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14398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52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121439858 ; 978-7-121-43985-8

本书特色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远比知识重要。如果科幻电影和科幻文学是我们站在人类角度的脑力风暴,把想象的边界推得更远;那么如今科技的快速发展,正是在现实世界中的裂变。在这个维度上,人工智能正成为想象力的一个“曲率加速发动机”——它打破了对因果的执着、打破了经验的成见,用技术的手段解放技术,用不确定性解放想象力。《边界》一书为我们详细阐释了这个发动机的原理和构造。 刘慈欣科幻作家《三体》作者 作为这个时代*硬核的创新技术之一,人工智能真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不过短短十数年。未来,人工智能会走向何方,《边界》一书或许不能给出准确的预测,但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人工智能、理解人工智能。无论是对于数字技术的从业者,还是对于已经享受到人工智能所带来的诸多便利的大众,这本书都会带来更多深层次的思考。 张亚勤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科学讲席教授、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 人工智能正引领新一轮技术创新。《边界》一书既包含诸多学者、科学家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和政策建议,又体现了众多企业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实践。机器在深度学习,人更应该深度学习! 张维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人工智能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边界》一书集合了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专家的观点,汇聚了企业管理者、技术开发者和应用实践者的经验,召集了国内外相关人士,在人工智能的现在与未来、挑战与机遇、边界与突破等话题上展现了崭新的知识和卓越的智慧。相信《边界》一书一定会让你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而对人工智能给我们身处的自然和社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有较为清晰的认知。 蒋昌建复旦大学副教授江苏卫视《*强大脑》主持人浙江卫视《智造将来》主持人每一次技术创新都需要经过大量迭代和不断完善才能形成“生产力”。创新的过程基本都是反共识的,需要打破旧的共识、形成新的共识。很多新事物在发明之初和发明之中可能都不会显现价值,甚至会面临质疑。这就需要我们学会不高估短期的影响、不低估长期的价值,要更早、更深入地理解技术本质和人类发展需求的关系,持续探索技术所能带来的价值上限。《边界》一书深入浅出、抽丝剥茧地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很多本源问题,有助于我们形成对人工智能更清晰、透彻的认知。 牛奎光IDG 资本合伙人

内容简介

人工智能是人类首次将生物学习、分析、决策等能力赋予机器而创造的一种智能化技术。数据、算法、算力三元素的结合,使机器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处理人类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总结、归纳和推导出结论的各类任务,更重要的是,其不需要接近依赖人类的先验知识和专家设计。这无疑将人类探索自然、理解世界的方式引入了一个全新的界面。 本书名为《边界》,一方面希望体现人工智能是突破人类现有认知边界的颠覆性力量;另一方面意在传达人工智能作为一门"使能”技术,将不断打破各行业边界,产生较强的"活化效应”,为经济社会实现创造性增长贡献力量。人工智能潜移默化地优化人们的生活体验,而我们也迫切需要更新观念,从主观层面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本书从产业界、学研界等不同视角,展开对人工智能的观察与探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人工智能,打破思维边界。

目录




第1章 人工智能,冲破想象力边界
1.1 从电影中“一路走来”的人工智能
生于“咆哮的20年代”,机器人概念在艺术中首现
人工智能初印象:期待而疑虑
“科技失控”焦虑升级
终结者还是守护者
情感、意识与道德,“有血有肉”的人工智能
当突破来临时,人工智能幻想逐渐清晰
科技与想象共筑现实
人工智能起源于艺术和想象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教授)
1.2 智能,迈开“两条腿”
“类人智能”,机器与人脑多维角力
“非类人智能”,远超人力的超级工具
殊途同归,增强人类能力
1.3 颠覆式创新策源
人工智能是一项新的GPT
智能不再为地球生物所专有
“智”化社会生产,“软”化产业结构
1.4 “传承与创新”的发展观
人工智能发展存在“路径依赖”
5000年中华文明孕育发展人工智能的天然沃土
人工智能创新新范式――机器的猜想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徐立博士)


第2章 人工智能,使能千行百业
2.1 从“科技创新”到“科技流行”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解决规模化发展瓶颈
认知普及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牵引力
找到钥匙孔,解锁智能时代
人工智能推动产生新商业
(时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郭继军先生)
人工智能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发展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学装备人工智能联盟副理事长金征宇教授)
2.2 掌握发展人工智能的方法
“快速迭代”思维,实现连续破圈
“真数据驱动”思维,由数据决定创新
“反专业化”思维,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人工智能,以“无所不及”实现“无处不在”
(华为公司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先生)
2.3 独木不成林
人工智能重构产业链,天然反垄断
拥抱开放共创的产业人工智能生态
科创新经济需要金融行业快速转型
(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兼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教授)
从“ABC”到“ABCDE”,推动数字化转型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张益肇博士)
拥抱人工智能,逐梦精彩出行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先生)
人工智能+5G,“边缘”力量崛起
(时任高通高级副总裁Keith Kressin先生)


第3章 人工智能, 扩展知识的边界
3.1 打通产学研一体化“任督二脉”
高效创新需要建立技术、人才流动的双向通道
技术双向流动
人才双向流动
凝成“产研叠加态”
人工智能与传统科学相互促进、耦合发展
(麻省理工学院名誉校长Eric Grimson教授)
人工智能面临四大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陈杰教授)
人工智能之源与赋能之远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教授)
让生物智能启迪人类智能、人工智能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Michael Levitt教授)
3.2 人才培养与大众“智能化思维”
“智能化”使人与工具的关系发生巨变
“智能思维”引发人才培养与教育范式变革
“任务制”教育方式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的体系化过程
围绕知识点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教授)


第4章 人工智能,拓展人类“视界”
4.1 人类将走进怎样的人工智能未来
教机器认识世界的难度超乎想象
拐点将至,通用基模型的人工智能时代
形成科学发展新范式、虚实融合的人机交互新范式
我们未来需要怎样的人工智能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知识实验室主任James Evans)
让创新更高效,人工智能的“N+1”畅想
(卡内基梅隆大学讲席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Takeo Kanade)
创新不可预测,只能由企业家判断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张维迎)
人工智能,中国“源”创
(商汤科技创始人、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汤晓鸥)
4.2 伦理治理与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
人工智能伦理治理需要体现包容性、安全性和发展权
“平衡发展”的人工智能伦理治理观
建设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国家
(阿联酋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和远程办公应用国务部长 H. E. Omar Sultan Al Olama先生)
AI无国界,共同发展需共同应对挑战
(新加坡通商交流合作促进组织“通商中国”主席李奕贤先生)
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徐立博士对话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教授)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人工智能历经七十载沉浮。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取得重大突破,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变革、打破人类认知边界的革命性技术。商汤科技(0020.HK)是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致力于前沿的人工智能原创技术研发,是从科研实验室走向产业的典范。过去十年间,人工智能产业化发展迅速,学研界和产业界所形成的认知框架也被不断打破和重塑。例如,近十年,性能*好的人工智能算法对计算能力的需求增长了约一百万倍,未来,这类认知均可能被颠覆。作为智能时代的积极参与者和见证者,编者整理了近年来在商汤科技举办的人工智能相关论坛及峰会上全球知名专家和业界权威学者分享的各种珍贵的思想框架和深刻洞察,以记录人工智能不断突破边界的过程。虽然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本书中的一些认知可能*终被颠覆,但是编者相信,这些带着智能时代特点的见解和观点,能够在当下帮助大家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人工智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