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论活动诗歌:20世纪中期纽约派诗歌研究

论活动诗歌:20世纪中期纽约派诗歌研究

1星价 ¥112.3 (7.2折)
2星价¥112.3 定价¥15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969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91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520396950 ; 978-7-5203-9695-0

本书特色

本书将纽约派诗歌的声音呈现、舞台表演、图文合作、诗乐合作、影像表现等纳入研究视域,在此基础上提出与“文本诗歌”相对的“活动诗歌”概念。通过对活动诗歌的生成方式、传播形态、审美维度、接受方式等进行分析,对活动诗歌的当代合法化路径及其体制予以阐释。

内容简介

“诗歌”概念自古以来并非凝固不变。古之诗歌合乐或舞,在仪式、劳作或娱乐中以活动形态呈现,印刷术的大量应用促使诗歌转至“文学”麾下—诗歌渐指纸上的文字,以印刷文本为核心的诗歌观念与诗歌体制日渐形成。20世纪中期以来,伴随录制技术的发展,诗歌目前一个突出的现象是诗歌以声音、表演、技术融入、跨界合作等形式出场。表演诗、声音诗、视频诗、数字诗、谈话诗、诗-画合作、诗歌-戏剧合作等类型不绝于耳,诗歌既被赋予新的时代特征,又表现出对古代遗产的承袭。而弗兰克·奥哈拉(Frank O’Hara)、约翰·阿什贝利(John Ashbery)、肯尼斯·科克(Kenneth Koch)、詹姆斯·斯凯勒(James Schuyler)和芭芭拉·格斯特(Barbara Guest)等纽约派诗人正是这场诗歌转型的先锋代表之一。本论文以20世纪中期纽约派诗歌为研究对象,提出“活动诗歌”这一考察纽约派诗歌乃至当代诗歌的视角与概念。它是指以活动形态存在的诗歌,具有以下特征:(1)诗歌通过声音、影像、行动或多媒介方式呈现;(2)诗歌书面文本充当活动诗歌的“脚本”;(3)发生时间与现实时间重叠;(4)发生于实地空间或虚拟空间;(5)存在观众(“即使那个观众是一台照相机”)。“文本诗歌”与“活动诗歌”共同构成了诗歌的应有之义。

目录

绪论

**章 纽约派诗人与活动诗歌流变
**节 活动诗歌概念及源流
第二节 活动诗歌与表演研究谱系
第三节 纽约派活动诗歌的历史性出场

第二章 活动诗歌展演:诗歌朗读与剧场实践
**节 诗歌朗读与“非表演化”风格
第二节 “诗歌-剧场”与后戏剧剧场的萌芽
第三节 活动诗歌的脚本、转录本和语言

第三章 合作中的活动诗歌:多作者与语境实践
**节 诗-画事件: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弥合
第二节 诗歌-电影、诗歌-音乐:语境实践与现实重建
第三节 互相确证的群体:先锋及其矛盾性
第四节 活动诗歌与艺术门类边界的消解

第四章 活动诗歌的时间、空间与观众
**节 从象征时间到事件时间与设置时间
第二节 活动诗歌的原生空间:公共空间
第三节 录制档案:活动诗歌的再生空间与合法化路径
第四节 读者转型与活动诗歌体制的形成

第五章 活动诗学
**节 从文本到行动:活动诗歌的过程诗学
第二节 从“互文”到“互引”:活动诗歌的交往属性
第三节 从符号到实存:活动诗歌的“物性凸显”

结语 解蔽的文学事实与重建的现实
附录 纽约派活动诗歌列表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再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蒋岩,女,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读博期间曾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联合培养一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诗歌、文化研究、文艺理论。2020年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资助。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