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诗天然万古新

好诗天然万古新

1星价 ¥36.5 (8.1折)
2星价¥36.5 定价¥4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9125227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2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549125227 ; 978-7-5491-2522-7

本书特色

文艺评论家、诗人、作家谢冕作序 ,诗词品赏+古画导读,写给年轻人的“古诗小札”,让古典诗词文化走向大众。 诗意是一种深奥甚至有点神秘的话题,我们能感到,但又很难条分缕析地指出它的来由。 读诗,就是在寻觅诗意。

内容简介

  著名文艺评论家、诗人、作家谢冕作序推荐,诗词品赏+古画导读,写给年轻人的“古诗小札”,让古典诗词文化走向大众。  《好诗天然万古新》是一本阐释中国诗歌真谛的精心之作,里面都是篇幅不长的短文,每篇读一首诗或谈一个诗歌问题,是面向诗歌爱好者的赏析性的文字汇编。这些文字,读来趣味盎然,而且鞭辟入里、由浅及深,对读者有很大的启发。

目录

辑一
古诗里的爱情
诗史上*长的叙事诗
牡丹一样的花木兰
陶渊明田园诗的纯真
陶渊明的《责子》诗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王昌龄的边塞诗
岑参的边塞诗
“一江水”与“半江水”

辑二
李白与孟浩然
杜甫对李白的深情
汪伦不是农民
李白的“得意”和“失意”
李白的“愁”
李白的《临终歌》
“孤帆一片日边来”何解
短诗创作的巧思
诗歌要耐读
*具表现力的细节

辑三
白云“生处”还是白云“深处”?
《江南春》的警醒内涵
诗人的敏锐
《登高》和《钱塘湖春行》
“画眉深浅入时无”解
风雨诗人许浑
刘长卿的“风雪夜归人”
卢纶的《塞下曲》
李商隐诗的朦胧
蜡烛形象
……

辑四
辑五
辑六
辑七
展开全部

节选

  《好诗天然万古新》:  花木兰替父从军、女扮男装的英雄故事和精神,家喻户晓,从公元4世纪初以来一直感动着中华儿女。如今,花木兰也走出了国门,走上了世界舞台,成为具有巨大魅力的艺术形象。  花木兰何许人也?  据考证,花木兰确有其人。她的家乡在延安之南的万花山乡的花园头村。那里有她走马练武的遗址、她的墓(旧称花家陵)。  原来的墓在几十年前已被毁平,如今的墓是重修的。与陵墓隔河相望的一座不高的黄土山上,野牡丹达几万株之多,开花季节,一山灿然,满目芳菲。牡丹在陕北许多地方茂盛地野生着。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一文中说:“牡丹出丹州、延州。”丹州就是现在的宜川县,延州就是今天的延安,那里的人过去视牡丹为荆棘,“土人皆取以为薪”。洛阳牡丹的原产地,就在黄土高原上,不过黄土高原的人们不以它为珍奇而已。可是,对花木兰这朵牡丹,黄土高原是引以为傲的。  花木兰故事的流传,是靠了北朝民歌《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陕北的人民自古以来善于歌咏、说唱。“信天游”不知唱了多少年,近代的《兰花花》《三十里铺》《走西口》等等,以及韩起祥的三弦说书,都证明在古代产生《木兰诗》这样的民歌是绝对可能的。  从东晋灭亡到隋朝统一的160多年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南北朝时期。北方在这个时期里,长期兵荒马乱、相互攻战,因此民歌里也较多地反映战争和与战争有关的内容。《木兰诗》就是如此。对于《木兰诗》产生的年代,曾经争论诸多,大多数专家认为它产生于南北朝的北魏时期。  北魏建于公元4世纪末,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建都于平城(今大同),先后吞并了后燕、夏、北燕、北凉等国,于公元439年统一了北方。疆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东部,南至秦岭、淮河,东北至辽宁西部。《木兰诗》就在北魏推翻同由鲜卑族建立的后燕这一时期产生。后燕据河北、山东、山西等地,于公元407年灭亡,仅存在20多年。  《木兰诗》提到木兰应可汗(只有北方少数民族的国君才叫可汗)点兵,随军渡过黄河东去,“暮至黑山头”。“黑山头”即今日北京昌平的天寿山,属燕山山脉。燕山横亘在河北北部,当时正是后燕的领土,  花木兰之所以能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彪悍的、尚武的社会风气使然。她如果没有马上的骑射功夫,也不可能“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只在闺房里待着的姑娘恐怕马背都上不去;只会“当户织”的女儿也经不住“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她必须和马上功夫了得的男人一样,才能坚持得下来。我不禁想到,樊梨花是青海湟源人,穆桂英是山西北部人,古代能骑能射能战的女子都是具有尚武精神的游牧民族或半农半牧地区的巾帼。  《木兰诗》虽然不长,却反映出那时社会的一个侧面。像花家,只有二女和小弟(年龄尚小),“阿爷”起码有40岁了,而且是全家的主要劳动力,即便如此,也要抽去从军。可见当时连年征战导致招兵困难,花家的“阿爷”也不能免征,逼着花木兰替父从军。当时的从军,还要自备鞍马,诗中说“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可见当时延安的城市建设很有规模了,已有了东南西北市,军需品也相当齐全。从军者自掏腰包,也反映了当时老百姓负担的沉重。相对于其他朝代“养兵干日,用在一朝”的政府养兵,北魏政权是罔顾百姓死活的。从军尚如此,征粮等恐怕更加残暴。《木兰诗》从正面烘托花木兰的英雄形象,不写其他;但我们可以从侧面看到许多社会问题。统治者好大喜功,连年征战,把人们置于水深火热的战乱、屠杀之中。所以,十年后归来,花木兰只想“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不要封赏,只要宁静的女儿生活。  ……

作者简介

  沈仁康,江苏常州人。北京大学毕业,曾在中国科学院、中国青年报任职:后调入广东省作家协会,担任《作品》杂志副主任、文学院副院长、专业作家;曾挂职基层,任中共开平市委常委、花都市委(现广州市花都区委)常委。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诗集等30余种,其中长篇小说5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