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53392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24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030533920 ; 978-7-03-053392-0

本书特色

本书可让读者全面认识医学、扎实学好临床医学专业、科学规划职业发展,提供指引、支持和帮助!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医学、医生、学医三篇,上篇在简要论述医学的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上,从生命、健康、疾病、衰老、死亡等方面阐释医学的基本范畴,进而论述医学的学科专业体系与属性。中篇回答临床医生执业、临床医生角色、临床医生培养、医疗服务法规等核心问题。下篇提供如何学习临床医学的方法指导,包括临床医学课程模式与课程体系、学习的理论与医学学习特点以及临床医学专业的教与学。

目录

目录
**篇 医学
**章 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1
**节 古代医学 1
第二节 近代医学 6
第三节 现代医学 15
第二章 医学的基本范畴 22
**节 生命 22
第二节 健康 24
第三节 疾病 27
第四节 衰老 34
第五节 死亡 38
第三章 医学的学科专业体系与属性 41
**节 医学学科专业的划分与设置 41
第二节 临床医学的学科属性与教育特点 46
第二篇 医生
第四章 临床医师执业 52
**节 临床医生职业特征与职业声望 52
第二节 医师执业法定要求 56
第三节 医师资格考试 60
第五章 临床医生岗位胜任 73
**节 岗位胜任概述 73
第二节 中国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通用标准 75
第六章 临床医生培养 87
**节 医学院校教育 87
第二节 毕业后教育 97
第三节 继续医学教育 105
第七章 医疗卫生法规 110
**节 医疗卫生法规概述 110
第二节 学习医疗卫生法规的意义与方法 113
第三节 主要医疗卫生法规提要 117
第三篇 学医
第八章 临床医学课程模式与课程体系 125
**节 课程及课程模式 125
第二节 临床医学课程模式 127
第三节 临床医学课程体系 131
第九章 学会学习与自主学习 142
**节 学习概述 142
第二节 学会学习 150
第三节 自主学习 153
第十章 临床医学专业的教与学 161
**节 教学方法 161
第二节 医学教学常用方法 163
第三节 医学学习常用方法 177
第四节 教学评价 184
主要参考文献 190
附录 191
附录1 学习风格测试常用量表 191
附录2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年) 197
展开全部

节选

**篇 医学 学习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既要掌握当今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又要了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充分认识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唯有认识并遵循规律,才能学好医学。本篇从时间维度介绍医学的起源,勾勒医学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发展轮廓;从空间维度介绍医学的基本范畴,描述生命、健康、疾病、衰老、死亡的定义与特点;再从职业角度介绍医学的学科专业体系与属性,以期在广阔的医学领域中找准临床医学所在的坐标系。让读者从历史回望中探摸医学发展的脉络,从现实观照中感受医学发展的魅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浩瀚的医学海洋中泛舟前行,驶向知识的彼岸。 **章 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医学是认识、保持和增强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机体康复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医学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可分为古代医学、近代医学和现代医学,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现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发展道路艰难曲折,凝聚着一代代科学家的心血和智慧,也成为科学技术进步的一个缩影。医学的发展史是人类对自身疾病与健康及其关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伴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由经验到科学、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历史。 **节 古代医学 从历史领域划分,中国史的古代是指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之前,可细分为远古、上古、中古,经历了夏王朝以前的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及春秋时期的奴隶社会,战国至清道光时期的封建社会。世界史的古代是指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之前。这一历史阶段长达数百万年,医学经历了同样时长的发展历程。 一、原始医学 在漫长的300多万年的原始社会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也改善了人类自身。伴随原始人的出现和原始社会的发展,人类原始的医药活动也开始萌芽。 (一)医药活动从经验起源 1.积累创伤的救护和治疗经验原始人始终处于遭受伤害的危险之中,人类开始积累创伤救护和治疗经验,如用唾液涂抹伤口,用草药敷贴,用烧灼或压迫方法止血,用骨、角、甲壳、燧石、棘刺、骨针等物品切开脓肿、除去异物或施行放血,用按摩、叩击、温熨、敷贴、包裹等多种方法缓解局部外伤疼痛等。随着狩猎和畜牧业的发展,人类积累了对骨折和脱臼等损伤的治疗方法。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又逐渐创造了断肢术、阉割术、穿颅术、剖宫产术等外科手术。 2.认识有益健康的多种药物为保持生产需要和身体健康,原始人逐步认识了各种植物、动物和矿物对自身有益和有害的特性。不仅有人*早认识到茄科植物可以止痛,而且不同地区的人也发现了不同的药物:石器时代的印第安人使用的草药有百余种;秘鲁人用金鸡纳治疗热病;中国人发现大黄能泻下,麻黄能平喘、止咳;希腊牧人米拉姆皮发现藜芦是一种具有催吐、杀虫作用的药物。妇女们用调味植物刺激食欲,用含油植物帮助排除消化不良的食物,用含汁水的叶片贴敷降低局部体温等。欧洲古代称药物为“drug”,即干燥的草木,我国古代称药物为“本草”,《说文解字》中注释“药,治病草也”,这都说明了人类*早认识、*早使用的药物是植物。随着火的使用,人类由生食变为熟食,获得更多的营养,促进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减少了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人类在认识了肉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的同时,也逐渐发现了一些动物的内脏(如肝脏)、血液和骨髓等可以治疗某些疾病,开始了动物药的应用。随着矿物的开采及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人类又发现某些矿物质的治疗作用,又由于长期在矿泉中沐浴,体会到矿泉的疗效,确立了矿物药的地位。陶器和黏土器的发明,也为原始药物的制备和药物炮制提供了新工具,使药效得以提高。 (二)医疗活动借助咒语与祭祀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和人类认知水平的低下,人们不能正确理解疾病和死亡,认为疾病是由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所形成和主宰,人之所以活着是因为灵魂居于体中;也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一种超自然的实体,从而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认为山神、河怪、精灵和风魔等都可导致人类疾病。在这些认识的支配下,不仅产生了招魂、驱鬼、敬神和祷告等治病方法以及祭司和巫师等职业,也产生了图腾崇拜,医疗活动被打上了原始宗教的烙印。 二、古代西方医学 (一)古希腊医学 作为古希腊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古希腊医学对后世西方医学乃至世界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被公认为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渊源之一。约在公元前7~前6世纪,古希腊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此时期唯物主义哲学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敢于向神灵医学(即将医学技艺和知识委之于神)挑战的无神论者。 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不详)是原子论的创始人,指出人们用祷告向神求健康,而不知道自己拥有保持健康的方法。哲学家恩培多克勒(约公元前495—前435)反对神创造宇宙一切的观点,提出“四元素论”,即一切物体都是由火、空气、水和土元素按不同数量和比例混合而成,认为骨骼是由火、水和土元素构成,其中火元素占四成。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也是一位与医学有重要联系的著名思想家,他在著作《自然之阶梯》中提出了类似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他还解剖过不少动物的尸体,较详细地以图示的方法介绍动物的内脏和器官,是解剖图谱的*早制作者。 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前377)(图1-1)出生于科斯岛的医生世家,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医生,被誉为西方医学之父。以他作为代表人物,形成了古希腊*具影响力的医学学派——科斯学派(Cos School)。希波克拉底提出了“四体液病理学说”,认为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4种体液决定有机体的生命,而每一种体液又与一定的“气质”相适应,每个人的气质决定于其体内何种体液占优势;人体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局部的疾病可能会引起全身性的反应;还强调人体与自然的统一,要有比较明确的预防观念,认为外界因素,如气候、土壤、水质、空气、居住条件以及其他环境因素会影响身体健康。希波克拉底著有《希波克拉底文集》,该书涉及面很广,既有论述医生的道德修养和行医的经典格言,如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又有对医学技术及某些疾病的发病过程等较详细的记载,是研究古希腊医学的*重要典籍。 图1-1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前377) (二)古罗马医学 公元前2世纪,罗马占领了希腊,许多具有高超医术和丰富医学经验的希腊医生涌入罗马,他们使罗马医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因此,罗马时代(分为罗马王政时代和罗马帝国时代)的医学发展和古希腊的医学有着密切联系。 盖伦(129—199)(图1-2)是古罗马的著名医学家,其医学成就仅次于希波克拉底。盖伦通过对猿的解剖证明,胃壁、肠壁、动脉壁和子宫壁等不是均匀同质的,而是分层的;肌肉内含有结缔组织和神经分支,而不单单是一种肌肉物质。盖伦不仅首次证实了脊髓的节段性功能,而且更重视药物治疗,他有自己的专用药房,迄今,药房制剂仍被称为“盖伦制剂”。他证明草药中既含有利于治病的有效成分,也含有应该去除的有害成分。盖伦时期,古罗马医学发展达到顶峰。 此外,在这一时期,由于罗马帝国的建立及长年累月的征战,军队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收容伤兵和患病士兵,并给予相应治疗,这些机构后来发展为军医院。以后又逐渐出现了专门为达官贵人服务的医院及带有慈善性质的公共病院。古罗马同时重视公共卫生,在城市中修建了用于从城外向城内输送饮用水的水道,还建有下水道和浴场,并禁止城市内埋葬等。 三、古代东方医学 (一)古埃及医学 位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是*早出现阶级和奴隶制的国家之一。大部分有关医学的史料都记录在“纸草文”(书写在一片片草本植物根茎上的文字)书写的文稿中。纸草文是在19世纪由德国考古学家乔治 埃伯斯(1837—1898)发现的。现存的纸草文医书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有五六种。其中著名的卡亨纸草文写于公元前2000~前1800年,主要记载妇科资料;史密斯纸草文约写于公元前1700年,是介绍外科知识的文献;埃伯斯纸草文约写于公元前1550年,是医学通论,涉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这些纸草文记载了包括吸入药、止咳药、熏蒸药、坐药及灌肠药等在内的数百种药物,且记载了一些可作为药物的动物的某些脏器或分泌物。此外,文中还记录了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咒文和魔术。 古埃及人认为人死亡后,尸体若能保存下来,则可使其灵魂回归。因此,约在公元前3000年,便实行尸体干化法,即清除尸体内除心脏以外的所有脏器,并用香料等药物涂抹尸体,然后风干尸体,即为“木乃伊”。现代人利用木乃伊研究了古埃及人所患的一些疾病,如关节炎、软骨病、骨折和肿瘤等,也研究了古埃及人在尸体保存和防止尸体腐烂方面的有关科学知识。 古埃及人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都有初步的认识,还制订了相关卫生法规与习俗。此外,古埃及人还建立神庙用以祭祀,开展哲学和医学活动,神庙中僧侣兼管为人除灾祛病。 (二)古巴比伦医学 位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不仅崇拜天神、地神和海神,而且崇拜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诸神,认为神主宰着世上的一切,也主宰着人类的疾病和健康。因此,古巴比伦人重视占星术。所谓占星术,即认为天体变化和星体运行与人体疾病和祸福发生有关,并认为人体的构造符合天体的运行。这种人体是小宇宙的观点,具有一定的科学基础。 古巴比伦人对动脉和静脉有一定的了解,按照身体部位对疾病分类,如眼病和耳病等。古巴比伦人对肺结核、风湿病、心脏病、肿瘤、脓肿、皮肤病和性病等疾病有一些记载,并认为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将其用于占卜(肝卜)。 公元前1800年,汉谟拉比王颁布了《古巴比伦法典》。该法典中有不少条文涉及医疗活动,如规定医生行医治病时应得的报酬及在医疗事故中应担负的法律责任。古巴比伦的医生分为两种,一种是僧侣医生,通过咒文和祈祷为病人治病;另一种是有治病经验的平民医生,分为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 (三)古印度医学 公元前10世纪,居住于印度的雅利安人产生了婆罗门教,其圣典是《吠陀》。“吠陀”(veda)是“求知”或“知识”的意思,记载了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的历史史料。雅利安文化及其医学的来源是四部《吠陀》经,即《梨俱吠陀》(Rig-veda)(译作《赞诵明论》)、《娑摩吠陀》(Soma-veda)(译作《歌咏明论》)、《夜柔吠陀》(Yajur-veda)(译作《祭祀明论》)、《阿达婆吠陀》(Atharva-veda)(译作《禳灾明论》)。 《梨俱吠陀》大约于公元前1500~前900年间陆续写成,是印度医学的起源。其中提到药用植物,并记载了麻风病、结核病和外伤。《阿达婆吠陀》记载了77种病名、创伤、毒蛇咬伤和虫毒。 《阿输吠陀》(Ayur-veda)(译作《生命经》),是吠陀圣典的补充,记载了较多的医学史料,总结了对疾病的诊治经验,积累了较多的药物治疗方法,出现了系统的医学理论,其中提出关于健康与疾病的三体液学说。著于公元前6世纪的《瞰食集》、《妙闻集》及公元前1世纪的《阇罗迦集》分别反映了古印度的婆罗门教时期和佛教时期的医学成就。《阇罗迦集》与《妙闻集》是古印度医学的内、外科两大名著。 (四)中国古代医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的民族之一。距今五千年前,聪明勤劳的中国人已经在生产、生活及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医药学知识,中华医学处于古代医药学发展的前列。由中国古代医药学知识发展起来的中医学已成为世界医学之林的一朵奇葩,为人类的医药学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神农氏尝百草而始有医药的传说故事,流传久远。夏商西周时期,商朝人对人体已有一定的认识,这可从出土的甲骨文中可以看出。甲骨文包含有大量的象形、会意文字,如:首,像人的侧面头形;耳,像人耳的轮廓;目,像人的眼睛;鼻,像人的鼻子;口,口腔的象形,等等。商、周时期人们对人体的认识,是处在一个以直观的外部形态为主,并已经由表入里,认识到内脏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