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774258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68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547742587 ; 978-7-5477-4258-7

本书特色

1,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天生的散文家”武田百合子,首度引进中文世界——百合子曾是从未想过从事写作的家庭主妇、作家丈夫的口述笔记员。在丈夫武田泰淳去世后,五十二岁的百合子以《富士日记》惊现日本文坛,获得“田村俊子奖”“读卖文学奖”,此后数十年,作品长销不衰,成为当代散文经典。 2, 《日日杂记》是武田百合子生前发表的*后一部作品,体现百合子写作风格与魅力的代表作。本书讲述母女与爱猫共度的*后一段人生旅程,平静的日常深处翻起记忆的潮涌,通过文字的魔法,重现业已消逝的人与事——“我们真的活了好久。我对浮世产生了眷恋。” 3, 青年小说家、日本文学资深译者田肖霞(默音)翻译推荐——“蕴含了故事张力的日常记录”“她的日记是是生活的枝与叶,撷取到手,仍在呼吸”。

内容简介

一天,地下剧场放映松本清张的《砂之器》,电影出现旧时日本的景色,只去过热海和京都的我却有种怀念之感。 一天,花做了个梦:我在隅田川游泳,和我并行,在我的斜上方,妈妈在飞。 一天,阿球没了呼吸。按人类的年龄,它一百岁了。 一天,我弄丢了花的钱包。她一句话也不说,脚步严峻又匆忙。我感觉自己变成了十分老迈的人。 一天,看到关东煮的实物模型,情绪像热水一样涌上来:死后的世界该很寂寥吧。那个世界没有这样的热闹吧。我还想在充斥着这些东西的世界再活一阵! …… 母女和爱猫共度的*后一段人生旅程。一日三餐,携伴出行,平静的日常深处不时翻起记忆的潮涌。 武田百合子是晚成的也是天生的散文家,她以孩童般鲜活又强烈的目光,记述倏然而至、令人莞尔的细节,悠长四季流转更迭的风物,裹挟在死之预感与生之眷恋中、一日一日步履不停的人们。 她的日记是生活的枝与叶,撷取到手,仍在呼吸。

目录

日日杂记

后记

译后记:生活的枝与叶



展开全部

节选

译后记:生活的枝与叶 文/田肖霞(默音) 大多数热爱文学的人只要开始写作,就会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在这个意义上,武田百合子很特别。她*为日本读者熟知的《富士日记》原本不是写给外人看的。 从1964到1976年的十三年间,百合子和丈夫武田泰淳为了逃避东京的社交喧嚣,只要得空就前往位于山梨县鸣泽村字富士山“富士樱高原”的山庄,在自然环绕中度过山居生活。泰淳是“**次战后派”著名作家,他负责赚钱养家,但不管家中财政事宜,买车买房,都是百合子一个人拿主意。房子建好后,泰淳按照文人的习性,给山庄取了一堆名字,诸如“寸心亭”“百合花亭”,*终写的名牌却是*简单的“武田山庄”。 伴山而居也不光是听上去那么惬意。尤其是头几年,东京与富士山之间的道路尚不发达,开车单程要四五个小时,中间停车吃饭稍作休息,就要耗去大半天。山上夏天凉爽却多虫鼠,冬天有水管冻裂和汽车引擎冻坏的危险,遇上雪天,车即便套上雪链也不一定能通行。因地处偏僻,无论买菜还是买其他生活用品,都需要开车下山。种种辛苦不便,换来的是四季山景和不被打扰的生活——武田家故意连电话也没装。在东京,百合子要操持家务,照顾女儿,打理作家身边的一应杂务,并在丈夫外出时开车接送。对她来说,武田山庄的生活等于躲进山里透口气,为此,夫妻俩还把独生女武田花送进寄宿学校。不过,百合子难得的闲适也有人捣乱——泰淳提出,让她在富士山期间写日记。 山居小屋刚盖好的时候,丈夫把一册别人给的日记本放在我面前,说道:“这个送给百合子。你来写日记吧。只在山上期间写就行。我也会写。我们轮着写吧。怎么样?这样你就会写吧?”我摇头。他又说:“随便你怎么写都行。要是没东西写,也可以只写那天买的东西和天气。如果有好玩的事或者做了什么,写下来就行了。用不着在日记里抒情或反省。因为你是个不适合反省的女人。你只要一反省,就会耍滑头。百合子经常和我说话或者自言自语,对吧?就像你说话那样写就行。你按自己容易写的方式写就行了。”(《那时候》,武田百合子,中央公论新社,2017) 虽然有时在日记里抱怨“手疼,写字好麻烦”,百合子还是一路写来,不觉就是十三年。至于一开始提出“轮流写”的泰淳,只写了十来篇。有时女儿也凑趣写个几行。总的来说,百合子的日记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在昭和年间的生活记录。山庄的生活介于“日常”和“旅行”之间,她写下了一日三餐、购物记录、花草鸟兽、当地人的言谈举止,所有这些细节构成了包容一切的“生”;与之对应,日记中也出现了许多死亡,朋友的死,报纸上的事故,山庄周围发生的自然死亡(大多是鸟和虫),宠物狗波可的死。 到*后,是她的人生伴侣的离世。 比百合子年长十三岁的泰淳于1976年10月5日死于胃癌和已转移的肝癌,日记结束在那年的9月21日,他住院的前一天。从他五年前因糖尿病中风,日记中就不断出现关于他身体的记述,其间有一年,百合子更是因为照顾病人的劳累停止记日记。纵然如此,她的笔触一贯冷静克制,并没有过多地沉溺于自身的情绪。那些文字甚至给人一种感觉,她仿佛要通过记录,来挽留泰淳在身边的时光。 泰淳过世后,与他有密切联系的文学杂志《海》提出要刊登百合子的日记,收进“武田泰淳追悼特辑”,她立即同意了。以《富士日记——今年的夏天》为题,1976年12月的《海》刊登了百合子写于当年夏天的日记。翌年,又将*初几年的日记做了连载。杂志上的百合子日记广受好评,于是全部日记在1977年成书,便是上下两卷《富士日记》。那年,百合子五十二岁。 《富士日记》刚一出版,便引起文坛的某种震动。泰淳的同辈好友作家们纷纷不吝赞美之词,例如埴谷雄高为书腰写的推荐语,说百合子是“天衣无缝的艺术家”。日语的“天衣无缝”与中文含义不同,应该译作“浑然天成”。这个词以及“天真烂漫”,一直被沿用到后来的《富士日记》三卷文库本推荐语。不过,放在今天看,这些形容词或许体现了老一辈作家们对未知的巨大才能的恐惧,他们不知该用什么标签给百合子写的东西分类——毫不矫饰,却直击人心——便试图用“天生”“艺术”等语汇,将其推到和文学无关的场域。他们的“晚辈”写作者要坦率得多。色川武大在《富士日记》文库本(1997)的解说中写道:“文如其人,可她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呢?我感到绝望。” 另一方面,百合子本人也没有身为作家的自觉。 我从小就一直认为,譬如写东西的人、画画的人、弹钢琴拉小提琴的人、跳舞的人,这种人生活在和我无缘的遥远世界里。文章不是自己写的,而是在书本上读的。钢琴是买票去听的。我没想过要当生产文章、绘画或音乐的人。出于兴趣写文章,出于兴趣绘画——我感觉我也做不了这种事。自从我和生产文章的人一道生活,我的这种心态变得愈发坚固。(《那时候》) 与百合子的自我认知无关,文字一旦成书,优劣自现。《富士日记》拿了专为女作家设的田村俊子奖,其后出版的《狗看见星星:苏联旅行》(中央公论社,1979年)获读卖文学奖。后者是她在1969年的旅行日记。那年,泰淳为了犒劳不仅打理整个家,还长期给自己担任司机和助理的百合子,带她参加了“白夜祭与丝绸之路之旅”,从苏联境内走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同行者有泰淳的多年好友竹内好。《狗看见星星》是一部奇异的游记,做那趟旅行时即将满四十四岁的百合子对沿途的历史文化毫不感兴趣,以她特有的目光截取了鲜活的当地风景。她笔下出现了吃食、遇见的人,以及上厕所和购物的经过。比起纵古通今的博学式导览,读她的书,随书游览的实感更为鲜明和强烈。 在后记中,她写道——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武田百合子(1925—1993),日本散文家。1977年出版处女作《富士日记》,从1964年7月到1976年9月十三年间的日记,记录了百合子与丈夫——小说家武田泰淳以及女儿武田花每年若干个月在山梨县富士山麓小屋“武田山庄”度过的时光。 《富士日记》一上市就引发轰动,于当年获“田村俊子奖”,此后数十年长销不衰。 继成名作之后,武田百合子生前陆续出版《狗看见星星:苏联旅行》(获“读卖文学奖”),《语言的餐桌》《游览日记》《日日杂记》。 2017年,武田花将武田百合子未成书作品编辑结集为《那时候》出版。 译者简介: 田肖霞,日本文学译者,以笔名“默音”写小说。译有《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摩登时代》《家守绮谭》《雪的练习生》《京都的正常体温》《青梅竹马》等多部日本小说及非虚构作品,并著有《人字旁》《一字六十春》《姨婆的春夏秋冬》《甲马》《星在深渊中》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