力学**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106
4.6.1 等温过程 106
4.6.2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108
4.7 循环过程 110
4.7.1 正循环 110
4.7.2 卡诺循环 112
4.7.3 致冷循环 113
4.8 热力学第二定律 114
4.8.1 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114
4.8.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115
4.8.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116
4.9 熵及熵增加原理 118
4.9.1 玻耳兹曼熵公式熵增加原理 118
4.9.2 克劳修斯熵公式 119
4.10 自由能和自由焓 123
4.10.1 自由能 123
4.10.2 自由焓 124
4.11 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125
4.11.1 平均自由程与碰撞频率 125
4.11.2 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127
本章小结 131
思考题 133
习题4(A) 134
习题4(B) 135
习题4(C) 136
【物理科技】新能源技术 137
热学部分综合习题141
第5章 电场及其生物效应 143
5.1 电荷与电场 144
5.1.1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144
5.1.2 电场及电场强度 145
5.2 高斯定理 149
5.2.1 电场线 149
5.2.2 电场强度通量 150
5.2.3 高斯定理 151
5.2.4 高斯定理应用举例 152
5.3 电势 155
5.3.1 电场力的功 155
5.3.2 电势能和电势 156
5.3.3 电势叠加原理 157
5.3.4 场强与电势的关系 158
5.4 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160
5.4.1 静电场中的导体 160
5.4.2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162
5.5 生物电现象 167
5.5.1 生物电的产生 167
5.5.2 跨膜电势产生的离子学说 168
5.6 电场生物效应 173
5.6.1 电场生物效应实验研究结果 173
5.6.2 电场生物效应的宏观特点 175
5.6.3 电场生物效应机理探讨 176
5.7 静电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 177
5.7.1 静电分级技术 177
5.7.2 静电喷洒技术 178
5.7.3 农产品加工技术 178
本章小结 178
思考题 179
习题5(A) 179
习题5(B) 180
暰物理科技暱栺超导技术 181
栻电泳技术 184
第6章 磁场与生物磁现象 189
6.1 磁场及其描述 190
6.1.1 磁场 190
6.1.2 磁感应强度 190
6.1.3 磁感应线 191
6.2 毕奥萨伐尔定律 192
6.2.1 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内容 192
6.2.2 毕奥萨伐尔定律应用举例 193
6.3 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195
6.3.1 磁场的高斯定理 195
6.3.2 磁场的安培环路定理 196
6.4 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 199
6.4.1 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 199
6.4.2 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 200
6.4.3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201
6.4.4 霍尔效应 203
6.5 物质的磁性 204
6.5.1 相对磁导率 204
6.5.2 磁介质的磁化 204
6.6 生物磁场 206
6.6.1 生物体磁性与环境 206
6.6.2 人体的磁场 207
6.7 磁致生物效应 209
6.7.1 磁场生物效应的宏观特点 209
6.7.2 磁场生物效应应用 211
6.7.3 磁场生物效应的微观机理 212
本章小结 213
思考题 214
习题6(A) 214
习题6(B) 215
【物理科技】核磁共振 216
第7章 电磁场及其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 219
7.1 电磁场的基本规律 220
7.1.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20
7.1.2 麦克斯韦的两个假说 220
7.1.3 麦克斯韦方程组 221
7.2 电磁波 222
7.2.1 电磁波的辐射和传播 222
7.2.2 电磁波谱 224
7.3 微波的生物效应 225
7.3.1 微波生物效应现象 225
7.3.2 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的基本特点 226
7.3.3 非热生物效应的一些机理问题讨论 226
7.4 红外技术 227
7.4.1 红外辐射 227
7.4.2 热辐射规律 228
7.4.3 红外技术应用 229
7.5 X射线及其应用 230
7.5.1 X射线的产生 230
7.5.2 X射线的特点 230
7.5.3 X射线的应用 231
本章小结 233
思考题 233
习题7 234
【物理科技】遥感技术 235
电磁学部分综合习题239
第8章 波动光学 243
8.1 光源及光的颜色生物效应 244
8.1.1 光源 244
8.1.2 单色光与复色光 244
8.1.3 光环境的生态影响 245
8.1.4 人工光源及其生物效应 245
8.2 光的干涉 248
8.2.1 相干光源 248
8.2.2 杨氏双缝干涉 249
8.2.3 薄膜干涉 251
8.3 光的衍射 255
8.3.1 光的衍射现象 255
8.3.2 单缝夫琅禾费衍射 255
8.3.3 光栅衍射 257
8.3.4 光学仪器分辨本领 259
8.4 光的偏振 260
8.4.1 光的偏振态 260
8.4.2 偏振光的获得 262
8.4.3 马吕斯定律 264
8.4.4 旋光现象 264
8.5 光和视觉 266
8.5.1 人眼的结构 266
8.5.2 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267
8.5.3 视觉灵敏度 268
8.5.4 色觉 269
8.6 光学仪器 271
8.6.1 望远镜 271
8.6.2 光学显微镜 272
8.6.3 分光光度计 272
本章小结 273
思考题 274
习题8(A) 275
习题8(B) 275
习题8(C) 276
【物理科技】I激光技术 277
II光谱技术 282
光学部分综合习题285
第9章 波粒二象性 287
9.1 光电效应 288
9.2 光子与光的二象性 289
9.3 光合作用 291
9.4 粒子的波动性 293
本章小结 294
思考题 295
习题9 295
【物理科技】同步辐射技术 296
第10章 原子的量子理论 302
10.1 量子力学概述 303
10.1.1 概率波 303
10.1.2 测不准原理 303
10.1.3 薛定谔方程 305
10.2 氢原子 308
10.2.1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308
10.2.2 氢原子的量子理论 309
10.3 氢原子光谱 311
10.4 电子自旋 312
10.5 元素周期表 313
10.5.1 泡利不相容原理 313
10.5.2 能量*小原理 314
10.6 生命物质的光谱 315
10.6.1 原子光谱 315
10.6.2 分子光谱 316
本章小结 319
思考题 319
习题10 319
【物
节选
第1章 物质与物体运动 在自然科学中,宇宙万物的存在形式分为两类:物质和能量.物质是万物的存在形式,能量是物质相互作用与转化的量度,物质与能量是相互依存的.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的性质、物质的运动规律、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与转化、各种物质形态内部结构等基本规律的学科. 在自然界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理学研究的物质运动形式是自然界*基本和*普遍的,它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内容渗透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所涉及的一切领域,应用于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的各个方面. 本章简要讨论物质形态及质点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本章基本要求: 1.理解物质与场的概念. 2.了解物质形态. 3.理解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了解角动量守恒定律. 1.1 物质与物质形态 1.1.1 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是实物和场.实物不仅是指由大量原子、分子所组成的宏观实体,也包括原子、分子、离子和静止质量不为零的基本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夸克等).实物是实实在在占据于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并以一定的方式存在于时段的.场是物质存在的另一种形式,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具有力和能量等物理特性,是传递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介质.每一种实物都会在自己周围激发与之相应的场,如静止电荷激发静电场,运动电荷除激发电场外还激发磁场,一定质量的实物激发引力场.实物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由场来传递的,例如传递引力的介质为引力场,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介质为电磁场等等.场对处于其中的物质产生力的作用,并具有做功的特性.不同的场在空间可同时存在,具有叠加性.场没有确定的空间界限,连续不断地弥漫在一定的空间中. 1.1.2 物质形态 物态是指实物在一定条件下所处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它表现为大量实物粒子作为一个大的整体而存在的集聚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是我们熟悉的物态.20世纪中期,科学家确认物质第四态,即“等离子体态”1995年,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首次创造出物质的第五态,即“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随着科学的发展,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发现了一些超态(如超高压下的超固态、中子态和超低温下的超导态、超流态等). 1.固体 固体中分子的热运动占次要地位,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或离子)在各自的平衡位置做微弱的热运动,所以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人们常将固体分为晶体(如食盐、云母、金刚石等)和非晶体(如玻璃、沥青、塑料等)两大类.从外观上看,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在晶体内的粒子是按一定规则周期性重复排列的.而非晶体内的粒子排列却是完全不规则的.实际上,在晶体与非晶体之间还存在一种准晶体.1984年底,美国科学家薛切特曼(D.Shechtman)等宣布,他们在急冷凝固的Al-Mn合金中发现了具有五重旋转对称但并无平移周期性的合金相,在晶体学及相关的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不久,这种无平移周期性但有位置序的晶体就被称为准晶体.准晶体*明显的特征是存在长程有序性而无周期性.准晶体已被开发为有用的材料.例如,人们发现由铝、铜、铁、铬组成的准晶体具有低摩擦系数、高硬度、低表面能以及低传热性,被开发为炒菜锅的镀层. 2.液体和气体 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故统称为流体.流体是一种连续介质,在其运动过程中将会表现出特定的规律和性质.液体中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间引力相互作用势能相当,分子有较大的活动余地,分子间作用力能够建立起暂时稳定的局部结构.尽管液体内的分子力较固体有所减弱,但还是大到足以使液体有一个自由表面而且有一定体积.液体具有流动性,形状随容器形状而改变.气体中分子热运动远大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处于完全无序状态,所以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在没有电磁场、重力场等外界作用时,气体分子向空间任意方向运动概率相等,自动形成空间稳定均匀的平衡状态. 3.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是由部分电子被剥夺后的原子及原子被电离后产生的正负电子组成的离子化气体状物质,它是除去固、液、气态外,物质存在的第四态.相关内容将在本章物理科技中进行详细介绍. 4.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是20世纪20年代玻色和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在玻色的关于光子的统计力学研究基础上预言的一种新物态.这里的“凝聚”与日常生活中的凝聚不同,它表示原来不同状态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状态(一般是基态)即处于不同状态的原子“凝聚”到了同一种状态. 在正常温度下,原子可以处于任何一个能级(能级是指原子的能量像台阶一样从低到高排列)但在非常低的温度下,大部分原子会突然跌落到*低的能级上,就好像一座突然坍塌的大楼一样.处于这种状态的大量原子的行为像一个大超级原子.打个比方,练兵场上散乱的士兵突然接到指挥官的命令“向前齐步走”,于是他们迅速集合起来,像一个士兵一样整齐地向前走去.后来物理界将物质的这一状态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EC). 然而,实现玻爱凝聚态的条件极为苛刻和矛盾:一方面需要达到极低的温度,另一方面还需要原子体系处于气态.极低温下的物质如何能保持气态呢?物理学家使用稀薄的金属原子气体,金属原子气体有一个很好的特性:不会因制冷出现液态,更不会高度聚集形成常规的固体.实验对象找到了,下一步就是创造出可以冷却到足够低温度的条件.由于激光冷却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制造出与绝对零度仅仅相差10-9K的低温.并且利用电磁操纵的磁阱技术可以对任意金属物体实行无触移动.这样的实验系统经过不断改进,终于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理论提出71年之后的1995年6月,两名美国科学家康奈尔、维曼以及德国科学家克特勒分别在铷原子蒸气中**次直接观测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这三位科学家也因此而荣膺200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5.超态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发生突变,表现出完全不同于常温常压下的性质,成为一种超常态.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有超导态、超流态、超固态和中子态等.当温度下降到临界温度以下时,某些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的电阻为零,产生完全抗磁性等特殊性质,称为超导态.超导详细内容将在第5章物理科技中进行详细介绍.在超低温下液体的黏滞系数为零,称为超流态.937年,前苏联物理学家彼得 列奥尼多维奇 卡皮察惊奇地发现,当液态氦的温度降到2.17K的时候,它就由原来液体的一般流动性突然变化为“超流动性暠它可以无任何阻碍地通过连气体都无法通过的极微小的孔或狭缝(线度约10-7m),还可以沿着杯壁“爬”出杯口外.这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没有碰到过的现象,只有在低温世界才会发生.在超高压下,物质的原子就可能被“压碎”,电子全部被“挤出”原子,形成电子气体,裸露的原子核紧密地排列,物质密度极大,这就是超固态.一块乒乓球大小的超固态物质,其质量至少在1031以上.已有充分的根据说明,质量较小的恒星发展到后期阶段的白矮星就处于这种超固态.它的平均密度是水的几万到一亿倍.在超固态物质上再加上巨大的压力,原来已经压得紧紧的原子核和电子,就不可能再紧了,这时候原子核解散,从里面释放出质子和中子.从原子核中放出的质子,在极大的压力下会和电子结合成为中子,这样的状态称为中子态.这种形态大部分存在于一种称为“中子星”的星体中,它是由大质量恒星晚年发生收缩而造成的,所以,中子星是小得可怜的、没有生机的星球. 实际上把物态划分为固态和液态不是很准确、很科学的.例如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而是有一个从固态软化为液态的温度范围(称为软化温度).当非晶体处在它的软化温度范围内时,无法说出物质是处于固态还是液态.此外,胶体也是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于是人们又把固态、液态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状态,以及只有在低温下才存在的特殊量子态(如:超流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还包括稠密气体的物态统称为物质的凝聚态.物质的气态则专指稀薄气体的物态.凝聚态和气态的基本区别是:凝聚态物质中的粒子(原子、离子、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气态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小,近似地可以忽略不计. 1.2 质点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2.1 质点运动的描述 具有一定质量而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点称为质点.实际物体结构复杂,大小形状各异,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它们简化为质点进行研究. 图1.1 质点的位置矢量 为判断一个质点是否运动,需假定一个或一群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这些被假定不动的物体称为参考踿.对于质点运动的描述总是对某参考系而言的.通常取地面参考系. 为了定量描述质点运动规律,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固定的坐踿系.*常用的是笛卡儿直角坐标系. 1.位置矢量 位移 质点在空间的位置可以用一矢量简捷清楚地表示出来. 如图1.1所示,质点在t时刻的位置在P点,我们从坐标原点O向此点引一有向线段QP,并记作矢量r,把r的位置矢量,简称位矢.质点运动时,它的位矢是随时间变化,即r是t的函数,记作 r=r(t)(1-1) 这就是质点的运动方程. 在直角坐标矢中,有 (1-2) 位移是描写质点位置变动的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质点在一段时间内位置的改变,称为它在这段时间内位移图1所示位设质点在t和z+△时刻分别通过A点和B点,其位矢分别为rA和rB,则由A引到B的矢量表示位矢的增量,即 (1-3) 这一位矢的增量就是质点在△t时间内的位移. 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它与质点所经过的路程不同.路程△,是指△时间内质点沿轨道所经过的路程.如图1.2所示,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路程是标量. 图1.2 质点的位移 2.速度 速度是描写质点位置变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我们把位移矢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经历的时间矢矢的.比称为质点在这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以V表示平均速度,则有 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位移方向.当t趋于零时,上式的极限,即位移矢量对时间的变化率,称为质点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简称速度.以表示速度,则有 (1-4) 速度的方向,就是时,Ar的方向,即质点在t时刻的速度方向就是该时刻质点所在处沿运动轨道的切线且指向运动前方的方向. 速度的大小称为速率,以w表示速率,则有 由于时,则有 (1-5) 这就是说速率又等于质点所走过的路程对时间的变化率. 将(1-2)式代人(1-4)式,有 (1-6) 其中vx、vy、vz分别为v沿三个坐标轴的分量,显然有 速度大小,即速率为 (1-7) 在国际单位制(SI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3.加速度 加速度是描写质点运动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如图1.3所示,在t时刻,质点位于A点速度为;在t+At时刻,质点位于B点,速度为vB,则Av=vB-vA是At时间内质点速度的增量.则Av与At之比称为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以a表示平均加速度,则有 当Ar趋于零时,上式的极限,即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称为质点在t时刻的瞬时加速度,简称加速度,以a表示加速度,则有 (1-8) 加速度也是矢量.不管是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还是速度方向发生变化,都有加速度.将 (1-6)式代人(1-8)式,有 (1-9) 式中分别为a沿三个坐标轴的分量,显然有
-
勒维特之星-大发现系列丛书
¥6.4¥16.0 -
喜马拉雅山珍稀鸟类图鉴
¥31.3¥68.0 -
昆虫的生存之道
¥12.2¥38.0 -
昆虫采集制作及主要目科简易识别手册
¥25.0¥50.0 -
古文诗词中的地球与环境事件
¥8.7¥28.0 -
声音简史
¥21.3¥52.0 -
不匹配的一对:动物王国的性别文化
¥16.7¥42.8 -
现代物理学的概念和理论
¥27.9¥68.0 -
物理学之美-插图珍藏版
¥29.0¥69.0 -
技术史入门
¥25.0¥48.0 -
宇宙与人
¥10.5¥35.0 -
几何原本
¥35.6¥93.6 -
袁隆平口述自传
¥19.9¥51.0 -
星空探奇
¥14.0¥39.0 -
改变世界的发现
¥15.4¥48.0 -
图说相对论(32开平装)
¥23.9¥46.0 -
80种昆虫彩图馆
¥16.3¥39.8 -
数学专题讲座
¥13.3¥29.0 -
光学基础教程
¥20.8¥63.0 -
布尔巴基-数学家的秘密社团
¥12.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