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北京国际形象的现代嬗变
1星价
¥18.1
(4.0折)
2星价¥18.1
定价¥4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311664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43
- 出版时间:2022-02-16
- 条形码:9787553116648 ; 978-7-5531-1664-8
本书特色
本书发掘和彰显外国人暨海外华人眼中的北京国际形象之主要特征,梳理他们对北京城市面貌与文化风情的考察重点及其评价体系,探讨其关注或钟情的北京文化历史特征,具较高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文化历史中的北京靠前形象研究”的*终结项成果,运用历史学、文化心理学和比较文化学等跨学科研究视角,特别是借鉴比较文学、比较文化学以及靠前传媒学中“(跨国)形象学”的相关理论,按照历史脉络完整地把握并勾勒出北京靠前形象的历史流变过程,在汗牛充栋的文献资料、历史掌故和各种道听途说的“记忆”与文化艺术想象材料基础上,发掘和彰显外国人暨海外华人眼中的北京靠前形象之主要特征,梳理他们对北京城市面貌与文化风情的考察重点及其评价体系,探讨其关注或钟情的北京文化历史特征,具较高学术价值。
目录
**章北京靠前形象研究与“优选北京学”
**节北京靠前形象研究:命题与思路
一、跨文化形象学与北京靠前形象研究
二、中国城市学与作为方法的“北京学”
三、全球化与“优选北京学”
四、海内外共识与当代北京文化建设
第二节北京靠前形象的历史变迁综述
一、古典北京:从“东方帝都”到“东方巴比伦”?
二、民国北京:中外文人互动与“古都”形象定格
三、当代北京:新中国与“新北京”靠前形象的多元趋向
第二章 古代北京的靠前形象
**节 北京形象进入靠前视野
一、无与伦比之城:元大都时代北京靠前形象的初建
二、明末清初:北京靠前形象的丰富与饱满
第二节 北京靠前形象的裂痕
第三章 晚清至民国:北京靠前形象的近现代裂变
**节 十九世纪中后期:西方“闯入者”肆意打量下的北京
第二节 社会剧变与二十世纪前期的“靠前北京”
第四章 1949至今:北京靠前形象的当代变迁
**节 1949—1979:新中国与“新北京”
引言:政治目标下的城市形象建构
一、1949-1966:“新北京”与新首都
二、1966-1976:“红色风暴”中的北京记忆
三、1976-1979:历史徘徊期,曙光与新生
四、两个典型案例:埃德加·斯诺眼中的北京与马德琳·岳东的《共和国北京》
第二节1980—1999年:新与旧的更迭
引言:地心引力的召唤
一、1980—1989 改革初期的新旧蜕变
二、1990—1999 亚细亚的太阳
三、一种典型个案:阿瑟﹒米勒笔下的北京形象
第三节 2000年至今:新北京,新奥运
引言:新世纪、新机遇、新挑战
一、 2000—2008 再次成为焦点
二、后奥运时代——北京形象的多维展示
第五章 “海外”华人作家与北京靠前形象建构
**节“海外”华人作家的北京体验和想象概述
第二节一种典型个案:林语堂的北京书写
**节北京靠前形象研究:命题与思路
一、跨文化形象学与北京靠前形象研究
二、中国城市学与作为方法的“北京学”
三、全球化与“优选北京学”
四、海内外共识与当代北京文化建设
第二节北京靠前形象的历史变迁综述
一、古典北京:从“东方帝都”到“东方巴比伦”?
二、民国北京:中外文人互动与“古都”形象定格
三、当代北京:新中国与“新北京”靠前形象的多元趋向
第二章 古代北京的靠前形象
**节 北京形象进入靠前视野
一、无与伦比之城:元大都时代北京靠前形象的初建
二、明末清初:北京靠前形象的丰富与饱满
第二节 北京靠前形象的裂痕
第三章 晚清至民国:北京靠前形象的近现代裂变
**节 十九世纪中后期:西方“闯入者”肆意打量下的北京
第二节 社会剧变与二十世纪前期的“靠前北京”
第四章 1949至今:北京靠前形象的当代变迁
**节 1949—1979:新中国与“新北京”
引言:政治目标下的城市形象建构
一、1949-1966:“新北京”与新首都
二、1966-1976:“红色风暴”中的北京记忆
三、1976-1979:历史徘徊期,曙光与新生
四、两个典型案例:埃德加·斯诺眼中的北京与马德琳·岳东的《共和国北京》
第二节1980—1999年:新与旧的更迭
引言:地心引力的召唤
一、1980—1989 改革初期的新旧蜕变
二、1990—1999 亚细亚的太阳
三、一种典型个案:阿瑟﹒米勒笔下的北京形象
第三节 2000年至今:新北京,新奥运
引言:新世纪、新机遇、新挑战
一、 2000—2008 再次成为焦点
二、后奥运时代——北京形象的多维展示
第五章 “海外”华人作家与北京靠前形象建构
**节“海外”华人作家的北京体验和想象概述
第二节一种典型个案:林语堂的北京书写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沈庆利,男,1970年生,1999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平装)二战战史
¥14.9¥45.0 -
民众政府
¥10.8¥25.0 -
行省制度研究
¥11.2¥30.0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4.3¥28.0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6.6¥19.0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普及本
¥72.9¥81.0 -
国共两党关系概论
¥5.5¥13.0 -
冲动的美国
¥27.2¥69.0 -
唯一的希望:在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下成年
¥24.5¥48.0 -
虎部队(国民党七十四军抗日纪实白金珍藏插图版)
¥18.0¥53.0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
¥73.1¥97.5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3.3¥35.0 -
(平)邓小平时代
¥58.2¥88.0 -
毛泽东自述(增订本)
¥41.6¥58.0 -
共产党宣言
¥8.9¥19.8 -
新政治科学
¥11.7¥26.0 -
解密档案中的张国焘
¥19.6¥58.0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9.4¥49.0 -
同盟的真相:美国如何秘密统治日本
¥17.8¥48.0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6.0¥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