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华文大家经典丛书(全15册)
读者评分
5分

世界华文大家经典丛书(全15册)

1星价 ¥433.2 (4.9折)
2星价¥433.2 定价¥884.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条)
君子不***(三星用户)

这套书很划算,港台那边的学术水准似乎高一些

2023-11-28 20:59:48
0 0
ztw***(三星用户)

包装仔细,丛书精美,十分喜欢

2022-10-27 15:59:13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810394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5册
  • 出版时间:2016-11-01
  • 条形码:9787218103945 ; 978-7-218-10394-5

本书特色

32开精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所选的作者都是文化界的一流人物,在各个领域都曾有深远的影响,具有广泛的读者群
他们有中国现代文学史“拓荒者”夏志清、著名魏晋文化史专家唐翼明、“香江四大才子”之一蔡澜、国际汉学家周策纵、著名艺术理论家何怀硕、华人物理学家陈方正等
以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展现当今华文世界的历史、文学、艺术的新气象
印质精良,排版疏朗,字体适中

“世界华文大家经典”汇集了全世界华文学术、文学、艺术大家的经典著作,既有大家的作品精选集,也有新完成的专著。以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展现当今华文世界的历史、文学、艺术的全新气象。所选的作者都是文化界一流的人物,在各个领域都曾有深远的影响,具有广泛的读者群。

蔡澜《江湖老友》
“香江四大才子”之一蔡澜书写“老友记”,可谓别开生面、妙趣横生。
蔡澜已在国内出版了近百本简体字版的著作,本书选取的角度比较独特,乃是从蔡澜的文章中精选了写人物的文章,所写者多为耳熟能详的名家,如金庸、黄霑、黄永玉、丁雄泉、张彻、胡金铨、古龙、成龙、吴宇森等。读者可借此有机会近距离了解、品读各领域名人。

唐翼明《江海清谈》
魏晋风度,江海清谈。
本书为著名魏晋文化史专家,台湾讲授大陆文学*人唐翼明教授的随笔集。唐翼明是中国文学的研究专家,对魏晋文学与魏晋思潮有精深研究。书名为清谈,自是仿效魏晋风度,名士自风流,并无学术文章的繁琐考证,率直任诞、清俊通脱、无所拘束,谈历史、谈文学、谈人生、谈学问,篇幅短小,清新耐读。

唐翼明《江海平生》
《江海平生》是唐翼明的回忆性散文集,以唐翼明东西南北的鸿爪燕泥,按时间先后分为四章,记录了他生于湖南,长于武汉,留学美国,执教台湾的传奇人生经历。
本书并不是普通的回忆录,作者把自己几十年生命经历中跟时代与命运密切相关而又具有鲜明个性的故事,用优美的文笔做了文学的呈现,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可读性。

夏志清《感时忧国》
《感时忧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拓荒者”夏志清忆往追昔之散文集。夏志清是享誉国际的中国文学评论家,独具慧眼,对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等作家具有发掘之功,使这些一度被文学史遗忘的人物重见天光、受到文学界的重视。在本书中,作者以款款深情、细腻笔触、深邃的思想回忆求学之路,以及与众多文人的因缘际会,阐述文学理念,描绘了独特时代下的文人群像,更彰显了中国文学中“感时忧国“的伟大传统。

张灏《幽暗意识与时代探索》
为何东西方历史如此不同?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开出民主宪政之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又有什么内在的困惑与张力?思想史名家张灏以“幽暗意识”反照中国历史和文化,为您解说中西方历史差异的思想文化根源。
《幽暗意识与时代探索》是张灏教授的重要文章精选,文字流畅,说理清晰,深入浅出。张灏教授以幽暗意识为线索贯穿东西方思想史,深入到东西方制度背后的思想源流,为我们梳理出一条从传统到现代的明晰线索,通过幽暗意识正反两面辨析儒家文化传统的合理与不足。他认为,西方历史上一直存在一种对人性之恶警醒的幽暗意识,所以,才慢慢孕育了西方的民主传统,而中国的儒教虽然也有这方面的洞察,但其怀抱的是乐观的人性论,所以才诉诸于圣贤之治。

刘绍铭《爱玲说》
张爱玲天眼看红尘。那兀自燃烧的文字,冷眼观人世的孤傲,她自己也是眼中人,读者读来感同身受。
本书从张爱玲的小说、散文与中英互译、晚年的落难等方面一一论说她的性情与文学,文字清新可读。刘绍铭教授以后学身份与晚年的张爱玲多有接触,不仅对她的文学有独到见解,对其晚年际遇和个人心境的体察也是不可多得。
且看资深“张迷”刘绍铭,抽丝剥茧说爱玲。

王赓武《天下华人》
本书主要对华侨一词的起源、历史著作中的华侨、中国革命与海外华人、华人散居者、海外华人的过去与未来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力,且参考资料详实、研究方法独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关于海外华人的学术文集,也是读者了解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书。

何怀硕《大师的心灵》
张大千为什么算不上真正国画大师?  
本书是画家、艺术理论家何怀硕点评百年中国八大画家扛鼎之作,怀硕三论之画论。
全书以独到的眼光和标准评选出了百年来八位真正中国画坛大师: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林风眠、傅抱石、李可染。何怀硕对此进行了详细的点评。
披沙拣金,去伪存真。回归大师心灵,重现大师历程。

金耀基《中国文明的现代转型》
本书是中国现代化研究大家金耀基教授的一部力作,主要着力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考察,二是考察东亚社会现代转型中的现代性与传统文化的互动。全书以中国现代文明转型命题为主线,通过透视百余年中国近现代历史,清晰地勾勒出百年中国现代文明转型的现代化三大主旋律:即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帝制到共和、从经学到科学。

林富士《巫者的世界》
想知道中国古代的巫者是怎么回事吗?与传统政治又是什么关系?
著名历史学者林富士,究中国巫觋信仰古今之变,窥视巫者世界内在文化玄奥。
《巫者的世界》探索巫觋在中国古代社会各阶段的发展、变迁及其与政治、社会的互动,并以*地区的巫者与巫俗为个案进行精细化研究。既有纵向上从古及今的全面叙述,也有横向上对关键问题的深入研究;既有全国范围内的普遍考察,也有以*本土为对象的个案剖析,体现了作者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专业学识。

李有成《荒文野字》
作者李有成是著名的文学研究者和批评家,学贯东西。在本书中,他对萨义德、鲁西迪、周梦蝶、余光中、齐邦媛、张大春、苏童、张贵兴等文化名家作了别出心裁的评论。这些书评与文学评论,反映了作者独到的文学理念与批评立场。而作者对边缘人物深抱同情与理解,笔下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荒文野字》一方面论述了著名华文著作的重要内容与关怀,另一方面也透露了作者对文学与评论的主要信念。文章有记事,有怀人,也有学思忆往,所涉者多为师友,但也多与华文文学相关。

单德兴《文心学思》
本书作者单德兴访问齐邦媛,促成了齐邦媛写出了名著《巨流河》,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文心学思》即为单德兴访问八位华语大家的结集:王文兴、哈金、林永得、余光中、齐邦媛、刘绍铭、李欧梵、周英雄。这些跨界学者的自我文本解读,使其丰富的文学世界得以深刻地展现。受访者都是华文世界响当当的人物,通过他们的对话,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些文学家创作的心路历程。单德兴是卓有成就的文学研究者,与这些受访者的水平相当,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文心学思》可以说是高处相逢的文学对话与思想盛宴。

陈方正《用庐忆旧》
李政道杨振宁之争的来龙去脉;
钱穆离开新亚之谜;
中国文化研究所与《二十一世纪》的点点滴滴……
陈方正教授游走于科学与人文之间,反思中西文化,追寻时代命运。
《用庐忆旧》是华人物理学家陈方正的回忆性散文集,记录了作者成长和求学的经历、对中西文化的感悟以及与众多中外文化名人的交往,有杨振宁、何炳棣、高琨、乔姆斯基等。作者把几十年生命经历中与时代和命运密切相关而又具有鲜明个性的故事娓娓道来,对时代和中西文化有深入的思考,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可读性。

周策纵《弃园内外》
反思五四运动,重探《红楼梦》学案。
学林师友诗词文章唱和:胡适、台静农、萧公权、缪钺、蒋彝、刘海粟、刘若愚、卢飞白。
本书是五四运动史研究*人、国际汉学家周策纵的作品精选集。周策纵以中国古典文学、古文字研究蜚声海内外,其作品受到学术界及普通读者的普遍欢迎。《弃园内外》由其弟子王润华组织编辑,内容涉及周策纵的治学经历回顾、五四学、红学研究、训诂考证、文论等,又特别涉及周策纵创作的诗歌、书法、篆刻、绘画,等等。

王润华《越界跨国》
王润华代表性作品集。
越界跨国的学术视野。
重新诠释现代文学。
新马华文文学的反殖民主义书写。
本书是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王润华的比较文学专著,涉及东南亚华人文学、海外五四诗学,为其研究成果精华。
第*辑以东南亚语境和视野重新诠释中国现代文学,比如将老舍的经典文本《骆驼祥子》《小坡的生日》置于后殖民文学理论的观照之中,考证、分析新马地区对鲁迅文学的接受情况,研究郁达夫在苏门答腊*后的流亡生活。第二辑研究东南亚华人文学,由鱼尾狮、橡胶树等典型意象出发,分析新马华人文学中的现代性以及其中的反殖民主义书写;第三辑研究海外五四诗学,尤其以周策纵、卢飞白为研究对象,以深厚的学理和深情的笔触整理、分析、记录两人的五四诗学,是关于此二人研究的珍贵文本。

节选











作者简介

蔡澜 1941年生于新加坡,拥有电影制片人、电影监制、美食家、专栏作家、节目主持人等多个职业身份,与金庸、黄霑、倪匡并称香江四大才子。唐翼明 1942年生,湖南衡阳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博士,1990年赴台侍,先后任教于文化大学、政治大学。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长江书法研究院院长。著有《魏晋清谈》《魏晋文学与玄学》《唐翼明解读 颜氏家训 》《大陆当代小说散论》《大陆现代小说小史》《中华的另一种可能:魏晋风流》,散文集《宁作我》《时代与命运》等。夏志清 1921年生于上海浦东,原籍江苏吴县。上海沪江大学英文系毕业。1952年获耶鲁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1962年应聘为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文系副教授,1969年升任为教授,1991年荣休后为该校中国文学名誉教授。2006年当选为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古典小说》《夏志清论中国文学》《文学的前途》《人的文学》《新文学的传统》《谈文艺 忆师友》等。刘绍铭,学者、翻译家、作家,岭南大学荣休教授,著作等身,学贯中西。著作有《吃马铃薯的日子》《二残游记》《九七香港浪游记》《偷窥天国》《传香火》《小说与戏剧》《情到浓时》《文字岂是东西》等。译作则有《中国现代小说史》及《一九八四》等。蔡澜1941年生于新加坡,拥有电影制片人、电影监制、美食家、专栏作家、节目主持人等多个职业身份,与金庸、黄霑、倪匡并称香江四大才子。
唐翼明1942年生,湖南衡阳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博士,1990年赴台侍,先后任教于文化大学、政治大学。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长江书法研究院院长。著有《魏晋清谈》《魏晋文学与玄学》《唐翼明解读》《大陆当代小说散论》《大陆现代小说小史》《中华的另一种可能:魏晋风流》,散文集《宁作我》《时代与命运》等。
夏志清1921年生于上海浦东,原籍江苏吴县。上海沪江大学英文系毕业。1952年获耶鲁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1962年应聘为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文系副教授,1969年升任为教授,1991年荣休后为该校中国文学名誉教授。2006年当选为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古典小说》《夏志清论中国文学》《文学的前途》《人的文学》《新文学的传统》《谈文艺忆师友》等。
刘绍铭,学者、翻译家、作家,岭南大学荣休教授,著作等身,学贯中西。著作有《吃马铃薯的日子》《二残游记》《九七香港浪游记》《偷窥天国》《传香火》《小说与戏剧》《情到浓时》《文字岂是东西》等。译作则有《中国现代小说史》及《一九八四》等。
王赓武
1930年生于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泗水,祖籍江苏泰州。1957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特级教授,国大东亚研究所和李光耀公共学院主席,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主席。历任马来亚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远东历史系主任、太平洋研究院院长。19861995年任香港大学校长。
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历史、海外华人、民族主义、移民研究等。近年在国内出版有《1800年以来的中英碰撞》《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华人与中国》《王赓武自选集》等。
何怀硕,1941年生,广东人,当代画家、艺术理论家和散文作家。早年曾在湖北艺术师范学院附中学习,毕业于台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后留学美国圣约翰大学,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任*师范大学美术系及研究所教授,专事现代中国画创作与文艺评论。主要作品有怀硕三论(《孤独的滋味》《苦涩的美感》《大师的心灵》)、《何怀硕文集》《近代中国美术论集》等。
金耀基,1935年生,原籍浙江天台。*大学法学士、*政治大学政治学硕士、美国匹兹堡大学哲学博士。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讲座教授。著有《从传统到现代》《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大学之理念》《中国民主之困局与发展》《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国的现代转向》《社会学与中国研究》《中国政治与文化》《剑桥语丝》《海德堡语丝》《敦煌语丝》等。
张灏,1936年生,原籍安徽省滁县,*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获哈佛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著有《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时代的探索》等。
林富士(英文名:Fu-shihLin),1960年生。*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研究所硕士班毕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兴趣主要为中国巫觋史、道教史、疾病史及医疗文化史。近年出版的著作有:《小历史历史的边陲》《疾病终结者中国早期的道教医学》《礼俗与宗教》《中国中古时期的宗教与医疗》。
李有成:出生于马来西亚,祖籍广东台山,为*大学外国语文学系博士。曾任中研院欧美研究所所长、《欧美研究》季刊主编、*大学与*师范大学兼任教授。现任欧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高雄中山大学合聘教授。研究领域主要包括非裔与亚裔美国文学、当代英国小说、文学理论与文化批评等。近期著作有《文学的多元文化轨迹》《在理论的年代》《文学的复音变奏》《踰越:非裔美国文学与文化批评》《在甘地铜像前:我的伦敦札记》《他者》《离散》《记忆》及诗集《时间》等。
单德兴:*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任中研院欧美研究所所长,《欧美研究》主编,*大学、交通大学兼任教授,静宜大学兼任讲座教授,香港岭南大学人文学兼任特聘教授,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人,傅尔布莱特访问学人。现任欧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著有《铭刻与再现》《越界与创新》《翻译与脉络》《论萨义德》等,出版访谈集《对话与交流》《与智者为伍》,译有《文学心路:英美名家访谈录》《知识分子论》《格理弗游记》《权力、政治与文化:萨义德访谈集》等。
陈方正,广西岑溪人,1939年生于重庆,后移居香港并赴美深造,获物理学博士学位。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历任物理系讲师、高级讲师、大学秘书长,现任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曾先后赴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牛津大学工学院、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进行访问研究,对科学史有深入研究,著作有《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等
周策纵(1916-2007)国际历史家、汉学家、红学家、书法家、诗人。生于湖南祁阳,美国密西根大学政治学博士,先后任哈佛大学、哥仑比亚大学研究员、威斯康辛大学东亚语文系教授与主任、历史系教授。为国际学术界公认之文学理论、诗词考评、经典新释、红学、古文字学的。著作等身,以《五四运动史》、《红楼学案》为代表作。
王润华:1941年生,新加坡华人,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文学博士,历任新加坡作家协会主席、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与主任、元智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与中语系主任。现任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副校长。诗人、散文家、中西比较文学、中国古典与现代文学及世界华文文学之学者。创作与学术著作丰富,以《王润华南洋文学选集》与《越界跨国文学解读》为代表作。显示全部信息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