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469106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92
  • 出版时间:2022-07-01
  • 条形码:9787559469106 ; 978-7-5594-6910-6

本书特色

【千万粉丝短视频博主爆火文案、百万粉丝公号10万+阅读热议话题】 1. 人活到一定年纪,就懒得给每个人都留下好印象,你所见即是我,好与坏我都不反驳。 2. 无需从别人口中打听我,我有很多面,你看见我哪一面,就配哪一面。 3.人生在世,重要的不是社会成长,而是心理成长。社会性的成长是他人眼中的成长,会满足他人的期待,得到他人的祝贺。而心理上的成长是自身的成长,是自身的收获。 ◎【哈佛大学日本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写给万千读者的暖心疗愈指南】 在本书中,日本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加藤谛三从自我觉知、自我认同、自我接纳三个专业的心理学维度出发、用温暖疗愈的话语,帮助读者不断建立自我认同感,真正做到无条件自我接纳,开启心智成熟之旅。 ◎【有条件地对待他人的评价,无条件地完成自我接纳】 我们总会惯性地认为自己的人生有很多观众,高估自己在他人生活中的分量,喜欢迎合、习惯讨好、过度在意,活在他人的看法和期待中。长此以往,我们的内心深处充斥着孤独、迷茫、冲突、痛苦和对抗,逐渐失去真实的自我。不求认同、不求喜爱、不求赞美,自我肯定的人生,才痛快、才尽兴!

内容简介

我们总会惯性地认为自己的人生有很多观众,高估自己在他人生活中的分量,喜欢迎合、习惯讨好、过度在意,活在他人的看法和期待中。 过度热情同时又小心翼翼地亲近他人 下意识地与别人保持距离 用表面的强大掩饰内心的虚弱 用幻想的理想化形象取代真实的自己 …… 长此以往,我们的内心深处充斥着孤独、迷茫、冲突、痛苦和对抗,逐渐失去真实的自我。 在本书中,日本有名社会心理学家加藤谛三从自我觉知、自我认同、自我接纳三个专业的心理学维度出发、用温暖疗愈的话语,帮助读者不断建立自我认同感,真正做到无条件自我接纳,开启心智成熟之旅。

目录


**章?自我觉知

·心理上的疾病很难意识到

1.坦诚地审视自己的内心??

2.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追求错误的东西??

3.意识到无意识的存在,才能战胜它??

4.自我觉知是获取幸福的前提??

第二章?自我接纳

·欣然地接纳现实中的自我,无论它好与不好

5.残酷的自我批判和残忍的自我蔑视??

6.当退行欲求打败成长欲求??

7.想要不再痛苦,就要改变对自己的态度??

8.心理上的自立可以帮助自己成为自己??

第三章?自我肯定

·欣赏和肯定自己,可以培养自尊、发展自信

9.思考自己适合什么,而非他人认可什么??

10.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11.走个性化道路的勇气和能力??

12.主张独特性,或许是神经症??

第四章?求认同、求喜爱、求赞美

·被他人的看法控制的人生,何谈尽兴

13.给原本无意义的人生赋予价值??

14.所有的烦恼都源于丢失自我??

15.承认人生的空虚并不意味着失败??

第五章?为何如此在意他人的看法

·让别人的看法留在别人那里,它就无法伤害到我

16.执着于希望对方更爱自己的真面目??

17.想要保持理性,必须与人交往??

18.找回迷失的自己??

第六章?来自原生家庭的伤

·打破原生家庭的束缚,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19.父母严苛教育下的孩子如何缓解痛苦??

20.想要支配孩子的父母会紧紧抓住孩子不放??

21.与伤害自己的人保持距离??

第七章?为何感受不到幸福

·活在他人的期待中,注定被他人束缚

22.成长需要良好的心理环境??

23.实现喜欢的人生,而非满足欲望的人生??

24.当负面情绪被他人理解后,会更加勇敢??

25.自立就是摆脱支配自己的东西??

第八章?为何总是装快乐、装喜欢

·不爱自己,就无法爱他人

26.失去自我的人不会交友??

27.脚踏实地的人内心强大??

第九章?人生到处有转机

·判断一个人的真实意图,不是听他说了什么,而是思考他为何说

28.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29.从现在开始自我疗愈??

30.认识到正念的强大力量并践行它 ??

第十章?保持正念的生活方式

·拓宽视角是一切的突破口

31.内心强大的人永远不会反应过度??

32.无意识剥夺了内心的柔软??

33.自我价值不在于被他人认可??

34.一位精英商人重新找回人生的故事??

第十一章?人生如逆旅,苦难是必经路

·每个人都会受伤,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好地处理伤口

35.打开格局和视野??

36.不再被自己的情感操控??

37.承认过去、接受当下、期待未来??

第十二章?人生不争辩,淡定做自己

·你所见即是我,好与坏我都不反驳

38.不要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别人??

39.负面事件也是自己的宝贵财富??

40.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的是他的无意识??

41.找到能让自己卸下内心防备的地方??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西格蒙得·弗洛伊德曾悲观地说道:“人总是想受苦。”我想很多人听到这句话都会反驳,说“我不想受苦”“我想要幸福”等。 其实,这样的话不仅弗洛伊德说过,卡伦·霍妮也曾说:“人总会紧紧抓住让自己不幸的感情。”这种现象被称为“扩散的外化”,是将内部的心理过程,作为在自己外部发生的事情来经历的倾向。 如果某个人内心深处有一种无法忍受的空虚感,便无法面对生命的虚无。然而,他并不是直接感受到自己人生的空虚,而是通过朋友的死亡或者日常生活才能感受得到。比如,他对在社会上小有成就的某位朋友持有偏见,这位朋友去世时,他便说道:“人总有一死,事业再成功又有何用。”说完后内心竟有种莫名的心安。 描述身边朋友们的各种人生也是虚无的一种表现。表面上说着“人生不过如此”,实际上却用各种无关紧要的事,勉强把自己和这个世界联系在一起,来逃避自己人生的虚无感。即使如此,很多人依然会说:“我不会紧紧抓住让自己不幸的感情不放的。” 与生理上的疾病不同,心理上的疾病很难被意识到。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的内心,甚至一直在误解。任何人都有自己知道的病,也都有自己不知道的病。谁都知道发烧39摄氏度便是生病,但出现心理疾病未必会知道,比如依赖症。 依赖症也被称为“否认病”。有赌博依赖症的人总是坚持说自己没有问题。因此,来咨询赌博依赖症的大多不是本人,而是他身边的亲朋好友。 对于心理疾病,当事人很容易坚持说自己很健康。生理上的疾病则大不相同。没有人会在高烧39摄氏度的情况下坚持说自己很好,也不会在寒风中慢跑。 听到“人总是想受苦”“人总会紧紧抓住让自己不幸的感情”之类的说法,也许你会否认。但遗憾的是,事实的确如此。人并不想受苦,也不想紧紧抓住让自己不幸的感情,但在无意识中却会如此。 无论弗洛伊德和卡伦·霍妮如何解释,很多人都不会认为“人总是想受苦”。因为人们都不会意识到自己在无意识中的想法。如果不知道自己无意识中想要痛苦,那么,一个人终其一生都不能收获幸福。 1.坦诚地审视自己的内心 没有人想受苦,我也不想,却时常紧紧抓住痛苦不放。倘若你能意识到这一点,你的世界便会大为不同。然而,痛苦中的人往往很难意识到并承认这一点。 因为他们无法理解自己紧紧抓住痛苦不放的态度,没有理解“想要幸福”这一生存态度的本质。 “我不想受苦,我想要幸福”的意思,就是希望避开烟雾,获得篝火。用卡伦·霍妮的话来说,就是“神经症的要求”。这样的要求不切实际,以自我为中心。 其实,当你意识到自己在无意识的世界里想要逃避内心的纠葛,意识到自己正在逃避内心的真正矛盾,你的世界就会发生改变。意识到这一点,认真思考自己为何执着于现在的痛苦,就能隐约看到自己的内心深处。若能坦诚地审视自己的内心深处,人生就会变好。你可以尝试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如此痛苦,我究竟想要保护什么? 它真的值得保护吗? 也许,它们只是些没用的东西呢? 不,应该是无益甚至有害的东西吧? 也许我被什么欺骗了吧? 也许只是我自己的一些妄想吧? 也许我只是理解错了什么吧? 是说“人总是想受苦”的弗洛伊德有什么问题,还是我自己误会了什么? 直面自己无意识中的矛盾,疑问便会迎刃而解。 2.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追求错误的东西 弗洛伊德说:“人总是想受苦。”卡伦·霍妮说:“人总会紧紧抓住让自己不幸的感情。”人们之所以不认同这些想法,其实是因为对自己的人生有不切实际的要求,也可以说很多人无意中忽略了现实。 有的人自出生以来便历经苦难,身心饱受磨炼。如果发自内心地渴望幸福,定然不会认同“人总是想受苦”这种说法。然而,人生并不是为了幸福而设定的,换言之,人生并非必须幸福,这才是关键所在。 很多人都误以为“人生必须幸福”。每个人都会害怕一些东西,自身也会有可怕之处,即令他人畏惧之处。这便是现实的人生。然而,很多人以为自己的人生中不能或者不应该有可怕的东西。这样的人生观从根本上便是错误的。倘若抱有这样的人生观生活,自以为是地无视现实,即使长大成人,内心也依然幼稚如童,无法自立,甚至认为所有人都应该顺应自己。 任性自私的人若能将自己的人生与那些愿意接受现实、认可“人生并非必须幸福”并且努力生活的人的人生做一个对比,便会对自己的人生大失所望。 当然,人生来就不同。有人在母亲的百般呵护下长大,也有人是在母亲的冷嘲热讽中成长。有人饱尝父爱,在父亲的暖心鼓励下逐渐自立成长,也有人生来便被父亲否定,甚至不断被挖苦“你这种人活着根本没有价值”,身心饱受摧残地长大成人。 也有些父母过于依赖孩子,不能承受孩子离开带来的空虚之感,甚至企图用自杀逼迫孩子留在自己身边。这样的孩子只能被迫在这种“严重施虐者”的精神折磨下,以受虐者的角色成长。 总之,每个人的成长过程皆有不同,有人经历过地狱般的千锤百炼,也有人备受宠爱、一帆风顺。可以说,人生来便背负着不同的命运。掌握自己的命运,便是活出自己的人生。 3.意识到无意识的存在,才能战胜它 这是一个名叫杰伊的毒品依赖症患者的故事。 他和母亲一起生活时,总是莫名地感到不快,身心皆不舒服。他遭遇坎坷,人生不顺,进而自杀未遂。在这样的生活压力下,他开始吸食海洛因。 后来,他入院治疗。出院时,他的父亲在加利福尼亚,母亲在纽约。他担心去母亲那里会重蹈覆辙,便决定去父亲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并在出院3周前给母亲写了一封信。 出院后,他表面上要去加利福尼亚的父亲那里,但无意识中还是想去纽约的母亲那里。当然,他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结果他虽然事先做出了决定,但*终还是放弃了原来的计划,去了母亲所在的纽约。 不管他嘴上说什么,无意识中依然不想改变,拒绝改变。可以说,倘若意识不到自己的无意识,便无法战胜无意识。 他来到母亲的住处后,发现母亲与男朋友一起生活,没有他的房间,他便住到了祖母那里。不久,母亲与男朋友分手,他又回去和母亲一起生活。结果,他又感觉到生活的无趣和不幸,再次吸毒。 其实,并非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母亲和儿子之间自我陶醉式的束缚关系。 杰伊与祖母一起生活时可以正常工作,与人相处也十分融洽。但他回到母亲身边便开始吸毒。 我们可以这样解读杰伊和母亲的关系。在杰伊看来,母亲永远可以无条件地庇护自己,与自己有着直接且*为密切的联系。他离不开母亲,离开母亲就会痛苦,但时刻绑在一起又会身心不快。 3.意识到无意识的存在,才能战胜它 这是一个名叫杰伊的毒品依赖症患者的故事。 他和母亲一起生活时,总是莫名地感到不快,身心皆不舒服。他遭遇坎坷,人生不顺,进而自杀未遂。在这样的生活压力下,他开始吸食海洛因。 后来,他入院治疗。出院时,他的父亲在加利福尼亚,母亲在纽约。他担心去母亲那里会重蹈覆辙,便决定去父亲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并在出院3周前给母亲写了一封信。 出院后,他表面上要去加利福尼亚的父亲那里,但无意识中还是想去纽约的母亲那里。当然,他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结果他虽然事先做出了决定,但*终还是放弃了原来的计划,去了母亲所在的纽约。 不管他嘴上说什么,无意识中依然不想改变,拒绝改变。可以说,倘若意识不到自己的无意识,便无法战胜无意识。 他来到母亲的住处后,发现母亲与男朋友一起生活,没有他的房间,他便住到了祖母那里。不久,母亲与男朋友分手,他又回去和母亲一起生活。结果,他又感觉到生活的无趣和不幸,再次吸毒。 其实,并非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母亲和儿子之间自我陶醉式的束缚关系。 杰伊与祖母一起生活时可以正常工作,与人相处也十分融洽。但他回到母亲身边便开始吸毒。 我们可以这样解读杰伊和母亲的关系。在杰伊看来,母亲永远可以无条件地庇护自己,与自己有着直接且*为密切的联系。他离不开母亲,离开母亲就会痛苦,但时刻绑在一起又会身心不快。 4.自我觉知是获取幸福的前提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阻碍自身成长的力量。我们没有意识到它有多么强大,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退行欲求多么强烈。这是神经症倾向强烈的人*大的问题。可以说,人之所以感觉不幸,是因为用错了力气,甚至在用力阻碍自己。 倘若意识到这一点,便能渐渐收获幸福,世界亦会更加和平。 很多人不认为无意识的力量大于意识的力量,弗洛伊德称这种抵抗意识为“抵抗运动”。然而,因无意识的力量之强大而烦恼的人自身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这本书正是帮助你正确了解自己内心的一本书,它能让你认清并了解自己无意识中妨碍自身成长的力量。 神经症倾向较强的人,在意识上可能真的想要治疗自己的神经症。但是,他们想要改变的其实只是表象。比如,有人总是闷闷不乐,便想改变这种闷闷不乐的性格。但这只是一种表象。他想改变这种闷闷不乐的表象,但无意识中并不打算消除内心隐藏的愤怒。换言之,他放任自己闷闷不乐的原因,只是想改变结果。如同一个人想大吃特吃却不想长胖一样。也如同一个人想减肥,却不愿意节食和运动一样。 认清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人生未来便会绚烂多彩。有些人之所以无法与他人友好相处,也许是无意识中自以为是的正义感所致。意识领域中的正义感,也许在无意识领域中也只是复仇心而已。 其实,只要意识到想法和切身感受是两回事,便会豁然开朗。如果想要独立、不受伤,或者想要被人疼爱,就必须改变自己对自己的态度,只是人们在无意识中拒绝理解这一点。 通过本书,希望大家都能理解与明白自己在无意识中拒绝什么。

作者简介

[日]加藤谛三 193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教养系、社会研究科硕士。日本著名社会心理学家,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哈佛大学日本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著有《情感暴力》《不乖》《性格中的蜜与毒》等数十部经典的大众心理学读物。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