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文化史

包邮长江文化史

1星价 ¥585.0 (7.5折)
2星价¥585.0 定价¥78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925962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7cm
  • 页数:4册(1842页)
  • 出版时间:2019-12-01
  • 条形码:9787549259625 ; 978-7-5492-5962-5

本书特色

由著名学者李学勤和徐吉军担任主编的图文本《长江文化史》,全书两百余万字,图片千余张,成四卷十一章。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中,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是其中*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两支。但在此之前,受“中原中心论”的影响,论述黄河文化历史发展的著作如汗牛充栋,但研究长江文化发展的论著却稍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长江文化史》的出版具有填补区域文化研究空白的重大意义。《长江文化史》不仅注重对长江文化发展特征一般性规律的探索,而且对于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发展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作为一部时间纵贯百万年、空间涵盖南中国的史学作品,此书文字却清新生动、简洁明快,读之使人兴致盎然。

内容简介

本书由著名学者李学勤和徐吉军担任主编,集合大批文化研究大家,系统梳理了长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面貌。全书分为4卷,涵盖了政治、经济、哲学、科技、艺术、宗教、教育等诸多内容,如区域文化、民族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学术文化、科技文化、生活文化、艺术文化、民俗文化、教育文化、社群文化等,从全新的角度系统阐述长江文化的独特风貌。本书所论述的长江文化是一种大区域的文化,通过对历代长江流域文化史的探索,展示出这一大区域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从时间跨度而言,从旧石器时代直迄当代,悠悠一百余万年,不啻于半部中国通史。

目录

**卷 导论 **节 长江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一、长江文化概念的界说 二、长江文化的内涵 第二节 长江文化区的划分 一、巴蜀文化区 二、滇文化区 三、贵州文化区 四、两湖文化区 五、江西文化区 六、吴越文化区 七、江淮文化区 八、闽文化区 九、岭南文化区 十、桂文化区 第三节 长江文化的发展特征 一、多样性与统一性 二、开放性与凝聚性 三、对抗性与交汇性 四、延续性与不平衡性 **章 史前长江文化的孕育 **节 人类起源的新光芒 一、长江流域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 二、长江流域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 三、长江流域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 第二节 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概况 一、长江下游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二、长江中游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三、长江上游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四、文献传说中的长江远古先民 第三节 史前时期长江文化的成就 一、住所的发展 二、凿井技术的发明 三、稻作农业和水利设施 四、门类繁多、产品制作精良的手工业 五、精神生活 六、城市的出现 七、神秘的文字 八、海上交通的开拓 第四节 史前时期长江文化的文明标志 一、犁耕农业阶段的进入 二、大型礼制建筑的出现 三、城乡的分化 四、文字的产生 五、伟大的原始艺术 第五节 史前时期长江文化的发展规律 一、创造性 …… 第二章 夏商周三代的长江文化 第三章 秦汉长江文化的发展 第二卷 第四章 南北对峙与文化交融 第五章 隋唐长江文化的勃兴 第六章 五代中国南北文化地位的逆转 第三卷 第七章 宋代长江文化的成熟 第八章 元代长江文化的高潮 第四卷 第九章 明代长江文化的繁荣 第十章 清代长江文化的鼎盛 第十一章 率先走向世界的长江文化——鸦片战争至新文化运动时期 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